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封神
字數:5038 加入書籤
兩月已過,雖然約定隻帶一千護衛進入魏國,但魏國邊境此時駐紮了不下七十萬大軍,除了燕國很光棍的隻帶了兩萬人馬。
如果這七十萬大軍進攻魏國,魏國不滅亡也要元氣大傷。不過六國之間還要互相提房,注定是打不了魏國的。
各國計算著到泰山的行程,六國皇帝就帶著一千兵馬朝泰山出發了。魏國也不希望出什麽意外,所以派出了軍隊接應六國皇帝。所以六國的皇帝在十五號順利到達了泰山。
當魏國迎接燕國皇帝的那一萬人馬看到燕國隻來了區區兩萬軍隊時,眼神之中充滿了不屑。但他們不知道,如果這兩萬軍隊要滅殺他們都用不了一個時辰。
魏國皇帝迎上六位皇帝,然後一起來到放玉璽的地方。魏皇首先開口道:“七國玉璽都在這裏了,諸位可以自行檢驗。我可以保證各國玉璽毫發無損。我們大魏為了照看玉璽可是出力不少,個國的三十萬石糧草也是沒有白給。”
魯皇財大氣粗自然不肯示弱:“區區三十萬糧草,對於我魯國而言九牛一毛。也就隻有一些番邦小國才會斤斤計較,我國玉璽無恙就好。”
魏皇一聽臉色立馬一黑,但沒有發作。倒是趙皇說到:“魯國富強自然不在乎這點糧草,後宮的妃子都能送人,何況糧草。”
這可是魯皇的傷口,魯皇瞬間大怒,“怎麽小小的趙國,也有說話的資格了嗎。要不是趙國抱著魏國的大腿,要滅趙國不費吹灰之力。”
宋皇一看趕緊出來打圓場:“魯皇何必動怒,今天找回玉璽應該是高興的事情。魯國雖然強大,要是妄動刀兵還要三思。”雖然是打圓場,但隻勸魯皇,立場就不言而喻了。
吳國一直以正統自居,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態,冷眼旁觀。其實吳國現在有些外強中幹的感覺,吳國要是實力足夠,絕對是第一個出手的。
楚國就是純屬看熱鬧了,或許等著哪天可以做收漁翁之利。
燕國?燕國的皇帝也來了嗎。燕國還沒有滅亡嗎。弱國無外交,說好的是七皇聚首,可壓根沒有人正眼看燕皇一眼。燕皇也不想惹人注意。
魯皇自然聽出宋皇的意思,“怎麽,現在三國聯盟了嗎。難怪魏國要糧草,宋、趙兩國答應的這麽痛快。”其實魯皇也不確定,隻是說這麽一句也沒壞處,說不定能有意外收獲。
果然,楚皇一聽覺得不對了。六國亂戰是楚國想看的,但要是有三國聯盟楚國可看不下去。“不會真如魯皇所言吧。那個國家要是背地裏搞些小動作,咱們可是說好先合六國之力共討之的。”
吳皇聽了也覺得有這可能,但還是一言不發。
燕皇卻是完全相信魯皇說的話,但他知道自己表態也沒什麽用。而且這是一個好消息,隻要六國有意戰亂,燕國就能趁亂壯大。他知道燕國從來不是六國的目標,可六國真的能分出勝負,再對燕國出手的時候,他就會讓六國知道燕國從來不是瘡疥之疾,而是一顆毒瘤。
想著這些燕皇慕容英背在身後的手心處凝聚起一個水球,慕容英一握拳,水球又消失不見了。慕容英相信剛才隻要一擊,什麽六國皇帝都要去見閻王,可現在還不到時候。
吳皇孫尚突然感到一陣危機,他環視六皇卻沒什麽發現,也許是自己多心了。
但是孫尚的舉動,慕容英看在了眼裏,他也確定了一件事。吳國也得到了和燕國一樣的東西。就是不知道吳國得到的是哪一部分。
魏皇看著宋、趙這兩個豬隊友。怎麽能在明麵上針鋒相對呢。趙皇可能就是缺根筋,宋皇不應該啊。魏皇不知道宋皇其實是故意的,他認為透露一下三國的關係,其他國家就不敢輕易打宋國注意。至於趙皇也許就是心直口快一些。
魏皇可不能讓情形鬧僵,轉移話題到:“諸位有沒有這玉璽大盜的消息,不妨說出來,我們一起商討一下。看看到底是誰讓咱們這麽丟人,然後合力拿下他。”
果然一提玉璽大盜魯皇是恨的咬牙切齒的,就是這個毛賊讓自己成了全天下的笑話。但他沒什麽重要的線索。隻是說到:“魯國一直在追查這毛賊的行蹤,我敢說他一定不在我魯國。根據墨、魯兩家分析,這毛賊功力深厚,應該是高手。”魯國想起當日墨、魯兩家察看那噬心鎖的情景。墨家很嚴肅地說,‘這個盜賊功力深厚,噬心鎖是用內力強行震開的。’
其實魯皇這消息沒什麽大用,誰都知道,玉璽大盜肯定是高手還用你說。至於說不在魯國這推卸責任的嫌疑大一些,給他自己沒抓住人留點麵子。
趙皇冷笑一聲就要說話,卻被魏皇搶先說:“魏國也一直在緝拿這個盜賊,可找不到一點蛛絲馬跡。趙皇曾給我討論過,這事趙國也沒有線索。我們兩國無能為力。”魏皇擔心趙皇又惹怒魯皇,打斷了趙皇的話頭。魏皇也表達出他不想在追查玉璽大盜的想法。
