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綠色聯盟泰山年會

字數:5931   加入書籤

A+A-


    兩年沒有公差可出了。前不久說好的湖南瀏陽煙花節,因為我的崗位變動而沒有去成,雖然在此事中自己做了很多的工作,煙花企業負責人表示非常感謝,說好免費請我們三個去做客的,後來隻去了一個同事,而沒有我們既定計劃中三個人的事兒。所以,計劃真的不如變化快。恰巧朋友受邀去貴州,我便帶了妻子享受了一次全程貴賓待遇的旅遊,吃住行遊包括往返機票都是邀請方負擔的。十分過意不去的妻子給了朋友一個大紅包,算是心理平衡了一下。如今,不偶爾出遊一次,似乎就不是社會主義現階段的美好生活。

    看到出差的同事回來,為了報銷費用而辦理的繁雜手續,我就開始抵觸出差了。所以當領導叫我去北京、天津參加一個會議的時候,我找到了意義不大的理由,拒絕了。一是這個會議不但要花費一筆不菲的報名費,還要自己一人前往,再就是北京、天津的如今季節,的確不適合前往,蕭條寒冷,霧霾嚴重。領導也很痛快:去不去你自己決定。難道是自己真的老了嗎?

    又一個會議通知,叫我去泰山開會,會議兩天。既然是綠色聯盟年會,肯定有遊覽泰山的環節。於是,我決定去。和兒子商量一下在網上購票,包括往返。兒子感歎:“有個不會網上購票的爹,頭疼。”的確,手機裏都有了支付寶,為什麽不作進一步的嚐試和實踐呢?

    次日一早,第一次網絡約了出租車(其他車沒有票,不能報銷)。來到火車站,打印了往返車票,等了一會兒,登車了。動車很快,很穩,短短的十來年,我們的上天入地發展的步伐相當快:飛機、動車、地鐵,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方便。

    喝茶,看書,聽音樂,偶爾看看外邊的風景。初冬的齊魯山河,一片蕭條掩蓋之下的是休養生息的土地。除了幾座城市,都是廣袤的鄉村。本來今天是休息日的,卻要加班開會。聯想到城鄉二元結構的長久曆史,看看如今的大樓,不由得為自己處於其內而感慨萬千。同事領導們都在為了工作加班加點,東奔西走,熱火朝天,恨不得找到新思路新捷徑,把自己從事的工作作出成績。這與土地四季規律有些違背。

    可是,太多時候我的感覺是我們這個樂隊的總指揮,竟然是不識譜的一個人,樂手水平參差不齊,濫竽充數居多。恰如當前的江湖,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很少有真槍實刀地動手比試。就這麽地,該升的升,該幹的還在幹,越來越多的外行指揮內行,弄得內行苦不堪言,卻又不敢指出其錯誤而糾正,因為一句話不說,一個動作就可能叫你很難堪,想進步,就要夾著尾巴做人,即使夾著尾巴唯唯諾諾,幹了很多工作,不提你也無處申冤去,即使路邊那麽多大字口號。所以,誰要想進步,往往就是痛苦的源泉,幸福也就沒有了。卻又禁不住夢想自己的升遷,於是繼續努力地工作,大多默默無聞一輩子,還是普通人退休的很多。

    三個小時,飛一樣地抵達泰安動車站。短信告知我有接待車在出口等待。

    泰安,於我並不陌生。27年前,大學畢業前夕的實習在曲阜闕裏賓舍。全班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路高歌著吳大猷《戀曲1990》和《東方之珠》等流行歌曲,坐著搖搖晃晃的大公交,從濱海市沿著砂石土路,走了一天到了泰安。一路顛簸勞累也沒有影響我們旅遊的熱情,一群人冒雨頂風,聽著來自省外辦、《齊魯山河多嬌》的作者付先詩教授的講解:“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很不來噻”的濟南話。記得畢業留言冊上一個女同學在最難忘的一件事兒是“忘不了泰山上你送的那把破傘”——我把傘給了女同學,自己任憑風吹雨淋,可不爭氣的是那把傘被風吹禿嚕了,不斷地需要整理翻轉。

    如今付先詩老師真的成了先師了,那群朝氣蓬勃的學生們,也都鬢角斑白年近半百……

    抵達酒店,辦理完畢會務登記和入住手續,就來到餐廳吃飯。自助餐很豐盛,各色酒水美食包括生魚片。喝了一瓶泰山啤酒,太淡,就取了一瓶青啤喝了。回到客房,泡了一個澡,下午沒事兒。於是想起上醫學院的朋友提起天外村一個糕點房,何不去買幾個長麵包帶回去呢?於是打車去泰安醫學院老校附近的天外村,找到了那家糕點鋪的老店,立刻看到掛著的一條條大麵包,散發出清香撲鼻的麥香。13元一個,半米長左右,隻能塞進兩個半在登山包裏,還要露出二三十公分的大尾巴。

