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準備治水

字數:8388   加入書籤

A+A-


    如今大乾在扶桑列島各地擁有了大小一共十三個殖民地,上述殖民地並不包括對馬縣、大隅縣這兩個地區,因為這兩個地方不是殖民地,而是屬於大乾領地,對馬縣嫡屬於遼東省東江府,這從行政概念來說,是屬於本土了。
    而大隅縣,屬於琉球府,而琉球府在大乾裏屬於內閣直轄的海外領地。
    殖民地,說的是大阪這樣的地方。
    而大乾在扶桑的這十三個殖民地,其實大部分都是集中在九州島以及本州島中西部地區以及四國島,而在九州島中東部地區,隻有一個江戶殖民地而已。
    此外,這十三個殖民地裏,還包括了紀淡海峽裏的‘友島’這樣的小島,還有位於長崎的商貿站,嗯,隻有占地麵積幾平方公裏的商貿站。
    總體上,這十三個殖民地裏,算的上是比較成規模的殖民地,可以發揮在經貿作用,同時還用重要戰略地位的,也就少數的幾個地方而已,比如大阪、江戶這兩片殖民地。
    而如今的伍六兩,打算進一步擴大在扶桑的殖民地。
    不過為了控製影響,他的動作也不能太大,至少在本州島中西部,尤其是京畿地方以及中部地區是不能再動了,不僅僅是這些地方,包括其他一些比較重要的地區也是不能再動了。
    再動的話,就會徹底破壞當地的政治生態平衡了,要是破壞了平衡,搞的那些大名們為了自保紛紛聯合起來對抗大乾,那就得不償失了。
    此外,也要盡可能的避免占領太多地區的領土,不能接納太多的扶桑民眾,這同樣是和大乾如今的政策相互違背。
    所以,伍六兩選擇的目的比較特殊,不打算在九州、本州島以及四國島這三大島嶼的本島動手,而是打算在扶桑近海的部分島嶼動手。
    這還是為了依靠大乾海軍的強大實力,從而速戰速決,並且徹底控製所奪取的區域,同時還能夠避免其他扶桑大名的插手。
    而且更加關鍵的一點就是,孤立的島嶼能夠更加容易讓大乾進行實際統治,並擺脫扶桑文化的影響,加速本土化。
    這一點,已經是可以是在大隅縣以及對馬縣上得到體現!
    當年大乾先後奪取了大隅群島以及對馬島,然後對這兩個島嶼進行了開發,並陸續進行移民的,同時驅逐原來的土著。
    等到了現在,這兩個地方上的人口,基本已經是新遷移來的大乾人為主,至於原來的土著人,一部分在戰亂中失蹤,一部分被大乾直接強行驅逐,轉移到了九州島上去了,還有一部分,則是被運輸到了南洋充當新移民去了。
    因此現在這兩個地方,大乾已經是可以很自豪的說,盡數被大乾所掌控,島上生活的都是大乾子民。
    伍六兩是打算選擇幾個地方複製大隅縣上的統治政策,而不是和大阪等幾個殖民地一樣,地方雖然大,掌控力度也大,但是實際上當地的大乾人口始終都是處於少數。
    如今處於大乾徹底控製下的大阪地區,包括城區以及周邊的農村,都已經屬於大乾治下,而這一片地區的總人口,預計將會超過三十萬!
    這可是三十萬人的恐怖數字啊!
