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章 國情

字數:7985   加入書籤

A+A-


    徐州鋼鐵公司的發展之路,也是最近幾年新崛起的一些大公司的普遍成功之路了,在做好行政生產管理等方麵,極端重視技術研發。
    國企部的諸多企業,一開始就是非常這種技術研發的,所以才能夠在前期的發展中無比迅速,而民營資本所投資的企業,一開始隻是想著賺快錢,所以就可以看見諸多的民間資本一股腦的湧入紡織業為代表的輕工業,追求的是投資小,回報快。
    之前,雖然說國內的民間資本普遍參與了大乾的各行各業,也是為了大乾的工商業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但是民間資本所投資的企業,其影響力卻是始終都不大,賺錢的公司不少,但是上得了台麵,被官方所關注的,卻是始終沒幾個。
    但是這種情況在這兩年逐步得到了改變。
    最先出現改變的是航運相關行業,包括造船、航運,因為國內的航運一直都是保持著高速發展,對船舶的需求量極大,但同時各大航運公司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對船隻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並推動了各大造船廠更加重視技術,研發更加先進的船隻。
    同時國企部控製的幾個大型造船廠以及皇室資產科的香港鼎盛造船廠,也是遠遠無法滿足國內龐大的船隻需求的,實際上,國企部控製的造船廠以及香港鼎盛造船廠,因為產能也是有限,同時技術水平普遍比較高,所以它們以建造各類軍艦以及遠洋商船為主,此外則是承接部分官方公務船隻、執法船隻、特種船隻等等。
    而龐大的普通航運市場,隻要是內河運輸船隻以及沿海運輸船隻,其實國企部所屬船廠以及鼎盛造船廠,是沒有插足的。
    這一龐大的領域,向來都是民營造船廠的蛋糕!
    正是因為有了這麽一塊龐大無比的蛋糕,才是刺激了國內的民營資本踴躍投入造船行業,但是投入的資本多了,各種亂七八糟的造船廠也就多了。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目前大乾王朝裏注冊登記的造船廠大大小小有數千家之多,雖然說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各種小型甚至是作坊式的微型造船廠,製造的都是一些小舢板,但是能夠建造百噸以上的船隻的中等船廠,卻是也有好幾百多家呢。
    而能夠建造五百噸新式商船的大型造船廠,加起來也有好幾十家呢。
    而能夠建造千噸級別船隻的造船廠,如今也是有了五家了,其中的香港鼎盛造船廠,一直都是走在技術的最前沿,早就能夠量產千噸級船隻了。
    而現在的幹船塢規模以及相關的建造設備,已經是能夠生產兩千噸以下的船隻了。
    嗯,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鼎盛造船廠為海軍施工建造的江南級戰列艦,已經不是單純的木質風帆戰艦了,而是機帆動力,木製鐵殼,部分核心零部件還是用了鋼材的新型戰列艦,這種新型戰列艦對造船廠的技術能力要求更高,目前除了鼎盛造船廠外,也就隻有為了戰艦性能,而不惜資金投入的青島海軍造船廠了。
    此外香港鼎盛造船廠,還正在建設新的船塢,這一批新的船塢加起來一共有八座之多,可是五千噸起步的,最大的一座船塢,甚至是達到了一萬噸。
    換句話說,當其他大型造船廠剛剛邁過千噸船隻的門檻時,香港鼎盛造船廠已經是能夠生產兩千噸級的船隻,並向五千噸時代邁入,同時開始做萬噸船隻的技術儲備了。
