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怕是早就換了太子了

字數:9039   加入書籤

A+A-


    蘇城現在不大插手兵部的事兒。

    日常部務、軍餉部議、兵員調動,蘇城基本沒有過問過,就連兵部幾次對蒙古草原的用間行動,蘇城都沒有列席。

    無他,大明不缺聰明人,集合了天下士子中聰明人的京城,更不缺人。

    很多事蘇城能想到,他們也能想到,於謙更是處置部務的好手,蘇城就更懶得插手部務了。

    但是這次對草原的戰略,蘇城不得不參加了。

    在針對草原各部的方略上,大明文臣一以貫之的方略是錯的。

    北部草原的部分衛所是可以裁撤,但是對草原的威懾,卻必須保持。

    缺少了大明威壓的草原,很快就會形成一個新的統一的蒙古,尤其是現在,岱宗汗脫脫不花的弟弟孛兒隻斤滿都魯即將成勢,馬可古兒吉思更是有脫離掌控之勢。

    一著不慎,一個新的統一的韃靼部就會出現。

    這個時候,正是蒙東諸部有名望,蒙西諸部有實力的時候。

    大明要做的,是往蒙東各部的名望中摻沙子,往蒙西諸部中間加鋼刀,將統一的蒙西諸部分裂,讓名望越來越盛的蒙東諸部出現多個孛兒隻斤。

    五日後,天剛剛亮,蘇城還沒有起身,就聽到院子裏石頭的嚷嚷聲音。

    蘇城起身,想要掀開被子,卻被躺著的王妃拽住了衣裳。

    蘇城無奈,溫柔的拍了拍王妃的皓腕:

    “今日蒙古部阿拉知院來京,如何對待他,關乎大明北疆幾十年的安穩,於謙向來瞧不上北人,此事我不去不行。”

    王妃睜開眼睛,看著蘇城:

    “那你要早早回來,還要陪我散步呢。”

    蘇城柔聲安慰了王妃幾句,這才穿上衣服出去了。

    石頭正在院子裏跟幾個親衛們吹牛:

    “嗬,你們是沒見阿拉知院麾下的那個高手,那是真厲害。”

    “五大三粗,胳膊跟牛犢子一樣粗,一腳把兵部的門檻給踢飛了,嘿,曹義差點被人給打死。”

    旁邊的陶成不信:

    “都督曹義也是好手,那阿木爾我也曾見過,不可能。”

    石頭一臉的不屑:

    “小陶你這就不對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你這多少日子不見人家阿木爾了,人家每日裏都是刀光劍影,在大草原上拚殺。”

    “現在比以前可厲害多了。”

    “哎,王爺起來了。”

    石頭一個激靈,從凳子上蹦了起來。

    蘇城一邊係著手甲上的絲絛,一邊訓了石頭:

    “是不是接下來就該你張伯爺大殺四方,打的阿木爾屁滾尿流,阿拉知院跪下管你叫爺爺,曹義對你佩服的五體投地。”

    石頭嘿嘿一笑,過來幫蘇城收束臂甲:

    “嘿,還真讓王爺您說中了,咱就是這樣大殺四方的,阿木爾屁滾尿流,曹義管我叫爺爺。”

    “玩兒蛋去。”

    蘇城給了石頭一腳,這孫子,吹牛是越來越沒譜了。…兩人出了門,翻身上馬,向兵部趕去。

    蘇城隨口問了石頭:

    “阿拉知院說實話沒有,現在他阿拉部還有多少可用的族兵,有多少牛羊土地?”

    石頭揉了揉腦袋:

    “好像很多牛羊,但是部族兵沒多少了,想請咱大明出兵,幫他打退賽刊王,作為回報,他可以幫助咱們大明在蒙西草原設置衛所。”

    石頭剛說幾句,就看到蘇城臉色不好,他急忙拍著胸脯子說了:

    “這事兒不需要您說話,我就把他打發了,俺們大明在你那鳥不拉屎的地兒設置衛所幹啥,聽說去年雪災凍死餓死上千號人,俺們明軍去了不也得死。”

    蘇城突然問了石頭一句:

    “阿木爾的功夫真高了?”

    石頭一愣,不過隨即就說了:

    “高了,比前年在咱京城行刺你的那個蒙古高手,還要高,像變了個人一樣。”

    兩人說著北疆形勢,就到了兵部門前,看到了正等在兵部大門口的阿拉知院。

    見到蘇城,阿拉知院急吼吼的迎了過來:

    “見過王爺,王爺,我熬了幾日,終於見到您了啊。”

    蘇城翻身下馬,看了阿拉知院身後的兵馬一眼,身強力壯的阿木爾頗為顯眼,他跟在阿拉知院後麵,同樣也在看著自己。

    “阿拉知院,你虛言誆騙我大明兵部官員,該當何罪?”

