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分營

字數:643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帝胄 !
    就在程義厚領著不到四萬大軍到達玉州的時候,此時從北方建雄軍抽調的三營兵馬也正在日夜兼程的趕來。劉淩給建雄軍下的嚴令是在他到達應州五日後,若是建雄軍還沒有到各營將軍就軍法從事。
    在程義厚帶著幾十個將領進大營參見劉淩的時候,建雄軍的三個營士兵已經開過了應州,再有不到一日就能抵達玉州了。先行報信的斥候,隻比程義厚慢了兩個時辰就進入了玉州大營裏。
    眼見著各路人馬即將到齊,劉淩心裏的底氣也足了一些。
    這次程義厚率領三萬六千人馬,之後建雄軍趕來的話有三萬人馬,劉淩現在手裏有撫遠軍四萬四千人,加在一起的也足有十一萬大軍了。雖然比後周的十五萬人馬少了四萬,但是已經勉強可以在數量上相抗衡了。
    到了晚上,建雄軍三萬大軍開到,在玉州城外十裏處安營紮寨。建雄軍三營的首領,還有趙二,花三郎兩個人一起到劉淩的中軍大帳。
    如今有十一營兵馬到齊,各路軍馬番號十分的混亂,劉淩為了便於指揮,跟手下將領商議了一下,重新整合了一下人馬。
    十一萬大軍,以前的部隊番號全部舍棄,統稱為平南軍。
    部隊整合為十一營,不包括劉淩的一千黑麒麟軍親衛。
    平南軍第一營,為前鋒營,兵馬一萬。指揮使忠義候王半斤。
    平南軍第二營,為驍騎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原撫遠軍將軍杜義。
    平南軍第三營,為銳鍵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禁軍統領昭先。
    平南軍第四營,為猛虎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禁軍副統領孫勝。
    平南軍第五營,為神鋒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原京畿大營統領陳遠山。
    平南軍第六營,為振威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將軍花翎
    平南軍第七營,為縱橫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將軍趙二。
    平南軍第八營,為飛鷹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原撫遠軍將軍茂元。
    平南軍第九營,為雄獅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三江候程義厚。
    平南軍第十營,為通武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虎亭侯劉茂。
    平南軍第十一營,為漢雄營,兵馬一萬,指揮使為原建雄軍將軍羅三水。
    另外劉淩還破格提拔了幾個年輕的將領,其中原來撫遠軍將軍杜義麾下的小將楊業,被劉淩調到黑麒麟軍任職,參謀軍事。原撫遠軍千夫長馮伏波,也調到了自己身邊,雖然沒有提升官職,也可參謀軍事。
    十一萬大軍在玉州紮營,各營按劉淩的規劃安營寨紮。玉州的城防幾乎被完全破壞,劉淩調集人馬修繕城池。限令在十天的時間內,必須在玉州外圍加建了一座甕城。三十架拋石車,就要安置在甕城的城頭上。而且劉淩令人砍伐樹木,加緊時間再製造幾十架出來。
    這拋石車之所以能快速的抵達戰場,對周軍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劉淩的設計和原來的拋石車有些不同,那就是這些拋石車,是可以拆裝的。拋石車的地盤,被劉淩設計成了一種大平板馬車式的構造,上麵大臂的部分拆開之後裝車運輸,速度提升了很多。
    另外,劉淩派人尋找工匠,連夜製造一種守城的利器,連珠火箭。這種東西以火藥為引,可以連發數百支箭矢,殺傷力驚人。一旦裝備城牆之上,對於攻城的一方必然造成巨大的傷害。雖然體積龐大,但是用馬車裝載的話運輸也不是太大的難題。即便是用在兩軍交鋒的戰場上,必然也會成為扭轉戰局的大殺器。
