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這裏,就叫黑風寨啦
字數:4458 加入書籤
第44章 這裏,就叫黑風寨啦
翌日卯時,當朝霞映天時,城門開啟。
邵懷義押解著五十輛運糧車出了城門,抬頭遠望。
除了不到四千百姓外,哪裏還有流民大軍的影子。
若不是方圓五裏內刨出的土坑,誰能想到昨晚,幾萬饑腸轆轆的流民匯聚此地。
當先一五十左右的漢子走出人群,對邵懷義抱拳說道“這位大人,小的叫樸正錫。
霸王爺留下話,大車交由吾等五十人運進山。
隔三日回來取糧一次,吾身後乃一千戶種田好手,可隨時開耕春種”。
邵懷義撓撓頭,夜間自己沒得稟報。
這麽多老幼悄無聲息消失,城頭竟無知曉,這得多厲害的手段才行。
趕緊對那樸什麽錫說道“那行,這是三千石糧,鹽八百斤。
話說那~,霸王爺幾時走的?,睡的沉沒聽到”。
“哦,三更天全部動身,為不打攪城裏人休息,霸王爺吩咐噤聲”。
一刻鍾後,看著樸正錫領著大車走遠。
邵懷義打起精神,對眼巴巴瞅著自己的一千戶百姓說道“咱們先去西嶺莊子,大夥兒拾掇拾掇住下,走吧”。
不說這些人如何安置,單說邵一穀率兩萬五千流民,趁著夜色正趕往西馬屯。
老秀才找了頭驢,如獲至寶,直言騎驢更顯文人氣度。
此刻一驢當先,循著腦海中的記憶,一路爬坡進山。
皎潔的月光,水銀般光亮潑灑大地。
瘦人瘦驢拉出長長身影,如風中掛在枝頭的爛布條子。
有孩子顛簸醒來哭泣,其母趕緊捂著孩子嘴。
唬道“寶兒,噤聲,前麵妖精勾魂兒”,孩童竟秒懂噤聲。
進山十裏,泰寧城已不見蹤跡,邵一穀下令點起火把。
點點火光蜿蜒山間,如星辰璀璨,鑲嵌於寂靜山穀。
天色微明時分,四十多裏山路甩在身後。
一座近兩丈高,一半坍塌的拱形石頭山門出現在眼前。
老秀才撫摸著坍塌後長滿雜草的城門垛,淚眼婆娑。
裴勇招呼人繼續前行,邵一穀跳下黑龍。
拍拍老秀才肩膀“你在的時候,想必此地生機勃勃,乃希望之所吧”。
老秀才用打著補丁的袖子,擦擦眼睛。
歎息道“當年馬老將軍在此秘密屯田,收攏各部落奴隸萬餘。
並從中挑選精壯,編練八百敢死營,人稱馬家軍。
在與韃靼曆次交戰中,依靠這支悍不懼死的精騎,七戰七捷。
馬帥最遠一次追殺千裏,威震塞北大漠。
被韃靼人尊奉為馬太師,馬字大旗所向,十萬韃靼盡潰。
馬者,大明李廣也,世宗專賜墨寶:勇者,馬也;。
馬帥征戰一生,每戰衝殺在前,一杆風雷大槍所向披靡。
曆經三朝,打出了一個順義王,護北疆太平六十年。
晚年身陷朝堂權爭漩渦,終遭傾軋。
身披累累創痕,鬱終告老途中。
後代馬家三傑,客居沈陽開原之地。
遠離朝堂,隻謹守本分爾。
八百精銳突騎,傷殘者六百餘存於此處。
戰功卓著,卻一無餉銀二無撫恤,馬家後人也無暇照拂這些孤忠勇者。
馬帥曾上書朝廷,懇請保留此地用於傷兵亡者生息。
朝廷以無先例為由,未在此地設衙管治,時至今日淪為飛地。
鍾某早年流浪至此,十七年間嚐盡此地生存困苦。
可憐八百精騎,餘者不足五十人,後代受苦如斯,蒼天無眼呐”。
老秀才說完,情難自禁,嗚咽不止。
小狐狸雪鈴被驚醒,跳到邵一穀肩頭,不解的望著蹲在地上的老秀才。
此時天光放亮,流民隊伍已過山門大半,卻陸續停下了腳步。
邵一穀對老秀才說道“老天沒瞎眼,咱們到此,便是天意”。
說完也沒上馬,大步向前走去。
擅麻扛著帥旗,提著邵一穀的那根木棒,緊跟其後。
白龍黑龍也不再啃食青草,扭著馬腦袋看看老秀才。
禿嚕了下馬唇,小跑著追了上去。
走了四裏多路,前麵有三千多男女堵在山道中間。
兩側土嶺樹林中,影影綽綽有弓手埋伏。
此處地勢稍平,堵路者身後百步處是個左轉彎道,前路不明。
若說山門處為卡口,此處便是阻擊點,可見當初修建者的眼光不俗。
當先一身高六尺老者,拄著一根七尺長木棒。
粗布麻衣,花白長髯飄灑胸前,華發梳攏整齊,柳木簪固髻。
身材微陀仍不失高大,渾身上下利落整潔。
古鬆皮般的臉上皺紋密布,握著木棒的大手,骨節粗大青筋隆起。
邵一穀一眼認出,那是一杆標準馬槊杆,隻是不見了槍頭。
不算槍頭,單一根馬槊杆就要六十兩銀子。
現在一個總旗官,月餉隻有五兩,可見這柘木製成的馬槊杆有多難得。
老者見來個胡人,流民都畢恭畢敬彎腰施禮。
連剛才趾高氣揚的那個家將,都顛顛跑過去稟報狀況。
這胡人定是這群流民頭目無異,老者緊握馬槊杆的大手微微顫抖。
少不得有場惡戰,這老骨頭今兒個要交代啦。
戎馬一生的人,倒馬不到架。
老者虎目一瞪,爆喝道“爾等何方人馬,因何無故犯我西馬屯”。
邵一穀抬眼觀瞧,見對麵三千餘男奴老幼,手拿各種鍬鋤叉。
隻有當先七八人拿著長矛柴刀,正戰戰兢兢望著自己。
心中好笑,大步走向前,揮手對著這些苦難中求活的百姓。
高聲喊道“今天~,這裏~,就叫黑風寨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