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黃宗羲(下)
字數:3782 加入書籤
在知府衙門內,南鎮撫司百戶梁慶和軍法司參事張三同正在給李高山下最後的通牒。
“李統製,現下士卒們的劫掠行動早已超出了懲戒的範疇,我等代表南鎮撫司和軍法司正式要求貴部約束好手下士卒,立刻停止破壞嘉興安穩的行為。”
李高山打著哈哈道:“兩位大人何出此言啊,何大帥交代的,要我嚴懲通清士紳,&nbp;&nbp;李某這也是聽命行事啊。”
梁慶麵色嚴肅地道:“李統製不用在這裏跟我們打哈哈,明日午時之前,士卒的劫掠必須停止,不然我等隻好將此間情形盡數稟報何大帥了。”
李高山笑容斂去,眼神轉冷,寒聲道:“梁大人在威脅我?”
“梁某按律例行事何來威脅一說,&nbp;&nbp;言盡於此,&nbp;&nbp;李統製還請盡快約束部卒,不然到時真的鬧到何大帥那裏,&nbp;&nbp;大家臉上都不好看。”
梁慶抱拳一禮和張三同一起轉身離去,留下一臉陰沉的李高山。
等二人走後,李高山召集了平禮鎮諸將官,將南鎮撫司和軍法司的意見傳達給了眾將,立刻引起大家的不滿。
此時手下士卒來報說,門外有一位名叫黃宗羲的大明遺民求見。
正在氣頭上的李高山聽見手下兵卒的回報,下意識地皺起了眉頭,揮揮手道:“不見不見。”
隨即衝著傳訊的士卒嗬斥道:“什麽阿貓阿狗的都來找我匯報?要你們是幹什麽吃的!”
那士兵喏喏不敢多言。
“且慢!”,平禮鎮副統製尹景出聲製止。
他用不確定地聲音問道:“來者可是說了他叫黃宗羲?”
那士兵看了眼李高山,見他沒有出言打斷,方才回話道:“是,門外一位老者帶著三個學生,&nbp;&nbp;那老者自稱是黃宗羲。”
“尹統製,這黃宗羲有何稀奇的不成?”
李高山此時也意識到了不尋常。
尹景笑道:“當初來浙江之前,&nbp;&nbp;殿下通過南鎮撫司向出征的各軍鎮下發了江浙探訪名錄,大人可還有印象?”
李高山聞言露出回憶神色,&nbp;&nbp;“確實有點印象,好像是殿下讓南鎮撫司在江浙探訪人才,要盡量帶回東寧,怎得?這黃宗羲在名錄上。”
尹景拍掌大笑道:“何止是在名錄上,這位黃宗羲黃太衝位列尋訪名錄中第一位!”
“哦?!”,這下李高山來了興趣。
“這位黃太衝是何許人物,竟得殿下如此看重。”
尹景搖頭笑道:“我也是一介武夫,哪裏知道這黃宗羲厲害在何處,但這不正是拿下梁歡的好機會嗎?隻要拿下了梁歡,軍法司的張三同性格懦弱怕事,到時候還不是任我們拿捏?”
李高山眼珠一轉,笑容重新回到了臉上,他哈哈笑道:“尹統製所言甚是!”
他衝著那個報信士卒道:“還不快去請黃老先生進來,不不,我李某親自去迎!”
李高山的親自出迎讓萬斯同等黃宗羲的弟子們心中很滿意,心中暗暗感慨老師的名氣之大。
即便是鄭氏的武夫將軍聽聞老師前來都親自來迎,執禮甚恭。
黃宗羲雖然麵上不顯露分毫,心中也是略感振奮,見李高山滿臉笑容親自出府相迎,&nbp;&nbp;對此行的勸說又多了幾分把握。
黃宗羲對鄭氏一脈一直抱有善意,作為史學家,他親自編撰了《鄭成功傳》、《賜姓始末》等史料,是後世研究國姓爺的重要文獻依據,從這些史書的字裏行間中可以看出他對國姓爺是欽佩的。
當初國姓爺退守台灣時,大部分人對其不看好,士林唱衰鄭氏退守台灣,稱其最終也不過就淪為田橫之流。
可黃宗羲不這麽認為,他反駁這些看輕鄭氏的言論,多次在公開場合為鄭氏鼓吹稱:
“自緬甸蒙塵以後,中原之統絕矣,而鄭氏以一旅存故國之衣冠於海島,稱其正朔。鄭氏不可謂徒然矣。”
一直到三藩之亂時,年已耳順的黃宗羲並未參與其中。
他表麵上對吳三桂等人的反叛冷眼旁觀,實則心中十分牽掛戰事,迫切希望能看到夷狄朝廷被推翻,恢複漢家江山的那一天。
但他並未將希望寄托於三藩之流,在他的文章中將當時已占據數省之地的吳三桂隱喻為“龍蛇”,將各地蜂擁的起義軍稱為“蜂躉”。
他認為無論是三藩之流還是西北反正的王輔臣之流都是滅亡明朝的幫凶,自然不願意將希望寄托在這些人身上。
直到鄭經遵奉永曆年號反攻大陸後,他心中為之一振,但很快鄭經背刺三藩的操作讓他失望不已,及至鄭經敗退東寧,他最終徹底熄滅了抗清心思,開始潛心修書治學。
不得不說鄭經的操作真的很泄氣,不光是黃宗羲,還有朱舜水等人,都是在鄭經反攻失敗後,心灰意冷徹底放棄了抗清,一個個開始隱姓埋名著書育人。
黃宗羲進到知府衙門後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請求李高山立即停止劫掠,還嘉興百姓以安寧。
李高山連拍胸脯保證照做,黃宗羲心中對李高山的觀感更好了些,覺得李高山雖然身為武夫為人粗魯,但願意聽勸,實在難得。
當然這都是李高山裝出來的,他向黃宗羲保證停止劫掠後,擺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歎氣道:
“不瞞黃老先生,本官也不願意劫掠百姓,隻是何帥有言,務必嚴懲通清大族,不光是嘉興,在鬆江、昆山等各地都施行此策,唉!”
他躬身一揖到底道:“我知老先生高義,不知先生可否願往杭州前線勸說何帥收回成命?”
黃宗羲聞言笑而不語,萬斯同則皺眉勸道:“先生,我等來此已是冒險,眼下鑾駕就在杭州,若先生您出現在杭州鄭氏軍中,隻怕日後說不清楚啊。”
萬斯大和仇兆鼇也連連點頭勸道:“先生三思!”
黃宗羲臉色柔和,看著自己三個得意門生道:“你三人春秋鼎盛便不必去了,我這個年紀,一把老骨頭,若是清廷願意收去就收去吧。”
他眼神掃過三個學生,語氣清朗道:“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爾等立身需謹記!”
三人聞言皆躬身行禮,“弟子謹遵先生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