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西都省

字數:4043   加入書籤

A+A-


    “冷月大師的見解,可真不是常人能夠知道的啊。”

    “要是冷月大師不說這些,我還真不知道秋色瓷碗有這些來曆呢。”

    “你別說你不知道有這些來曆了,我就連秋色瓷碗是什麽時候物件,我都不是很清楚。”

    “隻知道有秋色瓷碗這個東西,要是讓我來詳細介紹一下,還真的是難住我了。”

    “誰說不是呢,不過,說到底,人家畢竟是國家二級鑒寶大師,知道這些東西,也不是很奇怪。”

    “若是冷月大師,不知道這些,我才覺得很奇怪呢。”

    “也是,不過,也不知道這小子有什麽膽量啊,知道了冷月大師的名號。”

    “竟然還敢跟冷月大師爭奪這個秋色瓷碗,真是活得不耐煩了吧。”

    “唉,男人嘛,都是要麵子的咯,眾目睽睽之下,不管怎麽樣,也得把麵子撐下去不是。”

    “若是就這樣跑了,那日後要是被認出來,還怎麽在鑒寶界混啊。”

    “也不是這樣說,畢竟是冷月大師,輸給冷月大師,也不是什麽丟人的事情。”

    “再說了,借著這個機會,做個順水人情多好,以後,或許還能攀上冷月大師這條高枝呢。”

    “那可能是他比較傻,不懂得變通吧。”

    “不過,就這個愣頭青對上冷月大師,估計也難逃一輸。”

    周圍行人的議論聲就沒有停止過。

    不過,自從知道冷月大師的身份後,就從來沒有人對冷月大師說過一個不好的字眼。

    不是在誇讚冷月大師,就在貶低林寒,變相誇讚冷月大師。

    不過,這倒也是正常的事情,不過,冷月大師的身份,足以讓任何的敬畏。

    西都省,本來就是華夏中一個較為偏僻落後的省份城市。

    雖然也是一個省,但是,相較於其他經濟快速發展的省份來說,西都省已經算是十分落後了。嘀嗒小說網

    在華夏省份經濟排名中,西都省,甚至已經成為了倒數的存在。

    而在這樣經濟落後的省份中,即便有人才的出現,也更多會尋求更好的地方。

    西都省很難留住本土的人才,而人才往往也向往著京都,南三角地區發展。

    所以,西都省的經濟發展便是一直提升不起來,直到近來的幾年,有了國家的扶持。

    西都省才開始慢慢發展起來,但即便如此,也不如其他早已進入產業升級的省份。

    所以,西都省不僅經濟發展落後於其他省份,就連人才,也遠遠不足。

    而鑒寶行業也是如此,在西都省本土地區,壓根就沒有多少鑒寶人才。

    別說國家級別的鑒寶大師有多少位,就連省級鑒寶大師也才隻有堪堪的幾位。

    但冷月大師不同,冷月大師乃是西都省少有的鑒寶大師。

    雖說,西都省也還有幾位國家級別的鑒寶大師,但是,如同冷月大師這樣具有天賦和發展潛力的鑒寶大師,可以說壓根就沒有。

    其他國家級別的鑒寶大師不是已經有了年紀,那便是有了離去的想法。

    剩下的省級鑒寶大師,若是在西都省本省來說,倒也是不錯,但若是與其他省份一比的話,那簡直沒得比。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冷月大師自然而然就成為西都省鑒寶界眾星璀璨中最明亮的一顆。

    眾人對於冷月大師的評價自然都是褒獎。

    當然,更多的也是因為,冷月大師一心一意為西都省鑒寶行業的發展做努力。

    世代都以鑒寶行業為生的家族,自然有著這樣的本錢。

    不過,西都省雖說經濟發展落後,但,西都省也有著自己的優勢。

    那便是西都省乃是古董聞名的城市之一,地方雖然偏僻,可在古時。

    西都省處於內陸,臨近其他國家,戰略位置可以說是極其的重要。

    在那個時候,西都省便有重兵把守,戰略要地,國家自然十分的重視。

    在這裏,也有歌舞升平,貿易往來,也就導致了不少古董珍寶埋沒在西都省的地底下。

    甚至可以說,西都省內的市民家中,或許也都有一兩件古董傳承著。

    雖說,這話是有誇張的成分,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冷月大師說的倒是不假,但是關於秘色瓷名稱的由來說法不一,冷月大師所說的不過隻是一部分。”

    “而我對於秋色瓷碗的見解,便是來自傳統的解釋是因隻供宮廷專用,藏在深宮鮮為人見,且數量極少,故稱秘色。”

    “不過,古代有古代的見解,現代也有現代的見解,我們誰也不清楚古代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到底是以何種情況來做命名。”

    “但現在一般認為,秘色瓷是指越窯的青瓷精品,是貢瓷的組成部分,但並非專供皇室。”

    “還有一種解釋秘色瓷實為“密室瓷”,意為一種在密封的空間裏燒製的瓷器。”

    “這便是現代學說的猜測,而古代學說的猜測,又有不一樣的看法。”

    “因“秘”與“密”在古代是通借字,故古越窯陶工賦予這種燒製成本極高、隻供皇室享用、神秘而顏色特殊的瓷器以秘色瓷之稱。”

    “關於“秘色”之色,千百年來後人總是通過唐代陸龜蒙的《秘色越器》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幹峰翠色來”的“千峰翠色”加以詮釋。”

    “對這批秘色瓷是否為詩意中奪千峰翠色的青綠,研究者也各執一詞。”

    “不同學者,不同曆史階段,甚至說不同物件中,也衍生出了十分多的猜測。”

    “對於這些猜測,所有人都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但是,他們所說的,也並不是沒有完全沒有道理。”

    “不過,自我認為來說,從其中的,持密室瓷說者認為:正是因為秘色瓷是在一種瓷製的供一次性使用的密封匣缽中燒製。”

    “從而使匣內的器物在均衡穩定的弱還原氣氛中燒成,燒出的瓷器釉層均勻、光亮、滋潤,但顏色呈現的大多應是黃綠而非翠青。”

    “如同這樣的解釋來說,更為合理,更加貼近秋色瓷碗的見解。”

    “但即便這種學說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也依舊有不少學者仍在堅持自己的看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