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不學修理
字數:6512 加入書籤
A+A-
130、不學修理
德國的商店打烊很早,再出來,已經有很多店鋪關門了,還好有一家大點的超市燈火通明,兩個姑娘一起進去,看見肉類很便宜,蔬菜也不貴,國內的西紅柿東兩三塊了,這裏的西紅柿就07馬克一斤,再買些雞蛋、麵條、麵粉、還有越南大米,加上一些調料,隻花到100多馬克。
回到宿舍,就有家的感覺了。
第二天一大早,悠悠用西紅柿炒蛋,黃瓜炒香腸,加上麵包牛奶,很豐盛的早餐,怎麽算,都比在食堂裏便宜多了。
中午下課以後,劉蘇悠悠打開電磁爐,放上平底鍋,就開始了廚藝表演。
交給保加利亞姑娘的任務,就是把昨天沒吃完的烤雞拿出來,把雞身上的肉全部撕下來,而且,跟著她一邊展示一邊介紹的德語學說話。
“我們將來不當廚師啊。”娜塔莉亞覺得做飯菜就是麻煩事,學這種德語有什麽用?
劉蘇悠悠氣定神閑地說“可是現在到將來,我們都要生活啊。”
那個嬌慣了的東歐姑娘隻好妥協,洗手端過一個大盤子,從冰箱裏把昨天的燒雞拿出來,把雞肉一點一點撕下來,再看著中國姑娘加工剩菜,還用德語做介紹豬肉加上一點醬,炒在一起,放一點青辣椒,就是川菜回鍋肉的做法。
剩下的牛肉切成片,和洋蔥片大火翻炒幾下就裝盤。
飯店裏的熏魚改刀切成小塊兒,重新燴製成糖醋魚。
最後再來一個涼拌雞絲,大功告成。
劉蘇悠悠的德語烹飪教學沒有回應,扭頭一看,娜塔莉亞直接用手抓著吃,說重新改造的菜很香,來不及跟著學德語了。
劉蘇悠悠趕緊喊暫停,把盤子一個個拖過去,鄭重其事的強調“你可以吃,也可以用手抓著吃,但是,我剛才做菜的過程,已經介紹了,你照樣用德語複述一遍。哪一樣說出來了,那一樣菜你就可以吃。”
“哦哦哦,中國料理太好吃了,可是,德國話太難說了。”娜塔莉亞已經把烤雞全部變成了雞絲,油膩膩的手,早已經沾滿了那幾道菜的湯汁,口腔裏回味著那些美味,不斷的吞咽著唾沫。想了一會兒,總算把涼拌雞絲說出來了。劉蘇悠悠就把這盤菜遞了過去。
“牛肉……炒洋蔥……”
勉勉強強這道菜也說出來了。糖醋魚也不複雜,結結巴巴說出來,看見盤子過來,她迫不及待又抓了一塊吃。
然而最香的是回鍋肉,知道程序和做法,可是,“醬”、“青辣椒”這些單詞說不出來,最好吃的菜吃不到,娜塔莉亞站起來,衝到悠悠身邊,胳膊一勾,就要擁抱對方。
劉蘇悠悠閃身躲開,大叫一聲“哎呀,你的手上都是油啊——”
一個跑一個追,鬧騰了一會兒,米飯也煮熟了,兩個人這才坐下來,歡天喜地吃飯。保加利亞姑娘一邊吃一邊豎大拇指,還一邊喊叫著好吃,這都是用昨天的剩菜做的,可比在飯店裏剛出爐的還要好吃,本來還要留一些晚上,可是中午吃的幹幹淨淨。
娜塔莉亞自動承擔洗碗的責任,又情不自禁摟住劉蘇悠悠,親熱地說“你真是我的福星”然後又問晚上吃什麽?劉蘇悠悠說還剩的有香腸,晚上香腸炒飯,同樣的好吃。
於是,她們就自己開火,在做飯的時候,根據接觸到的食材和廚藝,還能練習德語。吃的比食堂還豐盛些,味道也好多了,價格也更便宜。
除了課堂上學習,兩個人一起去逛超市,到商店,到公園,和老人們聊天,和孩子們遊戲,在班級和同學們討論問題,很快的,娜塔莉亞膽子大了,張口也利索了,不再有羞澀張不開口的情況,再加上另一本常用德語,語言進步的很快。
到第四班學習結束的時候,兩個人考核成績都不錯,可以過關結束學習了。
