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這是個陽謀
字數:6453 加入書籤
雖說朱高煦為人狂傲自大,但他這些年也確實成長了不少。
平心而論,朱高煦的領兵作戰能力比著朱棣隻強不弱,在治國方麵也不比朱高熾差多少。
隻不過朱高煦沒有趕上好時候,運氣稍微差了一些,身邊沒有賢臣輔左,總是一個人孤軍奮戰,自然就顯得能力不太強。
實際上朱高煦的綜合能力還是很不錯的,由他接替朱瞻基並不是什麽壞事,對於大明來說還是一件好事!
隻不過很多人都覺得朱高煦是亂臣賊子,覺得他德不配位,所以一直不怎麽得人心。
而現在朱高煦有了一係列的惠民政策,讓老百姓真正的得到了實惠,他這才算是真正的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今後不管那些王公大臣們怎麽說,至少在老百姓的心裏,朱高煦就是一個愛戴子民的聖主明君!
這一夜,朱高煦和李霖徹夜長談,二人一直喝到了天亮,到了早上都喝的酩酊大醉,不過這也說明他們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隔閡,否則不可能同時喝成這個樣子。
送走了朱高煦之後,李霖被府上的下人攙扶著回到了床上,然後美美的睡了一覺,直到第二天的中午才徹底醒來。
朱高煦也同樣睡了一天一夜,並且是這麽多年來,第一次睡的這麽踏實!
然而此時的北平府中,張太後把眾大臣都召集在了一起。
“諸位應該都聽說了吧,朱高煦這個亂臣賊子假仁假義,說是永久免除了百姓的賦稅,騙取了百姓的擁護和支持,還讓百姓專門給他製作了萬民傘,實際上隻是自己騙自己罷了,不過長此以往,民心必然會有所動搖,爾等對這件事情有什麽看法沒有?”
張太後嘴上說的義憤填膺,實際上心裏卻很害怕,因為他們若是想要奪回江山,就需要百姓的擁護和支持!
而現在很多北方的百姓得知朱高煦在南方大搞製度改革,永久免除了賦稅,全都羨慕的不得了,甚至巴不得朱高煦趕緊打過來把他們都給統一了!
按照這個局勢發展下去,他們這些人別說收複失地了,恐怕想要保住現在的局麵都很困難!
但是張太後又根本想不到破局之法,所以就隻能集思廣益,希望眾人能夠趕緊商量出一個對策,千萬不能讓朱高煦就此爬上巔峰!要不然以後就真的麻煩了!
滿朝的文武大臣也早就聽說了這件事情,隻不過他們根本沒有什麽好的對策,因為這種事情屬於陽謀,是不可避免的!
這時候有人直接提議說道:“太後,若是想要挽回局麵,恐怕也隻能彷照朱高煦的做法,同樣對北方的百姓實施免除賦稅的政策,這樣才能穩住民心啊!”
“哼!說的輕巧,若是咱們真的這麽跟著做了,將來誰出軍餉?怎麽跟朱高煦對抗?談什麽收複失地?”
此刻馬上有大臣站出來反駁,因為如果真的這麽做,最先損失的就是他們這些高層的利益,畢竟他們的油水都是從百姓的賦稅上麵搜刮的!
眾人聽到這話都無力反駁了,因為人都是要吃飯的,他們跟著朱祁鎮逃到北方可不是完全因為忠心,最主要的還是舍不得自己的鐵飯碗。
張太後此刻也不知道到底要怎麽做才好,隻能詢問楊士奇等內閣眾人的意見。
楊士奇他們幾個內閣也很糾結,對於朱高煦這種陽謀還真的想不出應對之法!
內閣的眾人討論了很久之後,楊士奇才站出來說道:“太後,微臣幾人商議了一下,覺得這雖說是一個難辦的事情,但也並非無懈可擊!”
“此話怎講?”張太後激動的看著楊士奇,期盼對方能夠想出好的辦法。
楊士奇這時候恭敬的說道:“回稟太後,朱高煦以蠅頭小利籠絡人心,表麵上看似高明,實際上卻愚蠢至極!因為他這麽做,就會讓自己無稅收可用,如此一來,他還拿什麽跟皇上對抗?長此以往下去,不用一兵一卒,這些反賊就會自己滅亡!”
