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抵京

字數:3650   加入書籤

A+A-




    就在姚啟聖突然感覺到自己跟施琅一直在爭的指揮權沒準並不是大功反而是個大坑時,康熙皇帝也正在為此事犯愁。

    北京,紫禁城。

    又看了一遍施琅和姚啟聖這段時日連續上的奏折,康熙皇帝輕輕歎了口氣。

    作為異族統治者,他總是下意識地想要削弱、分攤底下漢人官員的權力。

    故而最初施琅赴任福建水師提督時,他給施琅的命令是到任之後,就攻台事宜要與總督、巡撫、陸路提督、福州將軍、兵部侍郎吳努春一同商討。

    也就是說在一開始,康熙出於防備漢人的天然心態,將討伐東寧的指揮權一分為六。

    這就鬧出了很大的問題,總督姚啟聖、陸路提督萬正色、水師提督施琅、福州將軍喇哈達均是從一品大員,而巡撫吳興祚、侍郎吳努春也是二品大員。

    好幾個一品官員,康熙又沒給分主次,該怎麽攻打東寧幾人吵成了一鍋粥。

    但凡有事不決,各大臣就要分別上奏康熙皇帝定奪,福州北京相距甚遠,一來一回耗時頗久,這種指揮製度大大延誤了戰事的準備工作,原本今年攻台的計劃隻得無奈延後。

    這期間更是發生了福州將軍喇哈達和侍郎吳努春向兵部密告誣陷施琅預謀叛變一事,雖然事後查明是捕風捉影,但這事也給康熙皇帝敲響了警鍾,不能繼續這麽下去了。

    他當時果斷下了諭旨道:“總督姚啟聖統轄福建全省兵馬,同提督施琅進取東寧,新任巡撫董國興統管刑名錢糧諸務,不必進剿。”

    一道諭旨將六人決策組縮減成二人決策組,但即使此時,以少數族裔統治多數族裔的少年君主仍未明確誰主誰次,下意識地不願讓權力集於一人之身,故而問題的關鍵並未得到解決。

    被判出局的幾人紛紛加入姚、施二人的陣營,分歧仍然存在,且愈演愈烈。

    分歧的主要焦點在於進兵的時間和策略,姚啟聖堅持要趁著冬季季風進軍,分兩路攻打澎湖、淡水,而施琅堅持在夏季季風時出兵,專取澎湖一處。

    因為分歧未解決,本計劃今年五月就出兵的施琅不得不擱淺進軍計劃,他隻能在銅山水寨看著對岸一點點加強守備,建船造炮,心中憂憤不已,對姚啟聖更是厭煩。

    若隻是延誤了地方備戰那也還好,但最讓康熙皇帝焦慮的是因為姚、施二人的爭端,在京大臣也形成了旗幟鮮明的兩派,兩邊爭執不休,可是把康熙皇帝給煩死了。

    康熙皇帝又將二人的奏折細細看了一遍,一番權衡後仍無法下定決心是否該交由一人指揮。

    他思索片刻,決定繼續和稀泥,招呼顧問行按他的口述擬旨,申飭二人道:

    “進剿海寇,關係重大,總督姚啟聖、提督施琅,身在地方,務將海麵形勢、賊中情狀審察確實,如有可破可剿之機,著協謀合慮,通力合作,酌行剿撫,切勿再擅起抵牾,錯失良機。”

    旨意加蓋印章第一時間發往福建。

    就在攜帶康熙申飭旨意的官員匆忙離開京城去宣旨時,琉球使臣團也乘船到達了通州。

    以蔡稟與朗卿顏二人為首的琉球使臣團這一路途經福建、浙江、江蘇(含安徽)、山東、直隸等多個行政區。

    由各省的督撫衙門分別負責使臣團一行在本省內的伴送和奏報,確保萬無一失。

    通州是京杭大運河的終點,在這裏下船後,使臣團在直隸官員和兵丁的護送下,終於在四月底抵達了偽清的心髒北京城。

    幾個在禮部行走的新進士和負責的筆帖式、主事等官員與直隸的官員進行了交接,一路引著使臣團眾人前往會同館休息。

    “在下蔡稟,忝為此次琉球正使,不知大人如何稱呼?”,在去會同館的路上,蔡稟自來熟地跟領頭的禮部主事攀談起來。

    不似福建的接待使張世宗數年都是由他負責接待琉球使臣,京城禮部的主事級官員很多,遷轉又快,每次蔡稟來都是生麵孔,這次也不例外。

    為首負責接待的主事趕忙回了一禮,“當不得蔡貴使稱大人,在下顏光敏暫任清吏司主事一職,貴使團在京一切事宜由在下負責。”

    “那便麻煩顏主事了,不知現下京內已來了幾國使臣了?”,蔡稟好奇地發問道。

    提到這個顏光敏眉頭微皺道:“已來了十幾國了,貴國使團這次來的著實有些晚了。”

    蔡稟心說這不是被東寧截住了嘛,能早來就有鬼了。

    借著去年底徹底平定了三藩的威勢,康熙皇帝特下旨意允許各國使臣於今年萬壽節(皇帝生日)來京朝貢。

    蔡稟當初被東寧俘虜,向鄭克臧求情說清朝設了期限便是指這萬壽節,如今離著萬壽節沒幾天了,來的確實晚。

    當初在福州等待時,蔡稟還一直擔心康熙會不會嫌他們來得太晚,不允許其到北京覲見了,好在結果還不錯,總算在大節前趕到了北京。

    到了會同館後,顏光敏按照流程,照著福建總督衙門的公文查點了人數,確認無誤後安排眾人入住會同館西側的院落內。

    此處院落左邊緊挨著朝鮮使臣下榻之所,右邊挨著暹羅使臣,後邊三間院落全都安排給了規模龐大的蒙古衛拉特部使臣。

    “貴使請在此安歇,若要出會同館還請提前告知,禮部好派人隨同。”,到地方後,顏光敏拱手行禮告辭。

    蔡、朗二人連忙起身將一眾禮部官員送出院落。

    臨進門時,正好看見蒙古衛拉特部使臣從外間回來。

    十數個身材高壯,眼窩深陷、卷發茂胡的大漢走在一起,壓迫感十足,對方明顯西域樣式的裝束也頗惹人注目。

    負責陪同衛拉特部使臣團的幾個禮部年輕官員蒼白著臉,亦步亦趨地跟在這幫人身後。

    見到朗顏卿和蔡稟站在門口,為首那人扭身一把拉住隨行通譯的胳膊,一連串充滿異域音調的瓦剌語脫口而出。

    那通譯抬頭看了蔡、朗二人一眼,輕聲地回複了一句。

    那人聞言後麵露輕蔑神色,睥睨著二人用瓦剌語大聲說了句什麽,引起其餘蒙古漢子的大笑。

    蔡稟臉色憤怒,看著隨行衛拉特部的幾個禮部官員想要個解釋,卻沒想對方苦笑一下,擺擺手示意二人快回院內,莫要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