    阿拉知院嚇了一跳,氣勢上一下就矮了三分,自己大敗虧輸,不但兵馬折損嚴重,族地也是被蒙東蒙西的王八蛋分割占據了七成。

    眼瞧著就不行了,這才迫不得已,來大明求援來了。

    這些天一直藏著掖著,沒想到還是被王爺給看出來了。

    阿拉知院臉上堆滿了諂媚笑容,追著蘇城:

    “嘿嘿嘿,俺就知道瞞不過王爺,俺不是怕大明不……”

    “哎,王爺您等等俺。”

    阿拉知院看著蘇城的背影,再看看攔住自己的守衛,隻覺一臉晦氣,早知道就不跟大明的官員撒謊了,現在好了,主動權完全在人家手上了。

    “知院,怎麽辦?”

    阿木爾在旁邊問著,臉上同樣滿是擔憂,自家的部族也淪陷了,若是大明不肯出兵襄助,自家部務也完蛋了。

    周遭的親兵也都是滿臉擔憂,家沒了,若是求不來大明援手,可就連草原也回不去了。

    蘇城進了兵部,迎麵撞上了腳步匆匆的侍郎俞山。

    “王爺,您可算是來咱兵部了。”

    說著,俞山轉身,虛引一下,向司務廳走去。

    “尚書大人正在等您,前幾日懷寧伯說了您對草原的看法,於尚書召開了幾次部議,大家討論以後,意見形成兩派,各不相讓。”

    “於尚書也不能決,所以隻能請王爺您,出馬給於尚書解惑,定下咱們針對阿拉知院的方略。”

    兩人進了司務廳,看到了正聽武選清吏司郎中稟事的於謙。…於謙看到兩人,立即擺手製止了武選司郎中,起身迎向蘇城:

    “去請王爺的人去了兩撥,王爺您終於是到了,阿拉知院一部關乎我大明北疆未來的安寧,王爺你的說法,我越想越有道理。”

    蘇城在側位上坐下,笑眯眯的問了於謙:

    “怎麽,於大人一晚上沒睡,把這事兒想明白了?”

    於謙坐下,也哈哈笑著說了:

    “昨日匯集我大明這幾年用於北疆的軍餉開支,稍微整理就能明白這中間的差距,若是不出意外的話,沒有王爺的一力主張,咱們在北境的開支上,會越來越高。”

    “重複永樂朝到宣德年間的舊事,逐步裁撤關外衛所,軍餉連年增加,還不如將軍餉用在北部的開支上。”

    蘇城接過司務官遞來的茶水,喝了一口:

    “既然如此,那就不用我再說什麽了,於大人主持部議,我繼續回去睡覺。”

    俞山開口說了:

    “那可不成,王爺你既然來了,就見一下阿拉知院,也顯得咱們大明對此事的重視。”

    於謙也捋須說著:

    “確實如此,阿拉知院部處在頹勢,軍情司的情報也到了,蒙東諸部在卯那孩的壓力下合謀,與蒙西正在掃蕩阿拉知院部,劫掠他麾下的部族人口。”

    “咱們這次給阿拉知院投入一些,收獲可能會很大。”

    蘇城放下茶水:

    “於尚書這話可就錯了,我們為何要投入,是他蒙古人的內鬥,有的是想要占便宜的,馬可古兒吉思、脫古思猛可,這些大王子小王子的可都成長起來了。”

    於謙聞言,撚須沉思。

    旁邊石頭摩拳擦掌:

    “讓蒙古人內鬥,那有咱們主動出擊的好,一戰而……”

    石頭被蘇城一瞪,後麵的話就咽回去了。

    俞山在旁邊打了圓場:

    “那不如就按照王爺說的辦,嚴令馬可古兒吉思西進,與阿拉知院配合,將蒙東諸部的攻勢打亂,至於蒙西的瓦剌部……”

    俞山也沉默了,蒙西諸部不大好對付,瓦剌部太師也先雖然倒下了,但是衛拉特部還是蒙西第一大部,其餘各部難以對衛拉特部形成威脅。

    蘇城放下茶盞,起身說著:

    “那就命東察合台汗國與帖木兒汗國出兵,進攻衛拉特部,誰出兵,我大明就幫誰。”

    於謙跟俞山對望一眼,頓覺蘇城這個提議好的很,既然帖木兒汗國跟察合台汗國都怕大明,那就令他們出兵,攻擊瓦剌。

    俞山看蘇城就要出了司務廳,急忙用眼神示意於謙趕緊去追,還有事兒沒跟王爺通消息呢。

    於謙起身追了出來,在院子裏追上了蘇城。

    “王爺,太子出閣在即,咱們兵部在此事上,該當如何自處?”