“嗯!此言有理!”
張太後總算鬆了一口氣,雖然楊士奇的分析多少有些牽強,但最起碼能夠暫時的穩住人心,不至於讓朝中的文武百官跟著擔憂。
不過這時候於謙又忍不住提醒道:“太後,雖然從長遠上來看,朱高煦必敗無疑,但是眼下的確會有不少百姓心生不滿,所以微臣以為,咱們也應當適當的減少一些賦稅,緩解一下百姓的壓力和不滿之心。”
“哼!於大人說的輕巧,若是減少了賦稅,虧空的銀子由誰來出?”
戶部尚書立刻站出來反對,因為之前他們走的匆忙,戶部的很多銀子都沒有來得及帶走,這也就等於國庫處於虧空狀態!
若是現在不趕緊征收一些錢財,等到用錢的時候找誰去要?
但是於謙還是非常反對這種事情,他又接著反駁道:“就算不減免賦稅,就一定能收上來銀子麽?諸位大人難道忘了前兩年的旱災?現在的百姓怎麽可能還能拿出銀子?”
於謙這麽一說,眾人都沉默了,因為前兩年的旱災確實太嚴重了,老百姓現在甚至是連種地的糧種都拿不出來,還怎麽上繳賦稅?
這時候楊士奇也開口說道:“太後,之前的旱災確實對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打擊,這個時候需要休養生息,否則無異於殺雞取卵啊!”
張太後也知道楊士奇說的很對,但是最主要的問題是錢從何來?
“太傅,哀家也知道百姓的難處,可是現在國庫沒有可以周轉的現銀,而紙鈔又很難流通,這種難題要怎麽解決?”
“太後,微臣以為,現在應當讓那些富豪鄉紳康慨解囊,許之以利,等到渡過了現在的難關,今後再補償他們,這樣就能讓資金得到周轉,紙鈔同樣可以重新流通!”
楊士奇此刻也是想了一個沒辦法的辦法,隻能從那些土豪鄉紳身上開刀,否則真的很難解決當前的問題了!
滿朝文武聽到這話又皺起了眉頭,因為如果要拿土豪鄉紳開刀的話,說不定還會牽扯到自身的利益。
但這個事情也不是一定能牽扯到自己,隻能看運氣,誰被牽扯進去算誰倒黴!
若是讓地方豪門全都聯合起來,雖然也能給朝廷造成很大的壓力,但人心不齊,難免會造成更大的亂子,看來這次真的有人要放血了!
楊士奇自然也明白眾人在琢磨什麽,隻是到了這個緊要關頭,一切都變的沒那麽重要了,需要眾人齊心協力才能渡過難關,否則到最後很可能會被朱高煦給逐步兼並!
張太後把這件事情交給了楊士奇來處理,希望對方能夠盡快解決這個大麻煩。
這件事情剛剛平息,接下來張太後卻遇到了更大的麻煩,那就是瓦剌、韃靼、兀良哈、女真等部落都收到了大明南北分裂的消息,再加上前兩年旱災導致大明國力削弱,所以幾方人馬開始謀劃著入侵大明的疆土!
入冬之前,北方戰事頻發,張太後讓楊榮、夏原吉、金幼孜、於謙等人分兵應對,可是大明的步兵在騎兵麵前缺乏速度,即便在武器裝備方麵占據優勢,也很難擊敗敵人。
而且這些北方部落都是以遊擊戰為主,基本上不和大明的主力部隊正麵交鋒,隻要掠奪了財物、糧食和女人就立刻撤離。
在這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北方邊疆的居民數量大幅度減少,全都偷偷地往南遷移。
即便張太後下旨讓百姓固守家園,不得輕易遷徙,可是法不責眾,再加上北方土地遼闊,所以想要控製百姓南遷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這一年可謂是朱祁鎮他們這一方最煎熬的一年,因為他們不僅物資短缺,還流失了不少百姓,被侵占了許多土地,再加上民心已經逐步向朱高煦靠攏,就連那些文武大臣都有了投靠朱高煦的心思!
張太後在這些日子裏憂思過度,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她擔心自己死後朱祁鎮坐不穩江山,所以每天都督促三楊、於謙等人教導朱祁鎮、朱祁玉等皇子,希望自己的這些孫子能夠成長的快一些!
