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朱瞻基的算計

字數:6704   加入書籤

A+A-




    “王爺放心,我雖然是一介女流,但是說話算數,今後絕對不會拖累王府的!”唐賽兒非常認真的說道。
    李霖聞言點點頭:“那就好,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再多說什麽了。”
    隨後李霖叫來了左仁鳳,讓他安排人手送唐賽兒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回廣東,現在整個大明也就廣東對他來說安全一些,就連揚州都不再是當年的那個揚州了。
    雖然李喆和李炎都不願意離開,但是他們這次闖下了這麽大的禍事,還是必須要回去避避風頭的,最終隻能跟著離開。
    等到兩個兒子走後,李霖心裏也終於放心了一些。
    不過這洛陽城的爭鬥並沒有結束,朱瞻基雖然暫時趕走了趙王,但是後麵還有一個更加凶狠的漢王!這場戲沒有那麽容易結束的!
    李霖現在根本不參與任何爭鬥,他就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日子,反正也沒有人敢惹他,他自己也不去給別人招惹麻煩。
    三天之後,趙王朱高燧突圍失敗,在新鄭被楊士奇的兵馬活捉,至此,趙王再也沒有了翻盤的機會了!
    盡管朱高燧心裏非常不服,但是勝者為王敗者寇,為了活命,他這個時候也隻能向朱瞻基低頭。
    朱瞻基雖然答應不會殺了趙王,但也把趙王囚禁在了京城,估計這輩子都不可能離開王府了!
    趙王被捕之後,京城的騷亂一下子消失了,沒有人再敢惹是生非,因為誰都看出這個小皇帝雖然年輕,但是拳頭很硬,比著當年的朱高熾還要略勝一籌!
    當趙王被捕的消息傳到朱高煦耳朵裏的時候,他對此也十分意外,甚至覺得這是朱瞻基故意放出的假消息!
    因為朱高煦對老三還是比較了解的,他知道老三朱高燧的能力雖然比著他和大哥稍微弱了一些,但也不至於被朱瞻基活捉啊!
    這個消息聽起來就像是三歲的孩子打倒了成年壯漢,怎麽聽都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實際上朱瞻基雖然年輕,但他從小都被朱高熾悉心栽培,智力、能力和膽識都非常人能及!
    而且朱瞻基有著很大的先天優勢,第一他是順位繼承,第二他老爹臨終前已經把局勢給他穩定的差不多了,第三他身邊的能臣還是有不少的!
    所以隻要朱瞻基不是太昏庸無能,擊敗朱高燧都是可以辦得到的!
    但這對於朱高煦來說,一時間還是難以接受,因為在他的印象裏,朱瞻基一直都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報!啟稟漢王!前方發現大批兵馬!預計有二十萬左右!”
    “什麽!南陽也有守軍!好一個楊士奇!好一個朱瞻基啊!”
    朱高煦之前就打探到楊士奇在河南新鄭等地調集了大量兵馬,所以他這次繞道南陽,想要從南陽北上攻入洛陽。
    可是沒有想到南陽也有守軍,而且還是二十萬人!若是真的開戰,根本不是一兩天就能結束戰鬥的,到時候再被新政等地的援兵圍攻就更加麻煩了!
    所以朱高煦現在很頭疼,沒有想到自己出奇兵竟然還能遇到這麽大的阻礙!
    思慮了片刻之後,朱高煦隻能選擇改變行軍路線,重新找機會進攻洛陽。
    當朱瞻基得知朱高煦在南陽受阻之後改變行軍路線,就確定對方手中的兵力不會太多,所以現在的洛陽還是暫時比較安全的!
    朱瞻基馬上召集文武大臣前來商議決策,看看這次是主動出擊更好,還是按兵不動以逸待勞更好一些。
    此次朝中眾人的意見比較統一,大家都覺得按兵不動是個最穩妥的辦法,隻要穩固河南周邊的防線,朱高煦累死也攻不進來!
    而且朱高煦畢竟是朱瞻基的親叔叔,侄子貿然討伐叔叔,這也違背人倫綱常,所以讓朱高煦先出手才是最合適的。
    但是眾人的想法讓朱瞻基很不舒服,因為他想盡快的解決朱高煦這個大禍害,否則他心裏也是寢食難安啊!