宋皇聽到魏皇隻提趙皇又主動靠上去,“魏皇說的情況基本和我們宋國一樣,宋國也是心有餘力不足。”
吳皇一聽,這是些什麽玩意,剛說要合力抓人。轉頭又說無能為力,那就是說隻占個空股,我們要是出力抓人, 抓到還要算你一份。
“怎麽堂堂一國之主說出這般丟人的話語。難道要讓這小賊翻天不成。”吳皇一直想弄清楚盜玉璽的目的,還是主張抓出那個玉璽大盜。
楚皇這次難得也表態了:“楚國也沒有線索,在七國範圍內找一個人,比起大海撈針簡單不了多少,還真要勞師動眾的抓一個小偷嗎。我看不如我們統一口徑,杜撰一套說辭,挽回咱們的麵子,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就算了。”
楚皇這智商有時還真能想出點餿主意。魏皇覺得這也不是不行,隻要現場七皇一致認同,這天下還有誰敢說三道四的。隻是魏皇不想第一個讚同,所以他選擇了最可能同意的一個人站出來。就是燕國慕容英。
“燕皇始終一語不發,不知有什麽看法。”魏皇問道。
這時候把我推出來了。擺明了是讓自己先投一讚成票。燕皇還不得不同意,在決定送玉璽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現在的結果。“我認為楚皇這個主意還是可行的。我們燕國同意。”
楚皇很是高興,還很友好的衝燕皇點點頭。心裏卻想你能不同意嗎,你自己送的玉璽,回頭你再主張去抓人家,那還是人嗎。
魯皇肯定不能同意,但他也認為楚皇說的有道理,一年多了,合七國之力都沒抓到那個小賊。隻有魯國自己,估計更難了。再說那個小賊,如果不去魯國,就更抓不到了。魯皇恨,可是在沒辦法啊。不過他是絕對不會去認同楚國的辦法。
還是魏皇說到:“楚皇說的確實有道理。但是這套說辭要好好想想。”魏皇這是直接決定了。
吳皇輕哼了一聲,真把自己當成老大了。但這時自己反對,就是反對五國了。魏、楚、宋、趙、燕已經達成了共識。算了,最慘的魯國都沒反對,自己也沒有必強出頭。
魏皇看來一眼吳皇,但吳皇一直沒說話。魏皇得意的笑了一下。
宋皇靈機一動,有了主意,“我看不如給玉璽大盜封神好了,能淩駕於我等之上的不就隻有神了嗎?”
魯皇聽了差點噴出血來。封神!偷了我的玉璽,搶了我的妃子,現在居然要給他封神。現在這種情形,自己能組織的了嗎。但也不能把自己憋屈死。“我絕對不陪你們在這裏胡鬧!”說完拂袖而去。
趙皇立馬抓住機會,“魯皇我們是管不了,但我們六國的共同決定,希望魯國不要公然違逆。”
魯皇聽到停下腳步,隻頓了一下,還是離開了。趙皇和宋皇相視一下,魏皇心裏也很舒服。
燕皇是無所謂,隻是覺得這事很可笑。卻沒多說什麽,吳皇是不樂意的,要給一個盜賊封神,他難以接受。
魏皇看出了吳皇的糾結,“封神其實隻不過一個名號而已,主要是給老百姓一個說話,不要忘了,就算是封神,這個神也是我們封的。難道封神了就能威脅到我們嗎,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吳皇被魏皇一席話點醒了,沒錯,實力才是最重要的。這個魏皇不簡單,恐怕野心不小。孫坤皇叔說的對,是應該擴軍備戰了。
魏皇要是知道吳皇的想法,也許就後悔自己多嘴了。不過好在宋、趙兩國沒什麽想法。
宋皇位自己想法被認可很高興,接著說:“我看就封為盜神好了。為了讓七皇聚首,共商天下大計,上天派盜神下凡。盜七國玉璽置於泰山之巔,這一切都是上天的旨意。”說著估計宋皇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魏皇斜眼看來宋皇一樣,這宋皇很有想法,可以去寫小說了都。
吳、楚、趙、燕四皇也驚歎宋皇的想象力。真他媽的不要臉。
泰山之巔,七皇聚首,隻是上演了一場鬧劇。不過卻讓盜神天下聞名,同時拉開了天下格局變化的序幕。
李隱薑穎聽到這消息後,薑穎笑眯眯地看著李隱:“原來夫君這麽厲害,竟然是盜神下凡,小女子真是失敬,失敬。”
李隱也不知道這七國皇帝腦子是不是壞掉了,但是盜神之名,自己卻很喜歡。反正也不是自己吹噓的,這可是七國皇帝共同認證的。可李隱不知道其實隻有六國認證了,魯國隻是沒反對。
魯皇是強忍著怒火回到的魯國,當他知道盜神名揚四海的時候,急怒攻心大病了一場。這徹底打亂了魯國原有的計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