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童言無忌

字數:6407   加入書籤

A+A-




    李川躬身急急分辯道:“張大人恕罪,下官實在不知李易是我縣百姓。”

    薛通出來打了個圓場:“張巡撫,不知者不怪嘛。”

    張澤這才寬了臉色:“不是薛大人替你說話,今年考評你就不合格。”

    李川慌忙打躬道:“多謝巡撫大人,多謝薛座師。”

    原來李川那年會考,薛通是主官,論起來還有淵源。

    張澤道:“這個李易是天縱之才,李川你要多多關照,不要耽誤了英才。”

    李川鄭重道:“下官謹記在心。”

    薛通叫過李易問道:“李易,你可曾進學?”

    李易道:“薛大人,我這幾年身體不好,托身寺廟祈福,還沒來得及進學。”

    薛通吩咐人取一篇文章遞給李易:“你很聰明,我給你一炷香時間看這篇文章,看看你能記住多少。”

    李易接過文章須臾看完,交給薛通道:“薛大人,我已經記下了。”

    “這樣快就能記下?好,你背背看。”

    李易朗聲道:“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一篇七八百字文章,李易朗聲背誦,無一錯漏。

    薛通拊掌歎道:“奇才!這是我前幾天剛做的文章,李易你能一目十行的記下,真是奇才啊!李易,我還要在這寺裏住上幾日,以後你便來我居處,我來考校一下你的學問。”

    張澤笑道:“李易,薛侍郎要收你為學生,這是天下學子求不來的好事,還不快拜師?”

    拜部級官員做老師?李易大喜,趕緊口稱老師,以學生禮拜了。

    張澤捋著胡須道:“良師難遇,良徒更難求,薛大人今天必須請客。”

    薛通也很得意。李易過目成誦,學業上未來成就如何不論,單是棋中聖手這一項,自己就沾光了。所以薛通也大方:“今日台懷鎮酒家,大家不醉不歸。”

    王蹇走上前來遞給李易一張銀票道:“李易贏了這棋,老朽替張大人治下有如此人才高興。薛大人收得佳徒,老朽又替薛大人高興。既然雙喜臨門,老朽願捐千兩為李易進學之資。”

    李易目瞪口呆:白銀千兩?rmb一百萬?就一盤棋而已,這個老頭子做事太有錢了吧?

    王蹇是何等眼色,眼看李易得朝廷大佬薛通垂青,日後前途必然不可限量,此時不投資還待何時?

    李易能抱上粗腿喜出望外,又得了一筆巨款更是心花怒放,當晚做了一宿美夢。

    次日收拾停當,找知客問了薛通的住處尋了過去。

    遠遠便見柳蔭下一抹粉牆,穿過月亮門,眼前卻是個精致的庭院,院裏遍植了薔薇。

    那粉白的薔薇花開得正盛,雲蒸霞蔚。堂屋前有一石桌,幾個石凳,卻見一個尚未及笄的少女坐在桌旁,攬了一本書在讀。

    那少女細長的眉眼,烏黑的秀發用錦帶係了,甩過粉嫩的腮邊,委在胸.前月白色衣裙上,十足的美人坯子。

    少女見了李易起身施禮道:“可是李易李師?“

    李易不敢造次,正色回禮道:“正是李易,李師不敢當。”

    少女嫣然一笑,李易就覺得陽光都明亮了幾分。

    “那吳榮華說你可為天下師,我也是會下棋的,當然也是我師,你無須客氣。”

    少女幫李易斟了茶道:“家父宿醉未醒,家母進香去了,卻是簡慢了你。我名薛湄兒,也算我父弟子,論起來我入門在前,你叫我學姐便可。”

    李易當然不介意美女占自己的便宜,俯身道:“老師收我做學生是我的榮幸,以後還請學姐多指教。”

    少女一揚眉道:“李易,你讀書是為了顏如玉還是黃金屋?”

    李易一愣,驀然發現自己雖然有了後世的見識,卻一直沒有認真想過自己這世該做什麽。

    李易後世那一段記憶國泰民安,哪有什麽憂患意識?

    薛湄兒這一問觸動了李易內心:自己終日想著怎樣在亂世苟活下去是不是錯了?老天讓自己多了一段記憶,算不上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李易思緒萬千,良久才道:“等過兩年我長大些,多走走多看看再說吧。”

    薛湄兒道:“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多讀書就是了,為什麽還要親自去走去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讀書人好說假話、大話、空話,許多書上的話做不得準。”

    薛湄兒有些不喜李易對讀書人的差評,蹙了細眉。

    李易見薛湄兒不悅,忙解釋道:“比如說唐朝時候,西方有一個叫羅馬的帝國,比咱大唐還大得多。有許多那邊商人沿著絲綢之路過來,誇說他們國家強大,我們的書生都嗤之以鼻,隻以為天圓地方我在中央。”

    “我們當然是在中央啊,蠻夷都是住在角落裏的。”薛湄兒爭辯道。

    “不。”李易搖了搖頭,“一百多年前,西方有個叫麥哲倫的航海家一直向西走,卻來到了東方,已經證明我們腳下大地是圓的。世界上還有許多很強大的國家,甚至比我們大明還強大的就有好幾個。”

    “啊?地是圓的?我們不在中央?還有比我們強大的國家?這些話你都聽誰說的?”薛湄兒一臉不可置信。

    “我都是聽教我棋的異人說的,他遊曆了許多國家,算是睜眼看世界的人。我們書生死讀書,不知天下之大。比如我們百姓餓殍遍地,卻不知在南方有大片土地稻米三熟,可養得億萬人口。我們牧民被風雪凍斃,卻不知南方有一個叫澳洲的地方,有四季常青的牧草”

    薛湄兒道:“澳洲?你說的是瓊州吧?”