    我走出糕點鋪,背著大麵包,很滑稽地在附近轉悠。發現很多市民或挑或提或用小車拉著水桶往返在環山公路上,於是就跟著他們往山上走。到了黑龍潭水庫,水麵平靜如鏡,倒是一道風景。大壩一側有巨大圓形石柱,刻有“泰安惠民堤竣功幾年碑”字樣,孤零零地躺在地上。即便是民國的東西如今我們也不至於如此小肚雞腸吧?就像號稱中國“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石牌戰役犧牲的烈士墓,後來遭到了破壞,墓碑被砸,棺材板也用來做了學校桌椅板凳。轉到石柱後側,有“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三月吉日建之”,而從“竣功”之“功”字而不是“工”字看,這應該是1944年日占時期的偽政府所為,遭到冷落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老舊的石條路比較便捷,於是就舍棄柏油公路,穿行林下。建岱橋收費站對麵有落款“不二”的“問心上山”刻石,令人費解。好在如今可以“內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問穀歌”,百度說法眾多,但是“上山的心情都不一樣,有的是上山為了看風景,有的是放鬆心情,有的是釋懷意境,各不一樣”比較有些道理,而“上山要虔誠,買不買門票無所謂”的回答就有些調侃搞笑了。而想起自己每到閑暇時間就喜歡進山暢遊,為了什麽呢?源自對山的好奇,對山的愛,對自我胸懷的一種陶冶,以及對靈魂的一次次洗滌。我上山,是隨性,而不是問心。

    長壽橋下的黑龍潭有二位裸泳者,令人反胃。“龍潭飛瀑”上方的清清小溪邊的石頭上,有1932年6月“洗我國恥”和“還我山河”的石刻,可見抗日戰爭應該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算起是有道理的。

    過長壽橋,繼續前行,有無極廟一處,廟外菜園裏除了菜蔬,還有一株株茶葉。泰山也出產綠茶、女兒茶等,但是女兒茶在《紅樓夢》裏卻不是正真的茶葉,而是用青桐的嫩芽製作的利於婦女健康的飲品。但是,茶葉店的宣傳卻是茶的葉子製作。

    小廟不大,有偏院居住著道士,門外噴繪廣告是武當山鍾雲龍道長的武術招生。和一名道士聊起曾在武當和貴州福泉兩次拜訪過鍾道長,便也拉近了和道士的距離。道士告訴我,繼續上行,可以去扇子崖,也可以繞到中天門,考慮到天色將晚,後天的會務組安排上山,我就走了另外一條小路下山,跟一群山友告別,他們從扇子崖回來的。

    廟南側有長壽泉,很多人在排隊打水。無須說這水質多好可以養生,單單從取水的路途來看,就非常鍛煉人的身體。

    回到天外村,拍了一處河穀裏巨大的帶有花紋的泰山石,發給朋友,問他“這塊怎樣?給你背回去?”他說要禮物,泰山石。一會兒他回複:“絕不靠譜”修改成了我的備注。我稱呼他“絕對靠譜”,他有些生氣:“不許叫我的乳名!”田總就是這麽幽默。

    本想打車回酒店,可是來了一輛37公交車,看到路過萬達,就上去了,小小的泰安城如今也開始交通堵塞了。還好,到了酒店,回房間洗刷一下下樓吃飯。晚飯人多,質量就差了許多,沒有了酒也沒有了生魚片。飯後回房間,開始回憶第一次來泰山的情景,又結合下午的信步遊走,寫了幾句打油詩,發給張君等朋友:

    二十七載前,首次登泰山。

    島大將畢業,同學恰少年。

    包車走山路,放歌一路歡。

    風雨無阻礙,往返無棄權。

    恩師細講解,學子記心間。

    今天我又來,山徑孤影單。

    蹣跚覓舊影,先師已化仙。

    未至中天門,揮汗作牛喘。

    翩翩少年我,雙鬢已斑斑。

    滿目蕭條色,悻悻回賓館。

    路遇取水人,排隊長壽泉。

    百年華夏夢,國泰又民安。

    張君回複:你一個人住五星級大飯店?!浪費啊,腐敗啊!明天我趕過來跟你會合!果然,第二天一早,他就告訴我坐上了來泰安的動車。這個做人實在的夥計啊。

    我所住的萬達嘉華酒店28樓,視野極好:窗外泰山和徂徠山遙相對峙。尤其是清晨,旭日東升之時,先是霞光漸漸彌漫了東方的天空,繼而紅日漸漸噴薄而出,躍出徂徠群峰,由紅紅的一點兒變作一個圓形,再有紅色變為刺眼的金黃,泰岱大地便灑滿了陽光,蘇醒了,動了起來:

