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大乾萬歲
字數:8985 加入書籤
如今大乾已經是在中途島和檀香島進行了殖民,雖然還沒有正式成立海外領地的行政區域,隻是以海軍的軍管區進行過管理,但是無疑,這兩個地方已經是屬於大乾領土了,
大乾海軍為主導的移民計劃,已經是陸續向檀香群島移民了將近三千人,並在當地建立了小型的港口,預計不久的將來,這兩個地方也將會和其他海外領一樣,設立正式的行政區域,成為大乾眾多海外領的其中一員。
當然了,並不是現在!
現在的話,檀香群島距離本土還是太過遙遠了,為了管理方便,暫時隻是以海軍基地的名義進行管理。
而此地,也是將來大乾王朝向美洲進軍的橋頭堡,海軍上下可是極為重視,當地雖然隻有三千移民,但是海軍卻是在此地設立了一個完整的分艦隊,也就是檀香分艦隊。
乾元五年,不僅僅是對於大乾而言,乃至對於全球而言,都注定不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
這一年,大乾禮部下屬的報刊司,成為了最為繁忙的部門,每天都是愁著該如何從眾多的大新聞裏選出來適合的放在前麵的幾個版麵上,畢竟什麽新聞該上什麽版麵,那都是重大的問題,代表著官方的直接表態,是不能亂發的。
而造成乾元五年裏,同時爆發出來了眾多大事件,其引子固然是火車和輪船的大規模應用等等,但這些隻是一個引子而已,真要歸根到底的話,乾元五年所出現的變化,是大乾持續了將近二十年的政治、軍事、經濟、教育、科技等全方麵改革發展後的一個爆發!
這種巨變,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當大乾崛起,並進行諸多改革以後,就必然會出現這種事情!
現在,隻是讓人們看到了而已!
在前些年,人們興許也能夠感受到華夏大地的變化,但是整體感覺卻是不怎麽明顯的,對於絕大部分大乾子民而言,其實大乾治下的華夏,和傳統的封建王朝治下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
絕大部分人都是農民,他們依舊種田,交稅,服役,並且除了極少數人外,大部分人依舊不會走出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去外麵看一看世界的變化。
真正能夠感受到華夏大地巨變的,還是生活在城市裏,尤其是工商業發達地區的城市,比如說上海。
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人們,應該是最能夠感受到這種社會的巨大變遷了,無數的荒地變成了工廠,從全國各地蜂擁而來的人們,以及匯成了上海這個奇特的現代化城市。
而在乾元五年,哪怕是普通人也是能夠感受到他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的感受興許不會太過全麵,但是多少都會感受到,比如說水利大建設進入到今年,很多地方上的水利設施已經是建設完畢。
這些水利設施,並不是都是洪澤湖防洪大堤,長江,黃河大堤這些超級工程,其實更多的還是鄉間的小型水利設施,以澆灌農田為主。
曆盡數年的建設,大部分地方已經是完成了上頭交代的任務,把轄區內的基礎水利設施搞了一遍,興許有些地方隻是流於形式,有些地方做的並不夠完善,但是總體而言,這一場波及全國的水利大建設,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其中最明顯的證明就是,在乾元五年裏,全國範圍內,其實也算不上什麽風調雨順,很多地方的佳降雨量不足,而有些地方則是出現了大暴雨,大乾那麽大,總會有一些地方出現或多或少的天氣反常的。
但是,這些氣候上的變化,並沒有太過影響大乾的糧食產量。
根據農部方麵的報告,乾元五年裏,全國範圍內並沒有什麽地方出現糧食絕產等大災害,同時因為水利設施的普及,讓很多下等田變成了中等田,中等田變成了上等田,如此也是使得糧食產量進一步增加。
乾元五年,稅部統計的‘農業稅’征收情況,將會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五左右。
可別小看這百分之五,要知道,大乾的農業稅基本都是固定征收的,既然有增加,那就代表著開發了更多的耕地,或者是普通的下等田變成了上等田。
農業稅因為並不是按照糧食產量的比例來征收,而是按照田畝的數量來征收,所以這還無法真實的反應糧食產量的變化。
但是大乾糧食總公司所反饋上來的消息卻是足以反應大乾的糧食產量變化了。
乾元五年秋收的時候,大乾糧食總公司下屬的多個省份的分公司都是緊急向總公司求援。
為什麽求援?
