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昌平伯楊洪的致仕折子
字數:5155 加入書籤
夜幕逐漸降臨,大營內端著飯碗嚼飯的兵勇三三兩兩,聚成堆兒,用飯的當兒吹著牛皮,說著白天蘇城處置石亨一眾軍頭時候的情形。
今晚的飯食裏加了肉,嫋嫋炊煙混著飯香彌漫在大營上空,喧囂熱鬧的營地一片歡騰景象,到處都是說著肉好吃的兵勇。
耀武營甲督乙都指揮使下轄的幾個營頭倒是一片安靜,與周遭的喧鬧格格不入,兵勇們全都埋著頭吃飯,偶爾嚼吃到了骨頭時候,才會有低低的罵聲響起。
披甲的石頭啃著骨頭過來,見到夜幕中肅立的蘇城,兩口把骨頭上的肉啃幹淨,將骨頭丟到一邊,舔了一下手上的油脂,走到了蘇城身旁。
“這幾個營頭原本是三千營的,不過京營缺馬,就都編到了戰車營,我在的時候他們還好一些,不過因著他們出身草原,大營內對他們就不大待見,石亨倒是沒有苛待過他們。”
“不過乙都指揮使司是石亨的侄子石彪在管,這孫子驕橫跋扈,很是瞧不上他們,基本上每個人都挨過石亨的鞭子。”
旁邊胡同插嘴說著:
“營內傳的鞭死了兩個的謠言不實,是鞭死了六個,其中四個死的沒有蹤影,報了失蹤,才沒算到石彪頭上。”
“這孫子,把老子的鎮撫兵還打跑兩個,老子跟他沒完。”
胡同憤憤不平。
蘇城問著張勇說了:
“我不在的日子,於尚書也不大管你們,你們遇上石亨該怎麽辦?”
張勇嘿嘿笑了笑,語氣無奈:
“躲著唄,石亨雖然囂張,隻要咱躲著他,也能躲過去,他是管著兩萬來人的總兵官,也拉不下臉來找我們的岔子。”
蘇城看著默默吃飯的幾個營頭,這古怪的沉默與周遭的喧鬧格格不入,讓人感覺實在是不能再古怪了。
“傳令下去,讓這幾個營頭的人吃了飯就去跑十公裏,什麽時候跑完什麽時候回來睡覺,跑不完今天不準睡覺。”
“跑十公裏的時候由張石頭帶隊,一起跑,一樣跑不完不準睡覺。各營頭的主將、隊官、總旗統統到中軍來。”
蘇城再看了一眼,轉身回了中軍。
蘇城回到中軍,吩咐親衛讓等會兒來的隊官總旗在外麵等著。
黑煙蜿蜒,場景變幻。
被蘇城一番整治,當晚沒有再發生營嘯,除了石彪在囚牢裏罵的厲害,京營一晚上都很平靜,胡同的鎮撫兵累了一晚上,連違紀撒尿的兵都沒抓到一個。
第二天,張石頭向蘇城稟報,甲字營的幾個老兵暗裏向他稟報,幾個營官跟隊官想要鬧餉,原來的幾個都督都指揮欺壓太狠了。
蘇城揮手讓石頭自己去處理,整飭各大營的軍製早就定下了,隻是石亨毀了自己定的規矩,現在自己回來了,胡同會帶著鎮撫兵把規矩重新立下去。
昨晚是鬧餉的最後機會,以後會越來越沒機會,等穩定了大營,再跟這些人算總賬。
大營整訓正常進行,逐步進入正規。
第十三日,景泰帝駕臨五軍都督府,召集勳貴武官,兵部要員,廷議居庸關戰事。
廷議之後,蘇城起兵,奔赴居庸關。
因為起兵的時機正好,蘇城軍與瓦剌軍正麵相遇於昌平,兩軍決戰於平原。
在付出了六千餘損傷之後,四武營擊潰了阿拉知院大軍,滅五千餘瓦剌精騎,擒敵八百,擊殺阿拉知院。
明軍士氣大盛,屯兵門頭溝。
賽刊王統兩萬精騎,與衛穎統帶的一萬叛軍合圍四武營於門頭溝,鏖戰三天之後,蘇城依靠未卜先知,擊殺衛穎,擊潰賽刊王大軍。
