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古墓之訊
字數:4081 加入書籤
說到這,我知道很多人要問了,為什麽枯井裏會有楊宇的骨灰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胖姐。
原來,胖姐經常去殯儀館和死靈談生意,久而久之,馮喜發也知道了胖姐的身份。
按理說,胖姐是不能私自進殯儀館的,但是有馮喜發開後門,所以胖姐每次去都很自由。
她得知馮喜發殺了楊宇後,便讓馮喜發把楊宇的骨灰灑在李強遇害的枯井裏,這樣李強和楊宇的亡靈會在枯井裏碰麵。
仇人見麵,分外眼紅。李強的怨念值會猛升。
而死靈的怨念值越高,胖姐吞噬後獲取的力量就越大。
而馮喜發正愁不知道怎麽處理骨灰,加上他也巴不得楊宇死後不安生,所以便聽從了胖姐的建議。
沒想到正是胖姐這個建議,最後卻成了我們破案的關鍵。
不過,案子雖然破了,但是我卻高興不起來。
因為那兩天胖姐可是捏著我的耳朵罵了好幾天,搞得我都不敢去典當鋪上班。後來,我幹脆一車坐到蘭都,去看鄭三波和李想了。
當然,話雖然這麽說,但實際上我並不是因為躲胖姐才去的蘭都,而是鄭三波給我打了個電話,他說他可能有了喬子豪的消息。
我前麵說過了,我念大學這一年是2014年。而這一年,在蘭都,有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記得我第一次去蘭都的時候,當時這個考古現場還正處於發掘清理階段。
具體是個什麽事呢?對考古、文物有興趣的朋友們肯定知道,華夏出土的古墓中分別有單人墓和雙人合葬墓。
但合葬墓中葬的自然都是夫妻,大家應該從未聽說過男的和男的埋葬在一起,或者說女的和女的埋葬在一起。
但就在這一年的3月份,蘭都修地鐵,工人們在施工的過程中,卻意外挖出了一個合葬古墓。
本來這也不是啥很稀奇的事情,但是蘭都的考古隊和考古專家對這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時,才發現這裏麵葬的居然是兩個男性。
這可太有意思了。
雖然古墓遭到了盜墓賊的光顧,但幸運的是,墓室中出土了保存完好的墓誌銘。
從文字中我們可以解讀到兩個男人的生平。
原來,這座古墓中埋葬的兩個明朝的太監,根據墓誌銘可以了解到,成化十四年,8歲的魏玉離開貧瘠的家進入蜀王府,跟著典膳司馬公與奉承司阮公。為了不忘兩位的養育之恩,他被賜姓“雙”。
從此,世上再沒有魏玉,隻有王府中的一個小太監“雙玉”。
和“雙玉”童年入府,也被兩公養育的還有一個6歲的孩子叫作“阮英”。就這樣兩人從小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夥伴。
成年之後,雙玉從蜀惠王的貼身侍從做起,由於聰明伶俐備受恩寵,一步步走進了王府的權力中心。
為什麽這麽說呢,看它墓誌銘中就有寫到,明嘉靖十年,雙玉太監督導修整了成都龍爪堰的功績,他的地位步步高升已經成為了“典膳”,其職位類似於今天的副廳級幹部。
而雙玉盡管在蜀王府位高權重,但是他從未疏遠自己的好友阮英,因兩人從小就非常的要好,於是他們發誓要生死與共,能共富貴也可以共患難。
後來阮英先病逝,而魏玉則是為了他修建了墳墓,待到魏玉病逝前,要求別人跟阮英合葬在一起。
當時新聞報出這事的時候,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所以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不過,就算再深刻,這也僅僅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小談資而已,直到鄭三波給我打來電話。
“你知道嗎?那合葬墓的墓碑下麵竟然有個礦泉水瓶,裏麵寫著你的名字。”鄭三波說,“考古學家還以為有是個叫關落的盜墓賊在作案時遺留在現場的礦泉水瓶,但隻有我知道,這應該是子豪留下的線索。”
原來,鄭三波是在火鍋館裏聽人聊天說到了這件事,由於考古現場出現了礦泉水瓶,加之墓葬本身就有被盜的情況,所以考古學家根本沒想到這個礦泉水瓶竟然在地底下埋了將近500年。
“除了我的名字,還有什麽內容?”我知道,這肯定就是子豪給我留的訊息,因為他知道2014年蘭都市挖出的這個古墓有多轟動,所以隻要把訊息留在這座合葬墓下,我想不發現都難。
“我特意打聽過了,還有‘我在28年’的字樣。”鄭三波很快就給了我最重要的訊息。
我在28年?
什麽意思?
我低下頭稍微思索了一會,似乎有了眉目。
“快,打開電腦,我要查點訊息。”我推測,這個28年應該是某位皇帝的年號紀元。
因為很簡單,喬子豪回到了古代,古代往往都是用皇帝的年號記錄時間,比如洪武元年、永樂五年等等。
所以喬子豪根本無法給我提供公元紀年的準確年份。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雙玉去世,那也就是說,子豪所在的年代至少是在嘉靖皇帝或其後。”我首先排除子豪所處年代是在清朝,道理很簡單,清朝的時候,這座合葬墓已經被泥土掩埋,子豪是沒有機會去擱置礦泉水瓶的。
而嘉靖當了45年的皇帝,隨後就是萬曆皇帝,在位48年。
所以,能夠稱得上28年的,隻有嘉靖28年和萬曆28年。
“到底是哪一個呢?這子豪怎麽不寫清楚?”鄭三波嘟嘟囔囔很是不滿。
“他不寫清楚才是正確的。”我笑道。
“為什麽?”鄭三波不解。
“你想,如果你是考古學家,你挖出來一個礦泉水瓶子,裏麵要是寫著我在嘉靖28年,你會怎麽想?”我問鄭三波。
聽我這麽一說,鄭三波頓時明白了。
要真的是這樣,說不定喬子豪這個訊息就傳不出來了。
因為考古學家肯定會被這句話所吸引,反而會去關注礦泉水瓶,如果他們發現華夏四百多年前就有了礦泉水瓶,裏麵還塞著一張簡體字的字條,說不定立馬就把這線索當成了國家機密,不再公開。
隻有這樣,短短幾個字,考古學家不在意,而我們又能看懂,最為保險。
“子豪確實聰明!”鄭三波讚道。
“那當然。”說完,我在筆記本上重重寫下來公元1600元幾個字,“我相信,子豪就在這一年。”
“為什麽?”鄭三波不解。
“很簡單,嘉靖28年距離雙玉太監下葬才11年,這時候這個墓葬應該還有人守護,所以子豪沒有機會去放礦泉水瓶。但是萬曆28年,則已經過去62年,合葬墓應該沒了守墓人,所以子豪才有了掩埋礦泉水瓶的機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