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傻柱與棒梗之死

字數:7956   加入書籤

A+A-


    遺囑到手!

    何雨水和周聰並沒有去找秦淮茹,而是給傻柱做了一個可以把身體放上麵,用胳膊當動力的小車。

    不過,這車並沒有給傻柱,因為時機未到。

    終於,在某天晚上,周聰看到秦淮茹和易中海又鑽了菜窖。

    兩人才一動,周聰便去找了傻柱。

    把他給扔上了車,拉著便去了菜窖。

    把門一開,便把傻柱給塞了進去。

    此時,易中海和秦淮茹正在過癮之中。

    “王八蛋,賤人,我要殺了你們呀!”

    眼看著自己當年最最敬愛的易中海,正在耕耘著秦淮茹。

    傻柱真是瘋了,暴跳如雷!

    不對,他跳不起來,隻能如一隻受傷的野獸一樣,大聲的哀嚎。

    “閉嘴,你給我閉嘴!”

    他的聲音嚇壞了秦淮茹,此時已經沒有時間去想傻柱到底是怎麽出現在菜窖中這樣的事情了。

    慌忙撲了過去,死死的按著傻柱的嘴巴。

    “唔唔唔……”

    傻柱拚命的掙紮,不斷的扭動著自己的身體。

    他終究是底子好,雖然被熬了三個月,還沒有到油盡燈枯。

    好似出水的大魚一般,不斷的竄動著自己的身體。

    “傻柱,你別叫了!”

    “求求你,別喊了,你聽我和你說……”

    別看易中海平時道貌岸然,但關鍵時刻還真是沒有秦淮茹鎮定。

    哆哆嗦嗦的走到了傻柱的麵前,不斷的求饒。

    “按住他,你想讓全院的人都知道我們的醜事嗎?到時候,我就說你強迫我!”

    秦淮茹轉頭怒視著易中海。

    她的雙眼含刀帶劍,逼著易中海也過來死死的按住傻柱。

    “你先按住他,我出去看看!”

    秦淮茹一邊說著,一邊溜到了菜窖門,小心的看著外麵。

    風平浪靜,讓她長出了一口氣。

    易中海長年幹活,又是男人,力氣還真是挺大的。在發力之下,傻柱還真是吭不出聲來。

    看到這一幕,想到雖然最近沒怎麽管傻柱,但每天也得過去一次,給喂飯並且收拾屋。

    這樣的日子,比當年伺侯賈張氏還難。

    而且,就算是現在阻止了傻柱又能如何,他今天能出來。說不定以後還會跑出來。

    到時候,自己和一大爺的醜事一樣瞞不住。

    而若是他死了……

    這個想法的出現讓秦淮茹都覺得震驚。

    但細細一想,還真是一個好方法。

    先不說以後不用再管這個癱子,便是聾老太太的房子也是自己的。

    畢竟她和傻柱可是合法夫妻,繼承的第一順位便是自己。

    另外,此事還有易中海的參與。

    他又是個老絕戶,死後也會把房子給自己。

    越想越覺得此事可行,秦淮茹牙一響,心一橫,撲到了傻柱的身上。雙手按在了傻柱的口鼻處,一點也不敢鬆開。

    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秦淮茹鬆開了傻柱,身體軟癱到了地上。

    “淮茹,人死了,怎麽辦?”

    而易中海也才發現,傻柱竟然不動了,臉都給嚇白了,語無倫次。

    “不會吧!”

    秦淮茹跳了起來,把手指放到了傻柱的鼻子下麵,去探他的呼吸。

    “老易,你瘋了!我讓你按住他,沒讓你殺他呀!”

    轉頭,秦淮茹倒打一靶。

    “我……我也不知道呀!”

    易中海混身哆嗦,無比懊惱的蹲在了地上,雙手用力的揪著頭發。

    “行了,現在說啥都沒有用。先把傻柱給弄回去!他本來身體就不好,死了也正常。

    他的人緣也不好,連何雨水都不管他。不會有人想驗屍的!”

    秦淮茹鄙夷的看了易中海一眼。

    “行,聽你的!”

    易中海的心裏現在是啥主意都沒有,相當聽話的穿好了衣服,又背著傻柱回了聾老太太的房間。

    果然如她所料的那樣,傻柱的死沒有引起什麽波瀾。

    何雨水來過一次,為傻柱鞠了三個躬,中間一滴眼淚也沒有流過。

    在回到小院後,她到是撲入了周聰的懷裏,放聲大哭。???

    甚至都哭得睡了過去。

    在醒來之後,在求周聰保證讓秦淮茹家破人亡之後,她離開了四九城,這個讓她成長,讓她黑化的地方,去了港島。

    她的文化不高,沒有如冉秋葉那樣當作家。

    也沒有參加於莉姐妹的飯店管理,更沒有去秋葉航運公司。

    而是在學了幾個月的粵語之後,開起了服裝店。

    在周聰的幫助下,服裝店很快的發展壯大,並成立了服裝工廠。

    四九城這邊。

    傻柱剛死的時候,秦淮茹還有些害怕。

    但時間一長,便不擔心了,又開始惦記起了易中海的房子。

    想要利用易中海殺了傻柱的事情,逼著他把房子轉給自己。

    本來就對殺掉傻柱而心存愧疚,並且天天晚上做噩夢的易中海,哪裏敢不聽。

    &nb-->>

    【暢讀更新加載慢,有廣告,章節不完整,請退出暢讀後閱讀!】

    p;&nbp;&nbp;&nbp;不過,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那就是怕一大媽會懷疑,退而求其次的寫了遺囑,條件是秦淮茹得給他和一大媽養老,等死後房子才會給秦淮茹。

