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威懾鄉裏
字數:5884 加入書籤
酒足飯飽之後,楚行一聲令下,救民軍押著俘虜向鄉野進發。
在青州府和沂山之間,其實僅有兩座縣城,分別是臨朐縣和安丘縣,其中臨朐縣比安丘縣其實更適合做圍攻進攻沂山的橋頭堡。
可這臨朐縣的知縣喚作趙安之。
趙安之早些年是個猛人,在朝堂之上沒少罵萬曆,罵袁崇煥,如今這位三朝元老老了,隻想安享晚年,葉文豪幾次三番,想要讓臨朐縣配合,人家根本不搭理他。
人家可是幹過禦史的人物,朝堂之上呼風喚雨,如何看得起他葉文豪?
不過這位老大人年紀大了,疏於政務,底下的百姓生活也非常淒慘。尤其是他治下的大地主,肆意的兼並土地,治下的百姓可謂是苦不堪言,而他又不擅長開墾荒田,導致他治下的百姓,偷偷摸摸加入救民軍的也有不少。
所以這次,楚行行動,自然摟草打兔子,將臨朐也算在內了。
當然,之所以選擇這兩個縣,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救民軍在這裏,群眾基礎太好了。
自從楚行進入東鎮廟,手頭上有了餘錢,就開始暗中在這兩個縣組織情報組織,幫著救民軍搜尋各種情報,並且幫助貧苦大眾,吸收年輕人加入。
楚行為了不破壞當地的民眾基礎,所以在行軍之前,楚行就提出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此時大軍開動,陳二牛就提著鬼頭刀,不斷囑咐道:“誰他娘的敢搶老鄉的雜糧煎餅,看老子不捏碎他的腦袋!”
“地裏的大蔥也不行!”陳二牛瞪著眼睛,惡狠狠道:“那玩意好吃歸好吃,回了山有的是,不許吃老鄉的!”
“一針一線,來之不易,他們本身就貧苦,咱們不能讓百姓受了苦!”
“咱們是來拯救百姓的,不是欺壓百姓的,咱們仗為什麽打的漂亮?莫要忘了百姓提供情報,百姓幫忙運輸物資!”
“三狗子,你上次受了傷,是老鄉將你藏在地窖裏,你忘了嗎?”
隊伍之中,一個年輕人流著淚喊道:“豈敢望!老鄉為了我,被官兵打的都出血咧!”一個年輕人大聲喊道。
“知道就好!”陳二牛在隊伍之中來回巡視,“住在老鄉家的時候,幫人家打掃打掃衛生,挑挑水,收拾收拾房間!咱們救民軍是什麽?是播種機,是宣傳隊,是宣言書,爾等入我救民軍隊伍,那是天大的榮耀!豈敢欺壓百姓!”
“尊將軍號令!”
“放屁!這是大王令!諸位時刻謹記,我們今日之生活,全係大王一身,誰敢不忠於大王,小心本將的大刀!”
“效忠大王!”
“效忠大王!”
陳二牛見將士們懂事,便揮揮手道:“出發吧。”
那些被俘虜的官兵,都跟看傻子一樣的看著這群反賊,這個世界上,怎麽會有這樣的反賊?
因為他實在是太超前了。
這年頭別管是反賊,還是官兵,過境的時候,哪裏有不擾民的?
確實有過,比如之前的戚家軍,現在的天雄軍。但這都是少數中的少數,實際情況是,不管是官兵還是流賊,所到之處,屍骨千裏。
要知道,現在朝廷是發不下餉銀來的。
將士們沒得吃,不隻能去搶了?
但是楚行卻一直在努力改變這一切,他不止一次告訴救民軍的將士們,他們與百姓之間關係,應該是魚水關係,大家要牢記與鄉親們的魚水之情。
但凡是有敢欺壓百姓者,就地問斬。
這條命令,再最開始的時候,讓很多山賊不習慣,甚至反感。
大家都是山賊、土匪,不去搶劫,大家吃什麽,喝什麽?
不過不習慣沒辦法,起初思想教官不多的時候,楚行都是用軍法強壓,誰敢不從,立刻砍頭。
後來思想教官,這些思想教官被洗腦了不知道多少次,在他們的教育下,士兵的思想逐漸發生了改變,再加上那些新加入的士兵,在訴苦大會上,將他們受到的欺壓,告訴大家夥,讓大家意識到,大家都是休戚與共的可憐人!
是朝廷,是那些凶殘的大地主欺壓他們,才讓他們痛苦不堪。
大王常言: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救民軍是敢於反抗朝廷的強者,豈能欺壓弱小?
