第225章 都不要走了

字數:3726   加入書籤

A+A-


    兩邊兵力的差距,又不可能去正麵交鋒,那等於是給對麵送人頭。

    帶兵侵擾,李逵比自己更擅長。

    急令使又說道:“帝師,統領讓屬下傳話,襄國將領屢次三番問帝師下落,統領覺得其中恐怕有詐,讓帝師不要前往據北關,最多再有一個月,他有把握讓襄國不得不退兵。”

    魏子諸點點頭,“嗯,你回去告訴他,一切以自身安危為重,侵襲為主,至於能不能出城迎戰,讓他自己跟王騰判斷,不用擔心我。”

    “是!”

    急令使領命一聲,恭敬告退。

    林墨大笑道:“哈哈哈哈哈!駙馬爺,你究竟是怎麽做到的?竟然靠著一千多人,逼退襄國數萬大軍十裏路?!”

    魏子諸淡然一笑,頗為裝逼的說道:“逼退?那你就太小看黑旋風營了,十裏路對騎兵來說,不算什麽,襄國如果執意在這裏耗著,隻會死更多人。”

    “到時候他們兵力若是減少到可以一戰,那就一個都不要走了!”

    林墨大驚。

    “這......駙馬爺還想出城迎戰?!”

    魏子諸笑而不語。

    林墨已經被震驚得說不出話來了。

    這樣的勝利,已經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了,估計王騰徐起也是如此,沒想到現在因為魏子諸的到來,輕而易舉就做到了。

    結果魏子諸的打算還不遠不止於此,他都不知道,該怎麽形容此刻的心情了。

    但不管怎麽說,這次據北關大捷,還是給了他更多的信心,平複了內心的激動情緒之後,林墨拱手道:“駙馬爺有何吩咐,盡管交代,此次便是拋頭顱灑熱血,也要跟著駙馬爺大幹一票!”

    魏子諸哭笑不得,“用不著你拋頭顱灑熱血,你這條命還要留著,你死了,偌大個兵部上哪找人去?”

    “行了,你擬定軍報,讓人送回京都吧,估計趙丙得知這個消息,要氣個半死了,接下來就看據北關那邊的了,我們還是繼續等著吧。”

    林墨立即領命,“是!”

    一場大捷,極大的震動了錦康郡。

    作為跟襄國交界的郡縣,錦康郡的人知道大堯跟襄國交戰的這些年,是怎麽個情況,如今這一場捷報,讓很多人都處於懵逼狀態中。

    怎麽想也想不明白,怎麽就贏了呢?

    當然,絕大部分人,還是喜悅的,隻有少部分人依舊抱著觀望的態度,畢竟襄國的大軍還在據北關外駐紮,隻是退兵十裏,並不是直接退回襄國,孰勝孰負,最終的戰局,還不好說。

    一匹快馬,從後河關趕往京都,水路陸路不停。

    當然,抵達京都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

    ……

    京都,永定殿。

    陳靈山坐在龍椅上,聽著底下群臣的爭吵聲,有些不勝其煩。

    “皇上,帝師此舉,未免太過武斷了!那孫家為叛逆之族,是要處置的,可錢家等士族,當初都是為太上皇出過力的!”

    開口的人,正是趙丙,他滿臉憤憤不平之色,“火燒錢家,大肆收斂其他士族的錢財,逼得那些士族走投無路,一封封奏折,不僅送到了永定殿,臣這些日子,也接連收到了他們的求助信。”

    “臣以為,若此事不及時處置,恐怕會引起連鎖反應,到時候牽連甚廣,緊挨著的江州,乃是士族最多的州,一旦他們聯名上書,再想處置就晚了!”

    趙丙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配合他臉上的急切表情,當真像那麽回事兒,有點憂國憂民的意思了。

    陳震出列,冷笑道:“丞相,你這話有些本末倒置了吧?帝師之所以辦那些士族,是因為他們通敵叛國,錢家跟孫家勾結,其他士族跟他們同氣連枝,脫不了幹係,奏報上隻說帝師如何威壓他們,讓他們走投無路,可曾說帝師為何如此?”

    “我不相信丞相不知道是何原因,若是不知道,不妨請皇上告訴你。”

    趙丙臉色一沉,低喝道:“陳震!你莫要以為老夫是在偏袒那些士族!老夫是在為大堯,為帝師著想!”

    “你也不想想,那些士族乃是我大堯之根本,若沒有他們,何來大堯的建立?他們一旦聯合起來,斷然不能無視,否則將會有大禍!”

    “到時候,是處置帝師,還是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去處置那些士族?”

    薛成這時候說道:“我倒是覺得,丞相此言有些過於言重了,帝師隻是處置了一批錦康郡的士族,江州那邊,可沒有任何動靜,若帝師真不知道分寸,到時候再製止也不遲,現在說這些,太早了。”

    “何況眼下北境正是戰事膠著期,帝師奉命前去鎮壓,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千裏之外的北境局勢如何,你我都不知道,目前也沒有戰報回來,而且臨陣換帥是大忌,丞相不會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吧?”

    如今的朝堂,魏子諸不在,楊瀚海不在,林墨跟秦川都被派出去了,公主府這一脈,能說上話的,自然就是陳震和薛成這一批人。

    薛成原本是極少插嘴說這些話的,但自從魏子諸去了北境之後,他就好像豁出去了一樣,徹底把所有的寶壓在了魏子諸身上。

    這一次北境戰事的結局,直接關係到他們這一脈最後的下場。

    薛成說完之後,工部尚書孫常昌也破天荒出列道:“皇上,帝師出征之前,曾來過一趟工部,問了一下軍械的生產進度,途中跟臣閑聊,偶然聊起過關於錦康郡士族一事。”

    他一開口,朝堂上所有人的目光,便都落在了他身上。

    無他,孫常昌這個工部尚書,上朝向來都隻是例行公事,有戰事的時候,皇上問到他,才會出來說話。

    平常時候,不管什麽話題,基本上是插不進嘴的。

    被邊緣化太嚴重了。

    現在突然開口,太過反常,但又不那麽讓人難以接受。

    畢竟魏子諸此前曾經常跑去工部,孫常昌在這些人眼裏,早就已經被打上了公主府的標簽了。

    陳靈山來了興趣,“哦?帝師與孫愛卿說過什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