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嘉興

字數:3598   加入書籤

A+A-




    嘉興的曆史可謂悠久,它位於錢塘江與東海交會之處,緊挨沿海。

    此處攬江、海、湖之形勝,素有吳根越角、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春秋時,吳越兩國便在此風雲角逐,及至三國時,吳帝孫權改稱此地為嘉興縣,&nbp;&nbp;以後曆代皆沿用其名。

    到唐代時,嘉興已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糧區,俗話說“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可見其對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此後嘉興一直都是繁盛之地,及至明代被稱為“江東一都會也”,繁華熱鬧,商貿不絕。

    可惜在明清易鼎之際,清軍攻破嘉興城後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屠殺,史稱“嘉定三屠“。

    幾次屠殺使嘉興城損失慘重,已不複當年繁華,這種狀況直到康熙這次南巡仍未好轉。

    據記載主刀嘉定三屠的便是之前提過的那位攻進廣州成為首任廣東提督的李成棟。

    說起李成棟這個人確實很有意思,他是擊滅隆武帝的“首功”之將,還是生擒紹武帝的“不替”功臣,又是為清朝奪取江浙、福建、兩廣等廣大地區的第一功臣。

    不可思議的是,也恰恰是忽然之間,這個人良心發現,搖身一變,又成為永曆帝的不貳忠臣,與金聲恒、王得仁一起在南中國“反正”,&nbp;&nbp;重新成為明朝的“忠臣義士”,而且蹈死不顧,死而後已。

    最後他亂流趨敵,&nbp;&nbp;赴水而亡,被永曆帝親口諡“忠武”二字,&nbp;&nbp;贈太傅、寧夏王。

    真所謂忠奸實難言,&nbp;&nbp;全靠後人說。

    此次東寧方麵大軍盡出,北軍五鎮、中軍五鎮出動士卒近三萬,加上從鬆江、蘇州等地裹挾的民壯,何祐號稱總計有十萬大軍的明軍主力齊聚嘉興。

    隨著大軍一起行動的前偽清鬆江知府魯超看著前方不遠的嘉定城緩緩開口道:“嘉興自唐代以來皆是水城格局。”

    他看何祐做出了傾聽狀,連忙繼續賣弄道:“除小西門水關外,四麵各有水陸城門一座,西門曰通越門,南門曰澄海門,東門曰春波門,北門曰望吳門,京杭運河至西南兩麵城門入城由東北兩座城門出城,運河河水同時繞城,形同護城河堤。”

    看不慣一介降官的賣弄模樣,左武衛統製毛興冷聲道:“左右不過是個府城,縱然有從杭州來的援軍,再加上城內民壯,也不過幾千的守軍而已,&nbp;&nbp;在我大軍麵前還能翻出什麽浪花?!”

    魯超聞言連連稱是,&nbp;&nbp;訕笑地住口不言。

    何祐瞥了眼毛興道:“撒出去的斥候們可傳回了消息,敵人動向如何?”

    早在抵達嘉興城下之前,&nbp;&nbp;何祐就往東、北、南三個方向派出了大量斥候以監視偽清援軍動向。

    麵臨明鄭大軍壓境的境況,大部分清軍選擇了據堅城不出,為明軍斥候發揮作用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以嘉興為中心,四麵各處要道、水道皆散布著明軍的斥候、探子,稍有風吹草動即刻便被明軍所知。

    麵對何祐的詢問,毛興抱拳道:“回稟的探哨來報一切正常,尚未有大部清軍集結而來的消息。”

    何祐點點頭繼續問道:“拷餉一事辦的如何了?”

    “沈統製在負責此事,已經散下去了兩個鎮,應該很快就能有收獲。”

    沈誠在何祐的命令下將兩鎮數千人以協為單位分散至鄉鎮間,在各自軍官的帶領下有組織地對當地的豪門大族們劫掠糧餉。

    何祐特別吩咐對那些子弟在清廷中任官或者登科的豪門大戶,絕對不能放過,立場不容混淆。

    在明軍高效快速地劫掠下,嘉興地區的官紳富豪們很快開始四散逃亡。

    大家逃亡的第一站自然便是鑾駕所在的杭州,於是短短數日間,便見無數嘉興豪族士紳們聚集在杭州城門外大聲哭嚎。

    “天殺的賊軍,將我家中錢財劫掠一空,地契統統焚燒,田地都分給了那些好吃懶做的窮漢,請聖上為我等作主!”

    “我家二郎現任成都府推官,還請開門放我進去!”

    但把著城門的清軍們不為所動,冷冷地看著城下吵鬧的士紳們,連個派出來回話的都沒有。

    等這些士紳們情緒難以自製,開始有過激舉動時,城頭上的清軍們在上官的命令下齊齊探出頭,人人彎弓搭箭,瞄著下麵的士紳們。

    看見城頭上一片冒著寒光的箭簇,那些過激的士紳們瞬間就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大家稍稍後退繼續哭喊,而城頭的清軍也默契地收箭躲回城垛。

    明軍對嘉興地主大戶的劫掠如火如荼,糧食和金銀浮財等能帶走的一律帶走。

    而像帶不走的財富如土地之類的,明軍往往會召集四周鄉人,將搜刮出來的地契當著大夥的麵燒掉,然後慷慨大方地將這些帶不走的土地分給老鄉們。

    何祐當然知道,僅僅靠著這些還不足以讓滿臉都寫滿了“麻木”的偽清民眾們支持他。

    但至少,這些偽清民眾暫時是不會反對他了。

    而對這些豪門大院的掃蕩,既提高了士卒的士氣,也增加了軍隊的補給,讓深入敵境的何祐部後勤壓力大減。

    持續數日的拷餉收獲頗豐,趁著軍心士氣正旺,何祐果斷地下達了攻城的命令。

    沈誠部在劫掠鄉紳的同時也從各鎮各鄉收羅了近二百來條小木舟及許多門板,隨軍民壯們冒著守城清軍的弓箭火銃,連夜搶造出了五六道浮橋來。

    戰鼓咚咚作響,北軍和中軍兩個炮營總計七十多門陸戰炮齊聲轟鳴,響徹天地,白色的硝煙和紅色的煙火瞬間籠罩了整片區域。

    麵對著明軍占據壓倒優勢的火力,清軍方麵大驚失色,根本不敢露頭,在城上躲藏的士卒們不約而同地明悟了為何鬆江府會如此快的易手。

    除了鬆江驟然遭襲準備不足外,敵人強大的火力恐怕也是重要的原因。

    嘉興府城北門設著三座小口徑虎蹲炮,在明軍炮火的間歇,城頭守軍試圖用三門火炮回擊,但三門炮很快就在明軍的著重關照下被擊毀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