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電子顯微鏡

字數:7209   加入書籤

A+A-




    紙張上鮮豔的寫著,丙烯酸樹脂,甲醇、乙醇、異丙醇、丙酮等化工材料。

    這些材料倒算不上什麽,實驗室的倉庫裏就能夠找到,關鍵是在化工材料的後麵,還跟著一大串研究設備,有些設備實驗室裏也有,有一些實驗室裏沒有但是可以從兄弟單位或者是上級部門借來。

    隻是20萬倍電子顯微鏡這可是國內最新研究出來的,張青翠隻在報紙上看到過,據說是魔都精密醫療器械廠和常春光學所合作研製出來的。

    這玩意京城裏壓根沒有,借調的話恐怕難度不低。

    張青翠手掌摩挲著紙張,盯著李東來遲疑道:“東來同誌,電子顯微鏡咱們京大沒有,需要的話,隻能向上級打報告,恐怕需要一段時間,你看,是不是尋找別的東西代替,咱們實驗室裏有可以放大五萬倍的光學顯微鏡”

    李東來長歎一口氣,就算他已經把後世製作出甾體類藥物所需要設備精簡到極限狀態,依然不可避免有超越這個時代的設備存在,就像是電子顯微鏡。

    他也知道拿到電子顯微鏡的難度很大,但是這玩意是觀測材料必須的。

    “不行,光學顯微鏡壓根無法觀測實驗過程,沒有辦法選擇精準的操作時間。”

    “什麽!你想在實驗中按照時間精準操縱?這怎麽可能?”張青翠愣了一下,旋即瞪大眼睛,一臉的不可思議。

    這還是她第一次聽說有人可以做到這個。

    “不試試怎麽行呢?根據我的計算,我們的實驗之所以會屢屢失敗,就是因為選擇介入的時機不對。”李東來沉思片刻,緩聲解釋道:“你也知道化學藥物實驗中,大分子之間起化學反應的速度並不是恒定的,有時候經常會出現因為藥物反應太過超前,或者是太過滯後而造成化學實驗生成物的不一致,所以要想得到我們所需要的甾體類藥物,必須得測定出藥物實驗的反應速度。”

    李東來看到張青翠的眼睛越瞪越大,嘴巴幾乎合不攏了,知道自己講的知識好像有些超綱了。

    “你聽明白了嗎?”

    “好像沒有明白。”張青翠遲疑的回答道,李東來剛才講的那些原理她都明白,但是她還是第一次知道能測算出藥物反應實時反應速度。

    “好吧,不管明白不明白,你就按照我說的報上去吧。”李東來也是滿腦子包,他現在已經不知道該怎麽解釋了。

    “好的,我這就把你所需要的材料報到校委會。”

    張青翠說話間便要離開實驗室,卻又被李東來喊住了:“等等,你告訴校委會,如果他們能夠搞到電子顯微鏡的話,我有信心可以在一周時間裏,研製出甾體類藥物。”

    “什麽?一周時間?”張青翠再次愣住了,她倒不是懷疑李東來的能力,現在在整個項目組中,隻有李東來領導的小組有可能會攻陷難題。

    但是一周時間,這也太誇張了,要知道化學藥物實驗就像是開隨機盲盒,每一次實驗都像是一個盲盒,盒子裏裝著各種各樣的結果。

    這樣的盒子有上百萬個,研究人員們通過各種方法來限定條件,可以排除一大批盲盒,但是剩下的盲盒也足以萬計。要從這上萬個盒子中找出正確的那一個,必然需要成千上萬次的實驗。現在李東來竟然說可以在一個星期內找到那個盒子,這讓張青翠不得不震驚。嘀嗒小說網

    她思忖片刻,小心翼翼的說:“東來同誌,你是不是過於樂觀了?”

    過於樂觀?不樂觀不行啊!

    不然的話,像電子顯微鏡那種先進的玩意,怎麽也輪不到他用。

    況且,李東來還真不是盲目的樂觀,畢竟他已經深諳整個實驗流程,現在唯一缺少的就是設備。

    隻要設備拿到手,按照宇宙規律在位麵上的統一性,李東來有那個信心做到手拿把掐。

    “你盡管去吧,我自有道理!”

