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第30屆濱海國際美食節雜感

字數:3585   加入書籤

A+A-


    自從2017年美食節結束後,我的工作再就和此節沒有了關係,雖然我的工資關係還在美食節辦公室,包括仲秋春節的福利,而黨組織關係在委產業處,2018年4月開始,工作地點變成了鄉村振興辦公室,所以一個人分成了三塊,弄得年終考核獎在產業處考核一等,在美食節辦公室領取並且按照三等,我就找到相關部門,區裏的委裏的,最後給了一個折中——一等獎金半年,三等獎金半年。如今,關係調動擱淺,因為事業單位凍結。

    從上班到現在,三十年了,似乎一直在改革:九十年代的以工代幹,還有競爭上崗,全員合同製,打破幹部任命終身製,後來稀裏糊塗單位過度公務員,很多提前沒做功課的自以為符合條件的科班出身的業務骨幹卻被這個那個借口劃到了圈子外邊,最後有了空餘,給了幾個不是幹部身份(高中畢業甚至初中畢業)的領導,他們搖身一變成了公務員了,至於當初規定的幹部身份、在機關工作,加上了一條編製在機關,於是自己OUT了,雖然是委成立後第一批分配來的大學生,跟我同樣的很多OUT的,包括秘書科科長,不過後來人家通過自身努力又進入了公務員序列。

    2006年與其說調入美食節辦公室,不如說被動再分配到這裏。原單位被凍結了6年,業務停止,最後工資停發,於是上訪。六年足以毀掉年輕人的一生好時光。從2017年參與17屆濱海國際美食節到2017年,正好11屆,從老美食城的喧囂熱鬧,到2012年國際廣場的轉型和場地轉移,美食節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市民遊客的高度參與,“入城總人數***萬人次,共飲用啤酒**萬噸”,各種媒體如此報道,其實際是有很大出入的,但是沒關係,每年的數據必須遞增。2008年的奧運會導致美食節延期,加上玉樹地震,濱海也是天天刮風下雨,學生開學了,很少有誌願者來參與美食節的,於是,我找到了母校的朋友兼老師、係主任,他決定幾個班的學生提前實習,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至今我還記得那幾個樸實勤勞善良的小學弟學妹的名字,不知道12年後的今天,他們怎樣了?

    今年美食節前,那邊給我捎口信希望我回去,並且那邊領導也電話相關領導商量我過去。回頭想想,那邊真是傷心之地啊。都質問我為什麽不在那兒弄個科級實職,十多年啊。而實際情況是那邊4個科級管理崗的情形是正副科各四個,我用了十多年終於等來了一個空缺,可是我已經借調在外,再說,即便我在,能去跟誰說我應該任命呢?憑什麽空餘的崗位就是你的呢?雖然你是二十多年的正科轉副科,雖然幾個同事都走的職稱沒有跟你爭奪的了。前些年的一次副科級競爭,就是借口我來美食辦時間不夠三年而劃出去,正科的競爭是2014年吧,各種壓力勸說,使得我寫下自願放棄本次競爭上崗並簽名的書麵材料。2015年最後一次出國參觀學習,很多人不服氣我去,其實他們不知道我在一把手麵前給他多大的麵子,如今他提前退休了,所有的許諾也化作了泡影,我去找誰呢?

    美食節當天,周五晚上開幕。中午應約和朋友散步,在節慶場地由北向南,遇到今年新上任的書記,在區長、副區長、美食節總指揮、委主任等一大幫子人的簇擁下,由南向北走來,新任區委領導一般對自己的第一次美食節很上心很關注,所以今年的場地布局、綠化等也提高了一個檔次。保安公司經理、綠化公司經理和老日同事悄聲地跟我握手,我默默站在路邊遇到他們的時候。說實話,看到他們在大熱天裏重複我熟悉的工作,我竟然有些羨慕,有些想加入進來的衝動,可惜,不容易啊。自己都馬上51歲了,雖然現在的夜間例會不再開到淩晨,雖然現在的工作簡報也不天天印發,各種紅頭文件也沒有往日的鄭重其事——2017年美食節主會場轉移到了郊區以後,青山會場輕鬆了許多,人流也是下降趨勢,其實從2015年後沒有了嘉年華娛樂設施,人氣就下降了很多。

