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國祭

字數:6622   加入書籤

A+A-




    國廟位於皇陵前的一座山上。

    山前有一條河。

    此時,正有百姓們將折好的紙船,乘上一根蠟燭放入河中。

    越過小河,能看到一條通往山頂的石階。

    百姓們正三步一叩首地拾階而上,為抗倭大將軍祈福。

    蘇秦牽著小鈴鐺的手,到了山頂國廟前。

    門前有一座碑林,記錄著國廟中英魂們的生平記事。

    在碑林旁。

    有一老者坐在一張矮桌之後,上麵擺好筆墨紙硯,四周圍繞著武國京城的文人才子。

    小鈴鐺拽了拽蘇秦的手,指著人群。說道:

    “少爺,咱們去那裏看看吧!”

    蘇秦搖了搖頭,道:

    “你自己去吧,人太多,我容易被認出來!”

    小鈴鐺眼露失望,少爺不去,她也不想去了……

    蘇秦透過麵具看到小鈴鐺的眼神,暗歎了口氣,道:

    “好了,隨你一起去,不過我會站在人群外!”

    小鈴鐺一對眼睛彎成月牙,蹦跳著拉住蘇秦向人群走去。

    蘇秦暗自搖頭,自己的侍女,真是被自己寵壞了。

    來到人群外。

    小鈴鐺聽了聽人們圍觀的因由,轉頭道:

    “少爺,他們在向抗倭大將軍獻詩!最為優秀者,會被刻在抗倭大將軍的石碑上!”

    蘇秦道:

    “好了,看也看了,咱們快走吧!”

    小鈴鐺連忙掙脫蘇秦的手,道:

    “少爺等等,奴婢去去就回!”

    說罷,鑽進人群中,奔到了矮桌旁。

    小鈴鐺從衣懷裏快速拿出蘇秦寫的詩,遞給宋孝廉,道:

    “老先生,這個給你!”

    宋孝廉鄭重接過,望著小鈴鐺的背影,疑惑不解:

    莫不是哪位同輩大家差人送來的?不然為何要假麵獻詩?

    其腰間的玉佩做工精美,倒是不常見……

    小鈴鐺跑到蘇秦身邊,便拉起後者的手,向外走。

    蘇秦不明所以,跟著離開。

    另一頭。

    宋孝廉帶著疑惑,將宣紙展開。

    第一眼,便被宣紙上的字,吸引住了!

    隻見那字筆畫瘦硬、撇捺如刀,提勾如劍,頗有寶劍出鞘,鋒芒畢露之感!

    宋孝廉心中忍不住讚歎一聲:

    好字!

    再看詩句: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宋孝廉的雙眼,隨著一字一句緩緩睜大,當讀到最後一句,嘴巴微微張開,已是忘記合攏。

    眾文士學子看到宋大儒這般驚訝,不免心中好奇。

    紛紛側頭探查。

    當所有人讀到那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時,均是心中升起自愧之感!

    文人學子們搖頭歎息:

    “我們隻想著歌頌大將軍的豐功偉績,卻忽略了大將軍的風骨啊!是我等庸俗了!”

    “是啊!大將軍若是隻求封侯拜將,又怎會蒙麵而行,不入朝堂呢?”

    “是我等庸俗!是我等庸俗!”

    “……”

    宋孝廉小心翼翼地將詩文放在矮桌上,最為顯眼的位置。

    再看其他歌頌抗倭大將軍的詩文,覺得索然無味……

    宋孝廉在心中暗想:

    “好詩啊!就是沒有名字!不行,一定要找到書寫這首詩的人!”

    正在宋大儒思索時。

    兩位少女從人群中走過,來到矮桌旁。

    “爺爺!”

    其中一位少女笑著對宋孝廉施禮。

    她叫宋詩詩,憑借一對巨大胸懷和稚童麵容,名滿京城。

    安瀾之也是恭敬施禮,道:

    “見過宋先生!”