賽刊王逃至居庸關,與也先合兵後,挾持朱祁鎮退往草原。
蘇城銜尾追擊,逼迫也先丟下大批輜重與搶劫的人口,大獲全勝,救出了楊信。
此役過後,景泰帝下旨,加蘇城食祿四百石,命為鎮守宣府總兵官,領兵部侍郎銜,蔭弟為錦衣衛百戶。
蘇城與楊洪交接了宣府鎮守事宜,才知道楊洪在自己剛剛進京的時候,就上了請求致仕歸養的折子。
朝廷並沒有同意楊洪的致仕請求,在楊洪歸京後,被朝廷賜昌平侯,提督京營,幾乎是與蘇城的差遣做了對調。
景泰元年八月,右都禦史楊善出使瓦剌,巧言令也先畏懼,送還了朱祁鎮。
景泰二年,金刀案暴發,盧忠去職。
景泰七年,奪門之變再次發生,朱祁鈺死,於謙、王文被賜死,蘇城奉旨歸京。
蘇城統兵歸京,於奉天殿上起勢,當場格殺朱祁鎮,拚死擊殺一眾奪門之變的逆臣。
自己也傷重不治,數日而亡。
你死了
本次存活8年2月9日10時3分,你死於傷重不治
獎勵:抽獎+1
評價:弑君乃大罪,有故弑君也是大罪,得慎重
蘇城:武清侯
武力:92
謀略:74
政治:94
內政:91
抽獎,
你獲得了楊洪的謀略。
謀略+9
從模擬中醒來,蘇城看到張勇跟楊二已經進了中軍帳,正在兩側侍立。
“甲字營的人可都動起來了?”
蘇城問著兩人。
張勇不解的回答了:
“張總兵官已經帶人去了,侯爺,十公裏能把人累憨。”
蘇城看了一眼在中軍外站立的一眾將校,有心提攜張勇:
“甲字營的苗頭不對,石亨總兵耀武營這段日子,甲字營被欺壓頗過,營官巴和木的小舅子都被鞭死了,若是我不加彈壓,怕是今晚就要出事。”
“累壞了,總比鬧起事來,被砍了腦袋好。”
張勇聞言若有所思,倒是旁邊的楊二,聽了之後,臉上滿是恍然大悟的表情。
蘇城坐鎮中軍,一夜無事,除了站了一夜,凍暈過去的幾個甲字營的營官隊官們。
第二日,當第一縷陽光照在京營大帳的時候,蘇城睜開了眼睛,從閉目小憩中醒了過來。幾次模擬,確認無事,蘇城才敢小睡了會兒。
接下來,就該是皇帝宣召自己進宮了。
果不其然,剛剛用過早飯,蘇城就接到了傳召進宮的旨意。
蘇城進了武英殿的時候,兵部尚書於謙、侍郎俞山、內閣大臣陳循、高穀俱在,隻等蘇城一人。
甫一進殿,朱祁鈺就示意成敬把一份奏折遞到了蘇城手上。
請致仕書。
蘇城不用看內容,就知道是楊洪的致仕折子,他這是卡著點兒,想要自己替他去鎮守宣府了。
“於先生,楊洪請求致仕,此事你如何看?”
朱祁鈺不等蘇城看完,就在禦階上開口問了。
對於楊洪在這個當兒請求致仕,朱祁鈺是有些惱火的,居庸關明軍新敗,諸關隘守軍陸續降敵,眼瞧著瓦剌大軍就要進攻京城的當兒,你個老家夥竟然要致仕歸養。
於謙已經看過了楊洪的致仕折子,聞言開口說了:
“臣以為楊洪所言頗有道理,楊洪少年從軍,鎮守宣府二十餘載,勞苦功高,請求致仕,臣認為沒有什麽不妥。”
俞山也在旁邊拱手說著:
“臣附議,楊洪請求致仕,並無不妥,況其已經舉薦了接替人選,臣以為並無不妥。”
朱祁鈺的目光看向蘇城。
蘇城想了想:
“臣以為楊洪此奏不妥。”
瞬間,殿內的所有目光都落在了蘇城的身上,想要看看究竟是哪裏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