單單是這些舉措,便讓楚行可以在青州橫行無阻,百姓們沒有搗亂的,甚至偷偷送情報,送物資的數不勝數。
所以楚行一直琢磨著,要增加一些東西,讓更多的百姓願意主動加入救民軍。
不過具體的綱領性的東西,有些太考驗楚行的腦細胞了,他也不敢輕易妄動。
像是,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這樣的口號,雖然聽著非常有煽動性,也可以鼓動更多人加入。
但是天底下哪裏有不需要錢的隊伍呢?隻靠搶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這種東西,必須要謹慎小心才好。
此外,便是比較超前的,打倒地主豪強,分其田地這樣的口號,楚行雖然非常想喊,但是卻不敢。
因為這種事情,偷摸摸的做可以,但是真的當成了綱領,卻會遭到地主階級一致反對。
違背了,楚行眼下聯合大眾,打擊朝廷的意圖,會把自己的敵人搞得多多的,朋友搞得少少的。
所以楚行在實操中,也是將地主做了細分的,比如擁有幾十畝地的小地主,擁有上千畝地的大地主,甚至幾千畝,幾萬畝的超級大地主,再往上則是擁有十幾萬畝的世家。這些人,還會分為,良善、普通、惡劣、極其惡劣等各種性質。
從始至終,楚行都敢得罪一部分極其惡劣的,一般惡劣的,楚行也施行由情報組織派專人進行勸諫,屢勸不改,才會對他們施行打擊。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楚行看來,其實地主不作惡的太多了,但是他們卻占據了整個讀書人階層,他們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
尤其是這幫人對當地百姓的影響力,如果把他們得罪死了,他們會連帶著將百姓也煽動起來。
如今的救民軍,還是太弱小了,禁不起大風大浪。
即便是真的要打土豪,分田地,也要等到樹大根深,不可動搖的時候,再來搞這種事情。
但是終究是有人要打倒下的,因為社會財富在短時間內,如果沒有外部輸血,是恒定的。
而救民軍想要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得到更多的士兵擁護,就必須占據更多的資源。
所謂王朝變更,其實說到底,就是一次社會資源再分配的過程。
所以救民軍其實還有一個響亮的口號:耕者有其田。
而且這份土地,並不是簡單的大山裏的荒廢的土地。
救民軍不僅僅是發餉銀那麽簡單,而且他們的家人,也可以有限分配土地,有了土地和餉銀的士兵,戰鬥力直接飆升。
不然為什麽救民軍出山的時候,嗷嗷的跟著官兵幹仗,因為大家夥都知道,如果他們輸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就都沒有了。
雖然楚行也清楚,農民是有局限性的,但是誰動他們的土地,他們絕對毫不猶豫的讓他去死。
至於土地從何而來呢?
這個就很簡單了,首先救民軍在與朝廷的征戰過程中,在剿滅附近山寨的過程中,掠奪了大量的金銀,這些金銀在楚行手裏,全是浪費,所以楚行將他們用來購置大片的土地。
沒錯,就是跟朝廷購買土地。
讓這些士兵的家人,下山去耕種,因為這些土地,都是在大山周圍,誰敢造次,救民軍絕對會第一時間下山報複。
而先前因為大山鬧賊,這一代的富戶早就跑了,所以這裏的土地相當的便宜。
至於現在人數變多了之後,救民軍增加土地的方式,則是采取了稍微激進一些的方式,會殺死那些為富不仁的大地主,將那些土地分配給百姓和士兵。
這也是葉文豪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為何他們明明封鎖了大山,而救民軍卻一直活得好好的。
因為山下的百姓,一直會源源不斷的向大山輸送血液。
其實他已經陷入了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而不自知罷了。
所謂的汪洋大海,不僅僅是種田那麽簡單,沂山附近很多村莊的村長、鄉長都是楚行任命的。這幫人不敢跟朝廷正兒八經的交鋒,但是起碼挖個坑,燒個糧草還是敢的。
而殘留在沂蒙山腳下的地主階層,也都是那種作惡不多的地主,他們或多或少也跟著救民軍發了財。
因為糧草雖然稀缺無法補充到大軍中去,但是日常生活的鍋碗瓢盆還是需要的,他們可以生產,通過秘密渠道賣到大山上去,反正城池對救民軍的渠道是關閉的,自然便宜了他們。
此外,救民軍生產的各種家具、以及搶劫來的物資,也需要通過他們銷贓。
這些人就是傳說中的東鎮廟般的皇商。
具體場麵是這樣的,某個作風比較不錯的地主,主動跑到楚行的情報部門訴說情況,“親人啊,我聽說隔壁村的劉地主,昨個兒殺了個農夫,搶了人家小媳婦,簡直是天人共憤啊!”
情報人員則會撓頭道:“老陳啊,不是我們救民軍不想去救,實在是救民軍最近跟朝廷對抗,打的非常狠,很難抽調人手啊!”
地主陳老爺道:“我們村出人!隻要搶來的土地,分給我們村一些,您不知道啊,最近日子不好過,村子裏的窮人,看我都指指點點的,我害怕。”
“你多做點善事,就行了。”情報人員道,“平素你也沒少修橋鋪路,大家夥都看著呢。”
“那也不行,身為鄉紳,怎麽能不響應大王號召,為百姓們做點實事呢。我聽說,劉地主家裏囤積了不少鐵器,想要支援朝廷。”
情報人員一聽,立刻一皺眉,“這樣啊,敢資助朝廷,這是要造反啊!”
陳地主立刻道:“對,對,對。”
不久之後,救民軍大軍過境,劉家莊的劉地主倒下了,陳家莊的陳地主跟村裏的百姓吃了些邊邊角角,分了些糧食,剩餘的土地則分潤給了百姓,救民軍又多了一部分簇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