    周軍整合,沒有再發動攻勢,這對於漢軍來說也是難得的喘息時間,劉淩命令城裏的鐵匠,加開爐火,晝夜不停的打造箭矢。大戰在即,羽箭的使用數量龐大的驚人。雖然這次漢軍南下,兵部庫存的器械幾乎被搬空了,但還是遠遠不足。
    同時,應州,霄州兩地也在不停的趕製箭頭,從太原府發來的第一批後備物資也已經在半路上了。就目前來看,事態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北漢傾全力打這場戰爭,雖然捉襟見肘卻還沒有到舉步維艱的地步。十一萬大軍集結,所需物資巨大,朝廷裏的官員們也忙碌起來,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明白,所以即便是再懶惰的人也不敢置身事外。
    從留在太原府的影衛送來的消息看,朝廷裏的官員們現在還沒有人玩忽職守。刑部尚書司馬律的死還在追查當中,八門巡查司的人和太原府,刑部的人都在忙碌著,孝帝下了嚴旨,務必要將凶手緝拿歸案。
    殺了司馬律的彭斬卻好似人間蒸發了一般,沒有點消息。
    在收到影衛從太原送來的密信的同時,另一份影衛極其機密的信息也通過隻有劉淩掌握的渠道送來。這份情報十分的重要,送線索的這一條線路更是重要非凡,所以,即便是劉淩手下親信的那些將領都不知情。趙大在暗處坐鎮指揮,數百名影衛隱藏在暗處搜索著關於周軍的一切消息。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漢軍並不是十分的處於劣勢。從邊關的情報來看,周軍並沒有打算增兵的跡象。這對於漢軍來說是一個十分利好的消息,以十一萬人馬對抗周軍十五萬人,隻要指揮得當,軍士用命,堅守玉州的話,與周軍僵持下去再圖良策,周軍倒是也沒有什麽機會。
    而且若是決戰的話,雙方人馬廝殺。十一萬對十五萬,就算周軍取勝也必然損失極大,還能剩下多少人馬很難預料。這一場戰爭,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周世宗柴榮的一場立威之戰,穩定帝位的目的占很大一部分。
    所以,不管是劉淩還是柴榮,都必須爭取下一場戰爭的勝利。柴榮必須挽回玉州之敗的頹勢,一鼓作氣,打敗劉淩的平南軍,就算不能吞並北漢對於帝位來說也起到了鞏固的作用。而劉淩則是不能敗,敗則必亡。
    手下將領都在大帳之中,劉淩端著在帥位上,掃視了眾人一眼。在他的身後,頭戴六品官帽,穿著白色錦袍的聶氏兄弟站在那裏,依然是黑巾遮麵。按照品級,將領們依次分兩邊落座。
    緊挨著劉淩的坐著的,依次是忠義候王半斤,虎亭侯劉茂,三江候程義厚,在下麵依次是各營指揮使。在最下麵,列席的是原本不夠資曆參加這次會議的都虞候楊業,千夫長馮伏波,還有被劉淩帶來跟著吃了不少苦,看見殺人場麵吐的稀裏嘩啦的刑部侍郎裴浩。
    理論上刑部侍郎裴浩這個人雖然官居三品,也算得上是朝廷大員。隻是跟大帳中這群軍老爺們比起來就相差不少了。五代時期天下混亂,重武輕文,武將的官職品級比之於文官來說要高不少。
    一個千夫長,就是從四品的級別。偏將就是三品。這大帳裏略微比裴浩級別低一點的就是千夫長馮伏波,還有都虞候楊業。裴浩是正三品,理論上各營的指揮使都是正二品,所以杜義麾下的都虞候隻比裴浩低一點點,是從三品。屋子裏十一個指揮使,就是十一個正二品的朝廷大員。
    五代時期品級稍微顯得有些混亂,若是到了明清時候,正二品的官員那可是相當的高等了。清朝的那些個封疆大吏,比如兩廣總督,兩江總督之類的一方豪強,都是正二品的品級。除了直隸總督和皇帝加封之外,基本上封疆大吏都是二品。
    他們的權利就遠比大帳裏這些各營的指揮使要大的多了,手握一省甚至兩省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說他們是土皇帝一點也不為過。
    而現在大帳中的這些指揮使,平日裏最多維護一州的安危,雖然軍權在握,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手遮天。除非做到像安恒這樣的撫遠軍七營兵馬指揮使,或者是建雄軍九營兵馬指揮使何坤,才算是真的獨霸一方。
    相比於安恒來說,何坤這個人要聰明的多。劉淩派趙二花三郎到建雄軍調兵,何坤不但沒有設置一點的阻攔,並且親自挑選精銳,配置器械,帶足糧草,辦的滴水不漏盡心盡力。他這樣做十分的聰明,一來表示出對北漢的忠心,二來能給忠親王劉淩留下很好的印象。一舉兩得。