    “明白,我這就去找校委會的張書記,盡最大能力幫你爭取到電子顯微鏡的使用權。”

    李東來的自信心感染了張青翠,她重重的點點頭後,便出了實驗室,來到楊書記的辦公室外。

    還沒走到跟前,站在辦公室的一個青年秘書便衝過來同她打招呼:“青翠,年前我有位老同學從沿海那邊寄來了兩斤幹帶魚,我母親一直等著你去做客的時候,讓你嚐嚐鮮的。我看你一直沒去,便去你家找你,可是你卻不在家。你過年的時候,去哪裏了?”

    “劉峰同誌,替我謝謝伯母的好意,不過並不喜歡吃海鮮,至於我過年的時候在哪裏,那是我個人的,不方便透露。”張青翠看到劉峰,眉頭不由緊蹙起來,她也知道劉峰對她有好感,不過她總覺得劉峰這個人心思不正。

    “那個,張書記在辦公室嗎?”

    劉峰早就習慣了張青翠冰冷的樣子,他一點都不生氣,笑道:“你大伯在呢!剛來不久,這會應該準備下午開會的材料,要不要我替你通報一聲?”

    “不用了,我自己敲門就行了!”

    張青翠沒有理會他,敲了敲門,屋內傳來一道威嚴的聲音。

    “誰啊?”

    “我,先鋒項目組的助理研究員張青翠。”

    “啊,青翠來了,趕緊進來吧。”

    待張青翠進入書記辦公室後,劉峰在外麵矗立良久,開始思忖最近張青翠的情緒變化。

    他跟張青翠同住一個大院,他們從小一塊長大,又一起考上了京城大學,在外人眼中,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劉峰的父母也是這樣想的,雖然同住一個大院,張青翠的家庭背景不是劉家可以比擬的。

    張青翠的父親和母親都是高層人士,哥哥在邊疆也作出了傑出貢獻,而張青翠的大伯更是校委會的書記。

    所以,劉峰的父母就希望自己兒子能跟張青翠結婚,他們也好借張家的勢力。

    當然了,除了父母的期望,劉峰自己也是非常喜歡張青翠的。

    身為大院子弟,劉峰見過無數漂亮的女孩子,那些女孩子都沒有張青翠身上那種冰山般的氣質,這種氣質讓劉峰很是心動。

    劉峰在畢業後,由於表現優異,順利得到張書記的欣賞,並成為張書記的秘書,距離接近張青翠又更近了一步。

    按照他的計劃,雖然張青翠冷冰冰的,但是劉峰有信心在一年時間內拿下她。

    從此之後,就可以借助張家的勢力扶搖直上了。

    可是,出乎他意料的事情發生了,最近一年內,張青翠似乎特別排斥跟他接觸。

    劉峰每次去找張青翠出去玩,都被張青翠以工作忙拒絕了,最開始的時候劉峰也沒有在意,還以為張青翠隻是一心撲在了工作上。

    他本想借著過年的機會,邀請張青翠去他家裏玩,誰成想,張青翠卻不在家。

    身為張書記的秘書,劉峰很清楚張青翠也不在張書記家。

    這就讓他摸不著頭腦了,因為據他所知,張青翠是一個朋友不多的人,她有限的那幾個朋友劉峰也都認識。

    “看來,還得調查一下張青翠在哪裏過的年!到了嘴邊的肉,可不能被別人搶走了!”

    劉峰這樣想著,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辦公室內。

    張書記看到張青翠進來,主動從辦公桌後站起身,給張青翠倒了一杯茶水。

    “青翠啊,過年的時候你住在誰家?我本來想讓你伯母給你送一些餃子的,誰知道你不在家。”

    張青翠接過茶水,立正站齊道:“大伯,我前幾天去家裏做客,不是跟您解釋過了嘛。我是在一個朋友家裏過的年。”

    “真的嗎?”張書記皺了皺眉頭,重新坐下,目光緊盯張青翠的眼睛,道:“我怎麽聽劉秘書說,他去你的那些朋友家找過你,你的那些朋友都表示自從放了假,就沒有見到你了!”

    “劉峰竟然敢調查我!”

