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燃眉之急

字數:5462   加入書籤

A+A-




    眾人有眾人的苦惱,楚行也有楚行的苦惱。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楚行覺得劉青山他們雖然有用,但是作用在弱化,他想讓虎賁軍的年輕小子們擔任千戶官。
    但是這個想法,在盤旋了一陣之後,就被楚行拋棄了。
    這倒不是說,這些小家夥能力不足,就算是能力再差,好歹這群小家夥,在戰場上屢立戰功,經曆過數次廝殺,數次翻盤之戰,實戰經驗早就足夠了。
    而且這些小家夥,跟著自己學習時間都足夠長,被自己認真洗腦過很長時間,而且在自己不負責洗腦之後,依然有思想教官對他們進行培養。
    最關鍵的是,這群小家夥都識字,接受過楚行和錢進的軍事技能培育。
    能看得懂各種複雜的軍事指令。
    這一些列操作,都表明他們比劉青山他們優秀太多了。
    而秦去疾,則是因為隨著地位的發展,和數次大戰過後,楚行覺得他略微有些膨脹,變得不完美起來了。
    這小子,總是在家中,跟一群小夥伴吹噓,自己是大王的左膀右臂,大王沒有他不行,他數次在關鍵時刻,替大王拯救了危局。
    不得不承認,楚行確實非常喜歡秦去疾,但是卻不喜歡一個飄起來的秦去疾。
    但是統治這個山賊窩子久了,楚行也成熟了,他知道,很多時候,並不能真的完全因材施用,哪怕是你真的知道他們很優秀,也不行。
    這裏麵還涉及到作為一名高級軍官的經驗、威望、影響力、以及內部的團結問題,甚至一些未來的發展問題。
    劉青山、孫玉秀,他們本身也足夠優秀,隻是年紀大了,進步的有些慢一些,但是他們的缺點,完全無法掩蓋他們的優點。
    他們都是最早跟隨楚行的一批人,要知道楚行帶著大家打天下的時候,劉青山是第一個義無反顧交出全部兵馬,是第一個帶隊打阻擊的,這是勞苦功高。
    而且,自從成軍以來,劉青山數次作為統帥,為救民軍也是立下過赫赫戰功的。
    此外,在很多時候,劉青山具備一個統帥的諸多因素,那就是遇大事而不亂,且有很強的與明軍戰鬥到底的決心。
    所以,論功的話,楚行可以拋棄任何人,但是劉青山不行,這樣會寒了所有人的心。
    現在救民軍,剛剛新編了三千人的軍隊,自己就開始打壓像是劉青山這樣的功臣,其他人還不得擔心他們將來跟劉青山一樣啊!
    這對於隊伍的未來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因此,在千戶官的任命上,楚行並不打算將虎賁軍的軍官提上來,他們太年輕,而且沒啥太大的功績,跟老將沒法比。
    之所以他現在還沒有將虎賁軍千戶所的千戶官任明出去,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因為現在經常上戰場,楚行自己想擔任虎賁軍千戶所的千戶官。
    楚行的危機意識太重了,而且他通過係統的學習,也知道了太多的曆史典故,什麽黃袍加身,西安事變,作為軍事統帥,手底下沒有禁衛軍,沒有羽林衛,那他娘危險了。
    但是他作為三軍統帥,去擔任一個千戶所的千戶,有些過分了。
    所以楚行耽擱了一段時間,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不過也沒有耽擱太久,在招募士兵的過程中,老兵與新兵不斷的結合、調配,鷹擊千戶所、豹驍千戶所的框架都搭起來了。
    目前因為老兵不夠用,每個千戶所臨時是一千人,等到訓練完備,軍官夠用,武器夠用的時候,就分裂成為六個千戶所。
    沒辦法,現在受限於武器、軍官、老兵的不足,隻能先這樣。
    楚行倒是自己能安慰自己,一切都需要一個過程。
    而楚行也終於開始任命千戶官了。
    隻是出乎意料的是,這一次楚行任命的虎賁軍千戶官,並不是眾望所歸的秦去疾,而是孫玉秀。
    孫玉秀在救民軍之中,也算是老人了。
    隻是出身略微有些瑕疵,在很長時間內,他都跟紅娘子有聯係,而且這人也頗有野心。
    這些事情,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所以誰都沒有想到,最終他能擔任千戶官。
    當然,楚行選擇孫玉秀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第一,孫玉秀的資曆和威望已經夠了,他比劉青山、秦去疾差不了太多,而且此人跟山寨各個實力之間聯係不密切,且在大山之中影響力最弱。
    這樣相當於楚行架空了孫玉秀,可以直接掌控虎賁軍千戶所。
    當然,孫玉秀如果能看的明白,好好表現,作為楚行的嫡係,日子也不會虧。
    鷹擊千戶所,自然是劉青山,劉青山是老資曆,能力強,這個職務完全適合他。
    而豹驍千戶所千戶,才是秦去疾。小家夥雖然失望,但是也反思了一番,又經過了胡爺的開導,知道自己飄了,便準備沉下心來帶隊伍。
