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明悟現實的景泰

字數:4960   加入書籤

A+A-


    京城,文華殿。

    朝議正在進行,兵部尚書於謙正在陳述戰報。

    “十一月初七,居庸關提督大臣,右副都禦史羅通開城門,迎上皇於北門,也先大軍蜂擁而入,居庸關告破“

    於謙讀完最新軍報,靜靜站著,一言不發。

    居庸關告破,這消息對朝廷眾人來說,實在是太讓人震驚了。

    倒馬關大捷,也先八萬大軍潰敗,這是十月才發生的事情,武清侯蘇城統帶四武營追亡逐北,把也先趕回草原。

    怎麽才幾十天的功夫,也先就卷土重來,破了居庸關呢。

    忻城伯趙榮上前出列:

    “臣以為,當立即遣重兵,屯於居庸關前,以阻攔也先大軍南下。”

    站在勳貴隊伍中的寧陽侯陳懋皺了皺眉,想要開口斥責忻城伯信口開河,以步抗騎,這不是攔阻瓦剌大軍,而是添油,損兵。

    兵部侍郎俞山出列,開口說著:

    “臣附議,當立即出兵居庸關,以衛京城。”

    陳懋張開的口又閉上了,俞山不是不知兵的人,怎麽會讚成這添油戰術。

    禮部侍郎胡濙也出列讚成:

    “臣附議,拱衛京師,乃重中之重。”

    七卿重臣開口,立即就為這件事定了調子,兵必須得出了。

    禦階上,景泰帝開口問著:

    “既然如此,可著何人領兵,救援居庸關?”

    於謙立即開口:

    “臣舉薦京營奮武營總兵官,靖安伯,都督同知範廣,可堪此任。”

    成安侯郭晟出列奏事:

    “臣舉薦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張軏,為英國公張輔之弟,南征北討,可堪此任。”

    文武眾臣都推出了自己一方中意的武將,下麵就看皇帝屬意讓誰領兵了。

    景泰帝看了看武臣隊列,沒有自己屬意的那個身影,心中頗為失落。

    若是有蘇城在此,朕何必憂心,當時也先八萬大軍,蘇城尚且能戰而勝之,如今不過是瓦剌的敗軍,蘇城定能一股而勝之。

    可惜啊,蘇城不在這兒。

    不過張軏久任中軍都督府的掌事官,也曾統軍在外打仗,況且是前英國公張輔的弟弟,無論是資曆,還是能力,都是足夠的。

    範廣曾任職遼東邊軍,也是戰功赫赫,調入京中以來,在蘇城麾下,也是立下大功之將,蘇城對他也頗為期許,範廣的資曆,能力,也都是足夠的。

    選誰,似乎都行。

    也似乎,都不行。

    景泰帝有些兩難,他的目光在文武百官中掃過,最後鎖定了中間的駙馬都尉石璟。

    “石璟,以你之見,你認為誰最合適?”

    石璟出列,恭敬的說著:

    “臣以為兩人資曆、武功均足以統軍北上援救居庸,單以資曆而言,範廣將軍略遜於張軏都督。”

    寧陽侯陳懋終於出列:

    “臣認為都督同知張軏久曆戰陣,可堪此任。”

    事到如今,陳懋終於認識到,救援居庸關,以步抗騎,是朝廷下一步必須要做的。這些人如果能擋住瓦剌騎兵,自然是好的。

    若是擋不住,也能遲滯也先進兵的速度,為京城布置防禦爭取時間。

    文官隊伍之中,又有了小小的躁動,兩位七卿表態,武臣勳貴這邊就出了兩個中軍都督府的掌事官,這是擺明態度要打擂台了。

    景泰看了一眼旁邊的成敬,成敬微不可察的一擺手,糾儀禦史揮動了朝鞭,下麵才算安靜下來了。

    “就以都督同知張軏為總兵官,隆平侯張福為副將,統四威營北上,救援居庸關。”

    景泰帝一錘定音。

    緊接著,景泰帝繼續:

    “以於謙為提督大臣,統領十二團營,準備守禦京城。”

    “兵部尚書於謙,吏部尚書王直,吏部尚書胡濙留下,退朝。”

    百官散去,隻餘下三位大佬。

    景泰帝換了朝服,在偏殿接見了三位重臣。

    甫一見麵,景泰帝就把一份折子遞給了成敬,成敬分發給了三位大臣。

    禮部尚書胡濙第一個看到折子,看完之後,整個人都麻了。

    吏部尚書王直看過折子,捏住了胡須,臉色一陣白,一陣青。

    於謙是最後一個看折子的,看過之後,他立即就離開椅子,俯身下擺:

    “陛下,臣以為應立即征召武清侯蘇城還京,統四武營北上,清君側。”

    清君側?

    三個字一出,偏殿內立即就靜了下來,落針可聞。

    幾雙眼睛落在於謙身上,驚訝、愕然、欣慰,各種情緒皆有。

    片刻之後,胡濙也離開椅子下擺:

    “雲無二日,天無二主,太上皇身處虜營,萬事皆不能自專,此必受也先挾持之偽詔矯詔也,於尚書所言甚是,陛下須當召回武清侯蘇城,清君側。”

    王直也離開椅子:

    “臣附議。”

    “太上皇以聖旨招降右副都禦史羅通,以瓦剌兵竊據居庸關,妄圖複朝歸位,此皆為君側小人讒言,當如於尚書所言,清君側。”

    朱祁鈺能夠登基,可以說完全是文官集團的功勞,雖然首倡是蘇城,但是後麵推動此事的,就是整個文官集團。

    如果朱祁鎮在也先的擁立下,複朝歸位,首先被清算的,就是這些個文臣大佬們。

    景泰帝欣慰的看著三位重臣,連連點頭。他倒不怕也先攻破居庸關後再攻取京城,有蘇城這定海神針在,他根本不懼瓦剌。

    以四萬破八萬,以步破騎,景泰帝對蘇城有迷之自信,隻要蘇城在,瓦剌就是土雞瓦狗。

    他擔心的就是朝中七卿重臣的態度,畢竟一個月之前,朱祁鎮還是皇帝,他發布的詔命,究竟還有多少人聽從,是個很讓景泰擔憂的問題。

    “好,那就如於先生所說,急召蘇城歸京。”

    “於先生,蘇城不在的日子,就有勞你統領京營了。”

    於謙拱手應了。

    景泰帝又看向旁邊的王直:

    “王先生是百官之首,於今京察在即,又逢此事,朝內風言物議,還需王先生多加留意。”

    王直領命。

    景泰帝最後看向胡濙:

    “胡先生,太上皇所為頗不合禮製,還要勞煩胡先生以禮製擬折子,駁斥偽詔。”

    胡濙躬身領命去了。

    幾位重臣去了,殿內隻留下景泰帝跟幾位隨侍中官。

    成敬大著膽子勸解了:

    “皇爺不必憂慮,內有於尚書幾位七卿輔助,外有武清侯統兵破敵,些許宵小翻不起什麽大風大浪。”

    景泰帝無奈的搖了搖頭:

    “朕這個皇帝,當的是不心安啊。”

    “蘇城深體朕心,前次把太上皇趕入草原,原以為他能消停些日子,沒想到不過月餘,他竟然又鬧出這樣的事情來。”

    “我有預感,我這個哥哥,不會僅僅隻有這點兒手段,這次的瓦剌出兵,怕不是宵小攛掇君上,而是君上攛掇外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