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火速晉升

字數:7840   加入書籤

A+A-


    大乾的大部分高層官員,尤其是正二品以上的核心高層,其實大多也是和賽八仙、趙汝才一樣,身居高位的他們政治敏感性還是比較高的,通常是不會直接收賄賂,也不允許家人間接收取賄賂,他們普遍都是讓家人經商,偶爾提供一些便利。
    嗯,其實哪怕是他們自己不主動出麵提供便利,但是這些高管的族人們在外頭經商的時候,背靠著大樹,誰都會給他們麵子,很多時候,他們隨便開個皮包公司,都有一大堆人排著隊上來送訂單!
    這種方式,算是比較隱晦,政治影響也沒有這麽惡劣,多年來楚行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這些人都是跟著他一起打江山的老臣子了。
    如今江山打下了,他們有權有勢了,自然也是免不了想要物質上的享受,他們的俸祿縱然數額不小,不過這些年他們的族人也是越來越多,排場也是越來越大,區區俸祿卻是已經是很難讓他們維持大家族的體麵生活了,通過經商補貼生活,這種事楚行也不會過於深究。
    當然了,如果真嚴格按照法律來處理,全都可以拉出去槍斃,因為他們的這些行為,是非常明顯的利用職務便利謀取私利,大乾法律明令禁止這種情況。
    隻是如果真全部幹掉的話,偌大的大乾,也就隻剩下楚行一個大王了!
    再加上,大部分人還是比較克製,懂得見好就收。
    當然了,做的比較過分的人也是有幾個,而這幾個人的名單楚行已經是列出來,讓軍統那邊收集更多的證據了,到時候,這幾個正二品高官,就是楚行準備拉出來殺雞儆猴的那幾隻雞。
    相對而言,其實二品高官的貪腐情況,還是沒有太嚴重,高官之中貪腐最嚴重的反而是出現在從三品、正三品以下的中高級官員這兩個級別上,而且廣泛集中在年紀比較大的官員身上。
    因為這些中高級官員,他們掌握了實權,而且很多還是地方官員,在京城裏,一個正三品的官員根本就不算什麽,但是如果是在地方上,那麽就是一道道員或者是各省布政使之類的大員了,實權極大。
    根據目前楚行掌握的情況來看,貪腐最嚴重的一般都是副職居多,比如各省布政使、按察使、又比如說府縣裏的同知、縣丞。
    此外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出現在年齡偏大的官員身上!
    楚行看過軍統的諸多秘密報告,發現絕大部分官員的貪腐都是發生在四十歲以上,並且是在五十歲左右達到一個巔峰。
    這裏頭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到中年後,家庭生活壓力大,又是這些官員背後往往都是有一個大家族需要養著的。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年紀偏大的官員,想要繼續往上升遷的可能性非常的小,很多官員的仕途之路基本上已經是到頭了。
    因為大乾是有著明確的致仕年限的,那就是從二品以上是六十五歲,從二品以下是六十歲。
    但是在大乾王朝裏,官員的升遷通常有著一個規則,那就是任滿三年,考評為優方可升遷,當然了,這個規則隻針對普通官員,而被吏部列入重點培養的官員則是會有另外一套單獨的培養流程。
    而目前根據最新的科舉、官製製度,新科進士、進士的品級已經是非常低了。
    參加金陵會試的話,各科進士、進士、學士、法士的一甲授正八品、二甲授從八品、三甲授正九品,但是錄取人數比較少,各科一甲不過三人,二甲不過七人,三甲頂多也就一百多人而已。
    而參加各省會試的話,一甲授從八品、二甲授正九品、三甲授從九品,各省各科一甲和二甲的人數,和金陵會試的人數相當,三甲的人數則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少則百餘人,多則數百人。
    每年這麽多士子參加科舉,能夠以正八品入仕的隻有區區四科十餘人,以從八品入仕的不過數十人,以正九品入仕的也就兩三百人而已,剩下的都是以從九品入仕的。
    這也就意味著,普通官員入仕之初是從九品的話,按照正常途徑走,哪怕是非常的順利,三年升一級都沒有機會成為正二品的尚書。
    大乾的高官,往往都是根據吏部製定的重點培養名單來,地方上的吏務部門,負責重點培養正五品官員,而中央吏部則是負責從四品以上官員的培養,至於從三品,基本上就需要進入楚行的培養名單才有希望了。
    而那些進入培養名單的官員,他們往往會通過頻繁調動,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來取得快速晉升,又或者是擔任重要工作崗位,發揮出色後,破格提升,不再遵循傳統的三年任期後才可以晉升的例子。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趙進了,作為在大王那裏都是掛了名號的重點培養人才,他一路擔任的職務都是重要職務,而最近幾年雖然看似沒有升過品級,但是誰都知道,哪怕是趙進自己都知道,上頭是故意讓他在上海擔任縣令,這磨礪,同時也是考察。
    一旦讓上頭滿意了,等任期一滿就會迅速往上飆了。
    要不然,趙進幹嘛這麽賣命的搞北岸工業區啊,他有不指望著搞什麽大工程從中撈錢,這一切都是為了政績。
    但是和趙進獲得上頭看重的官員還是比較少,絕大部分官員其實都要苦苦熬著,而且往往大部分苦熬也沒卵用。
    尤其是對於很多五十歲左右的官員而言,通常來說其仕途基本到頭了,頂多頂多就是再往上挪動一級,而且這種晉升往往也是安排閑職,說白了就是讓他們致仕的前幾年養老。
    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會肆無忌憚的開始大撈特撈,利用職務便利讓族人經商獲利,那都是小兒科了,直接伸手要錢的也是不在少數。
    而這些人,也是這一次楚行準備重點打擊的目標!
