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你有朋友嗎?

字數:2532   加入書籤

A+A-


    如果有人問你這個問題,估計大多數人會說當然有了,可是,朋友到底和你是什麽關係的人呢?

    首先,他不是親人,不是父母,不是愛人或者情人,而是同學、戰友、同事或者這個社會上你認識的人當中可以稱作朋友的人。朋友之間應該是有很好的感情,有共同的語言而經常交流,相處起來很和諧舒服,有了共同的閑暇時間便相約在一起見麵聊天,一起運動休閑,吃飯喝酒等等。

    記得《簡.愛》一書中的主人翁簡在小時候的教會學校裏,她的朋友海倫得病即將去世的那天晚上,她光著腳丫悄悄跑到朋友的床上,鑽入了她的被窩,相互問候,親吻,摟抱著睡著了,次日她醒來發現自己的好朋友海倫去世了,死在了她的懷裏。這對於一個幼年失去父母,遭受舅媽白眼和學校不斷懲罰的孩子來說,朋友間的友誼簡直就是她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從孩提時期就開始尋找自己的朋友,尋找可以相互傾訴、相互幫助、同甘共苦的朋友。

    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曆的豐富,我們曾經有過,並且仍然還有的那些個好朋友,有的日漸淡漠失去了聯係,有的卻幾十年如一日地一直來往,甚至在有困難的時候及時發出求助信號,尤其是在借錢方麵,朋友的真假往往是最好的試金石。而大多朋友也往往因為金錢利益而斷絕往來。

    曾經有這麽一個曆史小故事,說的是一個家族要遭滅門,父親對兒子說,我這輩子就交往了一個半朋友,你逃跑吧,先去找我的那"半個"朋友,再去找我的那一個真正的朋友,看看他們能不能幫忙救你一命,延續我們家族的血脈。

    兒子來到父親說的那"半個"朋友家裏,朋友拿出了足夠的錢,叫他繼續趕路逃跑,可是追擊他的敵人四處尋找他。他終於逃到了父親說的那"一個"朋友家裏,他把自己的孩子叫過來,這孩子跟他個頭年齡都差不多,他們相互換了衣服,這個朋友叫自己的兒子出去逃跑,卻叫朋友的孩子作為自己的兒子住在家裏。後來,這個朋友的兒子被追兵趕上殺死。

    這樣的過命朋友,你有嗎?我想,大家都會說沒有。

    有錢有勢的成功人士,出則前呼後擁,入則高朋滿座,朋友山呼海嘯一樣的多;平民百姓呢?一生中有那麽一兩個說得上話的人也就算是不錯的朋友了。要不說“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婚姻都可以算是一種商業交換行為,朋友又何嚐不是呢?“禮尚往來”,有來無往,日子一長,誰還會跟你來往呢?

    這都是世俗的朋友的概念。

    交友,是人生不可避免之事。誰都想交到對自己有益的朋友,不願交到對自己有害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以心相交,而不是靠吃吃喝喝來維持的酒肉朋友。我們每個人身邊或許都會有一堆朋友,但其中哪些是真正的朋友,哪些是酒肉朋友呢?

    朋友之間,就是以互相信任為基礎,有什麽事不會藏著掖著。我們誰都有遇到麻煩的時候,心裏有不舒服、想不開的時候,就很願意向朋友訴說一下。肯於把自己的家裏事、心裏話都跟我們講的,是真正信任我們的朋友。我們一定要守口如瓶,不能把朋友的私事講給外人聽,以免他遭到別人譏笑難堪。

    生活中有了朋友,才會使得生命的意義更加充實。當你有好事兒需要分享的時候,告訴你的朋友,他也會替你高興,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告訴你的朋友,他會為你分擔,起碼你的傾訴對於你的心理壓力也是一種釋放。敞開心扉,開誠布公地和你的朋友的交往,無形中會消除你很多心理疾病的隱患。仔細想想,朋友的確是你生活的必須。

    捫心自問,我的朋友都有誰呢?當然,隻有過年過節似乎才聯係來往的連我母親都說他是好人黎兵,應該是我的一個朋友了,我們交往有三十年了吧?一起住單身宿舍,一起經曆風風雨雨,一起忙碌婚房的裝修;我的那個山友張君,是我無話不說的朋友,尤其是通過微信,我們經常交流一些哲學問題,探討一些深層次的社會現象和問題,他在處暑節氣騎行去我的老家看望我的老母親,叫我很是感動;老婆的兩個閨蜜,一直是老婆最好的朋友,他們的丈夫也就成了我的朋友,誰家有個困難,都樂於相互幫助溝通;大款朋友我也有一個兩個,但是總感覺和他們不是一個社會層麵,來往中就有些隔膜,卻也算是偶爾聯係的朋友,尤其是那個八零後的低調老總,連續多年很喜歡帶孩子到我家做客,妻子都是樂於招待;老同事和嫂子,十天半個月就喜歡到我家來坐一坐,或者一起喝個小酒,也算是比較年長的朋友吧;那個曾經幫助我一次的大哥,日漸成為親戚一樣走動的朋友,逢年過節總是主動過來送些禮品,我往往被動地弄些禮品還回去,也許這樣也拉動消費吧;我結婚的伴郎,我們一直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我曾經給他當過伴郎的那個老總,偶爾喝酒總是叫上我。大學老師發現我經常出現在各種大小規模的同學聚會上,說我如此看來人緣還是不錯的。但是,一些朋友,即便能成為朋友,我也保持距離,總感覺人心隔肚皮,動機不純的多,所以隨著年齡的增加,也就懶得去結交新的朋友了。而一些曾經的朋友,通過時間的檢驗,也就被拖出了朋友的圈子,比如一些大學中學甚至小學同學,舊日的同事。至於那些因為利益而來往的所謂朋友,隨著利益的中斷,也就沒有什麽友誼和來往,怎麽也說不上是朋友的。

    《百年孤獨》告訴我們,每一個個體的人,總歸會獨自走向孤獨。沒有朋友,才是人生常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