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戴森計劃

字數:4609   加入書籤

A+A-


    而在麵對這些大量珍貴的財富時,陳淵很快就加以利用了起來。

    在幾天的時間裏,那片冰層區域上已經布滿了大量的儲存罐。

    “這是打算做什麽用?”齊秘書好奇地問道。

    站在鋼鐵結構組成的存儲區上,陳淵向下注視著,並說道,“這裏的裝置可以將收集的冰層轉化為水資源,並將水資源電解,    獲得氫氣和氧氣,用大型儲罐存儲起來。”

    “最後收集含鐵量高的土壤。用氫氣還原獲得鐵和水。”

    “另外玄女實驗室已經在收集含鋁量較高的土壤,利用電解法獲得鋁。用3d打印機製造結構材料,然後收集二氧化矽和含鈣量高的岩石,用反射鏡太陽爐和氫氣氧氣燃燒獲得的高溫製造玻璃板。”

    “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陳淵忽然將問題拋給了齊秘書。

    他抓著後腦勺想了很久,直到袁東海從下麵的梯子走了上來。

    “這些材料可以幫助我們建造一個溫室,用來種植蔬菜,土豆和小麥。”袁東海笑了笑,“我還知道這裏的溫室大棚內部氣壓比外部大80kpa以上,    所以你打算把結構加強在外麵。”

    陳淵很滿意地點了點頭,“沒錯,確實如此。”

    “另外由於火星土壤高度呈過氧化態,加熱有氧氣釋放。所以不適合直接種植,我們需要通過土壤和浸出液搭配獲得合適的土壤和培養液。”

    “用混合土壤栽培或者用液體栽培法,這正是南極科學基地種植蔬菜用的方法。”

    旋即陳淵倚靠在了欄杆上,深深出了口氣,“不過我們這段時間的進度太快了,快到很多地方都還沒有完全落實下來,所以我已經讓整個火星殖民計劃放慢了下來。”

    “確實,高速發展不見得是好事,    至少在這期間我們要保證杜絕掉其中的隱患。”不管是齊秘書還是袁東海都能夠理解。

    按照現在發展速度來看,    實現火星移民大概在年末就可以實現。

    而在此之前,    陳淵還需要回地麵完成一些工作交接。

    畢竟他已經在火星上呆了很長一段時間了。

    這裏的工作已經進入穩定狀態,    完全可以讓其他人去慢慢發展,至於自己也要把重心放在地球上。

    因為不管是技術如何爆炸,他總是沒有盡頭的。

    就算是現在,陳淵也依舊不能滿意華夏科技的進步。

    所以他帶著玄女實驗室的部分成員準備離開火星。

    而袁東海因為升任749局局長的緣故,    也要回去安排局裏的工作,因此在或火星基地工作的相關負責人也由齊秘書和汪深藍牽頭。

    這一點陳淵完全是放心的。

    而在返回地麵的途中陳淵難得打開了係統。

    這一次陳淵不滿足於普通的黑科技圖紙,直接把大部分科技點集合到了一個抽獎上。

    “隻抽一次的話,會不會有點不保險?”

    陳淵猶豫了一下,決定還是多抽一個。

    隨著科技點的注入,圖紙也開始發放了出來。

    【恭喜,你獲得了a級藍圖[戴森環]】

    【恭喜,你獲得了b級藍圖[磁懸浮係統]】

    磁懸浮係統直接被陳淵忽略掉了,而真正讓他瞋目結舌的卻是戴森環。

    “果然等級越高的圖紙越牛逼啊,這已經不單單是黑科技了吧?”

    就目前人類已知的信息來看,宇宙中恒星釋放的能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那麽一個在科技上擁有無限可能的文明,就會製造一個戴森球把恒星包裹起來

    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取一顆恒星的能量!

    “戴森環作為一個利用恒星作為動力源的能源收集人造天體,能量的來源就是恒星這個天然高效的核聚變反應堆。如果建造成功,戴森環將為人類帶來無窮無盡的能源!”

    陳淵明白,如果人類想邁進更高級別的文明進程,單單隻靠現有的冷聚變是遠遠不夠的。

    現在人類文明級別隻有073級。還遠遠達不到i型文明的標準。

    i型文明,    也就是一級文明,達到這個級別的文明已經能夠完全控製和利用一顆行星的能源了。

    它們對自己所在的母星的利用率已經能達到100。

    而人類想要稱為i型文明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和發展。

    但如果能夠實現戴森環,至少可以正式進入一級文明的行列。

    至於二級文明的重要標誌,那就是能製造出戴森球這種可怕的能源巨構裝置。

    但這一點,陳淵是不敢想象的。

    畢竟單說製造戴森環都需要非常龐大的材料以及技術投入。

    很快,當陳淵回到地麵後,他就將這個設想給說了出來。

    “各位,我打算給太陽上環!”

    “什麽?給太陽上環?”龍衛國剛喝下去的茶直接噴了出來。

    陳淵咳嗽了一下,嚴肅道,“準確的說是製造一個戴森環。”

    他們發現陳淵無比認真,甚至是嚴肅,可卻又是那麽荒唐。

    “孩子,你沒開玩笑?”bss輕聲問道,在尋求他的肯定。

    “秦老,我沒有開玩笑,如果人類真的想進入一級文明的行列,那麽戴森環是必須要實現的。”秦和裕正是老人的名字。

    此時他們似乎可以判斷,陳淵說的都是真的。

    但這個瘋狂的設想卻在他們看來有些難以實現。

    “所謂的戴森環是由弗裏曼·戴森先生在1960年代提出的一種科學理論,說白了就是在一顆恒星的外部製造一個可以包裹住該恒星的人造天體,並通過相關的天體設備去開發恒星上的核聚變能源。”徐鉉義帶著和煦的笑容和眾人解釋道。

    “我們都知道,恒星本身就是一個核聚變的反應堆,如果人類能夠製造一個天體設備去開采相關的能源,那對於人類未來實現星際旅行的夢想有著重要的基礎意義。”

    “所以在我看來小陳說的戴森環設備應該是宇宙中高等級文明發展所要經曆的必然階段。”

    “我支持他的這個決定!”

    徐鉉義斬釘截鐵道,其實在他看來,人類的發展旅程其實還有很多的限製。

    不管是在能源的利用下,或者是對其他更遠的星球探索下,以目前來說,都還沒有完全達標。

    而經過了上次的彗星危機,讓很多科學家都意識到,隻有科技才是最重要的發展進程。

    尤其是對那些更高級別的文明來說,他們或許已經把經濟的發展放在了最末位。

    甚至壓根就沒有經濟。

    在眾人沉默的這一分鍾裏,他們的眼神幾次發生了變化。

    知道最後爆發出炙熱的憧憬。

    秦和裕深吸口氣,“既然如此,我宣布華夏正式開始實施‘戴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