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字數:2060   加入書籤

A+A-


    目今來過濱海仙山的遊客,包括濱海市民,大多知道九水,或者聽說過南九水,但是卻很少知道南九水的曆史,或者去過南九水。而在一百年前的德占時期,南九水卻是仙山旅遊的咽喉要道,幾個小山村的村民成為最早一批在家門口看到汽車和洋人的中國人,看到德國鬼子和日本鬼子在家門口幹仗(第一次世界大戰),看到國民政府的官員整修仙山遊覽路、建設學校,發展教育。難怪有個街道幹部不解地說這裏的人比其他山區人大氣、衣著得體,見過大世麵的樣子,原來是這個原因!。

    多年前,我曾和幾個喜歡爬山的朋友徒步到了木屋石村,沿著天籟穀攀到山頂,從南水溝生態園下到石頭村。水庫裏水不多,有倆農民駕駛一機動小船下網捕魚,敲打船體鐵板,將魚趕到某個區域的樣子。這種驅趕魚的方式我第一次看到。第一次看到的還有一座民國時期的仙山林業地界石碑,以及幾幢剛完工的木結構別墅——心裏暗想這個投資的老板不是簡單人物。

    後來聽說興建此生態園的老板是本村村民,和自己的一名同事是發小,自己創業積累了一定資金,就涉足生態旅遊業,成了這一帶的領頭羊。如今山石不能開采,林木不許砍伐,農村要發展,特別是耕地少的可憐的山區農村,就必須另謀出路。這不由得使我想起***語錄: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語錄刻在附近不遠的一座石橋上。橋的名字叫“彈月橋”,是1903年德國修建青島台東到柳樹台的台柳路上的一座橋。台柳路,1907年完工通車,成為濱海甚至全國最早通汽車的公路。為方便德國人來仙山旅遊觀光避暑療養,德國人在柳樹台建麥克倫堡療養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1914年8月,日軍從海灣登陸後,穿過仙山山脈,在此與德軍交戰。盡管德軍炸毀彈月橋也沒有使戰事扭轉,日軍占領濱海後,在舊橋基礎上重建,甚至還保留了“彈月橋”三字。民國期間,此橋被山洪衝塌再建,解放後的1970年重建,加水泥護欄,並由當地龍口人胡孝綏在水泥護欄板上趁水泥未幹寫了這段***語錄。

    因工作關係,最近多次去這一帶下鄉,也去過幾次九水溝,接觸了九水溝生態園廖總。如今他將觀光路環形起來,並且聯合社會力量增加了不少學生實習基地、民宿、青島水彩畫研究院等項目,力爭打造成為一個知名旅遊區。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增加了藍莓、櫻珠等果樹。村民們都搬到了山下,集體的土地得以統一規劃。

    由石頭村去小仙頂,約二個小時的山路,幾年前仙山景區圈養的來自大別山的獼猴,有跑來此處的,如今子孫興旺,有三四十隻的樣子,老的背著小的,見了人歡呼雀躍,非常可愛,卻又暗藏危險。

    過了彈月橋,蜿蜒盤旋,在河穀山澗中上行之寨上村,有台階路沿著長澗東去仙山頂,這條路是民國時期執政期間鳩工建造的。發展旅遊和教育,沈鴻烈付出了諸多心血,且於民間留名千古。這台階路有好多路段完整結實,偶或有大樹長出或者雨水經年衝刷而坍塌。想來有上百年曆史的台階路和彈月橋,經曆百年風雨卻保存完好,足見那個時代的工匠精神的可敬之處。

    觀川台,已經無遺跡可尋。它是刺殺我國憲政之父、國民黨創始人之一的宋教仁的疑凶——袁世凱的舅子洪述祖的別墅,並購買梨園。據說他刺殺成功後,大總統袁世凱給他一大筆錢,隱居濱海,並來仙山東九水村東建別墅名此。別墅建好後,德國戰敗,日本人沒收開了個日本料理店,再後來一把大夥給燒掉了。其子洪森,也是影星洪金寶的大爺爺、中國早期電影開拓者,由他創作、蝴蝶主演的電影《劫後桃花》就是根據觀川台別墅的故事寫的,裏邊的劉花匠或許就是附近村民,因為這一帶劉姓居多。同樣一個故事來自仙山的是《賣梨人》,仙山窩梨是有名的土特產,作為仙山十二景之一的“登瀛梨雪”,如今隻能成為過去的記憶了。

    春夏的九水溝,山巒疊翠,花色紛呈,鳴泉飛瀑,遊人如織,間或有幾株虯幹老梨樹開出雪白的花。很多市民遊客前來采摘品嚐櫻桃,吃農家宴。到了秋天,這裏山體染色,紅黃綠相間,古樸石屋前的老樹掛滿火紅的柿子、大棗,以及金黃的仙山梨,別有風韻;到了冬天,雪滿山穀,如染墨黛,嫋嫋炊煙,飄蕩期間,雞鳴狗吠,鄉愁飄蕩。四時之更替,恰如曆史之變遷,述說著時代的故事。

    “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的這句話,時刻激勵著人們奮發圖強,否則,類似日俄在東北、日德在青島的國土上交戰的屈辱史、日寇兩度占領蹂躪濱海的曆史,難免不會重演。(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