娜塔莉亞要另找出路,去學計算機,她舍不得分手,摟著劉蘇悠悠,眼淚都沾到對方的頭發上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從中國姑娘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僅學語言,還學生活,學做菜,學為人處事。這一分別,還不知什麽時候能見麵。
比自己還大一歲的東歐姑娘,真像自己閨蜜呀,這一個多月來,劉蘇悠悠強忍住自己的思念,結束一階段的學習,可以向朋友們匯報了。
最方便的聯係方法還是網絡,她去辦公找工作人員告別,順便借她的電腦用。打開郵箱,好幾封郵件,席況最多,她還是先看閨蜜的。話癆轉性,每一封信都很簡潔,內容也不新鮮,再就是簡單的問候。那丫頭太懶惰,可能打字都嫌麻煩,劉蘇悠悠也不囉嗦,隻說結束了一個多月的語言培訓,下麵要開始學習服裝設計了,到新地方應該有電腦,再與他們聯係。
老師的郵件內容就豐富多了,每一封信裏都有無微不至的關懷,還有他最近創作情況的介紹,綿綿情話如滔滔江水,看的悠悠臉紅心跳。本來也估計有這些內容,不願意多看是因為不知怎麽回複。最後,隻有避而不談,說到國外手機停止,語言培訓沒有計算機使用,開始服裝設計學習後,再向老師匯報。
站在百福公司巨大的展示台下,劉蘇悠悠看得眼花繚亂,上麵顯示了各種各樣的數字和字母,藍色的圖標上,白顏色寫著許多單詞,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眼花繚亂的一大片,看過以後大致明白了這個所謂的公司。
公司實在是太大太大了,大的超出了她的想象。公司有很多部門不說,公司還有一個學校,學校裏麵還有一個工廠,工廠裏麵還有許多車間。
咋找啊?拿著有關部門的介紹信,尋找跟自己相關的學習地方。
終於發現服裝兩個字,覺得找到了目標,充滿了信心,背著背包,拖著箱子,接近目標的欣喜,讓她的笑容像山花一樣爛漫,晃瞎了來迎接她主任的眼睛。
光禿禿的腦門兒閃閃的,寬闊的臉頰上笑容彌漫,讓劉蘇悠悠想起了劉總,隻是塊頭更大,挺起的啤酒肚衝在前麵。一見到她,就熱情洋溢地伸出手臂,做了一個擁抱的架勢,劉蘇悠悠一手拉著拉杆箱橫在跟前,阻擋了來人的腳步。
對方還是熱情洋溢地說“聽說要來一個中國姑娘,想不到這麽美麗漂亮,這是我們部門的幸福啊!”
如果在國內聽到這樣的調侃,一定認為對方耍流氓。
可是在德國不一樣,不論大街小巷,還是在培訓中心,悠悠都遇到這樣的讚揚。也不僅僅誇她,還有誇別人的,甚至誇讚娜塔莉亞這等模樣的,就像誇獎大白菜像一朵玫瑰一樣。
但在德國已經形成了習慣,無論是什麽樣的女人,無論漂亮還是醜陋,都以同樣的熱情接受,笑嘻嘻地回答對方“謝謝你的誇獎!”
說的更委婉的是“你的誇獎讓我十分榮幸,我以後一定會長得更漂亮。”
對於真正的美女,有的是窮追不舍,進一步說“我能請你喝一杯咖啡嗎?”
“十分抱歉,對不起,我的愛人在前麵等我,以後有時間再說。”
就這麽不鹹不淡的打發他人,似乎成為漂亮姑娘的日常,誰也不當回事。
劉蘇悠悠也學到點了,沒有放在心上,遇見多了,產生了免疫力。跟著,依然笑著點點頭說“謝謝您的誇獎,但我不是來考演員的,不靠相貌取勝,我來學習服裝設計的,請問,我應該怎麽走?”
大塊頭大叔笑容不改,接過她手中的行李“你分配到我的部門,我是來接你的,我就是那裏的負責人。”
這是一個文明禮貌的國度,這可找對了,忘不了自己來自文明古國,劉蘇悠悠彎下腰來,深深地鞠了一躬“主任,很榮幸,這麽快我們就見麵了,能夠到您的部門學習,這是我的榮幸,以後給您找麻煩了。”
主任疑惑了“怎麽?你是東洋人嗎?”
