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尋求主力決戰

字數:8105   加入書籤

A+A-


    手握一千五百大軍,還有九門火炮、眾多手榴彈助陣,羅勤嶽覺得自己能夠避免前任們的倒黴命運,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蒙古人還真的和南林堡較上勁了,而且來的兵力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多!
    這一次來的蒙古騎兵足足有三萬大幾,目測都差不多四萬騎啊,浩浩蕩蕩,幾乎遮斷了天地。
    這兵力,比前麵三次來的蒙古人加起來還要多!
    這要是能夠守住,羅勤嶽覺得那肯定是活見鬼了!
    他的前任就夠倒黴的了,沒想到自己更倒黴!
    這一瞬間,羅勤嶽有些後悔,早知道,自己就推遲掉這個職務了,哪怕是寧願不晉升。
    但是腦袋有些發熱,一聽說要晉升為少校,還擔任一城的指揮官,實權比那些尋常的步兵營少校營長更大,手裏頭的兵也更多,至於說裏頭的那些風險,早就被他拋之腦後了。
    他也不想想,南林成駐軍一千五百,還有九門火炮,這等兵力,屬於標準的加強營半數,放在一些特定的地方,都可以稱之為團,其指揮官通常都是中校甚至是上校。
    他一個剛晉升的少校,為毛能夠當上南林堡這一千五百人守軍的指揮官?
    因為沒人跟他競爭……
    從軍嘛,這為大王效忠,為大乾而殉,那是應當的,但是南林堡那鬼地方實在是太邪門了,也不是什麽特別重要的地方,但是偏偏蒙古人每一次都是選擇重兵來攻,在這裏執行任務的將士,不管是普通士兵還是軍官,乃至最高指揮官,大多都沒好下場,甚至連受傷的機會都不多,很多都是城破後被蒙古人所殺害。
    所以很多知道內情的一些校級軍官,都是不太願意去南林堡任職的,他們寧願在荒郊野嶺護送物資,和蒙古人騎兵硬碰硬,也不願意去南林堡被圍困,然後等死。
    但是剛從尉官爬起來的羅勤嶽不知道啊,等他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他已經是答應了下來,任命書都已經是拿在手中了。
    這個時候,即便是知道了事情的內情也沒辦法了,軍法如山,這都接任了南林堡的指揮官,敢不去?立馬上軍事法庭。
    因為軍政分離的緣故,如今軍方內部也是自行處理舉人違法亂紀的事,所以也是設立了軍事法庭,這些年上了軍事法庭的軍人,基本上都沒什麽好下場,被判處抄家滅族的都有好幾個。
    羅勤嶽自然是不想去軍事法庭走一遍的,所以他費盡心思,總算說服上頭增援更多的兵力,湊足了一千五百人,還有加強來的火炮。
    但是,然並卵!
    羅勤嶽的這一千多兵力,麵對林丹汗親自指揮,將近四萬大軍的進攻,一天都沒撐住就潰敗了!
    沒辦法,雖然有堡壘防禦,也有火炮助陣,而且羅勤嶽還精心布置了種種防禦戰術,但是人家林丹汗根本不和羅勤嶽玩什麽戰術啊,大手一揮,四萬人直接騎馬衝到城下,然後就開始爬牆登城了,這土城城牆就沒幾米高,人家隨便人托人,一蹦一跳的就能夠跳上城牆。
    這還打個屁!
    四萬多人潮水一樣衝上來,守城的千餘將士就算是有三頭六臂也擋不住啊!
    城頭失守的時候,羅勤嶽都是想要效仿第二任和第三任南林堡的指揮官當場揮刀自殺了。
    前麵的兩個前任都是這麽死的!
    全軍覆沒之下,身為最高指揮官哪有臉麵逃跑苟活啊,就算逃出去了,最後也是免不了要上軍事法庭!
    理由?
    部下都戰死了,你一個最高指揮官卻是逃了回來,不槍斃你,死戰殉國的那些將士怎麽能服氣?還活著的大乾將士怎麽服氣?
