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隻有一個辦法

字數:3612   加入書籤

A+A-


    “吳將軍問這話是什麽意思?”沈廷揚臉色一沉,“黃將軍臥病在床後,本打算繼續帶兵前來,但被我們阻止了,為了不影響計劃的實行,他堅持派出了三千精銳,隨同我們來此!”

    “兩位將軍不要誤會,此事實在是幹係重大,本將不得不問清楚。”吳勝兆連忙解釋道,“既然黃將軍真的是臥病在床,那就隻能怪天意如此了。”

    其實,吳勝兆之所以突然這樣問,是因為這次行動,黃斌卿、張煌言和沈廷揚三人所率的兵馬乃是重中之重,是他們行動成敗的關鍵。

    但現在戰船和兵馬都突然少了一半,這讓他心裏很是不爽。

    “吳將軍,我們絕無輕視此次行動的意思,黃將軍偶感風寒,誰也沒有預料到,雖然因此戰船和兵馬都少了一半,但絕不會影響計劃的實行。”張煌言認真說道。

    “希望如此。”吳勝兆不置可否地說道。

    他為了這次行動,謀劃了數月之久,賭上了自己的未來和身家性命,可謂是孤注一擲,所以他絕不能容許有半點閃失,否則自己絕對會死無葬身之地!

    “吳將軍手下共有四千餘兵馬,本將和沈將軍手下共有八千餘兵馬,而一百餘艘戰船,最多可以承載一萬三千餘兵馬,所以吳將軍可以放心,戰船數量完全足夠。”張煌言繼續說道。

    “如此甚好。”聽到這話,吳勝兆才長舒一口氣。

    江南到處是江河湖海,按照原定計劃,他們所有兵馬都將利用戰船行軍,畢竟乘坐戰船比走路不知道要快多少倍。

    “吳將軍,現在我們可以好好商討一下接下來的行動嗎?”張煌言問道。

    “那是當然。”吳勝兆連忙點頭,“戴之雋,你先將目前江南的情況詳細說一下。”他突然看向不遠處的戴之雋,大聲命令道。

    “屬下遵命!”戴之雋恭聲應允道。

    說完,他直接轉過身,一臉嚴肅看向張煌言和沈廷揚,然後開始認真講述起來。

    張煌言和沈廷揚雖然對江南的情況早已了解,但有些細節卻不甚清楚,所以對於戴之雋的講述,他們聽得格外認真。

    約半刻鍾後,他們二人聽完了戴之雋的講述,都忍不住若有所思起來。

    按戴之雋的意思,雖然江南大部分將官和兵馬已被清廷攝政王帶走,但仍有三股較大的“勢力”頗為棘手。

    第一股就是勒克德渾鎮守的江寧府,共有兵馬四萬三千餘人,是他們此次行動最大的敵人,這四萬三千兵馬中,有一萬乃是八旗步兵,另有三千乃是八旗精騎!

    第二股就是淮揚總督王文奎鎮守的揚州府,共有兵馬六千餘人,第三股就是鳳陽巡撫陳之龍鎮守的鳳陽府,共有兵馬三千餘人。

    這三股兵馬中,江寧府是他們的最終目標,而揚州府和鳳陽府則是他們在圍攻江寧府之前,必須率先鏟除的目標。

    隻要將這三股兵馬全部剿滅,江南全境就會落入到他們手中。

    不過,鳳陽府位於江南西北地區,距離鬆江府太遠,所以隻能交由當地的義軍來解決。

    而揚州府距離鬆江府並不遠,且王文奎手下兵精將猛,義軍不可能是對手,所以必須由他們來解決。

    拿下揚州後,他們就直接前往江寧府,與各路義軍匯合,共同攻取江寧!

    “如果鳳陽那邊沒有問題的話,今晚劉承高、左帥、顧有成、劉曙、謝堯文、汪敬等義軍首領就會開始行動,奇襲鳳陽,裏應外合之下,一天之內,鳳陽巡撫陳之龍必敗無疑!”戴之雋認真說道。

    “與此同時,陳子龍、李存我、欽浩、黃錦標、錢彥林、夏完淳、孫龍等義軍首領會率領大軍圍攻江寧府,同時以巴布泰為質,讓勒克德渾無法出城,也無法出兵援助鳳陽以及揚州!”

    “而等我們拿下揚州後,就直接趕往江寧,與陳子龍等義軍首領匯合,隨後,在江寧埋伏已久的內應開始行動,打開城門,迎接我軍入城!”

    “入城之後,我們便要與勒克德渾決一死戰!”

    說到這裏,戴之雋神色突然一沉,一臉憂慮地說道:

    “其實這整個行動,本將最擔憂的並不是勒克德渾,而是淮陽總督王文奎!”

    聽到這話,張煌言和沈廷揚都是一驚,隨即不解地問道:

    “這是為何?”

    “王文奎此人機警敏銳,有勇有謀,十分不好對付,他手下雖然隻有六千兵馬,但若是堅守揚州城,我們這萬餘兵馬不可能攻得下來。”戴之雋鄭重說道。

    “哦?還有這種事?”張煌言和沈廷揚眉頭同時一皺,他們對王文奎知之甚少。

    “而如果我們繞過揚州,直接攻取江寧府,到時候王文奎率兵來襲,我們腹背受敵,必定慘敗!”戴之雋神情無比凝重地說道。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張煌言和沈廷揚神情凝重地問道。

    “隻有一個辦法,隻是這個辦法……”戴之雋說到這裏,有些欲言又止。

    “什麽辦法?戴將軍但說無妨!”張煌言和沈廷揚有些急切地說道。

    “兩位將軍可知當年王文奎為何要投降清廷嗎?”戴之雋突然問道。

    張煌言和沈廷揚聽此先是一愣,隨即同時搖了搖頭。

    “因為王文奎家中有一老母,今年已逾七十歲,王文奎從小就堅守孝道,對他母親敬重有加,當年清廷攻下江南後,因擔心老母無人贍養,他不敢殉國,無奈之下才投降清廷。”戴之雋認真說道。

    “原來如此。”張煌言和沈廷揚同時恍然道,一瞬間,他們內心裏對王文奎的敵意驟減了不少。

    “想要安穩拿下揚州,我們就隻能在王文奎母親身上想辦法了。”戴之雋無奈地說道。

    “戴將軍的意思是,我們先勸說王文奎母親,然後讓她去勸說王文奎跟我們一起反清複明?”張煌言問道。

    “非也,這辦法十分不穩妥,而且時間根本來不及!”戴之雋搖了搖頭,“本將的意思是,直接派人抓了王文奎母親,以她為質,逼迫王文奎開城獻降,與我們一起反清複明!”他語出驚人道。<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