    鼎盛造船廠雖然牛逼,但是再牛逼產能也是有限啊,並不影響到國內大量的民間造船廠的生存和發展。
    民間造船廠最大的敵人,還是眾多民營造船廠本身,所以為了競爭,他們也是盡可能的提高自身的技術能力。
    和造船廠相關的還有各大航運企業,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各大航運公司對船隻的技術要求是越來越高,要不然的話,是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並獲得發展的。
    航運公司之間,競爭最大的當屬長江航運公司和馮氏航運公司了,這兩家航運公司的體量都是非常的龐大,而且主業業務都是內河、沿海的貨運以及客運。
    至於說遠洋運輸,這個倒是和各大航運公司沒啥關係,因為如今的遠洋運輸通常都是各大貿易公司自行組織船隻運輸物資。
    以國企部控股或者皇室資產科控股的大乾南洋貿易公司、大乾東洋貿易公司這兩家比較典型的貿易公司為例子,它們自身是有著遠洋船隊的,並不需要向那些航運公司雇傭船隻。
    因為這個年頭的遠洋貿易非常的複雜,出海貿易並不是單純的貨物運輸,還得和海盜,和土著政權、部落打交道,去南洋貿易如果不帶上幾十門火炮和幾百杆火槍,別說賺錢了,這能不能平安回來都是未知數。
    這種情況下,純粹的航運公司是不可能冒著極大的風險,隻賺取些許運費的。
    至於說直接用船隊販賣貨物,然後賺取龐大的利潤,那麽這就不是什麽純粹的航運公司,而是貿易公司的模式了。
    眾多的遠洋貿易公司雖然不可能和的大乾西洋貿易公司一樣,有著規模龐大,大小各類戰艦都有幾十艘的公司艦隊,但是每一家貿易公司的商船,那都是清一色的武裝商船,帶槍帶炮的那種,跑到扶桑去都是有實力幹掉當地的一些實力普通的大名的。
    為注冊貿易公司,並且注冊能夠裝備武裝商船,攜帶武裝人員的遠洋貿易公司,現在也是不容易了,如今現有的大小一百多家遠洋貿易公司,絕大部分都是早期搶占了機會注冊的,隻有少數幾家是後來注冊的。
    如今想要注冊遠洋貿易公司,注冊資本就得五十萬起步,同時還需要獲得陸海軍以及虎賁軍聯合成立的‘聯合後勤委員會’的槍炮裝備許可,然後還要獲得商部的正式批準,同時還要獲得內閣以及海軍和陸軍以及虎賁軍等多個機構聯合成立的‘進出口委員會’的進出口許可,然後還要向中央銀行下屬的保險部繳納根據船隊規模大小不等的撫恤保險金。
    前麵的幾條不說,後麵的一條押金,其實是為了保障出海船員的利益,因為這年頭的遠洋貿易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過去多年來,很多貿易公司出海後,遇上了各種事故,甭管是被海盜滅了,還是遇上風暴了,但是都是船毀人亡的結局,這種情況下,貿易公司往往會損失慘重,一個搞不好就會徹底破產。
    公司都破產了,出海遇上事故的船員們的撫恤金有極大的可能根本就拿不到。
    畢竟不是每家貿易公司都是大型貿易公司,他們中的大部分往往也就那麽兩三條,甚至隻有孤零零一條商船而已。
    但是別以為一條商船就少了,這一條商船上,滿載出海的話,裝載的貨物價值少則十餘萬,多則數十萬,這沉掉一艘,龐大的損失根本不是外人所能夠想象的。
    因為沉船而導致看似有錢又風光的遠洋貿易公司破產清算的事情,每年都會發生那麽撫恤幾次。
    後來為了保障貿易公司員工利益。
    官方已經是開始強製性的執行保險製度,要求遠洋貿易公司為每一位出海的員工購買保險,沒有購買相關的不允許從事遠洋貿易業務。
    沒出事還好,出了事,中央銀行保險部負責賠償員工的撫恤金!