    張青翠聞言心中有些生氣,同時她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疏忽,自從進了李東來家,她就過得很快樂,忘記讓那些朋友幫著打掩護了。

    “你不要怪劉峰,他也是關心你。”張書記擺擺手道,“你也是成年人了,大伯本來不該管你的私生活,不過你父母現在都不在京城,我這個當大伯的就有責任照顧好你。你知道自從得知你不在家裏,你伯母幾個晚上沒有睡好覺,你的堂哥和堂姐發動了不少人找你。幸虧你在初二的時候到家裏走親戚了,要不然他們真能把京城翻過來。”

    對於這個侄女,張書記一直很滿意,思想正派,表現積極,並且還異常聰慧,是一個搞科研的好苗子。

    張家人中最注重的就是這樣還能夠為國家做貢獻的人,所以雖然他自己的兒子現在也在部委任職,但是論受待見程度,遠遠不如張青翠。

    而且,張青翠還是張家兩家人中唯一的女孩,萬一出了事情,他絕對沒有辦法同二弟交待。

    張青翠也知道自己腦子一熱跑到別人家過年,讓大伯操心了,小聲說道:“您放心,莪跟柳兒她們不一樣,知道自己在做什麽。”

    柳兒是大院裏作風比較混亂的女孩子,才剛二十歲不到,換男朋友就跟換衣服似的,隔三差五就領著一個陌生的麵孔在大院裏出現,讓大院裏的人深感不齒。

    見張青翠這種篤定的態度,張書記也就不再追問了,女孩子長大了,總會有些小心思。

    自己作為一個大伯實在不適合問這些,等有空的時候,讓張青翠的大嫂私下偷偷問問。

    他笑道:“你今天來,不會隻為看望你大伯吧?”

    “看您這話說的還真是對了。”張青翠把李東來所需要的材料遞給張書記,“這是我們組長需要的東西,麻煩您這個大書記想辦法籌備一下。”

    “項目組的事情啊。你們先鋒項目組現在做的是重點項目,我們學校自然應該全力支持隻是這個電子顯微鏡是什麽?”

    張書記說著話,翻閱材料,當他的目光著落在的電子顯微鏡上的時候,眉頭頓時擰成了疙瘩。

    他抬頭看看張青翠:“咱們有電子顯微鏡嗎?”

    也不要怪張書記會如此孤陋寡聞,他本身是文科出身,這些年也一直忙於政務,對國內的前沿科技並不太了解。

    “有的,不過隻有一台,剛剛研製出來沒有幾年,現在在常春光學所。”

    “隻有一台?這難度似乎有些大啊!”

    張書記雖然不懂電子顯微鏡,也知道像這種尖端設備一般人壓根沒有使用的權限。

    “我先幫你問一下。”

    張書記並沒有直接給張青翠答複,而是坐下來搖動電話,待聽筒裏傳來清脆的聲音後,他直接說道:“麻煩接京城大學設備處。”

    一陣瑣碎的生意後,聽筒裏傳來了一個粗獷的聲音:“您好,這是裏京城設備處,我是處長黃守明。”

    “黃處長,這裏是校委會。”

    “啊!張書記啊,您有什麽吩咐?”

    “吩咐不敢當,少在這裏油嘴滑舌的,事情是這樣的,我這裏需要一台20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你能搞到嗎?”

    “啥?”

    “20萬倍電子顯微鏡,就是常春光學所製造出來的。”張書記抬起頭看了一眼張青翠。

    對麵沉默片刻,似乎在斟酌語言,許久才發出一絲驚疑的聲音,道:“張書記,你說的那個顯微鏡我在內部刊物上看到過介紹,它可是常春光學研究所的鎮所之寶,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光學所那幫家夥正準備利用它研製出更先進的顯微鏡。就算我以咱們學校的名義向他們發函,也不可能借到的。”

    “沒有一點希望嗎?你可是咱們京城大學的裝備運輸大隊長。”張書記皺了皺眉頭。

    “沒有希望,我相信隻要我撥通光學研究所的電話,他們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掛斷。除非”

    “除非什麽?”

    “除非,您親自出麵去談,光學研究所的領導才可能會聽咱們說兩句。”

    “明白了!”

    張書記掛掉電話,看著張青翠說道:“張青翠同誌,這個電子顯微鏡對你們的研究,很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