    瓊州就是後世海南島,李易搖頭:“瓊州隻是個海島,澳洲是一片大陸,比瓊州大無數倍。”

    “啊?還有這樣好地方?如果讓我牧守那一方土地,我要讓百姓和樂,讓那地方變的如桃花源一般。”

    薛湄兒畢竟小女孩心思,立時就當了真,緊接著就是懊惱:“可惜我是女兒身,做不得官。”

    “治政應該是能者上,愚者下,又怎麽強分男女?想那則天女皇比唐朝其他皇帝也不差。這個天下大著呢,正需要許多有誌向有能力的人治理,不應該強分什麽男女。”

    薛湄兒歎口氣道:“我自負讀書不輸男兒,你若日後真找到澳洲,不要告訴別人,偷偷交給我治理可好?”

    “好。”李易揚起頭道:“我過兩年就去天下走走,看看這世界是花團錦簇百姓和樂,還是天災人禍百姓求活而不得。”

    “如果是太平盛世呢?”薛湄兒忽閃著長睫毛問道。

    “那我就下棋喝酒,快快樂樂過完這一生。”

    “如果真是餓殍無數呢?”

    李易已經有了想法,一臉嚴肅道:“那我就要為萬民乞性命,為華夏傳薪火!”

    薛湄兒被李易氣勢所懾,一時怔住。

    這少年眉間還有稚氣,卻有磅礴的男兒氣。忽然薛湄兒覺得盯著人看不妥,不由得紅了臉,不小心又打落了書本,更是手忙腳亂。

    這時屋內有人喝彩:“好個為萬民乞性命,為華夏傳薪火。”

    門簾一挑,薛通走了出來。

    李易忙站起行禮,薛湄兒為薛通斟上茶,薛通端坐上首,讓兩人也落座,愛惜的看著薛湄兒道:“讀書明理做文章,湄兒都愧煞男兒,可惜是女兒身,不然我薛家又出一狀元矣。”又看向李易道:“我是嶽麓書院學子,我們嶽麓一脈,無論朱熹公、張摶公,亦或當代大儒陽明公,都講究知行合一。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裏路。”

    “陽明公的書我拜讀過。”李易對朱熹那套三綱五常不感冒,不過對王陽明還是肅然起敬。

    薛通點頭表示嘉許,繼續道:“陽明公教導的嶽麓書院出君子,欺世盜名的東林書院出偽君子。東林書院的那幫偽君子天天喊‘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喊的好聽,其實就是關心自己的官帽子大小,銀子撈的多少。國家壞就壞在這幫偽君子身上了。”

    哦嗬,這是大放厥詞啊。李易知道萬曆時代朋黨之爭嚴重,看來薛通不是東林黨的。

    薛通滿麵憂色:“這天下看似花團錦簇,實則危機重重。天災、朋黨、倭寇、異族.有誌之士想安邦定國,卻被小人處處掣肘!”

    說到這,薛通一掌重重拍在桌子上,怒形於色。

    怎麽薛通這樣的高級官員都不知道謹言慎行?李易很是奇怪。

    他卻不知,明太祖朱元璋規定:非不赦之罪不可妄殺讀書人,結果大明讀書人就活躍了。近些年更是狷狂,當皇帝麵大放厥詞都多得是,以至於萬曆帝居然被這些人逼得不敢上朝,也是有史以來的奇葩。

    李易很得薛通的歡心,真把李易當做了弟子:“易兒,我這裏有些書籍和筆記留給你,你先讀書進學。有我的麵子,秀才是必得的,不過以後卻需你自己努力。”

    李易趕緊謝了。

    這個時代秀才是有津貼的,而且農家子弟考中秀才那就撞開了天花板,進入讀書人這個上一級層次了。至於說更高一層中舉,那就踏入官僚層次了,等閑誰都不敢作弊。

    以後幾天李易潛心讀書,這書倒被他讀出幾分滋味。再次見老師的時候,不僅薛湄兒殷勤倒茶,師母也出來了。見李易過目成誦,也大讚李易聰明。

    這日晚上薛夫人看薛湄兒睡著了,悄悄對薛通道:“湄兒已經大了,和李易接觸多了不好。”

    “有什麽不好?”

    “門第哪是那麽容易變的。李易家就是個農戶,薛家世代書香,李易一心攀附,可哪攀附得上?”

    “夫人,這話你就錯了。世易時移,將來誰高攀誰可說不準。”

    “啊?這是怎麽說?”

    “你夫君我閱人多矣,你以為一個學究天人的異人為什麽會教李易下棋?還有李易每次來這裏,給湄兒講的事活靈活現,仿佛親眼得見一般。夫君我自負見多識廣,也隻是偶有所聞,這個李易不一般啊。夫君我是擅長相人之術的,這樣人天賦大運,怕是將來貴不可言。”

    “你說的是.”

    “金鱗豈是池中物啊。再說他們還小,夫人你想的遠了,嗬嗬”

    幾日後,薛通一行人離開顯通寺回京,李易送了十幾裏,直到台懷河的石橋邊。

    一行人過了橋。薛湄兒忽然跳下馬車跑了回來,看定了李易道:“你說尋到那海外的澳洲要交給我牧守的,可千萬不要忘了。”

    見李易鄭重點頭,薛湄兒才放下心來,綻出嬌豔的笑容。<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