    而大乾人在當地隻有幾千人而已,而且絕大部分都是軍隊,剩下的隻有少數商人而已。
    人口多少,也就意味著哪怕是掌控了此地,也很難徹底把這一片地方變成本土,頂多就是殖民地而已。
    為了避免後續的諸多麻煩,伍六兩打算對島嶼動手,而不是直接登陸人口密集的地方。
    他選擇的第一個目標也很有意思,那就是位於扶桑本州島東北部地區的佐渡國。
    選擇此地作為大乾在扶桑列島上的第二次大規模殖民地,不僅僅是因為此地是個島嶼,還有其他幾個關鍵性因素。
    首先一點就是,大乾在扶桑本州島的東北部區域,並沒有其他的殖民地,為了加大對上述地區的掌控,大乾需求在這一片地區裏設立一個殖民地。
    其次,這個地方上並沒有強力的大名進行控製,該島上的實際統治者,乃是本間氏,但是他們內鬥不休,並且引入海峽對岸的越後國的力量。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乾在這裏發現了金礦,而且還是比較容易開采的金礦!
    不僅僅容易開采,而且還是儲量驚人!
    這個消息傳到了伍六兩這裏的時候,伍六兩實際上就已經是決定要出兵占領此地了。
    哪怕是沒有其他的有利因素,哪怕是有著其他的困難,但是隻要佐渡國有黃金,這就足夠了!
    雖然自身的品級不算高,但伍六兩好歹也是督辦扶桑事務欽差大臣,勉強也算是夠得上是大乾高層官員了。
    因此伍六兩也是知道一些大乾的政策,知道大乾一直都是想要提高黃金儲備,然後搞什麽金本位製度。
    為此大乾最近這些年都是在搜羅黃金,據傳財務部那邊為了最後能夠實行金本位製度,正在收羅海量的黃金,而收羅的規模都不是用兩來計算的,而是用噸來計算的。
    大乾為了黃金,連遙遠無比的澳洲和美洲都去了,更別說近在眼前的扶桑了。
    而最近這些年,大乾在扶桑的貿易,主要也是以出口貨物,然後換回來各種金銀為主。
    如今發現了一個大金礦,而且還是一個島嶼上的金礦,並不是向土肥金礦那樣地處本州島關東地區,因此伍六兩動心也就不奇怪了。
    不過雖然已經是打算出兵佐渡國了,但是如今剛在大阪打了一仗,作為主力部隊的第一混成旅都還在大阪呢,因此這一時半會的也難以抽調兵力去佐渡國。
    對此,伍六兩也不著急,反正扶桑地區已經是處於大乾的掌控之中了,什麽想要打,打哪裏,那基本都是大乾說了算,一時半會的也不著急。
    就當伍六兩在扶桑折騰的時候,國內地區也是正式開始了法定貨幣的正式發行!
    十一月份,大乾通過大乾周刊,正式向全天下昭告,從乾元三年開始,正式施行廢兩改元,並推出法定貨幣‘元’。
    這份昭告內容說的比較詳細,基本上是把民眾們所關心的都是正是通報了出來,包括廢兩改元後的一些詳細措施。
    比如原有的銀票可以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進行兌換新貨幣。
    同時禁製民間鑄造銀幣,禁製銀行發行紙幣等,禁製外國鑄造的貨幣在國內進行流通等。
    為了避免社會動蕩,對大乾的金融改革政策造成阻礙,實際上這一次的廢兩改元,更多的還是象征意義,而實際改動的並不多,尤其是和民眾息息相關的一些東西並沒有改動多少。
    民眾所擁有的財富,不管是以現有的銀票所持有,還是以以往發行的金幣、銀幣、銅幣,乃至前朝時代乃至如今私人所鑄造的銀塊、金塊這些,都不用發生貶值的情況。
    對於普通人而言,最大的改動興許就是原有的銀票換成了紙幣。
    但是這種看上去並沒有進行多少實際性內容的改動,其意義卻是非常龐大的,隻要大乾把法定貨幣的概念推行下去,然後讓民眾開始逐步接受法定紙幣,那麽後續大乾就能夠真正的實施金本位政策。
    並且逐步把日常使用的貨幣,從以往的貴金屬貨幣過渡到紙幣中來。
    這一點,才是大乾最希望看見的。
    十一月份公布的這份王命,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動蕩,甚至連股市那邊都是沒有引起太大的波動,人們很平靜的接受了明年法定貨幣的發行這個事實。
