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耿九疇要求北上剿馬匪
字數:4664 加入書籤
軍中采購烈酒的事兒,蘇城是同意的,不過直接采買烈酒不行,隨軍攜帶的時候,不得被那群糙漢子給偷喝幹淨。
“我讓宣府專門釀造一些用於治傷的酒精,不能喝。”
孫勇臉色一滯,斟酌了一下說著:
“效果會不會有不同啊, 若是沒有烈酒效果好,末將建議還是采買烈酒的好,直接采買,也不用勞動大小姐再弄些專用的來。”
“滾”
蘇城不願意搭理這家夥,官越大,這臉皮倒也越厚了。
孫勇笑嘻嘻的說著:
“還有個事, 是大同郭登那邊傳來的, 說是韃靼部異動,兵力調動頻繁,沙井似乎有大戰發生。”
蘇城聞言正色說了:
“命郭登派出探馬夜不收,探查沙井異動情況,阿葛多爾濟背叛脫脫不花,想當蒙古的大汗,也先不會如他所願的,韃靼內部快要起戰亂了。”
孫勇領命去了。
蘇城打發了白鹽,說自己暫時還沒想好娶妻的事兒,趕走了白鹽,又扒拉開輿圖,仔細研究了一會子。
大同鎮靠近韃靼部王帳所在,現在開平向北的通道被打通,明軍雖然沒有在開平北部一線實現完全駐軍,但靠著蘇城的大棒與甜棗政策,這條北上再轉道向西,通往哈拉和林的道路起碼是能走的。
出使瓦剌不需要再穿行茫茫大漠, 冒著送命的危險。
朵顏三衛不再是明軍的威脅, 但是韃靼部與宣府、大同、寧夏、甘肅四鎮相接,地域廣大, 而且內亂頻繁,無論是在內戰中勝利或者失敗的部族,第一要務就是南下劫掠。
越過長城,劫掠村莊與集鎮,讓明朝各邊官吏很是頭疼。
如果拿下了韃靼,有著茫茫大漠隔絕漢地與蒙古,倒是可以免掉不少這樣的襲擾劫掠。
不過這仗不好打,陰山南麓地勢險要,宜居的地方隻有那麽些,蘇城敢揮軍北上,蒙古人就敢拚死反抗。
蘇城在宣府的常備兵員不過萬餘人,想要拿下陰山南麓,這萬餘人全部填進去,也拿不下來。
現在蘇城能做的,不過是蠶食,如同蠶食朵顏三衛一般,將兀良哈人、翁牛特人,烏齊葉特人慢慢同化, 讓他們有一天自己想要並入漢地。
想要富, 先修路, 各處的官道休整必須要提上日程,道路不通,政令不達,這些地方根本不會心向大明。
蘇城在開平與宣府間畫了條線,然後是大寧,再然後是廣寧一直到開原、黃泥窪一線。
這些地方都要整修官道,一旦條件成熟,就要派駐官吏,最差也要以羈縻州的辦法來管理,隻要大明能保持強大,幾十年後,這些都是大明的地兒。
“公爺,使團的人到宣府了。”
張勇進來稟報著說了。
蘇城聞言掐指算了一下,差不多十二天了,使團走的倒是挺快,哈拉和林到開平,隻走了十幾天就到了,倒是難為他們了。
“把他們安頓到驛館,我帶兩位副總兵親自去見,通知耿大人了吧?”
“通知了,耿大人已經趕去驛館了。”
張勇恭敬的回答著。
蘇城點了點頭,拿起披風,披在身上,就向外走去。
使團到了,就算自己知道使團這次沒有完成任務,也要立即趕過去,一來是表示自己不知情,二來免的那幫子科道言官們彈劾自己不敬太上皇。
科道的愣頭青上了頭,是誰都敢彈劾,真不知道王文這大頭目怎麽當的,連自己都察院的屬下都管不了。
蘇城到了驛館之前,孫勇跟楊信騎馬趕到了,三人在驛館外匯聚了。
相視一笑,楊信請蘇城先行。
“總兵大人請。”
蘇城當先,三人進了大廳,就見到耿九疇帶著巡撫跟幾個文官,正坐在大廳內喝茶,瘦了一圈的楊善正陪著說話,倒是沒見到另外兩位副使。
見到蘇城,耿九疇一眾宣府文官急忙起身,蘇城在宣府的這些日子,因為推行了烈酒與琉璃杯這兩樣東西,自南北而來的客商絡繹不絕,尤其是草原上賣皮子買烈酒的,占滿了半個宣府。
商賈興旺,本地民眾的日子就愈發好過了,溫飽解決了,鬧事的民眾就少了,一眾文官對蘇城佩服不已。
蘇城跟行禮的文官們客氣幾句,就到了楊善麵前,勉強與楊善行了個禮。
楊善的臉色很難看,草原一行,對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傷害很大,不但沒有完成任務,還被太上皇臭罵幾頓,這位曆經四朝的老大人也要挺不住了。
蘇城問著說了:
“大人此去哈拉和林,可有什麽收獲?”
楊善眯起眼睛,看了蘇城一眼,臉上堆滿了虛假的笑容:
“收獲的事兒,公爺不是很清楚嗎。”
“雖然這次沒能迎回太上皇,但是看到草原上的落日、沙漠中的塵暴,楊某在死之前開拓眼界,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楊善開始打了哈哈。
蘇城知道結果,本來就不想來,聞言就不說話了。
耿九疇無奈,隻得開口活躍氣氛,頗是難受。
好不容易喝了半盞茶,楊善端茶送客,耿九疇拉著蘇城,第一個出了驛館。
出了驛館,耿九疇就開始埋怨蘇城:
“我的好公爺啊,您明知道他這次迎歸沒成功,又何必刺激楊大人呢。”
蘇城指了指驛館外的馬車與馬匹:
“不但什麽收獲沒有,丟的東西還不少,馬車都沒幾輛了。”
“耿大人,我手下的夜不收傳回消息,說是草原上有一股馬匪,劫掠了使團,藏了不少違禁的東西。”
耿九疇臉色一變,立即拉住了蘇城的衣袖,語氣急促:
“公爺,此話可當真?”
蘇城輕輕推開耿九疇的衣袖,語氣促狹:
“真不真的,耿大人見到東西不就知道了。”
耿九疇猶豫了會子,突然開口說著:
“不行,此事甚大,公爺你不能任由下麵的人處置,我親自去剿滅這股馬匪,也好為公爺你做個見證,不能讓科道言官們的攻訐,落到公爺你頭上。”
蘇城有些驚訝的看了耿九疇,這廝過去看自己可是不順眼的緊,民生變好了的功勞都想要跟自己搶,今兒怎麽轉了性子了。
耿九疇見蘇城目光疑惑,隻得嘿嘿笑了:
“公爺是做事的人,這大半年來,我與公爺共事,頗是見識了公爺的手段,能夠與公爺共治宣府,是我耿九疇的緣分。”
“我可是想著跟公爺一塊治宣府三年,到時候也好弄個好政績,調到京城都察院去,若是公爺你背了黑鍋,這宣府換人來,可不能保證把宣府治理好,到時候我升官的想法不就泡湯了。”
耿九疇嚷嚷著:
“這次必須讓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