    蘇城上下打量了於謙一遍,突然笑了:

    “於尚書,這種大事,您自個兒決斷就是,竟然會來問我。”…於謙無奈的笑了笑:

    “若是沒有王爺,於某在兵部,自然是說一不二,事關社稷之大事,於某自然也不會來征詢王爺,於某自有決斷。”

    “然國本之事,事關兵部諸同僚之仕途,事關我兵部在朝堂上之輕重,王爺為國之重器,目光遠大,朝中諸臣,無人能及,兵部還是要依王爺所見而行。”

    蘇城看著於謙,臉色的笑容收斂。

    於謙此人,可謂是國之幹臣,在他而言,江山社稷遠大過大明皇帝,就更不要提他於謙的仕途前途了。

    這樣問,他是要給老子挖坑啊。

    “兵部是大明的兵部,是皇上的兵部,太子隻是太子,不是皇上,兵部不是太子的兵部。”

    於謙看著蘇城的背影,若有所思。

    俞山出來,問著於謙:

    “王爺怎麽說?”

    於謙笑了:

    “王爺說,兵部是大明的兵部,是皇上的兵部。”

    俞山點了點頭:

    “王爺所言甚是,國本之爭既然已定,這東宮諸臣與我兵部就沒什麽幹係了。”

    於謙點了點頭:

    “那就這樣吧,咱們先處置阿拉知院一事,往帖木兒汗國與察合台汗國的文書,還需斟酌一番,去戶部請李賢侍郎前來,共商此事。”

    坤寧宮內,一片熱鬧。

    太上皇與太上皇後齊至,很是讓皇太後高興。

    距離上次太上皇來坤寧宮請安,已經過去三個月了,太上皇終於肯走出南宮,讓皇太後笑逐顏開,樂得合不攏嘴。

    太上皇正在吩咐太子:

    “出閣讀書於你而言是積累政治資源,贏的朝臣們的讚賞,你雖然年幼,但是這擔子,要擔起來。”

    “讀書要勤奮,禮敬諸位先生,對身邊人要有禮,不得驕傲。”

    太子一一記下了。

    上首的皇太後慈祥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跟孫子,隻覺身上滿是輕鬆。

    兒子雖然不爭氣,丟了皇位,但是孫子卻還是太子,當今陛下百年之後,皇位還是會回到自家兒子一脈。

    隻要太子出閣,就會有朝臣相護,再加上自己暗中使力,總能讓太子累積足夠的政治資源,獲取足夠的名望。

    隻要熬到了當今駕崩,那就好了。

    錢皇後坐在一側,看著一臉慈祥的皇太後,父慈子孝的太上皇與太子,隻覺自己有些多餘,心中頗有些落寞。

    這時候,一個小太監腳步匆匆的進了殿內:

    “回稟太後,禮部尚書胡濙胡尚書求見。”

    孫太後聞言更高興了,七卿之中,還支持自家兒子跟孫子的,也就隻有這一位老臣了。

    “請,趕緊請胡先生進。”

    皇太後激動的吩咐了。

    朱祁鎮也不再教育兒子,而是起了身,麵向殿門方向:

    “這位胡尚書是五朝老臣,是你能夠出閣讀書的最大功臣,也是你的老師,以後出閣,諸事都要聽從胡先生的安排,可明白了?”

    站在朱祁鎮身側的朱見浚頗為緊張的應了。

    胡濙腳步輕快,進了大殿,跪地向皇太後行禮。

    “臣胡濙叩見聖母皇太後。”

    朱祁鎮上前,扶起了胡濙:

    “胡先生免禮,來人,給胡先生賜座。”

    朱祁鎮把著胡濙的手臂,扶他在宮女搬來的軟塌上坐下:

    “朕的皇兒能夠出閣讀書,此事多賴胡先生一力爭取,朕在此謝過胡先生了。”

    “皇兒,給胡先生叩首。”

    朱見浚當即跪下,恭恭敬敬的給胡濙磕了個頭。

    胡濙不敢受這一拜,從椅子上跳起來,側著身,受了半禮。

    “此是臣分內之事,不勞太上皇重謝,不勞太子重謝。”

    “臣此來,是為了詹事府、左右春坊、司經局的屬官而來,雖然這些都是不起眼的官職,然而對皇子的安危卻影響深重,還望太後與太上皇示下。”

    皇太後聞言憂心忡忡:

    “是啊,皇上對太子之位虎視眈眈,若不是一直有胡尚書這樣的重臣攔著,怕是早就換了太子了。”

    端陽cs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