    開了這麽一個好頭後,也是讓楚行安心不少,如今看來,經過多年的習慣培養之後,大乾的民眾對官府發行的紙幣排斥力度已經是不大了。
    等到十二月份的時候,大乾上下已經是完成了對這一次廢兩改元的準備,財務部下屬的造幣局,已經是提前鑄造了大量的新型硬幣,包括金幣、銀幣、銅幣。
    而這些貨幣都是按照新法定貨幣的幣值所發行。
    同時發行的還有大量的法定紙幣。
    這些銀幣和紙幣,已經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前儲備到王室銀行和大乾銀行的眾多分行,隻要等到乾元三年,就能夠正式向全國發行。
    在準備的過程中,十二月悄然流逝,在十二月的月底,按照大乾多年的傳統,自然也是製定次年財政預算的時候。
    而製定財政預算的時候,其貨幣單位已經是從之前的兩改稱了元。
    當然了,按照廢兩改元的詳細政策,實際上一元錢和一兩銀子的價值是相當的,因此,數據都是一樣的,隻是單位變了而已。
    但是,按照金銀比例的逐步變化,以後一元的價值就會逐步比一兩銀子多了,沒辦法,誰讓從全球各地輸入到大乾的銀子越老越多,銀子持續貶值呢。
    在十二月下旬,經過軍方和內閣的爭論,然後軍方內部的陸海軍爭論,內閣自身也是進行了諸多爭論後,正式確定下來了乾元三年的財政預算。
    大乾乾元三年的中央財政收入預算為一億元,在這份財政收入預算裏,第一產業,也就是種植、養殖等農業、畜牧、林業、漁業等相關等產業,所貢獻的中央財政收入大概為四千萬五百萬大乾元,占據的比例是百分之四十五。
    僅僅是從這個比例,就能夠看得出來,第一產業對大乾的重要性依舊是非常重要了。
    要知道,這個數字其實已經是大乾嚴格控製農業稅的結果了,為了扶持國內民生,鼓勵農桑,大乾除了最早統一時期因為軍費的缺口,而調高農業稅外,實際上其他年份,普遍都是調低了農業稅的征收。
    要不然的話,也不會這麽多年過去了,農業稅方麵的收入不增反降了,要知道過去這麽多年裏,可耕地的麵積可是持續增加呢。
    通過各種方式的減稅、補貼,也是大乾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同時刺激農村經濟活躍度的重要手段。
    農業稅方麵多年沒有增加,但是大乾的財政收入卻是年年增長,而且增加的幅度還非常大,這自然是因為工商業的發展。
    除了來自於農業的稅收外,剩下的財政收入自然是來自於工商業了,工商業的稅收包含了眾多稅種,比如鹽茶特別稅、關稅、企業所得稅、企業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等等超過一百多種稅種。
    其中的企業所得稅乃是重點!
    本來關稅也不少的,但是大乾為了鼓勵海外貿易,采取的是低關稅,而且如今大乾的貿易,主要是以出口貿易為主,進口的都是一些原料,數量其實很少。
    因此,企業所得稅就成為了重點!
    但凡是在大乾境內從事工商業,甭管你從事什麽行業,隻要是經營活動都得交稅。
    所以企業經營好不好,賺不賺錢先不說,但是稅務局肯定是有稅可以收的。
    得益於國內的工商業發展迅速,這工商行業所貢獻的稅收所占據的財政收入比例,也隻從早年的百分之二十,再到三十,再到五十,然後是到如今的百分之五十五左右。
    實際上根據財務部的統計,如果從全部稅收來統計的話,其實來自於工商業方麵的稅收比例會更大,可以達到百分之六十幾。
    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因為大量地方普遍采用減免稅收的政策來吸引企業落戶、投資,所以很多工商業的稅收是沒能收上來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漁業工業區,這個以漁業發展而聞名的工業區,一直都是采取優惠力度非常大的招商政策,除了國家政策外,人家地方財政甚至敢直接返還大部分的稅收給企業。
    漁業工業區算得上是比較極端的工業區,其他城市不會搞的這麽極端,但是多少都會有這種情況。
    這種情況下,其實大乾是損失了一部分稅收的,但是這也是發展過程中所必須做出的犧牲!