    一方麵是這些人的數量比較大,而且品級都比較高,三品、四品這種級別的可以抓出一大把來,品級高,影響大,殺雞儆猴的效果也是比較好。
    此外,這些人年紀偏大,本來就差不多被安排去養老了,把他們提前拿掉,剛好也可以給。
    然後這些人普遍都撈了眾多的錢財,剛好抄家沒收財產,補充大乾因為一場洪澇以及接下來幾年的龐大基建而損耗的大量財政。
    麵對著是個官都貪腐的情況下,該拿什麽樣的貪官下手,楚行可是經過慎重考慮的,絕對不是說看見貪官就抓,而是要從多方麵考慮!
    要威懾效果良好,又有避免大乾動蕩,同時還能帶來其他的一些好處!
    而符合上麵這三個條件的人貪官們,就是楚行這一次重點打擊的目標!
    當督察院反貪局派遣的專案組奔赴江北進行詳細調查的時候,外人,甚至是包括賽八仙都不知道楚行已經是準備掀起一場超大規模的反腐風暴了。
    這一場反腐風暴在楚行的規劃裏,是要做到具有威懾效果良好,負麵影響小的程度。
    而要達到威懾效果良好,這就需要抓住一批位高權重的貪官,同時規模也不能小,除了高層的重量級貪官外,中低級官員也是重點打擊的目標。
    大體步驟就是中央督察院先動手,以擒賊先擒王的姿態,先把最頂層的預定目標抓捕,然後則是迅速配合各省督察院抓捕地方上的四品、三品等級別的貪腐官員,最後則是敦促各地方督察院,自行抓捕中低級官員。
    而有意思的是,所有的中高級目標,實際上都是事先準備好的,楚行根據軍統的絕密報告,已經是劃出了大體的範圍,除去部分特殊核心高層需要楚行親自下令外,其他高官的調查和抓捕工作則是交給督察院負責。
    之所以沒有直接抓人,而是還要再進行調查,這是因為軍統的調查方式基本上都是不能見光的,同時軍統的調查報告往往也是不怎麽詳細。
    基本上都是直接報告說某某官員,有貪腐行為,估算數額多少,通過什麽方式,但是詳細的貪腐時間,軍統一般不會進行針對性的調查,因為這不是他們的任務,而且軍統的經費和人手也是有限的,他們還有著更多更重要的任務,是不可能花費太多的力量用於貪腐調查的。
    這些調查,往往都是軍統的日常調查裏順帶的。
    而根據這些報告,也是不太好直接抓人,畢竟要講究證據啊,不可能說你說他貪腐就貪腐了,你得拿出確鑿的證據來啊。
    如今,督察院的工作就是根據軍統那邊提供的名單,對各個目標進行深入調查,把證據拿到手!
    所以,當督察院派出專案組前往江北的時候,實際上也是開始了大規模的秘密調查,不僅僅局限於中央督察院,同時也是要求了各省督察院進行配合。
    隻不過目前即便是督察院內部,也沒幾個人知道這一場反貪腐調查的規模到底有多龐大,唯一清楚的隻有寇烈了以及反貪局局長申濟芳了。
    寇烈乃是督察院左都禦史、值房值班大臣,反貪腐一事也是楚行交代他親自負責的。
    而申濟芳,這個人其實依舊不是督察院係統的人,實際上他都不是普通的行政官員,他是軍機處出身,在調往督察院反貪局擔任從二品局長之前。
    他是軍機處軍機處的副處長,大王楚行的多名隨行軍機之一,什麽是隨行軍機,嗯,基本上就是一天到晚跟在楚行屁股後頭,端茶拎包的那種。
    楚行外出的時候,走在最前麵,賽八仙或者其他的核心高官在前方陪同,而楚行的身後,就是他們這些隨行軍機的位置了。
    至於其他高官,則是在更外層一些。
    當然了,在軍機處裏,其實不管是處長啊,副處長還是什麽科長,又或者是隨行軍機還是一等軍機、二等軍機、三等軍機,這些其實都是差遣,這些職務本身是沒有品級的。
    他的本官,乃是軍機處副掌院學士,從三品。
    以從三品的品級,迅速變成從二品的高官,這種事在大乾的官製裏自然是稀罕事,但是對於軍機處裏任職的官員而言卻不是什麽稀罕事了。
    之前就是出過好幾個例子了,比如當年財務部尚書,就是從軍機處裏調任的,當年此人的品級更低,還不是一樣咻的一聲就變成了正二品的高官。
    當然了,升得快,這也是有一個過程的,中間會有一段時間的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裏,楚行通常會給他們頻繁安排虛職,然後用以提升品級。
    申濟芳的晉升之路也不例外,作為一個前後三次進入軍機處任職的政治新星,他的仕途之路可比趙進之流順利多了。
    他是大乾新生代官員裏的典型,什麽是新生代官員,也就是大乾成立以後通過科舉入仕的官員。
    他入仕的不算早,一開始在軍機處任職,後來因為工作出色被外放擔任知州,但是很快就被調回了軍機處,這一次是進入了軍機處任職一等軍機,最後成為楚行的隨行軍機這一。
    三年隨行軍機任期滿了之後,他被外放到吏部工作,然後調任杭州擔任知府,但是很顯然,這又是鍍金之路,在吏部工作三個月,在杭州任職半年,大半年後,他又是被楚行的一紙詔書,召回了軍機處。第三次在軍機處任職的他,依舊擔任楚行的隨行軍機。
    去年的時候,正式升任軍機處副處長,同時被授予軍機處副掌院學士,品級為從三品。
    嗯,他的每一次調動,都是楚行安排的!
