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會之戰(上)

字數:4240   加入書籤

A+A-




                      翌日天明,從廣州府趕來的後勤部隊帶來了大量補給後勤和攻城器械,清軍接收後,在正午時分率先行動起來。

    大軍分為兩部,由劉明江率領一萬五千綠營兵防備外側的楊彥迪。

    王永譽親率兩萬大軍和臨時挾裹來的萬餘民壯圍攻新會城。

    自古守軍抵抗堅決的圍城之役,通常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采取政治攻勢多於軍事攻勢,軍事上的攻城是為政治攻勢服務,&nbp;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

    第二種則是以軍事攻勢為主的強攻,這個不用多說幹就完了。

    若是平常,清軍大概率是會采取第一種方式的,但如今時間緊急,況且楊彥迪的援軍就在外圍,極大的削弱了政治攻勢的威力。

    在王永譽的命令下,&nbp;包圍四麵的清軍同時發動了進攻。

    清軍的第一輪攻擊十分凶猛,&nbp;攻城戰在最開始便進入了白熱化,

    從晌午辰時開始,&nbp;民壯們陸續開始填塞縣城四周的護城河。

    新會一個小縣城,護城河不到十米寬,民壯們頂著上方明軍的射擊,交替前進填塞,在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後,很快便將護城河填平。

    與此同時,清軍所攜帶的火炮開始發揮威力,廣東的綠營是十分重視火器的,各種口徑不一的火炮被集中起來衝著新會縣城牆和城門猛烈轟擊。

    在兵力占優的情況下,清軍采取四麵圍攻的戰術,在盾車的掩護下,清軍在每道城門下都逼近了城牆,間或在外側堆土台占據製高點,半空中施放箭銃,居高臨下地與城頭上的明軍對射。

    抵近城牆的清軍一邊施放火箭,焚燒城樓,一邊在城下用撞車猛撞城門。

    隻要一處得手,&nbp;即大功可成,&nbp;明軍的守城戰在一上來便瀕於險境。

    縣中的平民已被盡數遷移,城中隻有五千明軍分散四方守衛,在清軍的猛攻下各處都在艱難支撐。

    猛烈攻擊下的新會縣城搖搖欲墜,楊彥迪手下眾將看的心急,紛紛請戰。

    但楊彥迪並未著急,仔細觀察著對麵清軍的陣勢。

    一直到將近午間時,明軍方麵終於有了動作,楊彥迪親率大軍出寨,花軒率領本陣人馬一馬當先,率先衝擊清軍前陣。

    頭鐵的花軒並未換盔甲,今日出戰仍穿著亮閃閃的明光鎧,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十分矚目。

    明軍列陣頂著箭矢向清軍靠近。

    等距離足夠近後,在刀盾手掩護下的火銃手仗著射程優勢,急速幾輪急射,清軍最前的鳥銃手陣列倒下一片,引起了慌亂。

    猛然遭受重創的清軍鳥銃手,在恐懼之下不顧軍令紛紛開銃射擊,但射程不夠對明軍殺傷有限。

    見對麵鳥銃手已亂,&nbp;花軒一聲令下,&nbp;明軍分散開來快速衝鋒。

    此時清軍陣內箭矢齊發,匆忙裝填好的鳥銃手抓緊時間齊射了一輪,連忙退往後陣。

    花軒部付出了一定的傷亡衝到近前,與清軍展開了肉搏。

    近戰十分激烈,雙方僵持不下,在花軒的有意引誘下,清軍前陣的陣型變得越來越密集,雙方搏殺嘶吼,宣告著最原始的訴求,你死我活!

    戰鬥正酣時左右兩側清軍在劉明江的指揮下緩緩從兩側壓上,準備將花軒部圍殲。

    在左右兩側清軍動的一瞬間,明軍後方鼓點突然變得緊湊。

    花軒收到信號後沒有遲疑,立馬有意識地率領麾下大部人馬與清軍脫離,等到後方明軍本陣鳴金後,果斷地快速後撤。

    劉明江見狀,短短猶豫了下,正在他準備下令追擊時。

    隱藏在西側高處的北軍炮營開始發威。

    清一色軍械所生產的嶄新銅鐵混鑄大炮,都是專為野戰而用的小口徑炮,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著晦暗的光芒。

    “放!”,隨著炮營統製李昊文一聲令下,數十門火炮一齊轟鳴,在清軍前陣轟出了一道道血線,不可避免地誤傷了小部分沒來得及撤離的友軍。

    “炮口降低三寸,矩度偏轉至壬中位,開火!”,在東寧軍學以優異成績畢業的李昊文基於第一輪炮擊的落點,果斷進行了調整。

    大炮轟鳴聲再起,這次數十門火炮均打入了清軍前陣,造成了清軍的混亂。

    劉明江一邊下令前陣分散陣型撤下來,一邊緩緩拉開本陣與前陣的距離,同時派出督戰隊,斬殺趁亂逃跑的清軍。

    一隊五百人的騎兵隊伍突然從劉明江本陣奔出,直奔向西側的炮軍陣地。

    等清軍騎兵衝抵至西側高坡下時,由低衝高,受地勢所限速度提不起來,被駐防在此地的明軍一個協用火銃擊退,未能殺上高坡衝擊炮陣。

    在劉明江的命令下清軍冒著明軍的炮火緩緩後撤,直到退出射程後立刻重整隊伍。

    李昊文請求將炮兵陣地前移,眾將也紛紛請戰,建議楊彥迪趁勢全軍出擊,一舉擊潰敵軍。

    楊彥迪搖搖頭道“炮擊殺傷有限更多是打擊士氣,但觀對麵清軍後撤,有條不紊士氣仍在,時機未到。“

    之後楊彥迪廣派斥候勘察周圍地形,未再與劉明江部交手。

    而駱英雄率領明軍依靠城池堅守,在猛烈的攻勢下雙方均傷亡慘重。

    激烈的攻城戰持續到午後,清軍率先頂不住了,主動將攻勢緩和了下來,明軍總算有驚無險地守住了城池。

    若說第一天攻城戰是白熱化,那第二天便達到了。

    經過第一日攻城失利,王永譽下了狠心,圍城營寨的大軍全都派了出去,連後備軍也未留,後營為之一空。

    所有參與攻城的清軍高級將領都受到了命令,各部分段指揮攻城,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守備以下的中下級將佐,都責下軍令狀,今時攻城不效,甘受重罰。

    這種孤注一擲的態勢讓第二日的攻城戰一上來便是。

    清軍的炮彈瘋狂轟擊在城牆上,洶湧的攻勢從四麵八方湧來要將新會城中的明軍淹沒。

    在劇烈的戰爭強度下,雙方很快都有了高級武官陣亡。

    負責西城守禦的宣忠鎮副統製高旦在西門城樓上被城下清軍的勁矢直接射中胸口,當場陣亡。

    西城門的明軍守軍一時間大亂。

    偽清負責攻擊此處的左翼鎮總兵劉平乘勢命令架起雲梯,眾綠營兵正待爬城而入,幸得負責四處策應的宣忠鎮統製梁革帶著援軍趕到。

    他指揮部眾火銃齊射,打退了正在攀爬的清軍,並將親臨前線督戰破城的劉平射殺在城下,穩定了西門的形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