因為各地的分公司發現,預備用來收購糧食的資金不足了!
大乾糧食總公司,作為大乾王朝裏最大的糧商,一直都是堅定執行糧價穩定政策,通過收糧,放糧等措施,用來平衡糧價。
而今年的糧食產量增加的有些多,哪怕是部分糧食分公司已經是意識到了糧食增產出現大豐收,提前準備了巨額資金,但是依舊沒有想到糧食會增產到這個地步。
尤其是湖廣兩省,糧食公司反饋上來的數據顯示,湖廣地區糧食產量竟然是比去年多出了百分之二十,當地的人口顯然是無法消化這麽多糧食的,當地的農民們會把多餘的糧食拿出去販賣!
普通的糧商們又不是傻蛋,早就知道糧食大豐收了,那裏還肯按照去年的價格收糧啊,甚至都不願意按照當地糧食公司製定的糧食價格區間的最低計價收糧!
按照他們的預計,這要是收上來了,收多少虧多少!
普通的糧商們不敢收了,那些農民們自然是一窩蜂的把糧食抬到了糧食公司門口,而為了穩定糧價,做到災年糧食不漲價,豐年糧食不跌價,大乾糧食總公司向來都是堅定的按照自己製定的價格區間進行收糧或者放糧的嗎,而且是不設上限的那種。
但是這收的糧食多了,這資金儲備也是出現了大問題,最後不得不向總公司求援!
當然了,大乾糧食總公司家大業大,手裏頭隨時都囤積著無數的糧食以及現金,而且大乾糧食總公司其實也是很賺錢。
他們從糧食產區裏收購糧食,都是按照比較低的價格區間收的,而運到糧食消費區,往往都是按照糧食價格的較高區間出售的,這個過程裏,雖然說運費比較大,利潤不算高,但是架不住人家量大啊!
這些年來,大乾糧食總公司每年都賺取不少錢,除了經營過程裏繳納稅收外,還額外上交了不少的利潤。
所以即便是湖廣地區出現豐收年,對當地的分公司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但是在整個大乾糧食總公司裏並不算什麽,大筆資金調集過去後,繼續敞開了收購糧食!
這些收購的糧食,一部分會運往其他地方出售,尤其是缺糧的地區,一部分則是進行精加工,做成各種產品,比如說釀酒就是大乾糧食總公司的一大主要業務。
另外還有一部分則是會收入糧食儲備倉庫,作為大乾糧食戰略儲備的一部分。
大乾糧食總公司在全國各地建立的糧食儲備倉庫那可是多的很,僅僅是在金陵城的戰略儲備倉庫,其內儲備的糧食足夠讓整個金陵城地區的數十萬人口吃上足足十年!
糧食增產,足以說明大乾持續了數年的水利建設已經是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當楚行看到來自大乾糧食總公司以及其他部門的相關報告後,他就知道,距離讓全國子民吃飽飯這個偉大的戰略目標雖然還很遠,但是已經是看到了一絲曙光了。
至少,這幾年裏大乾上下,已經是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饑荒事件!
當然了,僅僅是沒有大規模的饑荒事件而已,很多地方的子民依舊是吃不飽飯的。
對於此,楚行很清楚,但是也是很無奈,在沒有化肥,沒有雜交水稻的年代了,養活超過一億六千萬人口已經是很不容易了,至於想要讓這一億六千萬人都每天吃飽飯,說實話,這個難度有些大。
至少以目前的大乾王朝的技術能力是無法達到的。
畢竟讓全國子民不出現大規模餓死的情況,和讓全國子民天天能吃飽,這裏頭差距可是天差地別的,哪怕是後世的華夏,那也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才勉強達到吃飽飯這個標準。
更何況,自從大乾統一後,因為沒有戰亂的影響,人口增長速度遵照著古老的傳統,開始逐步加快,這個增長速度甚至比可耕地的開發速度還要快。
而按照戶部剛剛完成的人口普查的情況來看,大乾的人口已經是達到了超過一億六千萬。
戶部在宣平十五年開始就進行人口普查了,不過受到交通、通訊落後等諸多麻煩,直到乾元五年才是勉強完成,其數據很多其實也並不是完全準備,相當多的一部分是依靠推測和數學計算得來的,尤其是對邊遠山區的人口統計,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這一億六千萬人口,幾乎所有都是生活在本土地區,而生活在若幹海外領的人口加起來不足五十萬,而生活在各殖民地的人口,加起來也就十多萬而已。
其中擁有最多移民的海外領是琉球府,戶籍人口約為二十萬,不過這二十萬人裏,十多萬人都是入籍的扶桑女子,真正的常住人口其實沒有這麽多,頂多也就幾萬人而已。
扶桑女子通過正規渠道入籍大乾,通常都是在琉球府大隅縣入籍,同時這些扶桑女子隻是戶籍在這裏,而生活居住的地方則是在本土。
而且很多人其實已經把戶籍遷移到了華夏丈夫所在地或者是在國內的其他地區,這十多萬,隻是戶籍還留在大隅縣的扶桑女子而已。
這麽多年來,從各個渠道入籍大乾王朝的扶桑女子,總人數應該是超過了三十萬人。
這三十萬人,幾乎都是年輕適齡生育女性,讓國內眾多的單身狗們大喊大乾萬歲!