    晚上和妻子喜歡散步,堅持每天一萬步左右的樣子,從居住的小區走到小石河,或者去綠城的思路湖,到麗達裏邊購物,吃點兒晚餐。這晚我們吃的重慶麻辣燙,我第一次吃。沒有啤酒,就去不遠的超市買了一瓶冰鎮的,喝完了,妻子逛市場,我出去散步抽煙,這時候手機響了,是美食城綠化公司的經理,說著說著我就看到他了,他帶領同事們在自家飯店喝酒慶祝美食節開幕。盛情難卻,我就過去坐下,一二十號人幾乎都認識我,畢竟六年前我們就認識,更何況都是一個係統的,如今的老總也算是二十多年前的同事吧。於是一杯一杯地喝酒,不停地給我遞煙點煙,我很快肚子要爆炸的感覺——給妻子發信息,快出來救我!不久,妻子出來,我跟他們告別,微醺回家,卻覺得心情很不錯。

    這幾天雨水較多,陰雲密布,好在都是深夜淩晨大雨,這對美食節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從各方麵得到消息,美食節人氣不高,畢竟還是疫情期間。那天晚上散步,就聞到了烤肉的香味,要了幾串,打了一紮啤酒,對著高懸明月有滋有味地喝了起來——心中有美食節,處處有節日的快樂。

    至於自己的工作調動,我也懶得再去找所謂的組織了,叫他們看著辦吧!如果我有機會,想問一下那個領導:小平同誌免除黨內外一切職務後再次使用,是不是要從副科級幹部開始呢?我啞然失笑。

    最近幾年,寫了很多跟工作有關的東西,尤其是本地的曆史文化、道教名人等的文章,並且很多發表在一些刊物上,自己也建立一個公眾號,私下推送。領導就找到我,叫我發揮長處,多寫一下跟鄉村振興有關的題目,我想,挖掘曆史文化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主題沒有問題,如果叫我宣傳我們的工作做得多到位多好,我不善於搞宣傳的。實話實說,剛剛起步的鄉村振興,很多工作尤其是文化挖掘、產業振興結合的很不到位,這些天關於一個古書院文化的挖掘和相關設施打造,引起街道的重視,希望這是一個突破點。如此青山區的樣板可以容易推廣的,畢竟這裏有太多的文化資源,曆史名人建築等等。

    本來可以聽到的美食城的鑼鼓喧天聲,今年寂靜了。花園式美食吧模式,全城互動的下邊三個街道的美食節分會場,肯定也分流了很多客源。美食節,以及啤酒,作為舶來品,我們學習慕尼黑的模式已經脫離——今年的慕尼黑十月節(啤酒節)因為疫情停辦,但是近二百年來,他們的辦節場地一直沒變,群眾的熱情主動參與一直沒變,他們的啤酒品質一直沒變,隻有啤酒節期間,你才會喝到酒精度數稍微高一些的隻有德國本地啤酒廠家生產並參加的啤酒,那些身著民族盛裝出席的巴伐利亞市民、農民,臉上洋溢的笑容,是我最為羨慕的。

    看到了一個價目表,我這個所謂對啤酒有些研究的人,也啞然了:黃啤,20元/升,世濤,80元/升……這分別是平民價格和惠民價格,真的搞不懂,黃啤,什麽黃啤?世濤就是黑啤啊,什麽品牌的呢?至於平民和惠民價格,又有什麽區別?明碼標價,眼花繚亂啊。拉格、API,你明白是什麽酒嗎?

    同事給我車輛辦了通行證,沒想到場地繼續圍擋,安保力量、防疫檢控絲毫沒有放鬆。她問我什麽時候過來拿車輛出入證啊?我說會過去拿的,做個紀念,掛在牆上。

    這些天的仙山景區免門票的大氣惠民措施,卻引發了很多詬病,很多人不理解從北線進山,就去北線遊覽,不坐大巴車卻為什麽要付款60元的大巴車呢?大巴車的老板可不是咱們財政全撥事業單位,是企業。

    這些年在超市看到各種沒有喝過的進口啤酒,都要買幾個回來存放,高興了動動手指網購,就有成箱子的啤酒送到家裏。以前美食節吸引人,我想跟時代的落後還是有關係的,許多美食啤酒你在市場上買不到。記得很多年前送朋友一個大桶酒,他一直放到春節跟親人共享——給我來電話不是拜年,而是請教我怎麽打開洋鬼子門。另一個朋友自作聰明用筷子直接按下頂端的黑色膠皮堵,結果形成很壯觀的噴泉,像禮花燃放一樣呲了半天,弄得全家喜笑顏開卻又十分狼狽,說起來都是笑話了。

    美食節,我愛你!雖然你30歲了,似乎還沒“而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