這不是第二個把自己當東洋人的,劉蘇悠悠警惕起來——怎麽一不留神就謙卑了?連忙直起腰杆說“明明知道我從中國來的,為什麽還把我當成東洋人呢?”
“因為隻有東洋人,才習慣90度的鞠躬,他們過去在我們這裏到處都有,無孔不入。可是突然之間,他們集體消失了,然後就從你們東方傳來他們的消息,我們的技術,不知不覺就被他們盜取了,現在,他們的電子產品比我們還便宜。所以,那是一個虛偽的民族,我們不希望再遇見他們。”
“您放心,我們是來學習的,不是來剽竊的,希望你們也毫無保留的交給我們先進的技術。”
對方哈哈大笑“好的好的。是的,我接到的消息,也說是個中國姑娘,怎麽突然就變了呢?日本姑娘,我不喜歡的。走吧,我帶你先安排住處,放下行李,明天早上到這裏來再進車間。我們就可以開始學習了。”
劉蘇悠悠打量著跟前寬大的廠房,見德國大叔往自己的來路方向走,劉蘇悠悠說“不需要多跑一趟,我先進車間吧,下班再去找住處。”
“這麽著急幹什麽?”
“中國有個成語叫爭分奪秒,就是說,一分一秒的時間都要利用起來,既然來到這裏,我先進車間去看看吧。”
主任點點頭,稱讚她是最會抓緊時間的人,馬上就帶著她走進車間,從外麵看,比足球場還大,但是進去以後,發現被隔離開了,先到了辦公室,放下了手中的行李,主任就帶她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參觀。
開始來到一個大廳,裏麵擺滿了許多機器,形形色色、各式各樣。
主任自豪的介紹道這些都是縫紉機設備,鎖眼機、雙針機,回針機、訂扣機、包縫機、多功機、上褲腰機、上領子機……
劉蘇悠悠看得眼花繚亂,不解的問“您帶我參觀這麽多,與我的專業有關嗎?”
“當然有關,作為一個技師,必須每樣設備都要會掌握。”
悠悠的頭大了她隻會用腳踏縫紉機,是母親用的上海蝴蝶牌縫紉機。當年為了打扮上小學的女兒,省吃儉用兩年,就想買一台。可那個時候還要計劃供應,母親的那個車間有一張票,30多人沒辦法分,因為母親是先進工作者,車間主任作為獎勵,才把那張票給她。買到了縫紉機,家裏像飛進兩隻蝴蝶一樣,母女高興得手舞足蹈。
先進的國家有那麽多的縫紉設備,專門做衣服領子的,專門做褲子腰的,一次性成型,難怪那些服裝做得那麽漂亮。
但是,但是……
劉蘇悠悠有些惶恐“這麽多設備,要學到什麽時候?”
“不著急,慢慢來。”主任把她帶回辦公室,然後交給她一本書,還有一隻小木箱,“我們第一步,理論與實踐結合著學習,掌握修理的技能。”
哪一點不對勁兒?程序似乎顛倒了。
如果要生產品牌服裝,首先設計,然後裁剪,再製作。縫紉當中才用到了機械設備,機器壞了才需要修理。
翻開課本,那密密麻麻的德文看不明白,但是畫的圖全是機器,這是一本修理手冊呀。打開那隻小箱子,裝的都是扳子鉗子錘子……不是繪圖工具,怎麽用來服裝設計?
她不再保持著禮貌的微笑,拉下臉來說“主任,我不是來學機器修理的。”
“你們購買了我們的設備,以後用壞了怎麽辦?難道不需要修理嗎?”主任臉上的笑容也淡化了。
“行業裏也有分工,我是來學習服裝設計的。”
她把理由說出來,對方馬上反駁“搞服裝設計的,難道不需要製作嗎?製作難道不需要縫紉設備嗎?縫紉設備總有出故障的時候,難道不需要修理嗎?”