    就在朱瞻基心中煩悶之際,他突然聽到了李霖的兩個兒子辭官,已經返回廣東的消息,這不禁讓他眼前一亮。
    “李霖的兩個兒子怎麽會突然辭官?這是什麽時候的事情?”
    “回稟皇上,據錦衣衛來報,此事發生在半個月前,因為漢王叛亂,所以這些事情您還沒有來得及查閱,至於李喆、李炎兄弟二人為何突然辭官,卑職也不是很清楚,隻知道他們遞交的辭呈寫的是感染重病,需要回廣東老家長時間修養。”
    聽到這話,朱瞻基嗤笑一聲:“這個時候兄弟二人一起感染重病?哼哼,這明顯是擔心朕給他們秋後算賬啊!”
    朱瞻基心裏很清楚,李喆兄弟二人這些日子一直都和白蓮教走的很近,現在白蓮教幾乎被連根拔起,白蓮教幕後的趙王朱高燧也被囚禁,所以李喆兄弟二人才會倉皇逃走!
    對於這些事情,朱瞻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現在還沒有閑工夫去和李霖計較。
    不過朱瞻基知道李霖和朱高煦走的很近,這個老家夥雖然年紀大了一些,但是這次說不定能幫幫自己!
    所以朱瞻基立刻下了一道聖旨,讓李霖前來議事。
    收到聖旨的李霖並不驚慌,因為他猜到了朱瞻基是想讓他對付漢王,隻不過他可不會輕易的出手,這種事情還是少管比較合適!
    當然,李霖既然受到了聖旨,就必須去宮裏回個話,要不然就顯得他太不尊重朱瞻基了!
    等到李霖來到大殿上,朱瞻基也早就把內閣的眾人叫了過來,畢竟他要跟大明第一智囊過招,沒有內閣眾人的幫助,他心裏也沒底兒啊!
    李霖雖然年過七十,但是看上去精神抖擻,容貌和氣質更像是四五十歲的人。
    “老王爺,好久不見啊!您老終於來了!來人,給王爺賜座!”
    朱瞻基笑眯眯的親自上前相迎,看上去非常的恭敬。
    畢竟李霖可是從開國太祖時期一直到現在都是國之重臣,即便現在李霖隻剩下了逍遙王這個頭銜,也根本不是普通的一品大員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
    “老臣李霖,叩見皇上!”
    “哎幼幼!您可折煞寡人了!您是長輩,是開國重臣,大明的國柱!寡人可受不起您的跪拜啊!您還是趕緊入座吧!”
    論輩分的話,朱瞻基還要叫李霖一聲姑爺爺,再加上李霖到現在都掌控著讓人不敢小覷的勢力,所以朱瞻基顯得如此恭敬也是應該的!
    “多謝皇上抬愛,老臣就厚著臉皮入座了!”
    李霖也沒有再多說什麽,直接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
    這時候朱瞻基也回到了自己的龍椅上,然後對眾人說道:“眼下漢王叛亂,朕念在他是朕的親叔叔的份上對他一再寬容,他卻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知悔改!朕已經決定,倘若漢王在一個月內再不歸降,朕就要禦駕親征,徹底掃除叛亂!”
    朱瞻基這些話是故意說給大殿上的這些大臣聽的,實際上也是為了讓眾人配合自己演戲。
    這時候楊士奇率先站出來說道:“皇上,若是您禦駕親征,恐怕有傷皇室宗親和睦,不如給漢王下達最後通牒,讓他懸崖勒馬,莫要再錯下去了!”
    “哼,你說的容易,朕給了他幾次機會了?可是他知道悔改麽?現在還屯了重兵攻占湖廣大部,這是要與朕分庭抗禮啊!”朱瞻基板著臉說道。
    “皇上,逍遙王德高望重,又是皇親,不如讓他出麵勸降,說不定會有成效!”這時候楊榮直接提議讓李霖勸降漢王。
    “王爺,您覺得如何?朕記得前年漢王圍攻京城,就是您出麵解圍的吧?”
    朱瞻基樂嗬嗬的看著李霖,剛才演了那麽一大段戲,就是為了讓李霖出麵。
    李霖也知道自己肯定是躲不過去的,要不然以後朱瞻基還會借這個理由找他的麻煩。
    所以李霖就笑著說道:“既然皇上還願意讓我這個糟老頭子出麵,老臣自然恭敬不如從命!”
    “哈哈,那就好,這一切就交給你了,希望能夠盡快的得到一個好消息!”