    他所住的可不是公房,而是如聾老太太家一樣,在解放前便有的私房。

    他是聾老太太看著長大的,要不然聾老太太也不會把他當成自己的親兒子。

    秦淮茹也知道不能做的更多了,隻能同意易中海的這個要求,並在遺囑上簽了字。

    半年後,一大媽死了。

    她可以說是被嚇死了,也可以說是病死的。

    在傻柱死後,她發現了易中海的變化。

    每次她一提到傻柱,易中海就暴跳如雷,非但會罵她,還會摔東西。

    晚上做夢的時候,易中海還會說夢話。

    什麽“我也不想殺你,你死了別怪我”等等的話。

    另外,她還發現了一大爺經常會不年不節的去給傻柱燒紙,而且一呆就是好幾個小時。

    種種事情表明,傻柱的死就是易中海下的手。

    這事真是把一大媽給嚇壞了,想要報官,又不想看到老伴這麽大歲數了,還進監獄。

    不報官吧,又過不去這個坎。

    慢慢的,她也開始做出了噩夢,總會夢到傻柱,渾身是血的指著她。

    她的身體本來就不好,見天這麽受折磨,很快的便病倒。

    在床上隻熬了不到一個月,便離開了人世。

    在去世時,她嘴角含笑,因為終於解脫了,不用再被此事折磨了。

    73年!

    四合院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棒梗同學死了。

    他的死完全是他自己做的。

    在下鄉後,缺吃少穿,他又重新開始了自己的盜聖生活。

    把下鄉的村子給禍害的夠嗆。

    村子窮,就是再禍害也刮不出來什麽油水。

    而後,棒梗又把手伸向了他的同伴身上。

    同伴在幾經確認之後,終於還是發現了棒梗這個盜聖的身份。

    其主要原因是,在他沒去之前,無論是村子,還是知青點很少發生被盜事件。

    終於,在一群同伴的合力下,他們逮到了棒梗的犯罪證據。

    因為大雪封山,在暴打他一頓之後,又暫時把他給關了起來。打算等雪停之後,再送到公社。

    被關起來的棒梗害怕受到製裁,竟然從關押點逃了出去,打算偷回四九城。

    但漫天的大雪卻遮住了他的眼。

    轉來轉去,也沒有找到正確的路,最後反而凍死在荒野之中。

    消息傳回了四九城,秦淮茹簡直要瘋了。

    連哭帶病了足有一個月,才算緩過勁來。

    屋漏偏逢連陰雨!

    病情才剛剛好轉,她所住的房子又被廠子裏給收了回去。

    而收房的人正是劉光天。

    理由相當簡單,那就是傻柱雖然死了。

    但是他所留下的兩套房產卻都給了秦淮茹。

    現在工廠的住房緊張,劉光天要結婚。

    秦淮茹所住的是賈東旭所留下來的公房,必須得交還給廠裏。

    秦淮茹是又哭又鬧,但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隻能收拾好東西,搬到了傻柱的房子。

    她才搬過去沒一個月,何雨水便回來收房了。

    非但要收回傻柱當年的房產,還拿出了遺囑,把聾老太太的住房也收了回去。

    為此,秦淮茹還找了街道辦,想要為她做主。

    但是,傻柱的房子是有過房手續的。

    聾老太太的房子也有遺囑,而且還有見證人。

    街道辦也沒有辦法。

    秦淮茹求過何雨水,但卻沒有什麽鳥用。

    在何雨水大罵說秦淮茹是個狐狸精,甚至懷疑傻柱也是被她給害死,還要開棺驗屍之類的話之後。

    秦淮茹不敢再糾纏了,同時還相當慶幸當年把傻柱給火化了。

    在這個過程中,她幾次都在看易中海。

    自打傻柱死後,易中海從來沒去過菜窖,也再也主動找過她。

    每次她找易中海時,對方都不敢看她的眼晴。

    這才兩年左右的時間,易中海是頭發也白了,背也彎了,看起來和一個小老頭沒啥區別。

    這一幕,讓秦淮茹大生警惕之心,她是真怕哪天易中海把她的老底給揭了!

    依然是利用傻柱的死,秦淮茹帶著小當和小槐花住進了易中海家。

    之所以還要用這個把柄,是因為她說給易中海養老並不管用。因為易中海明確表示過死後會把房子給她,但養老卻不用她了。

    先不說三個女人住在老絕戶的家裏到底好不好聽。

    就說易中海這狀態,秦淮茹是真的一點也不敢賭。

    此時,她鬼使神差的想到了以前秦京茹和她說過的關於發黴的花生有毒的這事。

    便也開始如許大茂那樣,開始給易中海的菜裏麵加佐料了。

    沒到半年,隻用了不到四個月,易中海便也死了!

    屍體在火化之後,被埋到了一大媽的旁邊,並和傻柱離的不遠。

    這事是周聰幫著辦的!

    若是世上真有地府的話,他相當期待三人在地府會麵的那曆史性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