    但是卻是被屬下給勸說了下來!
    這倒不是說羅勤嶽怕死不敢自殺,而是這一次他們敗的實在有點快,說是一天呢,但是人家蒙古人準備攻城的時間就有大半天,真正攻城時間半個時辰都不到。
    因此守城將士其實死傷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從城牆撤了回來到北側。
    如果羅勤嶽才是打消了自殺的念頭,然後帶著部下撤回內城的倉庫,準備來一個死守!
    這還是他接手南林堡後修建的,采用了大量的水泥,堅固無比,尋常的九斤火炮都轟不塌。
    原來的軍械庫修的太靠近外頭,早已經是在戰火了被毀的不像樣子,所以重修了這個軍械庫,用於儲備彈藥和糧食,順便還挖了一口小井,算得上是南林堡裏最為堅固的一個堡壘了。
    可惜的是,這倉庫不大,原本設計頂多隻能容納百人作戰,如今這剩下的七百多人躲在裏麵,兵力都無法展開。
    但是這樣一來,因為地方小,防守起來也更容易,而且受到地形限製,這些蒙古人想要展開太多兵力進攻是不可能的,隻能是從入口派人進來,而入口小,一次性派幾十人進來都得堵住入口了。
    蒙古人強攻幾次不成後,反而死傷了好幾百人後,幹脆留下千人駐防入口外口就不管了,反正倉庫是有進無出,那剩下的幾百人也翻不了風浪。
    如今的林丹汗,哪能在這個破倉庫裏消耗兵力啊
    他還等著大乾主力抵達呢!
    他要在這裏,和南乾蠻子決一死戰!
    成,這偌大的土默川和河套還是他們蒙古人的!
    敗,萬事皆休!
    南林堡,城外峽穀山頭上,林丹汗就是把自己的中軍大營設置在了此地,而不是說設置在南林堡內。
    雖然說南林堡的防禦能力更好,但是地方還是太小了,大乾陸軍當初修建以及數次重建的時候,因為時間緊迫和人力、資源的緊缺,修的都是不算大。
    設計之初隻是容納一千人,後來第三次重建的時候擴大了一定的估摸,但是也隻能容納兩千人而已。
    大乾陸軍對這種土壘棱堡其實也不算太重視,都沒打算過布置太多的兵力,敵人來攻打,被攻破也就攻破,回過頭來就能夠反攻過來。
    所以,雖然占據了南林堡,但是對於林丹汗麾下的將近四萬大軍來說,其實也和在荒郊野外沒啥區別,四萬人可沒辦法在小小一個南林堡駐防的。
    因此,林丹汗是帶著大部分的兵力在城外駐紮,在城內隻留下了兩千多人駐防而已,不是不想要放更多的兵力,而是放不下了,強行擠進這麽多人也沒用。
    而林丹汗本人,更是直接跑到了山頂上設立自己的中軍營帳,他要在這裏等著南乾蠻子,然後決一死戰!
    雖然站在山頂上,手頭上還拿著一件大乾出品的單通望遠鏡,但是此地的地形也不算是真正的一馬平川,還有起伏比較低矮的丘陵,再加上他所占的山頂雖然說是山頂呢,但實際上也就是一個低矮的山頭而已,想要看到太遠的距離也是不太可能的。
    望遠鏡裏什麽都發現,林丹汗也就是放下了單筒望遠鏡,然後交給一旁的侍從,侍從小心翼翼的接過來,然後用絲綢布小心的包好,再放進一個木盒裏。
    望遠鏡對於蒙古人來說,可是稀罕東西。
    雖然說大乾王朝早就量產玻璃鏡片的望遠鏡了,甚至也是對民間出售,但是也是限定出售,通常隻給那些登記注冊的大乾的船長出售,因為望遠鏡剛出來的時候,就是被進出口委員會列入了出口管製物資列表裏了。
    除了給那些船長們外,基本不對民間其他人出售,至於出口給外國,那就更加別指望了,因此流落在異邦的望遠鏡是非常少的。
    林丹汗手中的這副望遠鏡,就和他手底下的大炮一樣,都是戰利品!