除了這些扶桑女子外,真正從國內移民到琉球府生活的大乾子民,總人數其實也就那麽幾萬人而已,而這,其實也不算少了。
大乾開發多年的呂宋府,也是大乾目前進行海外移民的重點區域,到目前為止,人口也沒有超過十萬人。
而距離大乾最為遙遠的海外領戈河州,常住人口也就那麽四五千人,而檀香群島上,這個還屬於軍管區的群島,目前也是生活著大約三千多名大乾移民。
在海外領地以及各大殖民地的大乾子民,其實並不多,多的不過幾萬人,大多都是隻有幾千人,而少的估計就隻有幾百人了。
當今,大乾的絕大部分人口,甚至可以說所有的人口都是集中生活在本土地區,他們可是需要糧食來養活的。
楚行自己都估算過,如果技術沒有得到巨大的突破,糧食的畝產量沒有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哪怕是在國內不斷的開發可耕地,但是也是無法滿足越來越大的糧食需求,過上幾十年肯定會爆發人口和土地之間的巨大矛盾的。
楚行自然不可能坐視這種情況的發生,為此,他提出來的終極解決方案就是:移民!
不是殖民,而是移民,這兩個詞在大乾王朝裏,是有著不同的含義!
殖民是指強國向它所征服的地區移民,並掠奪原當地人民的利益的一種行為。
但是大乾王朝隻是單純的移民,不怎麽搞掠奪當地人利益的事。
大乾的移民,隻是把人多地少地區的民眾遷移到人少地多的地區!
至於說人少地多的地區從那裏來。
你當大乾王朝的百萬大軍是用來幹嘛,養著好看啊?
不為大乾開疆擴土,要這百萬大軍何用!
以前的各種移民,隻是小規模的嚐試而已,但是現在,楚行卻是準備真正的大規模擴張,並大規模移民了。
換句話說,楚行已經是準備重新打仗了!
為此,在海軍提交上來的宣平二十年建設方案後,楚行毫不猶豫的否決了這一方案。
就當海軍的眾人以為這個方案是不是耗資過大,所以大王才會否決的時候,楚行卻是指示海軍方麵:海軍關乎大乾海防安全以及全球戰略,因此在海軍建設的時候,膽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大一些,觀念要新一些。
說白了,楚行嫌棄海軍方麵搞出來的方案太小家子氣了!
這個建設方案裏,除了對現有的戰艦進行蒸汽化改進外,隻有兩艘蒸汽戰列艦、三艘巡洋艦的建設方案。
同時,海軍方麵對於新戰艦的設計,楚行也是有所不滿,因為這些海軍將領的觀念還是保留在風帆戰艦時代,搞出來的戰艦和以往的戰艦相比,隻是多了一個蒸汽機推進而已,其他的基本沒有任何革新。
這在楚行看來幾乎是不能接受的。
這蒸汽機都搞出來了,你竟然還給本王造純木製的傳統風帆戰艦,這不扯淡嘛。
本王要的是現代的蒸汽鋼鐵艦隊,不是舢板!
最後,楚行親自對海軍建設提出了要求,要去海軍方麵除了改裝現有的風帆戰艦外,原則上停止建造新的純風帆戰艦,而是轉為蒸汽戰艦。
同時對新的蒸汽戰艦的設計,要遵循三大原則:更快的速度,更強的火力,更厚的防護!