    朱瞻基也沒有想到李霖竟然會答應的這麽爽快,心想對方難道真的有辦法勸降漢王?
    等到李霖走後,朱瞻基對在場的內閣大臣說道:“你們覺得李霖會成功的勸降漢王麽?”
    眾人聽到這話都沉思起來,因為李霖願意出麵勸降是一回事,成功勸降又是一回事!
    在眾人看來,李霖願意出麵勸降漢王,這就已經算是很給皇上麵子了,至於對方到底會不會成功的勸降漢王朱高煦,那就真的不好說了!
    而且現在朱瞻基對李霖的態度還讓人有些捉摸不透。
    從表麵上來看,朱瞻基確實對李霖恭恭敬敬的,但是從對方說話的語氣和眼神的細節來看,李霖恐怕也上了朱瞻基的死亡名單啊!
    所以眾人現在也不敢輕易的發表意見,都害怕得罪了朱瞻基。
    “怎麽沒人說話?楊溥,你覺得李霖能成功麽?”
    朱瞻基直接詢問了楊溥,因為對方算是這些內閣大臣之中最老實的一個。
    楊溥略微沉吟了片刻,然後說道:“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河南周邊已經全部由重兵把守,防禦的猶如鐵桶一般,朱高煦根本沒有機會攻破,而對方長時間奔襲,就會兵困馬乏,早晚都會戰敗,所以說,逍遙王勸降漢王應該還是有些把握的!”
    楊溥的分析還算是客官,因為目前的局勢對朱瞻基有利,主動權都掌握在他的手裏,他就算不出兵,也能慢慢的把朱高煦耗死,所以李霖這個時候去勸降還是有些把握的!
    不過朱瞻基又突然笑著說道:“從表麵上來看,楊溥的分析是正確的,但是你們都不清楚朕這位二叔的為人,他上一次願意投降,主要是因為他覺得謀反的時機還不成熟,也正好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但這一次就不好說了!他覺得這可能是他這輩子最後爭當皇帝的機會,很有可能會跟朕死磕到底!”
    朱瞻基雖然年輕,但是他心智成熟,他從小就知道自己的二叔和三叔是什麽嘴臉,所以他並不認為朱高煦會在這一次輕易的投降!
    “皇上,既然您知道漢王不會投降,為何還要讓李霖再去勸降?”楊士奇此刻不明白的問道。
    “嗬嗬,你知道朕為什麽把你從新鄭調回來麽?”
    “微臣並不清楚,還請皇上明示!”
    楊士奇前幾天就很納悶兒,他之前剛剛活捉了趙王,士氣正盛,即便和漢王的兵馬決戰也不會落入下風!
    可是朱瞻基卻在這時候讓他回來複命,把兵部侍郎於謙調往了前線,這明擺著是在削弱防線啊!
    這時候朱瞻基笑著說道:“現在的漢王如履薄冰,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朕必須讓他放鬆警惕,這樣才有機會捉住他!要不然真的讓他覺得咱們的防線堅不可摧,還怎麽讓他這條大魚上鉤啊?”
    朱瞻基前幾天故意給朱高煦留了一個破綻,把主帥換成了年輕沒有作戰經驗的於謙,就是為了讓對麻痹大意。
    可是朱高煦在作戰方麵還是很有能力,他擔心朱瞻基這是為了誘敵深入,所以並不敢貿然進攻,這才轉到了湖廣地區進行修整。
    眾人聽了朱瞻基的解釋,都不由得佩服起這個剛剛登基不久的皇上,看來大明又將迎來一位聖主明君啊!
    “以朕對漢王的了解,漢王此次很可能會借著李霖勸降的機會詐降,如果他到時候突然對京城發動襲擊,咱們在周邊布置的防線恐怕會很難及時趕回來增援,所以咱們還得將計就計,提前設下伏兵!”
    朱瞻基知道自己的二叔很狡猾,所以就準備提前埋伏。
    到時候朱高煦詐降反叛,讓他死在亂軍之中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
    所以說,朱瞻基的城府還是很深的,他讓李霖前去勸降,既能給天下人營造一個他很仁慈的假象,又能給漢王一個作死的機會,最後他自己還能借機除掉對方,可謂是一舉多得!
    此時的李霖已經回到了府上,他正準備提筆給漢王朱高煦寫信。
    但是一想到漢王現在的處境,再加上對方的暴躁性格,恐怕僅憑一封書信已經難以勸降對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