    這種撫恤保險製度,也是楚行在大乾王朝的金融市場發展多年後,所做的一個新的嚐試,看看能不能在這個時代能不能搞保險行業,畢竟保險行業對於工商業的經濟穩定還是有比較大的作用的。
    不過楚行還是比較謹慎,隻是針對遠洋貿易公司搞撫恤保險,而其他行業的則是沒有開展。
    現在楚行做事情,已經是比較理智了,沒有和前些年那樣,想幹什麽就幹什麽,現在楚行做事情,會考慮的更多,不會盲目的推動社會製度的發展。
    因為製度是要和生產力所匹配的,生產力達不到一定的層次,硬上一些不合時宜的製度,所帶來的就不是好處,反而是壞處。
    遠洋貿易的發展以及國內航運業的發展,對造船業的刺激是巨大的,對造船技術的提升也是巨大的。
    同樣的,類似的情況也是發生在天津友邦機器公司,友邦公司發展時間其實也沒有多久,但是卻是迅速搶占了眾多市場份額,成為了敢和揚州機械公司打擂台的機械製造企業。
    其所生產的紡織類機械尤其是毛呢製造設備以及生絲製造設備,都已經是把揚州機械公司給幹趴下了,最近兩年又是進軍蒸汽機製造領域,並在高壓蒸汽機領域裏發展良好,如今在民用蒸汽機領域,和揚州機械公司基本上是半斤八兩的水準。
    民用高壓蒸汽機,可不僅僅是艦載蒸汽機和火車蒸汽機,更龐大的市場其實還是眾多工廠裏所用的蒸汽機。
    在工業高壓蒸汽機市場裏,現在這兩家公司的競爭可謂是非常的激烈,提高產品性能,降價,市場營銷乃至拉關係,走官方渠道等各種手段,但凡能夠用上的手段基本都是用上了。
    前些時候天津友邦公司為了爭奪北方煤炭公司的礦區蒸汽機訂單,不惜是找到了河北巡撫衙門的相關官員,讓他們給北方煤炭公司施加壓力,不要讓北方煤炭公司采用揚州機械公司的訂單,轉而訂購他們友邦公司的訂單。
    河北巡撫衙門的官員們,態度自然是傾向於自家轄區的企業的,如今天津友邦公司,可是北方數省裏,唯一一家能夠拿得出手的大型高科技企業了,而且每年都是為當地官府貢獻了大量的稅收,所以也是積極幫友邦公司奔走。
    北方煤炭公司雖然是國企部所屬企業,業務範圍也不是隻局限於在河北地區,基本上北方數省內都是他們的業務範圍,不過呢河北地方的麵子還是要給,但是這個給麵子,也隻是給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而已。
    你的蒸汽機性能高,價格低,他就買,不然的話,河北巡撫找上門來都沒卵用!
    要說關係,人家揚州機械公司也不差,人家都是直接找到了國企部的高官傳話,因為人家揚州機械公司,可是國企部全資控股企業,和北方煤炭公司,那是兄弟公司,可比天津友邦公司強多了。
    雖然目前競標的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是從這也是看得出來,現在這兩家公司的競爭是有多大。
    天津友邦公司能夠在這幾年裏迅速發展起來,也是和他們極端重視技術有著極大的關係,他們一方麵是大力和王室理工學院合作,購買他們的技術專利授權,當然了,這種事,現在但凡是有點腦子的企業都會這麽幹。
    而王室理工學院的技術授權,除了極少數敏感產品外,其他大部分產品的授權,大多都是不限製名額的,不高什麽獨家授權,隻要你這企業資質達標了,也能夠拿的出錢了,那麽就可以獲得王室理工學院的技術授權。
    但還是那句話,人家王室理工學院的技術授權,絕大部分都是偏向於技術授權,很多甚至都是理論性質的,這買回去了技術授權,你想要造出來也是不簡單的。
    所以大部分企業,大多還會自行設置技術部門,但是大部分企業研究的技術,隻是怎麽把技術授權變成產品而已,而自行研發新產品就比較少了。
    天津友邦公司不一樣,他們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麵是把能夠買的專利授權都給買了,另外一方麵,則是自行建立龐大的研發機構,同時也是和國內的眾多大學展開聯合研發,這是為了研發自己的專屬技術。
    從王室理工學院購買來的技術專利,都是非獨家專利,這也就意味著國內市場上有第二家,甚至幾十家同類產品,但是如果是自行研發的新產品,那麽在大乾嚴厲的專利保護之下,這種新產品就隻有你一家能夠生產,這可是壟斷啊,你愛買多少錢就買多少錢。