    安恒就蠢了,空有一番壯誌而多疑成性舉棋不定。做事前怕狼後怕虎,優柔寡斷,難成大事。
    眾將落座之後,劉淩清了清嗓子說道:“如今三路大軍齊聚,兵精糧足,驅逐蠻夷收複壇州全都仰仗各位將軍了。”
    眾人都抱拳說道:“唯王爺馬首是瞻。”
    劉淩點了點頭說道:“現在後周世宗皇帝柴榮親自領兵,正在壇州集結敗兵。根據探子來報,周軍玉州一戰潰敗的兵馬已經盡數收攏在壇州,不下十五萬之眾。玉州一戰,周軍雖然大敗,但是並沒有傷及根本,本王相信周世宗柴榮也是斷然不會甘於失敗退兵的。現在周軍占據壇州養精蓄銳,不日或許就又會有一場惡戰。”
    他站起來說道:“玉州雖小,卻是我大漢南北相通的咽喉要道。全賴杜義將軍誓死守護才得以保存,本王替陛下謝過將軍。”
    說完,劉淩深深的給杜義鞠了一躬。
    杜義慌忙離座扶著劉淩道:“王爺千萬不可,這不是要折煞了末將。身為臣子,領兵守護一方,力保玉州不失乃是末將的本分。”
    劉淩道:“雖如此,但將軍的忠勇讓人欽佩。”
    他坐回椅子上說道:“本王這次南下,掌管六州軍馬,有臨機專斷之權。杜義將軍臨危不懼,力保玉州十餘日,為我大漢立下汗馬功勞。本王已經奏請陛下論功行賞,將軍杜義戰功彪炳,加封世襲國威候。將軍昭先,將軍孫勝功不可沒,加封世襲鎮南伯,世襲忠勇伯,旨意日後就會下來的。”
    三個人起身離座跪倒在地道:“謝陛下隆恩,謝忠親王栽培。”
    爵位不同品級,代表著皇家信任。擁有爵位,就代表著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小塊封地。在自己的封地之內,擁有爵位的人說的話就相當於聖旨。唐朝時期的爵位分為親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郡侯,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基本上一直沿用後世。五代時期的國家基本上都沿用唐製,到宋朝時略作了修改。爵位,又分成世襲和不世襲兩種。世襲爵位的意思就是後世子孫隻要不犯什麽大錯,理論上能一直由長子或者上一位爵位擁有者指定的人繼承下去。
    不世襲的爵位,是終身製。也就是說爵位擁有者本人,在有生之年享受爵位帶來的一切好處,但是隻要他死了,這爵位也就沒有了,不會傳給自己的後人。
    世襲的爵位,在唐朝略微的多一些。到了宋朝的時候越發的少了,大部分的爵位都是終身製的。
    到了明朝的時候爵位的封賞就有了很大的變動,皇帝的嫡長子立為太子,其他皇子滿十歲後就可立為親王,有自己的封地,封地稱國,二十歲可以主掌自己的藩國事宜。之下是郡王,郡王長子為振國將軍,諸子為輔國將軍。輔國將軍的長子繼承爵位,其他諸子為奉國將軍。明朝的時候,隻有公,候,伯,三等,將子爵和男爵稱號廢除。公侯伯入則可參五府總六軍,出則可領將軍印為大帥督,地位崇高。
    五代時期為亂世,北漢國更是弱小,國土麵積隻有十二州之地,也就是現在山西的中部和北部地區。這樣小的地域,哪裏來的那麽多封地分給眾多的王,公,侯,伯。所以,有自己的封地這最彰顯爵位好處的措施,在北漢是基本被廢棄的。
    就連忠親王劉淩都沒有屬於自己的封地,別人還敢奢求什麽?
    三人謝了恩,回到原處坐了。劉淩吩咐道:“如今十一萬大軍聚集玉州,可分作三路。在玉州東南,西南,各安置一路軍馬。成品字形大營,互為犄角。”
    “三江候。”
    劉淩叫道。
    程義厚站起來抱拳道:“末將在。”
    劉淩道:“三江候可為東南大營主帥,領雄獅營,銳鍵營,猛虎營三營兵馬駐紮。在玉州東南二十裏安營,布置防禦,不可懈怠。”
    程義厚和銳鍵營指揮使昭先,猛虎營指揮使孫勝同時跪倒:“末將謹遵號令!”
    劉淩又道:“忠義候”
    王半斤站起來說道:“末將在。”
    “忠義候,領前鋒營,漢雄營,飛鷹營三營兵馬,於玉州西南建立大營,設置鹿角,布置防禦,不可懈怠。”
    王半斤和飛鷹營指揮使茂元,漢雄營指揮使羅三水三人跪下領命。
    劉淩接著道:“虎亭侯劉茂,振威營指揮使花翎,縱橫營指揮使趙二,神鋒營指揮使陳遠山,隨本王駐守玉州。休整十日,等太原府和應州,霄州的軍備物資送到,便拔營南下,收複壇州!”
    眾將一起抱拳道:“末將尊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