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方知有南下
字數:3187 加入書籤
方知有點了點頭,“陛下對這天下大勢已盡在其手,實乃我大明之幸!聽陛下這麽一分析,臣倒是覺得這最難解決的用人之困,已然解決!”
朱由檢吃完一個包子就了一口酒,滿足的打了一個飽嗝,“離春節還有一個月,去年這個時候,這皇莊不過小為,可我們還可以勉強過一個年。而如今工商學各方麵終有起色,隻是這次為了將北方的軍製徹底整改,朕可是把咱們皇莊所有的積蓄全部搭上了,大夥要吃飯,這四十萬大軍算上親屬足足一百萬張嘴,更不是個小數字……
人才的培養如你所說是條長線,而我們這三大銀礦想要動工,也要等到開春土地解凍才可以。而眼下最要緊的還是衣食住行,明日起大家在勒緊褲帶的同時,也應該向這些富的流油的家夥要點過年的年貨了。”
方知有嘿嘿一笑,“這件事臣已經和成甫、正化商量過,他們現在正在搜集這些金主的違法證據,一旦落實,他們怎麽吃進去的就給咱怎麽吐出來,在穩定北方大局的同時用真憑實據對一些過了底線的富庶下手,太和殿這些文臣也沒什麽話可說!”
朱由檢欣慰地看著方知有,也跟著笑起來,“有先生在,朕今晚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方知有將最後一碗酒飲下,對朱由檢恭聲道:“陛下,北方大局已定,陛下也正主歸位,臣現在已經沒有留在皇莊的意義。臣想去一趟南方看看那邊的情況,以對陛下評定南方做一些準備!這次夜宴,當是陛下對臣的送行。”
朱由檢聽完麵色一震,“先生不跟朕一起過年了?”
“不了!”
方知有呆呆看了朱由檢良久,最後溫馨道:“臣能遇到陛下是臣的幸運,趁著我這老骨頭還能動,定要給陛下做點實事,以後臣老了,走不動了,那個時候陪陛下的時間也就多了。為了以後能和陛下安安心心地喝酒,現在可不是臣怠惰的時候。
對了陛下,聽成甫說咱陛下在南京還有兩個國色天香呢,陛下可有什麽悄悄話帶給兩位王妃的?”
朱由檢知道方知有最後這句話的意思,是想抹過知己相別的感傷之境,可被方知有這麽一提醒,朱由檢還真有點想陳圓圓和柳如是她們。
對了,還有紅娘子。
朱由檢拉住方知有的手,輕輕一笑,“既是悄悄話,那就不能給你說了。不過南方局麵撲朔迷離,這裏麵的水極深,先生此去在統籌的同時也要保重身體。等開春之後,朕把北方的事情安置妥當之後,就來南方和先生回合。屆時,咱們兩個還是此情、此景!”
經過這事,君臣之間心有靈犀,再沒有隔閡,再沒有猜忌,除了君賢臣良之外更多了一份交心。
朱由檢不得不讚歎自己的幸運,能在這個天人不通的時代,有了這麽一個能盡心盡力給他分擔的知己,沒有什麽能比這更讓朱由檢欣慰。
等大明天子一覺睡起的時候,老秀才早已南下,在門外靜靜等候的則是李若璉和方正化兩柄利刃,同時還有用吹火保溫早飯的掌印王承恩。
草草吃過飯後,朱由檢把昨晚夜談所定下的計劃悉數交代給兩衛的頭首,此時,天才剛亮。
李若璉除了帶來北方一些巨奸的罪證之外,還帶來了周遇吉和曹文詔所率三萬衝鋒軍的捷報。在這幾個月的作戰下,湖北李萬慶所屬叛軍已到了最後的掙紮,他人頭落地的日期就在這幾天。
對於這個結果,朱由檢心裏很清楚。
相比於北方,南方百姓的生活要穩定富足一些,以致南方百姓本就討厭這些拿來主義,更者太和殿的執大明重權者一直把南方控製在手裏,成為控製朱由檢的籌碼,所以他們也不希望南方被叛軍滋擾霍亂,這樣一來,給朱由平叛也帶來了不少的助力。
而西南天府之地一則易守難攻,二則離京師遠了,裏麵的情況要比湖北複雜,這樣一來,秦翼明和張世澤率領三萬白杆軍針對張獻忠的討伐在難度上肯定要高一些。
朱由檢也不擔心這一點,相反,針對北方局勢初見穩定之後來年麵對南方的局勢,大明天子有了自己新的計較。
“成甫,先生已經南下,在陪人保護他的同時也告訴遇吉、文詔,衝鋒軍在消滅李萬慶之後不必班師回朝,一方麵清除湖北及周邊叛軍餘黨以及流寇匪盜,另則,讓他們和先生聯係一下,如果南方有什麽意外,可以先生命令行事!
對於翼明和世澤,告訴他們,快過年了,如果張獻忠要和我們萬遊擊戰的話無疑增加了我們的消耗,如此也可適當放鬆對張獻忠的追剿。不過他們走的時候白杆軍是三萬,朕希望來年,他們把這個數量再擴展一倍往上。
至於軍餉輜重,承恩你要記住,咱們的親軍,要做到有求必應!”
朱由檢之所以放慢追剿張獻忠的速度,主要還是針對大明的既得利益集團。
在方知有的提醒下他知道自己作為大明的皇帝並不是想做什麽就能做什麽,不同於北方,南方的輿論被牢固地掌握在東林黨、複社等別有用心的組織手裏,如果他像在北方這般行事,弄不好會直接激化民憤,如此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他可不做。
既然自己這個大明皇帝做不了,那麽能做這件事的沒有誰比張獻忠更適合了。
作為明末兩個最出名的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和李自成一樣,對這些大明的既得利益的大奸大惡可謂痛恨到了極點。
通遠門,鑼鼓響,看埋死人!
根據史載,重慶朝天門旁的七星崗是一座亂墳崗。
張獻忠入川之後做了自己想做而沒做成的是,就是殺光當地的大奸大惡!
當年張獻忠殺人過多,怕扔在江中汙染水源,便將人拖出城外埋葬。通遠門外七星崗一帶由此成為“亂葬崗”。直到1922年楊森在重慶推行市政改革,通遠門外的亂葬崗逐漸變為大馬路,建起了房屋,才算有了活人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