術業有專攻,劉蘇悠悠直言不諱“我從來沒摸過高精尖的縫紉設備,隻會做中國那種腳踩的縫紉機,做得還不怎麽樣,我要將這些機器學會工作,學會修理,可能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
德國的商店打烊很早,再出來,已經有很多店鋪關門了,還好有一家大點的超市燈火通明,兩個姑娘一起進去,看見肉類很便宜,蔬菜也不貴,國內的西紅柿東兩三塊了,這裏的西紅柿就07馬克一斤,再買些雞蛋、麵條、麵粉、還有越南大米,加上一些調料,隻花到100多馬克。
回到宿舍,就有家的感覺了。
第二天一大早,悠悠用西紅柿炒蛋,黃瓜炒香腸,加上麵包牛奶,很豐盛的早餐,怎麽算,都比在食堂裏便宜多了。
中午下課以後,劉蘇悠悠打開電磁爐,放上平底鍋,就開始了廚藝表演。
交給保加利亞姑娘的任務,就是把昨天沒吃完的烤雞拿出來,把雞身上的肉全部撕下來,而且,跟著她一邊展示一邊介紹的德語學說話。
“我們將來不當廚師啊。”娜塔莉亞覺得做飯菜就是麻煩事,學這種德語有什麽用?
劉蘇悠悠氣定神閑地說“可是現在到將來,我們都要生活啊。”
那個嬌慣了的東歐姑娘隻好妥協,洗手端過一個大盤子,從冰箱裏把昨天的燒雞拿出來,把雞肉一點一點撕下來,再看著中國姑娘加工剩菜,還用德語做介紹豬肉加上一點醬,炒在一起,放一點青辣椒,就是川菜回鍋肉的做法。
剩下的牛肉切成片,和洋蔥片大火翻炒幾下就裝盤。
飯店裏的熏魚改刀切成小塊兒,重新燴製成糖醋魚。
最後再來一個涼拌雞絲,大功告成。
劉蘇悠悠的德語烹飪教學沒有回應,扭頭一看,娜塔莉亞直接用手抓著吃,說重新改造的菜很香,來不及跟著學德語了。
劉蘇悠悠趕緊喊暫停,把盤子一個個拖過去,鄭重其事的強調“你可以吃,也可以用手抓著吃,但是,我剛才做菜的過程,已經介紹了,你照樣用德語複述一遍。哪一樣說出來了,那一樣菜你就可以吃。”
“哦哦哦,中國料理太好吃了,可是,德國話太難說了。”娜塔莉亞已經把烤雞全部變成了雞絲,油膩膩的手,早已經沾滿了那幾道菜的湯汁,口腔裏回味著那些美味,不斷的吞咽著唾沫。想了一會兒,總算把涼拌雞絲說出來了。劉蘇悠悠就把這盤菜遞了過去。
“牛肉……炒洋蔥……”
勉勉強強這道菜也說出來了。糖醋魚也不複雜,結結巴巴說出來,看見盤子過來,她迫不及待又抓了一塊吃。
然而最香的是回鍋肉,知道程序和做法,可是,“醬”、“青辣椒”這些單詞說不出來,最好吃的菜吃不到,娜塔莉亞站起來,衝到悠悠身邊,胳膊一勾,就要擁抱對方。
劉蘇悠悠閃身躲開,大叫一聲“哎呀,你的手上都是油啊——”
一個跑一個追,鬧騰了一會兒,米飯也煮熟了,兩個人這才坐下來,歡天喜地吃飯。保加利亞姑娘一邊吃一邊豎大拇指,還一邊喊叫著好吃,這都是用昨天的剩菜做的,可比在飯店裏剛出爐的還要好吃,本來還要留一些晚上,可是中午吃的幹幹淨淨。
娜塔莉亞自動承擔洗碗的責任,又情不自禁摟住劉蘇悠悠,親熱地說“你真是我的福星”然後又問晚上吃什麽?劉蘇悠悠說還剩的有香腸,晚上香腸炒飯,同樣的好吃。
於是,她們就自己開火,在做飯的時候,根據接觸到的食材和廚藝,還能練習德語。吃的比食堂還豐盛些,味道也好多了,價格也更便宜。
除了課堂上學習,兩個人一起去逛超市,到商店,到公園,和老人們聊天,和孩子們遊戲,在班級和同學們討論問題,很快的,娜塔莉亞膽子大了,張口也利索了,不再有羞澀張不開口的情況,再加上另一本常用德語,語言進步的很快。
到第四班學習結束的時候,兩個人考核成績都不錯,可以過關結束學習了。