    遠看泰山如巨峰,不見碧海唯蒼穹。

    高樓拔地三千尺,南天門在戶扃中。

    乘車由酒店抵達南天門,然後乘坐中天門索道直達南天門。張君聽說往返都坐索道,抱怨沒有景點可看,於是拖著受過傷的腿,拄著登山杖,獨自開始了對泰山的虔誠朝拜。

    泰山之頂,可謂文化積澱深厚,幾乎每一處可以題刻的大小石頭岩壁,都有各個時期不同人的作品書法等,密密麻麻,俯拾皆是。而與此反差巨大的卻是無字碑的故事。

    我穿過南天門,走過天街、白雲亭等景點,拜會過碧霞元君祠,也就是泰山奶奶,來到了瞻魯台。這似乎是上次來泰山沒有登臨的景點。“萬代瞻仰”下,信男善女拿著大把的高香排隊焚燒,青煙升騰,嗆人!極不協調的是四處風聲鶴唳的防火喇叭的廣播。

    “登泰山而小天下,登嶧山而小魯”。瞻魯台,故名思議就是孔子在此眺望故國魯國曲阜的地方。相傳春秋戰國時代,孔子曾登此瞻魯台,舉目眺望家鄉曲阜,竟然能看到洛陽白馬寺前拴馬石上的白馬!是古人的視力沒有遭到電腦手機電視的輻射呢還是過去沒有霧霾沒有汙染空氣質量好的原因呢?可以肯定的是,孔子沒有望遠鏡。

    俯視腳下,溝壑縱橫,群峰峭拔,汶水如白練輕飄,遠處景色模糊。鬥大的瞻魯台一側有“哀愚”二字。原來瞻魯台下的懸崖又叫舍身崖,古代父母得病,孝順的子女有從這裏縱身跳下求死救父母的行為很多。愚孝,多麽令人痛惜。於是就有了地方有司派人看護,不許如此行為發生,並改名愛身崖。

    路遇一個“打鳥”專業人士,光那套裝備就很重的樣子。他一個人多年長久在泰山徜徉,尋覓各種鳥兒的蹤跡,並將它們拍下來。令人欽佩。他跟附近兩個環衛工人交流這兩天他們見到的一種鳥兒的外貌特征,並根據“不怕人”的特點推斷出是種什麽鳥兒。然後,他就提著長鏡頭相機繼續尋覓鳥兒的蹤跡去了。

    拱北石,曾經年少的我們,27年前,爬到上邊合影留念,如今有欄杆將其封鎖,不許攀登。秦代刻石,跟青島膠南琅琊台的秦代刻石堪稱倆兄弟,隻可惜年代久遠,彌漫不清,隻有替代品樹立。青帝廟、孔子廟,泰岱頂上原來這麽多廟。後石塢有山路可通,據說那裏有成片的古鬆樹。後石塢和桃花源各有索道,如今泰山已經有了三條索道了。走了一段去往後石塢的山路,有程硯秋的“禦霜”石刻,而另一側有“丈人峰”、“天下第一山”的刻石,張君來電話約我坐索道下山,我就原路返回了。

    乘坐索道下山,接著上車,回到賓館,一路我的耳朵開始失聰了,估計因為海拔迅速下降的緣故。直到晚上,才算是恢複正常。

    下午再次參觀了岱廟。森嚴的古柏,高大的石碑,巨大的贔屭,各種各樣的文物,無不彰顯泰山的文化曆史。而人為破壞的文物,如塑像,如石碑,如石雕,令人扼腕痛惜,本來生動有趣的石人石佛的頭部有的不見了,有的麵部竟然被鑿掉了五官……無論是戰亂,或者是類似北魏滅佛運動,人類的心胸總是狹隘的,且不斷重複。

    晚上觀看了歌唱泰山的歌曲創作頒獎晚會,欣賞了微型的封禪大典,倍感泰山文化底蘊之深厚。相較於其他一些景區,簡直就是大學生和小學生的差距,而相較於偏院旅遊景區,他們就像是文盲,沒有了一點兒的人文史跡。可是,美國黃石公園也是文盲嗎?恰如發財成功的人,不見得就是學曆方麵的原因。山如此,人何況不是如此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