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千人石”和“血台子”的紅色哪兒來的?

字數:2812   加入書籤

A+A-


    參加工作三十年,有五六年幾乎每天上下班兩次路過這個村子前,幾個村子如今幾乎連成一片,西登瀛、前登瀛、後登瀛,其實據說以前是一個村子,叫作“燈窯”,大概是因為山上燒炭的窯比較多,到了晚上,亮閃閃的像是一盞盞燈。直到民國時期,才改為“登瀛”,傳說是秦始皇派徐福東渡日本的出發地,另一個佐證就是前邊有個島嶼叫作“徐福島”,而據我所知,徐福島過去也是叫作“福島”的。徐福故裏,江蘇贛榆、煙台龍口、膠南琅琊台、仙山登贏,都在搶,明顯是無效的又一個“內卷”而已。

    “登瀛梨雪”曾經是仙山十二景之一,如今隻有小河東有那麽十多畝窩梨老樹保留,春天成為攝影愛好者的歡樂天地,而其他地方隻不過殘存的百餘棵而已。

    仙山知名茶葉品牌“千裏江”、仙山茶廠都在在這個村子。曾經的百鳥林生態園也是本村人創立的,現在裏邊多了一個仙山民宿博物館,市民關注度不是很高。旅遊這個東西,沒有獨有的特色是很難有吸引力的。

    村子分為南北兩個自然村,界河叫作“黃家河”,卻似乎沒有即墨明清時期的望族黃氏的傳說故事,但是我感覺應該是有些關聯的。如今叫作西登瀛河,前幾年的垃圾在河道裏堆積不少,最近要安排挖掘機下去清理,好在如今的鄉村振興工作深入人心,垃圾開始分類,也就沒有往河道裏傾倒垃圾的現象了。

    連接南北兩個村子的石橋頭,有幾棵本土人叫作“臭棋”的樹,其實就是“枳”——橘生淮南為橘,淮北為枳,大概是有人扔的橘子種生長出來的吧,據說可以嫁接橘子。看到這裏,我想起去年“美麗庭院”評比時候,我來過這個村,並且進入到幾個農戶家裏。

    掛職書記是舊日同事,也是老同事的兒子,如今也四十歲了吧,叫我哥。前不久還和他父親一起吃過飯喝過酒,他已經退休多年。突然感覺一種刻意的奉獻或者說一種高尚的追求,如果蒙上虛假麵紗,是不是人世的一種病痛呢?現在的孩子,出生去一個好一點兒的醫院,上學去一個好一點兒的幼兒園、小學、初中,直到大學畢業找工作、工作以後的升遷進步、婚姻、生子,都是在拚父母的實力、人脈、財力等等,並且循環反複,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麽意義呢?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話的前一句是不把自己當人,而後一句是不把別人當人而平等對待。而道家尤其是莊子的成功理論隻不過達到內心的一種寧靜和平衡而已。那個曾經創建百鳥林的老臧據說去了加拿大種菜去了,年近六十的他還有一股子闖勁兒。去年在仙山北宅他的采摘園還跟他交流過櫻珠的不同品種的甜度,煤矸石對茶園土壤改良的實驗等等。

    後山叫作北山的,有幾條山澗,作為驢友的我走過一兩次,但是第一次聽說有個平台叫做“血台子”,原因是滲出的水流過石麵呈現出紅色。我想到了虎丘,蘇州虎丘有一個著名的風景點叫作“千人石”,一遇滂沱大雨,岩石中就會滲出淡紅色的水,人們都說是它的血水。傳說千人石下是吳王闔閭的墳墓,吳王在工匠們修好了自己的墳墓之後,害怕他們會泄露內情,使自己死後不得安寧,便把所有的工匠和知情人都捆綁起來,挨個砍死在千人石上,所以每到雨天,岩石中就會滲出血水。

    千人石滲出的難道真的是工匠們的血水嗎?原來,千人石下有一層叫流紋岩的岩石,含有氧化鐵(顏色是紅色)的成分,經千百年風霜雨雪的侵蝕而遊離在外,每當雨後就被衝帶出來,水便成淡紅色。這便被人們附會成“血水”。所以,北山血台子也是如此的緣故,再加上仙山花崗岩有叫作“仙山紅”的品種,這種“血”也就更紅了。

    村後往西北山口有防火通道的水泥公路,可以驅車去往漢河,而北山穿過去,便就是南九水大石村一帶。

    村子三麵環山,一麵向海,地理位置不錯,隻不過多年沒有好的產業項目帶動,集體經濟收益每年隻有十萬元左右。三百多戶、一千村民的一個社區,在2017年用上了天然氣管道是仙山最早的農村社區了。鑒於領導班子的團結問題,所以派駐來第一書記,小夥子很想做點兒事情,但是,卻苦於沒有更好的思路。最近有一個合作項目,還沒有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我以老家母親的一些生活小需求為例,建議社區班子能夠經常走訪社區老人,小電器開關的維修更換,一氧化碳報警器的學習使用重要性等等,都需要我們關愛。母親曾經煤氣中毒,差點兒去世,這次國慶回老家,我給母親更換了手拉繩的牆壁開關,更換了一個燈口,還把不清晰的有線電視的線接頭重新接了一次,電視機收到的頻道多了,也清楚了很多。對於這些老人,很不好意思開口求人,也不知道找誰,往往能糊弄就糊弄,甚至母親在沒有關掉總閘情況下還用剪刀剪斷了電線,萬幸是一股股剪斷的,還是站在絕緣的火炕上。“互聯網淘汰了我們的父母”,隻是一個小小的方麵而已。

    最近濱海再次發現疫情,村民排隊在社區大院裏做核算監測采樣,井然有序,村主任在維持秩序。在日本的女同學的朋友圈說濱海大媽分不清什麽是尿酸什麽是核酸,簡直是無稽之談。這些年她以一名日本女人自居,張口就是我們日本人,說什麽疫情麵前沒有中國的這種恐慌等等,以至於朋友圈沒有了點讚的同學朋友。猶記得她當年的入黨申請書寫的是多麽熱血沸騰。人嘛,跟動物一樣,利己主義,恰如前不久的台灣商人參與香港動亂,無非求關注、增加自己在社團的影響力而已,而這位女同學呢?努力在做的是掩蓋自己的自卑而已。日語再好,日本老公再優秀,也是很難融入大和民族的。

    社區的環境經過“百千萬(百村、千戶、萬人)”環境大整治三年突破行動,幹淨了很多,雖然汙水管道下地工程導致路麵不是那麽平整好看,但是,幾乎一塵不染。鄉村振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的甚至需要幾代人努力的一項係統工程。德日等西方國家樣板,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

    工作完成,驅車離開。留下吃個午飯,已經是一個百試不靈的客套話了,但是都要客套客套。說實話,回單位吃個食堂,睡個午覺,才是最舒服的一種生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