娜塔莉亞要另找出路,去學計算機,她舍不得分手,摟著劉蘇悠悠,眼淚都沾到對方的頭發上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從中國姑娘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僅學語言,還學生活,學做菜,學為人處事。這一分別,還不知什麽時候能見麵。
比自己還大一歲的東歐姑娘,真像自己閨蜜呀,這一個多月來,劉蘇悠悠強忍住自己的思念,結束一階段的學習,可以向朋友們匯報了。
最方便的聯係方法還是網絡,她去辦公找工作人員告別,順便借她的電腦用。打開郵箱,好幾封郵件,席況最多,她還是先看閨蜜的。話癆轉性,每一封信都很簡潔,內容也不新鮮,再就是簡單的問候。那丫頭太懶惰,可能打字都嫌麻煩,劉蘇悠悠也不囉嗦,隻說結束了一個多月的語言培訓,下麵要開始學習服裝設計了,到新地方應該有電腦,再與他們聯係。
老師的郵件內容就豐富多了,每一封信裏都有無微不至的關懷,還有他最近創作情況的介紹,綿綿情話如滔滔江水,看的悠悠臉紅心跳。本來也估計有這些內容,不願意多看是因為不知怎麽回複。最後,隻有避而不談,說到國外手機停止,語言培訓沒有計算機使用,開始服裝設計學習後,再向老師匯報。
站在百福公司巨大的展示台下,劉蘇悠悠看得眼花繚亂,上麵顯示了各種各樣的數字和字母,藍色的圖標上,白顏色寫著許多單詞,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眼花繚亂的一大片,看過以後大致明白了這個所謂的公司。
公司實在是太大太大了,大的超出了她的想象。公司有很多部門不說,公司還有一個學校,學校裏麵還有一個工廠,工廠裏麵還有許多車間。
咋找啊?拿著有關部門的介紹信,尋找跟自己相關的學習地方。
終於發現服裝兩個字,覺得找到了目標,充滿了信心,背著背包,拖著箱子,接近目標的欣喜,讓她的笑容像山花一樣爛漫,晃瞎了來迎接她主任的眼睛。
光禿禿的腦門兒閃閃的,寬闊的臉頰上笑容彌漫,讓劉蘇悠悠想起了劉總,隻是塊頭更大,挺起的啤酒肚衝在前麵。一見到她,就熱情洋溢地伸出手臂,做了一個擁抱的架勢,劉蘇悠悠一手拉著拉杆箱橫在跟前,阻擋了來人的腳步。
對方還是熱情洋溢地說“聽說要來一個中國姑娘,想不到這麽美麗漂亮,這是我們部門的幸福啊!”
如果在國內聽到這樣的調侃,一定認為對方耍流氓。
可是在德國不一樣,不論大街小巷,還是在培訓中心,悠悠都遇到這樣的讚揚。也不僅僅誇她,還有誇別人的,甚至誇讚娜塔莉亞這等模樣的,就像誇獎大白菜像一朵玫瑰一樣。
但在德國已經形成了習慣,無論是什麽樣的女人,無論漂亮還是醜陋,都以同樣的熱情接受,笑嘻嘻地回答對方“謝謝你的誇獎!”
說的更委婉的是“你的誇獎讓我十分榮幸,我以後一定會長得更漂亮。”
對於真正的美女,有的是窮追不舍,進一步說“我能請你喝一杯咖啡嗎?”
“十分抱歉,對不起,我的愛人在前麵等我,以後有時間再說。”
就這麽不鹹不淡的打發他人,似乎成為漂亮姑娘的日常,誰也不當回事。
劉蘇悠悠也學到點了,沒有放在心上,遇見多了,產生了免疫力。跟著,依然笑著點點頭說“謝謝您的誇獎,但我不是來考演員的,不靠相貌取勝,我來學習服裝設計的,請問,我應該怎麽走?”
大塊頭大叔笑容不改,接過她手中的行李“你分配到我的部門,我是來接你的,我就是那裏的負責人。”
這是一個文明禮貌的國度,這可找對了,忘不了自己來自文明古國,劉蘇悠悠彎下腰來,深深地鞠了一躬“主任,很榮幸,這麽快我們就見麵了,能夠到您的部門學習,這是我的榮幸,以後給您找麻煩了。”
主任疑惑了“怎麽?你是東洋人嗎?”