    漫長的戰略對持,發生的中小估摸的武裝衝突比較多,再加上這幾個月雙方的持續交戰,也就導致了大乾陸軍固然能夠繳獲不少蒙古人的馬匹,但是蒙古人也是能夠繳獲一部分大乾陸軍的軍械,燧發槍乃至火炮,子彈,炮彈、望遠鏡等各類軍事物資都有,隻是數量不怎麽多而已。
    比如火炮這東西,大乾陸軍在撤退的時候,如果無法帶走火炮,往往是會選擇直接炸掉炮管,很簡單的,直接來一個過量裝藥然後開炮就行了。
    而望遠鏡嘛,這東西一般都是大乾的校級軍官才會配發,而大乾的校級軍官身上的物品,可不是那麽好繳獲的。
    當然了,不好得到不代表沒有,當年前明的高級將領,很多人手頭上都有一副來自大乾陸軍的望遠鏡呢。
    放下望遠鏡後的林丹汗,也是沒有繼續在外麵盯著看,而是轉身進入了帳篷裏,這已經是初冬時分了,天氣冷的很,就差來一場暴雪來徹底宣告寒冬的到來了。
    在這種嚴寒天氣作戰,可不是什麽一件愜意的事。
    但是戰爭這東西,打起來可不分時候,尤其是大乾王朝的部隊,都是職業軍隊,可不用管什麽農忙時節,一年四季都是可以打仗的。
    大乾陸軍早就預料到這一場河套戰役,將會從秋天打到冬天,甚至打到春天了,因為準備各種物資都是相當充分的。
    大量的秋冬裝都已經是準備好了,因此大乾陸軍的將士們都是穿著厚實的棉襖打仗的,再加上第九兵團長期駐防北方,對寒冷的天氣也是早已經是習慣,不存在著什麽對氣候不習慣的問題。
    至於蒙古人,他們自由都是生活在北方草原,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麽習不習慣的問題了。
    天氣冷,很多蒙古的士兵們也是不會傻乎乎的在外麵陣列,而是一個都是在背風的地方,躲進帳篷裏。
    這數萬大軍的帳篷,幾乎漫山遍野,讓人老遠就能夠看的出來,此地有大軍駐紮,閑人滾蛋!
    林丹汗就沒打算隱瞞自己的企圖,這一路上甚至都是懶得截殺那些大乾陸軍的偵騎,而是把自己的戰略意圖給暴露出來。
    他就是要截斷這一條補給線,他就是要逼著大乾陸軍和他在荒郊野外打一場!
    盡管決戰有風險,但是總比去強攻東勝城這樣的城池好的多。
    殊不知,秦瀧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帶兵一路東進,到了鎮虜城後,偵騎傳回消息,說是南林堡又被攻破了。
    南林堡被攻克,秦瀧也是不由得感染,這南林堡還真倒黴,怎麽每次蒙古人都是選擇攻克此地呢,不過南林堡的安危他也不怎麽關心,左右不過是千餘人的死傷,而且肯定也會造成了不少蒙古騎兵的死傷,不虧。
    他更關注的是,蒙古人在南林堡停留了下來,沒有和往常那樣,攻克南林堡後隻留下部分兵力駐防,主力會撤走。
    如今,蒙古人的主力,就是駐紮在南林堡,仿佛要在這裏過冬一樣!
    蒙古人最後會不會在南林堡過冬秦瀧不知道,但是蒙古人既然停留在南林堡不走,那麽他也就不客氣了!
    當即就是傳令停留在玉林城以南的第一兵團迅速感到南林堡附近,準備和第九兵團本部以及騎兵兵團匯合,同時也是派出了更多的偵騎,嚴密監控蒙古騎兵的一舉一動,一旦敵軍主力有所異動,那麽他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
    秦瀧帶著部隊從鎮虜城東進,而第一兵團也是從玉林城出發,準備前往南林堡。
    這一東一西,兩路大軍都是直奔南林堡而已!