    在小家夥看來,自己怎麽搞,也比孫玉秀要強。
    至於陳二牛、賀九牛、錢進最終起碼都是千戶級別的,隻是目前隊伍軍官不夠,隻能暫時等待,但是他們在大都府的地位不變,這一點楚行還是很人性的。
    除此之外,大都府輔助部隊,但是規模一點不小,各有五百人,主要是東鎮廟的熟手以及大量的明軍俘虜。
    輜重部隊,是非常重要的,他一點也不比正規部隊的作用差,要知道很多時候,是要靠他們運送彈藥和箭矢的。
    至於工兵千戶所,雖然是個新的組織,但是人家挖壕溝,挖地道,那都是一把好手,關鍵是技術活,一般人都玩不轉。
    此外,還有一些人是有屬於自己的直屬部隊的。
    比如,陳二牛,這家夥一直不爭不搶,所以最大規模的重甲步卒是歸他所有,如今重甲步卒,被楚行安排了二百多人。
    炮兵部隊,如今也在擴編,不靠譜的羅三炮,如今也越來越靠譜了,隨著源源不斷會使用火炮的俘虜加入,這個隊伍的人員,也在擴編。
    至於斥候,最近戰損著實有點高,先前的斥候隊長,在突襲陳家莊的時候,因為情況不明朗,被一群土匪割了腦袋,現在的斥候隊長姓霍。
    原名叫霍去疾,後來賽八仙告訴他,曆史上有個霍去病,你們兩個這名字相似度太高了,你可能震不住,而且你們斥候的戰損太高了,便給他去了個新名字,霍東鎮。
    說是這個名字可以鎮的住命,果不其然,他的上司都陣亡了,輪到他做斥候隊長了。而且他還趕上了形勢大好的時候,如今這斥候隊有馬五十餘匹,號稱救民軍中最富裕的隊伍。
    此外,還有弓箭手隊伍,如今的弓箭手比之前富裕了許多,有弓箭手二百五十人,楚行也沒小氣,給了他一個千戶的職務。弓箭手的千戶官也姓安,老家是濟南府人,之前跟著錢進,是最早投降救民軍,而且積極改造的一批人。
    其實這般安排,楚行已經很用心了,但是依然並不是非常滿意。
    對於救民軍來說,培養軍官一直是非常用心的一件事情,首先救民軍自從在東鎮廟落腳以來,與朝廷,與其他山賊之間的摩擦,便非常頻繁,戰士們參與戰鬥的頻率非常高,能夠活到今天的,幾乎都是精華之中的精華。
    其次,不論是思想教育,還是文化教育,楚行一直沒有放下,從親自上陣到李宗為、賽八仙、錢進,都是輪番轟炸。
    再次,便是頻繁的軍事演習,以及戰後的推演,讓軍官可以迅速成長。
    但即便是這樣,因為快速膨脹,軍官依然處於一種極其不夠用的情況,尤其是特殊兵種的軍官,即便是楚行想要培養也沒有機會和渠道,隻能抓現成的取用。
    所以,便能看得出來,楚行想要提拔虎賁軍的原有的優秀少年,擔任軍官的意圖,到底有多急迫了。
    當人事工作安排好之後,軍裝便作為一件緊急的工作,顯得迫在眉睫了。
    之前人少的時候,大家都很不正規的時候,有什麽穿什麽,條件好的穿官兵的衣服,條件不好的則靠搶劫來的衣服穿著,而且五花八門,有穿僧袍的,有穿道袍的,有穿著大戶人家的圓領衫的,有穿戲班子的戲服的,最可惡的是有將人家大戶小姐的內—褲頂在頭上當帽子的。
    楚行嗬斥了好幾回,也沒有辦法,因為有些士兵,家裏真窮,一家人就那麽一兩件衣服,平時誰出門,誰穿衣服。
    而救民軍作為東鎮廟精神的象征,總是穿的那麽慘,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為了方便,楚行直接將軍隊的衣服定位為藍色,因為這種顏色辨識度相對比較高,隻要不需要穿鎧甲的士兵,以後就是統一藍色軍裝,打綁腿,像極了近代的軍隊。
    不過也有一點,讓楚行非常頭疼,那就是布匹的問題。
    其實,早些年大明並不缺乏布匹,因為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了一項國策,他曾經命有地5—10畝的,需要種桑麻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倍之,地方官督促不利的,要處罰。
    楚行曾經翻閱過鬆江府誌,單單是宋江府,每天銷售的鬆江布,要在15萬匹以上。根據嫂夫人估算,大明全年,布匹的產量,能有兩千多萬匹。
    這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這一切都在自然災害麵前被打破了。
    大家夥連飯都吃不上,誰有心思去種棉花?
    楚行每一次搶劫,也非常頭大,因為他們搶劫來的物資,鐵,糧食,鹽巴都不算是非常稀缺,唯獨布匹,簡直成了他的噩夢。
    尤其是軍隊打仗,對衣服的損耗比較大。
    楚行甚至擔心,這麽下去,有一天他要帶著大家夥光著屁股打仗了。
    就當楚行為了軍服的時候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一個來自於江浙的商人找到了救民軍,說能解救民軍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