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喜酒
字數:3937 加入書籤
慕容淮笑著道:“這陣子有勞諸位幫忙照顧了,回頭我定重謝。”
“哎這算什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和你媳婦都是有福之人呐。”
村民們笑嗬嗬的散去了。
慕容淮聽著那一聲“你媳婦”,心裏便吃了蜜一樣的甜, 轉頭去看慕容畫,卻見她垂著眸子像是有些心不在焉。
“怎麽了?是不是累了?”慕容淮伸手便要去摟她的腰,扶住她。
慕容畫下意識的後退一步,慕容淮的手僵在半空中,神色也有些凝滯。
慕容畫眸光閃爍了一下,心裏有些發慌:“我沒有累。”
言下之意便是,不用你扶著。
慕容淮抿了抿唇,心裏沉重了幾分,但臉上卻還是扯出一抹笑來:“那我再陪你走走。”
慕容畫輕輕點頭,繼續沿著田埂長滿青草的小路緩步走著。
兩邊都是田野,不少村民都在地裏插秧幹活兒,慕容畫覺得這樣的畫麵對她來說似乎有些陌生,便也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慕容淮注意到了她的視線,便笑了:“咱們還沒在莊戶人家裏過過日子,這次陰差陽錯的,倒是也體驗了一次尋常人家的生活。”
慕容畫詫異的問:“我以前沒有過過這樣的日子嗎?”
“嗯,慕容氏雖說在深山裏,但也是高門顯貴,你這樣的身份,怎會過這種日子?”
慕容氏的嫡長女,身份尊貴,人人都說她是下凡的仙子一般,風輕雲淡卻矜貴無比。
從小到大,她在慕容淮的心裏,也是神女一般的存在。
“可我並非慕容氏的人,我隻是一個被收留的孤女,我能有什麽身份?”慕容畫疑惑道。
慕容淮梗了一梗,他想說她在慕容氏從來都不是孤女的身份,她是正經上了慕容氏族譜的嫡長女,人人都尊她敬她,因為根本都沒幾個人知道她並非慕容氏親生的女兒。
慕容畫總覺得哪裏似乎不對,她便想要回想從前的事,可隻要她試圖去想起一些事情,那些碎片一般的畫麵還沒來得及看清,腦子裏便撕|裂一般的疼痛。
“啊!”慕容畫捂著頭痛苦的叫了出來。
“阿姐!”慕容淮連忙扶住了她虛晃的身子。
慕容畫震驚的睜開眼:“你,你叫我什麽?”
慕容淮僵了一僵,旋即扯出一抹笑來:“阿姐。”
自從她醒來之後失憶,他便刻意的避開了這個稱呼,他不願意讓她再知道,她從始至終都隻把他當親弟弟一般的存在。
“你,為何叫我阿姐?”慕容畫茫然的看著他。
慕容淮輕輕歎了一聲:“我原本想要晚一點再給你細說從前的事的,你現在還沒恢複好,我怕你想太多,反而頭疼,你八歲那年被帶回桐湖郡,到了慕容氏,便被我父親收為了義女,所以我便喊你一聲阿姐。”
慕容畫錯愕的看著他:“那我們怎麽會······”
慕容淮握緊了她的手:“可我從未把你當姐姐,你也從未把我當弟弟,我們朝夕相處,漸漸有了感情,便定下了終身,這次我陪你回北蕭的崔家認祖歸宗,你也改回了崔姓,為的就是能更順理成章的嫁給我。”
慕容畫怔怔的:“是嗎?”
“阿姐,你還沒恢複好,我不想說太多瑣碎讓你煩心,我知道你現在剛剛醒過來沒什麽安全感,你別擔心,有我在,我會陪著你的。”慕容淮語氣極盡溫柔。
倒是讓她有些發慌的心漸漸沉靜了下來。
不得不承認,在她腦子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她唯獨對這個男人格外的依賴,她相信他們一定是很親近的人,他說的話,她自然也願意去相信。
被他看出內心的不安,慕容畫便也直說了內心的慌亂:“我什麽都記不起來,有時候覺得害怕,所以就總想要想起點什麽,但每次去想,就頭疼的厲害。”
慕容淮皺了皺眉:“想不起來就別想了,不用著急的,就算你什麽都不記得了,也不會改變什麽,我會一直陪著你的。”
慕容畫漸漸放鬆了下來,輕輕點頭:“嗯。”
她突然又想起什麽似的,問他:“那我才改回崔姓,我們怎麽會就成親了呢?”
按理說,也該是在她認祖歸宗崔氏之後,他們才能名正言順的成親才對。
慕容淮微微一怔,伸手擁住了她:“是打算這次回去就成親的,可沒想到路上出了這樣的事,你命懸一線,我也顧不得旁人怎麽說,隻想盼著你傷好起來,他們便誤以為我們已經成了親,但在我心裏,其實沒有差別的。”
“那,我們······”
慕容淮突然道:“我們就在這裏成親,好不好?”
慕容畫怔怔的抬頭:“為什麽?”
“你不喜歡這裏?”
慕容畫搖搖頭:“我喜歡。”
她醒來之後,這是她唯一能記得的地方,這裏的村民又都很和氣,對她也十分照顧,她自然是喜歡的。
“如今你不記得從前的事了,這裏就是我們的開始,我們若是再這裏成親,自然也是美事一樁,而且,這裏的村民們幫了我們很多,辦一個喜宴,就當答謝他們,好不好?”
慕容畫神色有些猶豫。
慕容淮低頭定定的看著她:“阿姐,你不相信我嗎?”
慕容畫聽著那一聲“阿姐”,心口輕輕一顫,她看著少年虔誠的目光,是那麽的熟悉,又那麽的讓她安心,她怎麽會不相信他呢?
慕容畫終於還是點頭:“我相信你。”
慕容淮笑了起來,一雙指節分明的大手包裹住了她纖細的小手,仿佛捧著一件失而複得的珍寶,眸子亮的幾乎要發光。
他們要成親的消息在小村莊裏傳開了。
慕容淮給了陳大嬸一百兩的銀票,委托陳大嬸一家幫忙操辦他們的婚事,要宴請全村人吃喜酒,也權當答謝。
在這樣的莊戶人家裏,辦個大喜事花十兩銀子都是多的了,一百兩銀子,那可不得了。
陳大嬸拍著胸脯接下了這門差事。
等到三天後,陳家便掛上了大紅燈籠和紅綢,足足擺了二十桌的喜宴,莊戶人家的小院兒擺不下,便擺在了外頭,全村人都來吃喜酒。(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