要求海軍方麵的新一輪戰艦建設方案裏,建設一支可以有效維護大乾全球利益的艦隊!
楚行並沒有提出詳細的技術參數,因為這些東西並不是他的工作,他的工作是對海軍提出戰略要求,這個戰略要求就是在全球範圍內維護大乾利益。
至於具體建造什麽樣的戰艦,需要多大的規模,這就是需要海軍方麵的人去搞了。
說實話,海軍的人被楚行的話給嚇到了,因為這一次楚行提出的是全球利益。
這也就意味著,大乾海軍要以掌控全球海域,並足以擊敗任何一個甚至多個海上強國為目標去建設海軍。
在這樣的目標下,不僅僅需要有足夠多的戰艦數量,同樣還需要戰艦的性能足夠先進。
為此,海軍方麵開始展開了對新一代戰艦的研究工作,這種研究工作更多是研究,以目前以及未來可以期待的技術條件下,可以建造什麽樣的戰艦,並需要什麽樣的戰艦才能夠讓海軍在全球海域維護大乾利益。
在這種大討論中,海軍艦政部那邊是三天兩頭在爭吵,各種各樣的戰艦方案被提了出來,然後又是被否決。
要麽是技術上不現實,要麽是性能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提升,要麽是成本過於高昂。
最後艦政部造船司,綜合了多方麵的意見,尤其是參考了王室理工學院,國內目前技術能力最強的鼎盛造船廠,艦炮水平最高江南武器公司,已經是改革後的海軍蒸汽機廠等諸多研發機構和廠商的意見,最後是得出了幾個結論。
首先是艦炮方麵,江南武器公司方麵給出的意見是,目前的技術限製下,海軍方麵提出的線膛炮技術非常的不成熟,滑膛炮依舊是最好的選擇,成熟,穩定,可靠,而且大口徑的滑膛炮,其射程已經足夠了,至少目前的滑膛炮,其最大射程已經是遠遠超過了有效射程。
受到遠距離炮擊精度的影響,目前的海戰距離,最佳距離依舊是三百米以內,超過這個距離,難以瞄準並命中。
所以艦炮方麵依舊隻能是選擇傳統的滑膛炮,不過炮彈則是可以普遍裝備榴彈,大口徑滑膛炮發射的榴彈,照樣威力驚人,對於木製戰艦的殺傷能力是巨大的。
而在船體方麵,鼎盛造船廠拿出來了一艘鋼鐵製造的試驗艦給了海軍看,這艘試驗艦,雖然隻有區區的數十噸,甚至連動力都沒有,隻有光溜溜的船體,但是依舊給了海軍極大的震撼和啟發,因為這證明了,戰艦的船體,也是可以采用鋼鐵建造的,當然了,受限於鋼鐵的成本高昂,同時動力不足的緣故,全艦采用鋼鐵是不現實的,但是在船體的外殼加裝鋼板,以加強防護能力卻是完全可行的。
在動力方麵,王室理工學院的蒸汽機項目組給出了讓海軍振奮的消息,蒸汽機項目的研發人員表示,從理論上來說,現在設計更大馬力的艦載蒸汽機完全不是問題,他們在第一台高壓蒸汽機的原型機上,就是獲得了高達五個兆帕的蒸汽氣壓!
但是怎麽把這種大馬力蒸汽機造出來,不好意思,那不歸他們管,他們隻負責理論研發。
而海軍蒸汽機廠則是謹慎的表示,受到目前的加工工藝等限製,他們是不可能無限製的加大蒸汽機的氣壓,甚至就連蒸汽機的體積也不能無限製的放大,按照目前的技術能力,目前,他們頂多隻能製造單機兩百馬力的艦載蒸汽機,等到他們的新一代生產線上的諸多大型設備落成後,大約在五年內,他們大約能夠製造出來單台五百馬力左右的蒸汽機。
至於五年內,時間太遠了,他們自己也是預料不到。
火力,船體,動力的各個方麵,都是給出了自己的意見,而根據這些意見,海軍的造船司終於是拿出來了新一代的戰艦設計方案!
當楚行看到這款戰艦的設計方案時,都是不得不說,這科技樹似乎有些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