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再沒有了

字數:466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帝胄 !
    孝帝安葬後蘇箋黎就搬到了鳳儀宮,這裏是孝帝辭世的地方,她選擇在這裏住下來的用意不言而喻。這是一個堅強的女人,也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女人。在孝帝近乎於瘋狂的那段日子,難得的,她還保持著一顆冷靜的心。
    孝帝至死也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大漢的皇後比自己還要早一天召見了盧森,並且給候申下了一封密旨。如果他知道的話,以他當時的狀態難保會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來。幸好,盧森也好,候申也好,都是識大體的人。
    除了孝帝對劉淩的處罰決定之外,孝帝的其他遺旨基本上都被太後蘇箋黎否決了。在現在的大漢,有權利有膽子這樣做的,或許隻有她這個砍死柔弱的女人了。劉淩有這個實力,以他現在攝政王的權利他也能這樣做,但最終下了這個決定的還是這個女人。蘇箋黎唯一按照孝帝遺旨辦下來的事情,就是認命盧森他們三個人為顧命大臣,隻不過是將裴浩的名字換成了周延公。
    一身孝服,蘇箋黎看上去有些憔悴,但--她依然美麗,高貴典雅。
    劉淩到了門外站住,撩袍跪倒:“臣劉淩,覲見太後。”
    他原本不用這樣大禮參拜的,這個時代的規矩還沒有繁複到明清時期那樣。平日裏臣子覲見皇帝也不需要大禮參拜,何況以劉淩現在的身份其實無需對蘇箋黎行跪拜之禮的。但劉淩還是這樣做了,一絲不苟。
    一個素裝的宮女迎出來,低聲說道:“攝政王還請免禮,太後請攝政王到屋裏說話。”
    劉淩再次叩首:“臣遵旨。”
    他這樣做,其實隻是想告訴人們,不管太後給了他什麽樣的爵位,什麽樣的權利,他還是大漢的臣子。或許,在劉淩看來,這大漢其實不過是他二哥的一份產業而已。看在他二哥當初對自己的情分上,他隻不過是在幫著蘇箋黎孤兒寡母在看護著自家的產業。劉淩固執,很固執,固執到讓人心疼。
    舉步走了進去,這鳳儀宮,劉淩還是第一次來。孝帝自從搬到這裏居住之後,就再也沒有召見過自己這個曾經最信任的九弟了。而劉淩,也把自己放逐在權利核心圈子以外,每日隻是練兵,再也不過問朝廷裏的大小事宜。可是他這樣做這樣表明心跡,孝帝似乎並不領情。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因為劉淩去皇陵這件事,刺激到了孝帝原本就內疚至極的心,從而讓他爆發出了最後的瘋狂。
    同樣可惜的是,孝帝最終還是沒有過了自己那一關。他不是一個真正能狠下心來的人,在他準備傷害劉淩的時候,其實他也狠狠的傷害了自己。他無法入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對劉淩的內疚。可越是這樣,他對劉淩的忌憚就越深,內心的猙獰就越恐怖。當一個人害怕另一個人到了極點的時候,或許他想到的不再是逃避,而是將自己所懼怕的那個人毀滅。同樣,若是一個人感激一個人到了極點卻無法回報他,反而顧忌他,或許他下起手來殺人比對付仇人還要果決。
    “臣劉淩,見過太後。”
    劉淩弓著身子說道。他的身上穿著的是繡著八條金龍的攝政王袍服,比皇帝的朝服上隻少繡了一條。
    “你還是叫我嫂子吧,從陛下登基之後這幾年你就再也沒有喚過我一聲嫂子,總覺得咱們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從皇後改成太後這麽叫,似乎距離就更遠了。”
    她所說的陛下,自然是孝帝而不是她才剛剛登上帝位的兒子。或許,她同樣沒有適應新的身份,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兒子的。曾經的陛下是他的丈夫,那個在她心中偉岸如天的男子。而現在的陛下是她的兒子,那個還稚嫩的好像一株才破土而出的小草般的孩子,肩膀稚嫩的令人心疼的孩子。
    “臣不敢!”
    劉淩依然保持著恭敬的態度,卻帶著一點拒人於千裏之外的寒冷。
    “叔叔……你還在怪陛下?”