這不是第二個把自己當東洋人的,劉蘇悠悠警惕起來——怎麽一不留神就謙卑了?連忙直起腰杆說“明明知道我從中國來的,為什麽還把我當成東洋人呢?”
“因為隻有東洋人,才習慣90度的鞠躬,他們過去在我們這裏到處都有,無孔不入。可是突然之間,他們集體消失了,然後就從你們東方傳來他們的消息,我們的技術,不知不覺就被他們盜取了,現在,他們的電子產品比我們還便宜。所以,那是一個虛偽的民族,我們不希望再遇見他們。”
“您放心,我們是來學習的,不是來剽竊的,希望你們也毫無保留的交給我們先進的技術。”
對方哈哈大笑“好的好的。是的,我接到的消息,也說是個中國姑娘,怎麽突然就變了呢?日本姑娘,我不喜歡的。走吧,我帶你先安排住處,放下行李,明天早上到這裏來再進車間。我們就可以開始學習了。”
劉蘇悠悠打量著跟前寬大的廠房,見德國大叔往自己的來路方向走,劉蘇悠悠說“不需要多跑一趟,我先進車間吧,下班再去找住處。”
“這麽著急幹什麽?”
“中國有個成語叫爭分奪秒,就是說,一分一秒的時間都要利用起來,既然來到這裏,我先進車間去看看吧。”
主任點點頭,稱讚她是最會抓緊時間的人,馬上就帶著她走進車間,從外麵看,比足球場還大,但是進去以後,發現被隔離開了,先到了辦公室,放下了手中的行李,主任就帶她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參觀。
開始來到一個大廳,裏麵擺滿了許多機器,形形色色、各式各樣。
主任自豪的介紹道這些都是縫紉機設備,鎖眼機、雙針機,回針機、訂扣機、包縫機、多功機、上褲腰機、上領子機……
劉蘇悠悠看得眼花繚亂,不解的問“您帶我參觀這麽多,與我的專業有關嗎?”
“當然有關,作為一個技師,必須每樣設備都要會掌握。”
悠悠的頭大了她隻會用腳踏縫紉機,是母親用的上海蝴蝶牌縫紉機。當年為了打扮上小學的女兒,省吃儉用兩年,就想買一台。可那個時候還要計劃供應,母親的那個車間有一張票,30多人沒辦法分,因為母親是先進工作者,車間主任作為獎勵,才把那張票給她。買到了縫紉機,家裏像飛進兩隻蝴蝶一樣,母女高興得手舞足蹈。
先進的國家有那麽多的縫紉設備,專門做衣服領子的,專門做褲子腰的,一次性成型,難怪那些服裝做得那麽漂亮。
但是,但是……
劉蘇悠悠有些惶恐“這麽多設備,要學到什麽時候?”
“不著急,慢慢來。”主任把她帶回辦公室,然後交給她一本書,還有一隻小木箱,“我們第一步,理論與實踐結合著學習,掌握修理的技能。”
哪一點不對勁兒?程序似乎顛倒了。
如果要生產品牌服裝,首先設計,然後裁剪,再製作。縫紉當中才用到了機械設備,機器壞了才需要修理。
翻開課本,那密密麻麻的德文看不明白,但是畫的圖全是機器,這是一本修理手冊呀。打開那隻小箱子,裝的都是扳子鉗子錘子……不是繪圖工具,怎麽用來服裝設計?
她不再保持著禮貌的微笑,拉下臉來說“主任,我不是來學機器修理的。”
“你們購買了我們的設備,以後用壞了怎麽辦?難道不需要修理嗎?”主任臉上的笑容也淡化了。
“行業裏也有分工,我是來學習服裝設計的。”
她把理由說出來,對方馬上反駁“搞服裝設計的,難道不需要製作嗎?製作難道不需要縫紉設備嗎?縫紉設備總有出故障的時候,難道不需要修理嗎?”
術業有專攻,劉蘇悠悠直言不諱“我從來沒摸過高精尖的縫紉設備,隻會做中國那種腳踩的縫紉機,做得還不怎麽樣,我要將這些機器學會工作,學會修理,可能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