    宋孝廉手撫胡須,笑著頷首。

    宋詩詩問道:

    “爺爺,青書哥哥來過了嗎?他的詩句在哪裏?”

    宋孝廉道:

    “來過了,在桌案上,自己找吧!”

    宋詩詩拉著安瀾之的手,走向矮桌,一邊走,一邊道:

    “安姐姐,青書哥哥是京城裏有名的才子,不但模樣俊美,文采還是非凡的!

    這次啊,他的詩詞一定會被刻在大將軍的石碑上!

    而且啊,登雲樓詩會,肯定是他拔得頭籌!”

    安瀾之聽到這裏,腦海中竟閃過蘇秦的麵容。

    她不明所以,心中奇怪為何自己會想起那個紈絝少爺來?!

    冷哼一聲,道:

    “模樣俊美有什麽用?人品和胸懷才是最重要的!”

    宋詩詩點了點頭,便拉著安瀾之翻看文人才子獻上來的詩文。

    還沒等她們上手翻動,便看到蘇秦的詩了。

    畢竟,位置太過顯眼。

    二人一字一字仔細閱讀。

    同是像其他人那般驚訝!

    安瀾之和宋詩詩對視一眼,同時向宋孝廉問道:

    “爺爺,這首無名詩,是青書哥哥寫的嗎?!”

    “宋先生,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宋孝廉笑著搖了搖頭,道:

    “不是徐青書所寫!這詩的主人,不願表露真實身份!”

    宋詩詩麵露失望。

    安瀾之麵露疑惑,這字看起來極為眼熟,與大將軍的字很是相似……

    詩寫的也是極好,若是提上大將軍的石碑上,必定名留青史。

    如此良機,作者為何要放過?

    安瀾之道:

    “宋先生,這首詩,能否讓我抄寫一份?”

    宋孝廉點點頭,道:

    “請便!”

    安瀾之立刻鋪紙提筆,不但抄寫詩文,甚至臨摹字體。

    宋孝廉道:

    “此人書法個性極重,不可隨意臨摹,以防壞了自己的根基!”

    安瀾之愣了一下,連忙躬身彎腰下拜,道:

    “多謝宋先生教誨!”

    宋孝廉擺擺手,不再理會。

    安瀾之心中的佩服,越來越深。

    能寫出這首詩的人,定然是和抗倭大將軍擁有一樣的心境。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難怪不以真麵目示人。

    他,也隻是為知己送行罷了!

    安瀾之將宣紙鄭重收好。

    然後對宋孝廉施禮,問道:

    “宋先生,獻詩之人,可有什麽特征?我想尋到此人,當麵致謝!”

    宋孝廉想了想,道:

    “其腰間的玉佩,倒是很好辨認。

    另外,此人的書法很難臨摹,即便寫出其形,也未必能寫出其意,所以,若是再次出現,必定一眼就能認出來!”

    一瞬間,宋孝廉的話點醒了安瀾之!

    她立刻從衣懷裏拿出一封書信,展開後放在詩的旁邊。

    這是抗倭大將軍深入倭寇軍陣前,留給燕王的最後一封軍信!

    安瀾之一直帶在身上!

    即便寫出其形,也未必能寫出其意!

    宋孝廉的話,一直在安瀾之腦海中回蕩!

    她一個字一個字的比對,越是對比,心中激動心情越盛!

    我真傻!我怎麽一開始沒發現這兩幅字出自同一人之手!

    他沒死!他沒死!他還活著!

    “吧嗒!”

    安瀾之的眼淚奪眶而出,滴落在軍信上。

    她確定了心中的想法,再也按耐不住激動,抓起蘇秦的詩和軍信,便向皇宮跑去!

    她要將這個消息告訴給陛下!告訴給父王!

    抗倭大將軍沒死!

    她,要嫁的是大將軍!

    而不是蘇秦那個紈絝!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