    如今國內的很多中小企業,他們的規模其實並不大,資本也不雄厚,但是有一部分卻是活的相當滋潤,利潤讓那些大公司看了都眼紅。
    而這些中小企業,基本上大多數都是有著自己的技術專利,能夠生產一種或者兩種獨家產品的。
    廣州有一家鉛筆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建國早期的時候,大乾開始推廣的是炭筆,當時楚行本來還想著搞個鉛筆出來,但是沒有想到竟然是被人捷足先登了,廣州的一個姓陳的年輕秀才偶爾發現鉛塊可以用來寫字,然後經過自己琢磨,竟然是被他搞出來了鉛筆,然後直接申報了專利,然後搞了個小作坊生產
    結果呢,就連王室理工學院的人都是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鉛筆專利申請被打回,因為那個陳秀才比他們早了一個月進行申請。
    最後,廣州的陳秀才建立的鉛筆公司,依靠著鉛筆專利一步一步從小作坊變成了大公司,如今市麵上所能夠看見,公開售賣的鉛筆,基本都是他的公司生產的,陳秀才也是因此成為了大富翁。
    當然了,如今這個鉛筆專利也就隻剩下四五年裏,不少公司都是算著日子呢,就等著他的專利到期後一窩蜂衝上去仿製生產。
    國內嚴苛的專利保護製度,確保了個人或者公司投資研發出來的新技術能夠得到保護,並獲取豐厚的利潤,這也是為什麽國內眾多企業,都是如此重視技術研發的緣故。
    隻是,重視技術研發到天津友邦公司這樣,把每年公司的營業額的百分之十以上,都是投入研發的公司,還真沒幾個。
    這個百分之十,說的可不是利潤呢,而是營業額呢。
    天津友邦公司的發展,和徐州鋼鐵公司的發展,雖然行業不一樣,但是發展的路子基本都差不多,都是通過極端重視技術研發,依靠技術來搶奪市場。
    這兩個典型例子,反應的是整個大乾工商業,尤其是實業製造行業裏的競爭殘酷性!
    沒點技術的公司,根本就不可能做大做強,甚至連生存都是問題。
    過去十多年裏的那種隨便辦個工廠,隨便生產點東西都能夠一夜暴富的日子,已經是一去不複返了。
    楚行對於國內市場的這種競爭,是保持了鼓勵的態度的。
    保持良性的競爭,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畢竟龐大的大乾王朝,不可能是隻依靠國企部控股的部分企業而已。
    國企部控股的企業,其根本目的,都不是為了發展經濟之類的,而是為了發展國防,穩定民生這些,至於普通的市場經濟,其實國企部並沒有參與的太多。
    你看看國企部投資的行業就是看的出來,大多都集中在清一色的重工業,輕工業的非常少,即便是有,大多也都是早年投資的,又或者是最近幾年投資建立,但是屬於那種高新技術,有一定的需求,民營企業不願意投資,或者是不能投資的行業。
    如今國企部所屬的企業,大多是集中在武器、能源、造船、航運、化工這幾個行業為主,而大多都是和國防工業相關,三大武器公司就不用說了,而能源則是包括三大煤炭公司,航運有長江航運、海外貿易有南洋、東洋、西洋貿易公司,造船有江南造船廠、廣州造船廠、天津造船廠,化工有大乾化工公司。
    而上述的幾乎每一家公司,基本上都是和國防有著關係的。
    因此,國企部所屬的企業雖然大多實力強悍,而且在國民經濟裏所占據的比重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卻是依舊無法包攬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那怕是造船、航運、煤炭、化工等行業,雖然說站在這些行業的頂級企業,大部分都是國企部所屬企業,但實際上,更多的還是民營企業。
    國內有造船廠數以千計,但是國企部所屬的造船廠,加起來也就十來家而已。
    國內的大小煤炭公司也是有數百家之多,而國企部所屬的煤炭公司,也就三家而已。
    航運也是一樣,國企部控股的航運公司,就一家,也就是長江航運公司,至於剩下的,清一色的都是民營航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