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機器投產,產能大增

字數:5703   加入書籤

A+A-


    一天搞了兩個機器回來,這在廠子裏算是大事了。

    工人們議論紛紛,廠子增產,是一件大事。

    畢竟這兩天,拉貨的車子,在廠子門口排起的長龍,就沒有斷過。

    新機器的事情,代理商也看到了。

    打心眼裏高興。

    除了第一天,沒人能一次性的拉夠合同要求數量。

    廠家嚴格控製每個代理商的拉貨數量,落實到每一個人都有貨物的政策,讓他們苦不堪言。

    大好時候,東西脫銷,但是沒貨,急的肝疼!

    此時看到增產的希望,哪有不高興的。

    所有人都很高興,唯一例外的是王磊。

    昨天已經通宵了,搞到第二天中午,才將第一台機器搞定。

    新機器投入生產,郭小傑親自驗收。

    不過,新機器的效率確實不如老機器。

    原來的機器是王磊攢的,產能經過一係列的修正完善後,達到了平均每小時約561瓶的效率。

    而第一台新機器,每小時的產量隻有224瓶。

    用王磊的話說,這台機器被改壞了,永久性損傷。

    少點是少了點,但總比沒有強。

    郭小傑也沒有太失望,他的希望是在第二台機器上。

    那是一條相對完整的流水線。

    雖然熬了一個通宵,但王磊並沒有去休息。

    簡單的檢查過之後,他來到了郭小傑辦公桌前。

    “小傑哥,這條流水線能直接用,產能估計和我們的差不多。”

    “這條流水線明顯也是被動過的,而且改動的技術很厲害。”

    說到這,王磊的表情有些僵硬:“那個,我沒有看懂,下不去手。”

    精密技術不同於一般的機械,知道就是知道,不懂就是不懂。

    就像攢電腦,這是一般技術,不懂得摸索一下,自己還是有心得的。

    但是讓你在電腦上編程,懂編程語言的,還可以嚐試修改調試,不懂就完全是兩眼黑,要是腳本改動了怎麽還原都不知道。

    王磊對機械技術,雖然有一腔熱情,但畢竟學曆在哪裏,知識掌握的有限。

    郭小傑想了想問道:“要是改造之後,產能提升大嗎?能不能達到出廠時的產能?能判斷出一開始的產能有多少嗎?”

    王磊說:“出廠時的產能,看不出來,但是我判斷,如果能改回去的話,達到1600-1700,應該沒多大問題,核心零件哪裏還有好多沒用,白白浪費了。”

    郭小傑點了點頭,然後關心起王磊的狀態:“怎麽樣,你還能堅持嗎?”

    “能堅持的話,你先簡單教工人熟悉使用這個流水線,將機器投入生產,代理商都等著出貨呢!”

    “堅持不住地話,就先去庫房哪裏躺一會去,哪裏現在比較空,醒來了再搞。”

    王磊揉了揉了疲憊的眼睛,還是選擇了堅持。

    在給工人講解一遍操作之後,他才找地休息去了。

    畢竟是新的流水線,工人們不熟悉,和原來的機器差別挺大的。

    也需要適應。

    一番清洗、消毒、安全測試之後,真正投入生產已經是下午的事情了。

    王磊這兩天通宵整改機器,郭小傑也沒有回家。

    不過和王磊不同的是,他困了直接找地方就躺下。

    他是老板,也沒人管他。

    其他的領導層,倒是沒有一起通宵的。

    不是沒有這個想法,隻是郭小傑不同意。

    幫不了忙,非要留下來,那就有些形式主義。

    自找苦吃,何必呢?

    像郭瑞明、王超等年輕人是被郭小傑罵走的。

    不過,雖然他們沒有通宵,但走的很晚,第二天來的也特別的早。

    不是一個,而是所有的管理層。

    不管是怎麽想的,最後郭小傑看到的就是這樣。

    他沒多說什麽,隻是感受到一股叫做向心力的東西慢慢的在匯聚著。

    郭廣成的眼睛裏有一絲血絲,不過語氣異常的興奮。

    “郭廠長,三台機器全力運轉,一小時的產能能達到約1300-1400瓶左右。”

    “其中,咱們的老機器產能在550-560左右。”

    “新機器產能在220-230左右。”

    “流水線產能在560-580左右。”

    郭小傑心中算了一下。

    一小時按10000瓶左右。

    七天的總量超過了21萬瓶。

    32個代理商,七天按照每家2000瓶算,需要64000瓶。

    但是很多代理商的合同最低數量就超出了2000,5000-8000的居多。

    一萬到一萬五的也有。

    按最低的銷售量翻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換句話說,12萬瓶是每周的最低出貨量需求。

    考慮到,六月份的行情,在這個數量上翻個幾倍都都不足為過。

    雙倍24萬的數量,是滿足不了現在的市場的。

    而廠子的產能還打不到24萬這個數。

    換言之,產能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不過,已經比之前好很多了。

    感受到郭小傑回過神,郭廣成繼續說道:“還有件事,要給您說一下。”

    “咱們廠子的塑料瓶快用完了。”

    郭小傑有些驚訝,之前可是定了十萬塑料瓶的。

    團結鎮塑料廠送塑料的時候,錢都已經結清了。

    難道,收了錢沒發貨?

    “怎麽回事,咱們可是付了全款了。”

    郭廣成說道:“還差一些。不過最近這兩次,塑料廠的運貨量比以前多了將近一半,好像他們的產能也增加了。”

    “不過,即便如此,距離合同上十萬塑料瓶的總額還差了好幾百呢!”

    “現在庫存的飲料瓶也不多了。”

    郭小傑點了點頭:“行了,我知道了。”

    廠子的部門雖然劃分出來了,但還是比較簡單而簡陋的。

    至少,采購和采購合同簽訂這一塊,還是他這個廠長在負責。

    郭小傑收拾了一下工位,拿著皮包正要走出屋子,忽然想到了李紅霞。

    這個女人,目前正在努力的適應廠子的工作氛圍。

    經過一天的適用觀察,這個女人的吃苦能力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再加上她上過初中,基本廠子裏的所有活,她都可以嚐試。

    當然,鑒於她是女人,力氣實在不達標,似乎是女工裏力氣最小的,搬運的力氣活就不考慮她了。

    此時,李紅霞正在協助張曉月對賬。

    工商局注冊了廠子,這個月開始,要交稅了。

    賬目不能再像一開始那樣隨便的記錄,要做好相關部門查賬的準備。

    張曉月不是專業的會計,為了學會使用國家要求的登記方式,沒少熬夜看書。

    “李紅霞,你跟我出去一趟。”郭小傑走了過來說道。

    看著張曉月皺著眉頭,一副委屈的樣子,他有些不忍心。

    “嫂子,要不你去鎮上的人才市場逛逛,看能不能招聘到財務人員。”

    張曉月半晌才說道:“沒時間,現在機器多了,更忙了。”

    郭小傑點了點頭:“行,你先忙,這事交給我了。”

    團結鎮,窮鄉僻壤的,真正專業懂財務的並不多。

    招聘隻是碰運氣。

    郭小傑想的是挖人,最好是老財務。

    老財務經驗老道,即便理論不足,通過多年經驗也能避免很多問題。<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