    蘇箋黎苦笑著問道。
    劉淩搖了搖頭:“臣從來就沒有怪過陛下,時至今日,依然不曾怪過。”
    蘇箋黎笑了笑,很苦:“我知道,其實是陛下錯了,委屈了你。所以我才想盡力去補償你,讓你不要記恨著陛下。他……其實很苦。”
    劉淩道:“我明白。”
    蘇箋黎不習慣劉淩嚴肅的態度,也不習慣劉淩這副外人一樣的表情。雖然她知道,從陛下打算對付劉淩的時候,劉淩這個最值得信任的人已經離自己漸行漸遠。所以她想盡辦法補救孝帝所犯下的錯誤,甚至暗中說服了麒麟衛的統領郎青,央求他,如果孝帝真的對忠王做出什麽過分的事,請郎青保住忠王一條性命。
    她不知道自己背著丈夫這麽做是對是錯,但是她能肯定的是,她這樣做和丈夫做的是為了同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他們的孩子。在孝帝看來,必須讓劉淩遠離朝廷他的兒子才能安穩的坐在皇位上。而在蘇箋黎看來,若是失去了陛下,自己的孩子再沒有劉淩的扶持的話,將會舉步維艱。大漢的天下雖然不大,但也不是她們孤兒寡母能扛得起來的。
    “叔叔,立兒還小……”
    蘇箋黎試探著著說了一句,卻被劉淩打斷:“太後放心,臣自當盡心盡力!”
    蘇箋黎感覺心裏一疼,疼的讓她有些承受不住。
    “真的……回不去了嗎?”
    她苦笑著問。
    劉淩抬起頭,看著蘇箋黎哀怨的臉龐:“太後,以前的事臣不記得了。無論好壞,臣都不記得了。臣隻知道,臣現在的職責是輔佐陛下管理好大漢的天下,臣隻知道,盡為臣者應盡的本分。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蘇箋黎一滴眼淚從眼眶中滑落,她側過身,不著痕跡的抹去。
    “攝政王能這樣想我也就放心了,這大漢的天下還需要攝政王來維持。陛下年紀還小,遠沒到能治理國家的時候。但天佑我大漢,有攝政王在,大漢的江山就跨不了,陛下的大漢依然屹立如山。朝廷裏的事,還請攝政王多費心。我不過是一介女流,自今日起就在這鳳儀宮裏居住下來,不會再過問朝廷裏的事,內外大小皆由攝政王決斷。”
    她對劉淩換了稱呼,語氣有些生硬,有些無奈。
    劉淩道:“朝廷裏有宰相大人,候申大人和周延公大人三位輔政大臣在,不會出什麽岔子。臣所長不在朝政而在於軍事,臣來之前正在想向太後辭行。現在周國內混亂不堪叛亂不斷,正是我大漢開疆拓土的機會。臣打算帶神戰營南下,匯合撫遠軍屯兵於玉州,伺機南下,請太後恩準。”
    蘇箋黎神色猛地一變,臉上更加的沒有了血色,白的就好像一朵盛開在冰天雪地裏的梅花,卻是一朵白梅,沒有一點顏色。
    她抬起手,似乎是想抓住什麽,最終還是無力的垂了下來。
    “我說過了,朝廷裏的事全憑攝政王決斷。自今日起我不會出後宮一步,更不會踏足朝堂,不管攝政王做什麽決定都無需跟我提及。因為我相信,如果現在這大漢還有一個人是忠心為國的,那必是攝政王無疑。”
    “謝太後信任。”
    劉淩再次躬身。
    蘇箋黎張了張嘴,卻不知道還能說什麽:“我累了,想休息一會兒。攝政王也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就先回去吧。”
    她無力的轉身,強撐住才沒有軟到下去。
    “臣告退,十日後臣就會領兵南下,太後還請保重身體,陛下……需要你。”
    劉淩最終還是沒有冷酷到底,最後這句話,已經宣告了他的失敗。蘇箋黎沒有說話,隻是輕輕的擺了擺手,然後就坐在窗邊的椅子上呆呆的看著外麵的太空。劉淩的背影逐漸消失在她的視線裏,沒人看到她的嘴唇輕輕的動了動。隻有她自己能聽見,她說,你也小心。
    朝廷裏的事交給盧森,候申,周延公這三個人來主持,劉淩沒有什麽不放心的。他本想重新啟用裴浩這個人,並不是覺得裴浩有什麽過人的才能,而是覺得自己應該給孝帝一個交代。但最終他還是沒有這樣做,這個時候,重新啟用裴浩的話隻能讓朝局更加的混亂不堪。劉淩不是一個硬不下心腸的人,有些時候,他的心比石頭還硬還冷。
    將朝中的事安排了一下,當眾宣布一切大事以軍機處三位輔政大臣的合議後決斷為準。朝中百官各司其職,不可懈怠。他規定若三位輔政大臣不能達成一致時,不可任免三品以上官員。如有缺失難以決斷之事,快馬將消息送到玉州由他本人決定。
    十日後,劉淩率領神戰營一萬人馬,修羅營三千騎兵,輜重營六千輔兵離開太原。年僅七歲的漢明帝劉立率領文武百官送出太原三十裏方回,大軍浩浩蕩蕩,直奔玉州。
    而此時,在皇宮大內的深處,一身素衣的蘇箋黎憑欄遠望,有淚水滑落,無聲無息。
    “他終於還是變了,再也不是那個老九,再也不是……”
    自言自語,傷神傷心。
    她知道,縱然劉淩依然對大漢忠心不二,堅定的支持自己的兒子,但他的心裏,恐怕僅僅隻剩下了一份他固執的責任,再無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