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最後的父親節和父親周年祭

字數:2851   加入書籤

A+A-


    今年父親節,家裏來了幾位客人:嶽母、連襟的母親和大姨子、連襟,兩位老人一直希望到郊區玩玩兒,同時看望一下我的父母。幾家比較近的親戚朋友中,父親算是比較年老且健在的了。

    一個多月沒見父親,感覺他又衰老了很多,走路也沒有力氣的樣子,哆哆嗦嗦的。原來前不久他摔倒了,至今腳還腫著,卻拒絕吃消炎藥。八十三歲的老父親,我還能為你過幾個父親節呢?

    母親很高興,為了迎接城裏來的客人,把家裏打掃的非常幹淨,好強的她這幾天竟然失眠了,且眼角發炎,口幹舌燥。好在中午的一頓飯,她喝了不少啤酒,當晚上就睡的很香且沒了不舒服的所有症狀。她納悶是不是中午吃了什麽東西管用?我安慰她沒事兒就多喝啤酒,那東西營養的很。其實,我想她是因為著急上火的緣故。

    父親總是話很少,更不管閑事兒,但是卻經常聽到他哼哼呀呀唱歌的樣子。他顫顫巍巍地一早去遠處鄰居家拿回兩斤新鮮羊奶,然後就在院子裏靜坐,本來他很喜歡出去撿廢品的,自從這次摔跤後,再沒出去,母親很高興——她不放心。

    父親坐在馬紮上,指導我刨土豆的同時,給黃瓜、豆角紮架子,並告訴我再過半個月,黃瓜、豆角都就可以吃了。他希望孫子放暑假能回來看望他們,我說沒問題。

    東屋的兩間房子裝修接近尾聲,很敞亮舒適的樣子。我下一步給裝上空調,平時就叫老人住裏邊享受一下現代生活。院子外邊種的幾棵果樹,長勢良好,下邊種了花生和地瓜,那要等秋天才能收獲。

    父親又念叨了一邊身邊的老教師誰誰誰的故事,誰誰誰又因病走了,多大年紀。說起這次調整工資,他似乎不再感興趣,在他看來,錢真的成了身外之物。

    我走的時候,跟父親到招呼,囑咐他不必下炕送我,他說好,皺紋縱橫的臉上露出些無奈。

    父親真的老了。我似乎喊著類,離開了小村子,邊走邊想自己在這裏的舊年往事,進進出出的經曆和變化,當然還有和我來來往往的人。

    轉眼父親雖然離開我們一年了,卻總感覺就是昨天的事兒,甚至經常感覺他還沒有離開我們:當我進入這座老屋,看到的依然是顫顫巍巍忙碌的母親,而父親好像又出去溜達了沒有回來而已。

    大姐住院倆月,明天才能出院,所以大姐夫陪我以及侄女、妻子等回到了老家。鄰家三哥在幫忙寫“包袱”,就是將黃表紙三張折疊,包在白紙裏,然後寫上送“冥幣”的人的姓名及與死者關係。母親很講究這套習俗。舅舅舅媽雖然也八十高齡了,卻也早早地騎著電動三輪車來了,提了一籃子饅頭,上邊蒙著白布。裏邊是五個沒點任何顏色。舅媽交給我在墳頭祭奠的程序和細節。

    祖墳上的野草長得很高很茂密,找到父親的墳頭,顯然有人來過的痕跡,一堆紙灰和燒黑了的水果,我知道這是二姐來過。她自從父親生病住院到去世,和我兄妹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後終於跟唯一和她來往的弟弟,我,決裂了。好在她能一如既往地照顧母親,這就是很大的奉獻了——即便父母的積蓄都被她據為己有。

    用木棒繞墳頭畫了一個圈兒,留一個口不封閉,然後焚紙上香,掐一小塊饅頭扔進火堆,祭奠了些我帶來的一瓶好酒,放鞭炮,再給爺爺奶奶的墳頭燒紙。墳地野草被點燃,劈裏啪啦,火勢很大,當它漫過一棵鬆柏的時候,呼啦一聲,二米多高的柏樹隻剩下了一個光禿禿的樹幹。雖然堂哥們說不用管,我還是趁著火勢減弱的時候將餘火帶頭撲滅,否則燒到鄰居墳地,那裏是一整片的柏樹林。

    心中默默念叨著父親,希望他在那邊幸福,缺什麽給我托夢,我會給他送到墳頭來的,並且默念自己要努力工作,認真做人,叫父親放心——這些都是父親一生不斷教育我的,麵對麵的,書信裏的。我至今保留著父親的書信,在一個盒子裏。

    妻子做了豐盛的飯菜,我陪客人們和老母親在炕上喝酒,說些家長裏短,也包括二姐的所作所為。但是,複雜的家庭矛盾,很難叫外人說什麽,所以盡可能都避開這個敏感的話題。

    飯後休息,客人陸續離開,晚上我決定在家住一個晚上,接接地氣。好久沒有在老家的土炕上睡覺了。天空很晴朗,東南角的那棵搞大的榆樹撐起了小院周邊的天空,一輪新月早早地掛在了枝頭。母親和妻子在另外一間屋子裏拉家常,說說笑笑,很難得的情景。

    次日,關於父親走後留下的貳萬元和三萬元撫恤金的問題,母親的意見引起妻子的反感:她要給二姐開工資。言外之意,這唯一的一筆小錢已經動用了。妻子建議她務必把這個錢留好了,等住院等需要的時候花,而母親卻不這麽以為。

    妻子對二姐和母親的做法很生氣,跟丈母娘說了。丈母娘第一次對我這個老女婿提出了中肯的建議:你媽如果真的病了,需要錢了,估計你們四個孩子隻有你能拿出來,可是,你要叫媳婦拿得順氣兒。所以,建議你保管好你母親的唯一一點兒養老錢,別被你二姐再弄走了——你爸爸至少應該有二十萬的積蓄的,不是都沒有了嗎?!我第一次看到老嶽母生氣,也第一次似乎覺得老太太說話有道理。於是給母親電話,她聽說媳婦生氣,也很著急,卻不提錢的管理,隻是說在自己手裏。回頭她給妻子來電話,說了半個鍾頭,意思是還有一萬現金,要送給孫子。妻子說,無論給誰,這錢都是老人的,包括利息,我們也不會據為己有。

    母親的這電話,打消了妻子不想回家過年的念頭。其實,如果十幾年前,我答應父親,把他的積蓄拿過來理財,家裏是不是就不會這麽不和睦呢?想來大哥大姐夫以及我三人,三個家庭和二姐、父母的矛盾,都是因為父母的養老錢稀裏糊塗地沒有了,特別是父親住院需要手術的時候,竟然沒錢了,打算由我暫借……

    侄女給老爺子買了好多金元寶,冥幣焚燒。但願老爺子在那邊不再缺錢,不再節省。(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