    但是,蒙古人依舊沒有動!
    當有蒙古人的將領提議先行出擊,進攻其中一路的時候,林丹汗卻是說再等等,再等等!
    等到什麽時候?
    等到東邊的大乾陸軍距離玉林城足夠遠的時候,遠到他們無法及時撤回玉林城的時候!
    到時候,林丹汗就將會來一個各個擊破,利用騎兵的強大機動性,打一個時間差。
    林丹汗的這種打算,大乾陸軍雖然還不知道,但是卻是有所預料,但是不管是第九兵團本部還是第一兵團,都是繼續邁著堅定的步伐朝著南林堡而去。
    林丹汗就算是想要各個擊破,那麽大乾陸軍就給他們這個機會,要不然的話,他們怎麽會和自己進行戰略決戰。
    這河套戰役的一連串布置,很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為了得到一個和蒙古人進行決戰的機會,通過一場戰略決戰,一舉重創乃至殲滅敵軍主力騎兵。
    為此,哪怕是付出一定的損失,秦瀧也是在所不惜。
    不管是第九兵團的本部還是第一兵團,都是用來示弱的誘餌,蒙古人隻要敢張嘴吞下去,他就敢把這些蒙古人徹底留下來。
    雙方說是鬥智鬥勇,但是到了最後,其實還是要靠雙方的硬實力來解決問題。
    因為到目前為止,其實雙方都是沒有暴露出來什麽太多明顯的漏洞,蒙古人沒有犯錯,大乾陸軍也沒有犯錯,雙方雖然你來我往打了好幾場的中小規模的戰役了,各自死傷不小了,但是依舊沒能改變這種局麵。
    但是這種局麵是不能一直持續下去的,蒙古人想要拔掉東勝城這個釘子,所以選擇了截斷大乾陸軍第九兵團的補給線,迫使大乾陸軍重新打通補給線,在這個過程裏進行決戰,爭取在野外擊潰大乾陸軍。
    而為了迫使蒙古人徹底退出河套,順便殲滅蒙古人的主力,建立了東勝城,維持了漫長而脆弱的補給線,如今更是主力朝著南林堡匯集,這固然是為了打通補給線,但是同樣也是為了和敵人進行一場戰略決戰。
    當雙方的戰略都是傾向於打一場大決戰的時候,也才可能在這廣闊的草原地形裏發生一場大決戰。
    要不然的話,其中一方選擇逃跑,或者是死守城池,這一場決戰都是打不起來的。
    拿下南林堡的第四天傍晚時分,第九兵團的偵騎突然快馬回報,說是今天蒙古人的主力盡數開拔,朝著東邊而去。
    秦瀧一得知這個消息,立馬就是傳令全軍道:“傳令全軍加速行軍,再傳令騎兵兵團,加速東進馳援第一兵團!”
    他猜測,第一兵團的這個誘惑,蒙古人是準備吞下去了,而他也是應該準備收線了。
    但是次日早上,秦瀧得到偵騎匯報,說是偵騎部隊突然是被大量的蒙古騎兵獵殺,難以闖過蒙古騎兵的封鎖線抵達第一兵團。
    當天午後時分,秦瀧派出了足足一個騎兵團組成的偵騎部隊,這才衝破了蒙古人的封鎖線,朝著第一兵團而去,並在次日淩晨時分陸續有快馬回到第九兵團駐地,並向秦瀧報告了一個消息,第一兵團並沒有遭到敵軍襲擊。
    也沒有在沿途發現蒙古人的主力騎兵部隊!
    蒙古人沒有去打第一兵團,那麽他們去那裏了?
    等秦瀧接到偵騎匯報的同時,距離第九兵團二十多公裏外的一片小盆地裏,康長寧看著前方徐徐而來的蒙古騎兵都愣住了。
    愣住了足足幾秒種後,他突然咒罵了句:“媽的,外圍的偵騎是怎麽搞的,怎麽不提前發出警報!”
    隨即轉身對著一群下屬道:“都還愣著幹什麽,等死啊,都趕緊的列陣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