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文淵學堂
字數:3543 加入書籤
……
新式農具的生意做的很不錯,在老百姓那兒很受歡迎。
租賃的價格便宜,有的富裕人家咬咬牙直接買回家了一整套。
還有那些地主富戶們在鐵匠那兒訂購了大批的農具回去,包括苦夏獨家組裝的耕地機。
他們可以到縣衙門那裏去下單,然後再由縣衙門分派給其他的鐵匠製作,然後最後的組裝交由苦夏。
自從春種開始後,苦夏單靠租賃農具就已經淨賺了百兩雪花銀。
不隻是他們這一個縣裏的,小胡子縣令的推廣做的很給力,把新式農具遍布到其他縣城,還把王家村的事情往上麵遞,估計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遞到皇帝的耳朵邊了。
但這個考慮太長遠了,苦夏現在隻顧眼前。
她指導村民們怎樣更好的種地,怎樣種植她給的新品種,種植的方法倒是差不多,隻有一些細微的差別。
還有苦夏差點兒忘了一件事情,這個時候沒有殺蟲劑和除草劑,農民們除草都是用鋤頭手動除草,要是種麥子這樣幼苗時期長得和小草差不多的,人更是得跪趴在地上,用肉眼分辨哪是麥苗哪是草,損壞一棵都是糧食。
苦夏空間裏是有農藥,但那些都是用化學製劑做的,在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辦法使用,就算是能,那也是短期的,她的壽命有限,等她死了,估計這個空間也會消失,農藥還是要像這糧食種子一樣能長遠的流傳下去。
苦夏找上了王家村的赤腳大夫齊大夫,和他說了自己的想法,她想請齊大夫試一試能不能用中成藥配置出用來除草殺蟲的藥劑。
在她所在的現代世界各個農作物有各個農作物專用的除草藥劑,大大方便了農民們,如果這個世界也能有這樣的除草殺蟲藥劑,這個世界的農民也能得以解放雙手。
齊大夫聽了苦夏的想法默默尋思起來,之前他倒是從來沒往這方麵想過,提到藥材誰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治病救人,哪能往種地上想去,也就苦夏這個恨不得整天長在地裏的人能往這方麵想。
苦夏在現代世界時用過用中藥配製出的防蟲子的藥粉,要是能把這種藥粉改良一下,用在農作物上,或許也成?
苦夏還記得那個藥方,她把這藥方默寫下來,交給齊大夫,讓他好好研究研究。
齊大夫一看苦夏這藥方,確實能驅散蚊蟲,這麽一看,苦夏的想法不是瞎想,有可實施的可能性,便認真的答應苦夏,給他一段時間,他會好好鑽研。
把除草除蟲藥劑的研究拜托給齊大夫,苦夏把之前想過的辦學堂的事情撿了起來。
當初她收留於文淵就是為了能讓孩子們有學上,現在有錢了,學堂的事情就該操辦起來。
苦夏把自己的想法和村長說了,村長自然是大喜過望,能讓孩子們有書讀他怎麽可能不高興!
不說出於村長的身份,就是站在他私人的立場上,他家裏就有三個小孫子,他們這個小縣城裏沒有學堂,就算有,先生的束脩他們也交不起,筆墨紙硯更是沒錢買,讓自己的孩子讀書就成了奢望。
之所以這麽高興,還是苦夏說的不用像城裏一樣給先生那麽多的束脩,沒有錢,糧食也可以。
現在苦夏說她要出錢給村裏辦學堂,村長當然是大力支持,親自跑腿到縣衙門辦好了一切手續,很快文淵學堂就成立了!
文淵學堂的成立,村裏人都很高興,他們自己是莊稼人,可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成為莊家人,有條件當然還是讀書好,有一句俗語講,“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讀書不僅能讓他們識字明理,更能讓他們脫離土裏刨食的生活,還能給家裏減免賦稅,好處多多!
可要供出一個有名堂的讀書人也是不容易的,筆墨紙硯這種東西完全就是吃錢,聽說有一本書的價值已經達到了千兩以上,千兩這個數字他們想都不敢想!
讀書總不可能隻買一本書,況且讀起書來,家裏必定要少一個勞動力,辛辛苦苦供養幾年還不一定能供出一個秀才,怎麽想都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現在聽說苦夏要在村裏辦學堂,村民們個個踴躍為自己家的孩子報名,如今地裏的糧食已經種下,並且漲勢不錯,苦夏給的新型品種的糧食也長了起來,他們咬咬牙尋思著怎麽著也能把給先生的束脩交上,沒想到苦夏又說,為了保險起見,還是等這次糧食豐收之後再補交束脩。
本身苦夏就因為在王家村的種種事跡很受鄉親們的信任和喜愛,這麽一來,村人裏人對她的感激更加濃厚,一時間苦夏在村裏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村長。
村長並不在意,甚至還樂見其成,他覺得跟著苦夏走,他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自打苦夏來了他們村子裏,瞧瞧他們得到了多大的改變!
去年他們已經餓的快要吃人了,就是苦夏教了他們怎麽吃蝗蟲,然後又給他們找到了既抗旱又不怕蝗蟲的紅穀子,他們才沒能餓死,順利熬過了冬天。
下暴雨的時候也是有苦夏提前示警,帶著他們重建王家村,還給他們發明了新式的農具,幫助農民們大大節省了人力;春種時又給他們新品種糧食種子,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說著苦夏來到王家村後給村裏人帶來了多大的好處。
現在苦夏又在村裏辦學堂,讓孩子們有書念,並且還說大人們有心思也可以去學堂跟著先生認字,又不催著他們交束脩,這簡直是天大的恩情!
村長都想把自己這個職位讓給苦夏來當了,他總感覺苦夏要是來當王家村的村長,一定能帶著王家村過上更好的日子!
在於文淵這讀書不分男女,但農村人家裏大部分送來的都是男娃子,女娃子一個沒有,過來讀書的女娃子隻有於大丫是最小的,再一個就是於小妮了。
李欣瑤和劉有香她們兩個還要幫著家裏幹活兒,沒有太多的時間,偶爾過來聽聽課,或者讓自己家的孩子回去教他們。
於德和於才也被苦夏塞進了學堂裏,不再讓他們繼續幹農活,於三林和於四林兩個則是不願意上學,苦夏也不強迫他們,隻讓他們必須要跟著先生學認字,家裏的所有人都要如此。
家裏的地目前確實離不開人。
苦夏一直沒斷了開荒,水災和旱災過後,附近的村子人口減了不少,便留下了許多地,有的地官府回收了,有的就扔在那兒荒著,誰有那個能耐誰就種。(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