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機關重重
字數:3420 加入書籤
我剛想問他這幾句話的意思,他就不見了蹤影,我也來不急想他的身份,就急忙向猛趕去。
來到猛的前麵,在猛的四周有許多參差不齊的墳墓,擺放的看似淩亂,但是另有玄機,讓我一下子居然想不起來了,要是李子明,現在就好了。
我繼續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眼睛謹慎的看著四周,尤其是那些墳墓,當我走在中央的時候,突然傳來許多聲鬼哭狼嚎。
這讓我暗自皺眉,鬼哭狼嚎可不是好現象,果然,四周的墳墓開始旋轉起來,成一個圓圈狀,以我為心中旋轉。
在的間隙中,時不時的出現這些猛鬼,伸出尖的爪子,向我襲來,我雖然身手敏捷,但奈何惡虎架不住群狼,我的身上多了許多傷痕。
這讓我本來著急的心情更加著急,我憤怒的拿出來了紅色的符,這個叫屠鬼符,是一種傷害極大的符,此符一出,群鬼就會馬上灰飛煙滅。
我馬上要用之時,突然想起來了爺爺生前對我說過屠鬼符是一種但有殘忍邪氣的符,殺傷力極大,一般不能使用,如果用它,傷害太大,會影響自己的修行,我們麻衣派的人要慈悲為懷,切不可枉生殺念。
一瞬間,我心軟了,心想這些鬼也是被林遠之控製的,我看了看四周,這些墳墓好像一個個小山,並且不停地移動,這些墳墓一定有機關。
這些墳墓變化萬千,應該有一個是生門,可是這個陣法,我就是沒有什麽印象,我靈機一動,想到了司機大哥的話萬物之外都有山。
俗話說的好大山也為一種大型建築物,在門前不宜有大型阻擋,適合在住宅背後(以大門為方位),形如靠山。
根據風水記載
1、群山環繞
如果周圍有很多山,那麽就應該要在所有山的中心位置建設墳墓,這樣一來山體的氣運會匯聚到墳墓周圍,從而對墳墓的氣運帶來加持的作用,不過這裏要注意的是,在墳墓的前方不宜有山,否則會遮擋住墳墓的氣運,對於墳墓風水不利。
2、靠山而居
如果隻有一座山的話,那麽最好是在山的前麵建墳墓,這樣能夠讓墳墓靠山而居,這就如同人在生活或事業上有靠山一樣。而從風水學的角度考慮,墳墓的背後有山,則是具有很強的藏風納氣的效果,原因是因為有山體的遮擋,風水氣場不會快速從墳墓上走過,而是會因為山體的遮擋滯留一段時間,這樣對於墳墓的風水會有很大幫助。
3、左右有山
如果有兩座山,那麽墳墓就應該要建在兩座山的中間,麵朝前方,這樣兩個山體就好像是兩個護衛一樣,站在墳墓的左右兩邊,保護著墳墓的風水氣場,這樣對於墳墓的風水也會有所幫助。
4、位於山腰
如果是要在山上建墳墓的話,那麽一定要在山腰的地方建而不是山頂,而且還要在山腰選擇一塊相對平坦的地方建造墳墓,這樣對於墳墓的風水才會有所幫助。
如果是這樣的話,如果哪個墳墓不符合這個標準,那就應該是後來加上去的,也呢,也就是生門。
我一麵招架猛鬼的襲擊,一麵尋找我要找的墳墓,我打開青眼,快速尋找。
我眼睛一亮,看見有一個墳墓前麵有一個小土包,小土包呢,也是山,墳墓前麵不能有。
對,那個就是生門,我打開向我撲來的鬼魂,飛快的奔向那個墳墓,然後打開將墓碑拔出,果然出現了一個樓梯入口,我不假思索,就走了進去。
我剛走進墓道,寒風吹過,吹的我陣陣發抖,這裏本來就是墳地,再加上這裏鬼魂之多,這個應該是陰氣,此地陰氣極重,我下一次的告訴自己要小心。
我繼續向前走,進入我眼簾的是一片蔥鬱的樹林,這可讓我感到奇怪,墳墓是不可能有這些植物的,一定有古怪。
突然樹林的枝條動了起來,並且向我打來,這讓我有些猝不及防,枝條一下子打進我的右手臂,我疼痛極了,拿出符,一把打開。
我拿出火雷符,念動咒語,火雷符發出火焰,我企圖用火燒完這片樹林,但是我忘了一句古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些樹林被燒毀以後,又以極快的速度生長了起來,並很快恢複了原來的樣子,這可真是讓我頭疼。
對了,我又想到了司機大哥的第二句話四周多木為枯木,那這些應該就是枯木,枯木,難道是枯木煞,傳說枯木煞形為枯木,生長在煞氣極重的地方,生命力極其頑強,並且啃噬人的精氣,吞噬人的筋骨。
此時我發現剛才受傷的手臂,血色已經開始消退,我去,我暗罵了幾聲,急忙在右臂的幾個關鍵穴位點了幾下,我必須盡快找到枯木煞的果實,吞食下去才可以。
然後我拿出一道符,咬破右手,寫了一個破字,之後扔在空中,盤膝而坐,念動了咒語。
這道符咒發出了耀眼的光芒,將那些枯木照的連連後退,我打開青眼,馬上就鎖定了一個枯木,因為在他的枝幹上長了一個黑色的果子,這個枯木,應該就是枯木煞氣之王。
傳說隻有煞氣之王的枯木,才會長出枯木果實,我飛升而起,躲過藤條的擊打,爬上那個枯木,然後迅速拿下果實,吞了下去。
瞬間,我感覺自己身體暖暖的,右手臂上的傷也痊愈了,在我取下果實之後,周圍所有的樹全部枯萎,並且化為灰燼。
我鬆了一口氣,暫時呢,是不能前進,我要先把果實和自己的身體融合一下,否則,我怕自己會走火入魔。
我盤膝而坐,然後開始吐納,慢慢的感受著果實的真氣。
十分鍾過後,我感覺咱自己神清氣爽,應該是大部分融合了。
我立馬前進,一刻也不想耽擱,因為我知道,媛媛正在等我,我一定要把他救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