    對於很多地方而言,如果不以稅收優惠等各種優惠作為吸引力,資本根本就不會跑過去建立工廠,同樣的條件,他們為什麽不去上海?而非要跑到你這個窮地方來投資?
    為了地方發展,大乾裏的所有地方官府衙門,都是一門心思的向中央申報優惠政策建立各種工業區,而大乾中央為了扶持地方發展,有時候也是不得不批準。
    如果不是因為這些損失了大量稅收的話,工商業所貢獻的稅收,至少還能夠再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大乾給予豐厚的各種政策,國內的工商業也不可能發展的如此迅速。
    乾元三年有一億元的財政收入預算!
    如果是按照大乾最近幾年嚴格控製財政收支,財政支出預算不會多也不會少,大概也是在一億元,而且極大的可能性會一億元,留出部分作為財政盈餘。
    但是今年,財政支出預算卻是達到了驚人的一億一千萬元,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出現高達一千萬元的財政赤字,這樣的財政赤字,在往年幾乎是不可能看見的。
    然而多出了財政赤字的前提下,軍方所獲得的軍費總額卻是和往年持平,內閣各部門的行政費用基本上也是和往年差不多。
    然而今年的財政支出預算,一共也就九千五百萬兩銀子,也就是說,在今年財政支出預算達到一億一千萬的情況下,包括軍費在內,以往的眾多預算比例卻是相對應下降了。
    那麽多出來的錢都用到什麽地方去了?
    這多出來總數達到一千五百萬元的財政預算,全部都將會用於水利建設。
    大乾的君臣是被今年的黃河—淮河大規模洪澇給嚇怕了,死傷數千人,受災人口達到千萬之巨,經濟損失就更不用說了,最保守估計也是超過五千萬。
    他們擔心今後再發生類似的大規模洪澇或者旱災,所以不管是楚行還是值房的那些大臣們,都是下了決心,哪怕是砸鍋賣鐵,也要把水利設施搞好。
    為此,他們不單單把今年增加的財政收入填進去了,還準備發行高達一千萬兩銀子的國債。
    而這些錢,無一例外都會用於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水利設施建設的。
    這麽多錢砸進去,楚行就不信搞不好水利建設!
    乾元二年的一場洪澇,把楚行以及大乾的高層官員們都是給嚇了半死。
    這種驚嚇不僅僅是因為洪澇本身,而是因為這一場暴雨雖然大,但是根據王室理工學院的報告,以及地方上的老農們的經驗,這樣的暴雨不說十年一次,但是二三十年發生一次都是很正常的事。
    這也就是意味著,以目前黃河和淮河流域的防洪體係,頂多就是支撐十年一遇的洪水而已,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造成大範圍的洪澇。
    而即便是十年一遇,甚至每年都會有的普通降雨,都是會造成中小規模的洪澇。
    而這種狀況是大乾所無法忍受的!
    修建水利設施已經是刻不容緩,尤其是黃河以及淮河這兩個結合在一起的重災區,更是需要立即進行整頓。
    今年的夏天洪水過後,大乾就已經是開始對上述地區進行水利設施建設,不過更多的還是結合救災,通過以工代賑的模式來修築,總體而言,其重心並不是修建水利設施,而是救災。
    但是在今年冬天開始,楚行已經是指示相關衙門,尤其是負責大規模基建工程的工部,做出了一連串的相關規劃,針對黃河以及淮河流域進行整體防洪工程的修建。
    尤其是各大薄弱地點更是趁著秋冬季節水位下降的時候,加緊修築,以備戰來年春夏的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