    換句話說,這個人其實也是楚行所重點培養的年輕官員,如果他一直走普通行政官員的路子,估計早就是二品以上的高官了,但是楚行覺得這個人可用,而且是大乾官場了很難得的比較清廉的官員,再加上多年的接觸,楚行對此人也是比較了解,所以一直都是把他留在了軍機處工作。
    楚行搞司法獨立之前,就已經是安排他擔任各種虛職了,先是安排他擔任司法改革巡視組的組長去江南道巡視,途中順便給了他一個右僉都禦史的正三品虛銜,隨後回來後,又是給他加了一個左僉都禦史的虛銜,該虛銜依舊是正三品,但是這個正三品比右僉都禦史的正三品要高半級。
    大乾官製傳統,左是比右尊貴的,比如各部侍郎,左侍郎和右侍郎都是從二品,但是右侍郎改任左侍郎,則是被視為升官,反之是貶職,相對應的,實權也是有所不同。
    沒幾天,楚行把他正式免去了他的軍機處副處長的差遣,不過隨行軍機的差遣依舊保留,並讓他去臨時督辦督察院反貪局的改組工作,就當時而言,以正三品的官銜負責反貪局的工作,實際上是高配了,因為當時的反貪局隻是普通的中央各部下屬司級機構,局長和普通司長同級為從三品,以為他隻是來鍍金的。
    當時很多人還看不懂,但是等到司法獨立改革成功後,楚行免去了申濟芳‘隨行軍機’的差遣,讓他徹底和軍機處脫離關係,隨後正式任命他為改革後的督察院反貪局局長。
    同時他的本官也是晉升為右副都禦使,品級為從二品。
    他從從三品到從二品,連升兩級所花費的時間,一個月都不到。
    不過這種火速晉升,眾多高官卻都是知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別看人家以前品級低,隻是個從三品,但是你要知道,他進入仕途後,絕大部分時間實際上都是在軍機處工作,先後擔任楚行的隨行軍機足足七年。
    在楚行麵前,他說話的分量可是絲毫不會比那些侍郎輕多少!
    再加上,前明時期,也是經常出現軍機處的翰林們一步登天成為各部侍郎、尚書乃至成為閣臣,如今大乾的軍機處,實際上也是具有這種功效。
    因此此人連續升兩級,這種事也不奇怪,當然了軍機處裏的翰林們,火速晉升,進而一步登天成為部堂高官的還是很少。
    隻有少數人才能夠有這種機遇而已!
    而這些少數人,大多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多次進入軍機處任職。
    這個多次進入軍機處任職,基本上已經是堵死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翰林們。
    因為軍機處裏任職的官員常年保持在三百多人的規模,因為不能再軍機處裏內部升遷的硬性規定,所以每年基本上至少有上百人被外放,然後從地方上挑選新的人員進入軍機處工作。
    隻不過普通的官員基本上被外放出去後,基本就沒啥希望重回軍機處了,能夠進入一次軍機處鍍金,這基本上已經是他們人生裏最大的機遇了,也是屬於無數官員羨慕的對象了。
    但是有極少數的人能夠獲得重回軍機處的機會,而又有更少數的人,能夠第三次甚至第四次重返軍機處。
    而這些極少數能夠重返軍機處任職的官員,無一不是天驕之子,清一色都是上了楚行的培養名單的官員。
    作為一個能夠三次殺回軍機處任職,最後一路幹到副掌院學士的申濟芳,在旁人的眼裏,早已經是閣臣的候選人了。
    升任從二品,大家不意外,但是大家覺得意外的是,為什麽是擔任反貪局局長這個重要位置。
    要知道,這個人以前可沒幹過什麽督查事務,會抓貪官嗎?
    答案是,申濟芳還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