宣德十四年,殫精竭慮的張太後崩逝,諡號“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後”,舉國哀悼。
張太後去世之後,朱祁鎮正式登基,孫皇後也終於坐上了太後之位,改年號為正統,封張太後為太皇太後,並且繼續以主少國疑為理由,獨自把持朝政。
孫太後還想像當初的張太後一樣獨攬大權,所以她一開始就拉攏三楊,任用禮部尚書胡濙、英國公張輔這五位大臣輔政。
不過現在的朝堂已經不像當初那麽穩固了,很多官員都在暗中向朱高煦示好,對孫太後陽奉陰違,所以很多政令都難以得到實施。
對於這種事情,孫太後雖然心知肚明,但是也不好直接翻臉,畢竟她還指望這些人輔左,否則今後很難再和朱高煦對抗。
隻是孫太後此人心胸狹隘,不像張太後那麽胸襟廣闊,不但暗中讓錦衣衛和東廠的人迫害那些不聽從自己號令的大臣,還對後宮嬪妃和皇子們嚴格打壓。
內閣三楊中的楊溥為人耿直,看不慣孫太後這些陰險歹毒的手段,雖然幾次勸說,孫太後卻不聽勸告。
楊溥對現在的大明失望透頂,最終選擇了辭官告老還鄉。
然而孫太後害怕他投靠朱高煦,所以隻允許楊溥辭官,卻不允許對方離開北平!
無奈之下,楊溥也隻能留在北平安度餘生。
也幸虧楊溥之前是托孤大臣,在朝中頗有威望,否則他的下場肯定不會好!
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裏,孫太後連年讓楊士奇南下攻取洛陽,雖然沒有大的進展,但是也震懾了周邊的異族,也讓朱高煦不敢小看她這個女人。
可是這種窮兵黷武的狀態隻會迅速的削弱朱祁鎮這一方的國力,導致北方的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經常發生暴亂。
如今的朱高煦把南方管理的井井有條,不得不說,他這些年對大明的百姓真的做了不少好事。
除了在黃河沿岸建立防線阻擋朱祁鎮的兵馬之外,朱高煦從未對周邊地區用兵,而且每年都興修水利,挖深井,儲存糧食,開通海運,興建工廠,讓老百姓的生活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朱高煦覺得自己做的這些事情已經對得起列祖列宗了,對於北方的朱祁鎮,他也沒有主動出兵,因為不管他是否是順位繼承,隻要百姓們願意擁戴他即可!
實際上朱高煦這麽做也是很明智的,因為如果強行攻取北平,隻會讓人覺得他是為了皇位才造反的。
而現在大家都看到他把大明的江山治理的井井有條,就會覺得他是真的一心為了大明江山和這天下黎民百姓著想!
而且這些年朱高煦雖然沒有強攻,但是朱祁鎮卻把北方治理的烏煙瘴氣,孫太後更是被百姓稱之為一代妖後,這樣的人治理江山怎能持久?
正統八年,朱祁鎮正式親政,他對外宣稱自己要勵精圖治,剿滅反賊朱高煦,收複失地,重整大明江山。
但朱祁鎮實際上卻過度寵信宦官宦官王振,導致宦官專權,致使大明北部變的更加混亂了!
當朱高煦聽說朱祁鎮親政之後,頓時高興的不得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統一大明的機會終於來了!
“哈哈,朱祁鎮這個小雜碎終於親政了!經過妖後孫若微的瞎折騰,他們已經沒什麽實力了,朕倒要看看對方還能折騰個什麽花樣!”
“皇上,朱祁鎮親政,必然會大舉圍攻洛陽,現在雖然他們兵力孱弱,但兵馬數量並不少啊!”
“嗬嗬,兵馬再多又能如何?你真以為朕這些年一直防守是因為害怕他們麽?實則不然!朕是讓他們幫朕抵禦北方異族,讓他們給朕爭取更多的休養生息的時間!如今朕已經兵強馬壯,國富民強,所以隻要朱祁鎮敢來,朕就讓他有來無回!”
朱高煦對此還是非常自信的,他休養生息了這麽多年,豈能無法對抗朱祁鎮?他隻不過少了一個滅掉對方的合理借口而已!
現在朱祁鎮已經正式親政,對方再來招惹他,他這個當爺爺的也不算欺負孫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