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番外

字數:354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回到五零年代末 !
    此為防盜章  南昆市的商店要比縣城一間門麵兒的商店要寬敞的多, 三層高的樓, 每層有好幾個櫃台四周排開,上麵擺著各色各樣的貨物,十幾個售貨員站在櫃台後麵閑閑的招待前來購物的客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公社化和煉鋼的緣故, 整個商店稀稀拉拉的沒幾個人買東西, 周燕先到三樓利用手頭賣魚得來的布票,買了四寸深藍色的紡織布,這是孝敬周老太太的。
    然後又下二樓, 打算買兩個搪瓷盆和茶盅,送給她現實的奶奶。
    周燕賣魚得了兩百多塊錢,外加三十三斤糧票, 一斤精細米, 兩斤玉米麵,四斤粗麵,搭若幹雜七雜八的劵類。
    這些東西都不能讓周家知曉,不然會掉馬甲。不過她奶奶張秀雲那裏不一樣,現在的她跟奶奶素昧平生,買些好東西看奶奶,她也不會起疑心。
    買完搪瓷盆, 周燕又在二樓轉一圈, 終於看見蜂窩煤爐,還有暖水瓶。
    蜂窩煤爐是綠色鐵皮的, 售價十八塊搭四張工業劵。這玩意兒一般人家用的少, 主要它價錢貴, 趕得上一個低層工人半個月的工資。人們寧願四處撿柴禾燒火煮飯,也不願意多花那些個錢買個爐子當個擺設。
    因此這蜂窩煤爐不算緊俏貨,那每季度每人隻有兩百斤定量的蜂窩煤劵也就便宜了周燕。她可是趁高教授不備,拿了好些個大魚,換了四百斤的蜂窩煤呢!
    不過現在換蜂窩煤不太方便,她沒帶任何運輸的工具過來裝蜂窩煤,憑空讓蜂窩煤裝進空間,肯定會讓人起疑的。隻能等到明天,看能不能找個排子車之內的假裝運輸了。
    選好爐子,周燕又挑起熱水瓶。這個年代的熱水瓶都是機關單位用,平常人家也不是誰都有。周燕想著買個熱水瓶,她半夜想喝熱水方便一些,雖然價錢看著挺貴,但生活必需品,還是不能省。
    貨架上的熱水瓶有兩種,一種是鐵皮紅身,畫了花鳥魚獸,瓶嘴是不鏽鋼的高檔水瓶,售價八塊七毛錢,五張工業券。
    另一種是竹編外殼,一拿起來瓶膽在裏麵吱吱呀呀的晃蕩,稍不留神就會摔壞內膽的普通熱水瓶,售價六塊四毛錢,搭四張工業劵。
    穿過來近五月,周燕喝的水都是大鐵鍋裏現燒的,那還是周老太太照拂她,每頓做飯的時候順手給她燒。要是放在平時,周家全家老小無論冬夏都喝冷開水,生活極其不方便。
    周燕想著買個鐵皮紅身魚嘴的開水瓶自己用,再買個竹編外皮兒的開水瓶給周家人用。
    畢竟她是打算用舅舅送她禮物的借口拿回周家去用,買太好的,周家人又不傻。趙有恒就算再怎麽心疼侄女兒,也不可能一下拿出這麽多錢買那看似不太需要的玩意兒。那麽她買熱水瓶用得錢,那來路就值得回味了。
    買完日常用品,趁人不備丟進空間,周燕站在百貨商店一樓,衝著早在樓下等著的高教授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勞煩您等我了教授,醬醋鹽什麽的,您幫我買到了嗎?”
    介於全民公社食堂製,從1958年8月,到1963年一月初,所有商店都不會供應調料品,為得就是杜絕百姓私底下煮食吃。
    想偷著開火吃獨食兒的周燕,自然買不到調料品,隻能請高教授幫幫忙。
    高教授覺得自己今天一定沒看黃曆,不然怎麽會遇上這怎麽都甩不掉的牛皮糖呢?
    本來是個順手幫忙的事兒,結果被這塊牛皮糖粘的生生蹉跎了他半天的時間,眼看就要錯過飯點,他愛人在家裏餓的慌。那姑娘又笑嘻嘻的把她賣魚換的細米和玉米麵拿給他,說是想在他家裏搭夥兒吃個午飯。
    想著他愛人向來嬌生慣養,吃不慣那些粗食兒。難得有精細米麵,高教授看在它們的麵子上,默默忍了周燕這個磨人的小妖精,轉身找了熟人,置辦了一大堆瓶瓶罐罐的調料品來。
    “一樣買了一些,你看夠不夠。”高教授把鼓鼓的袋子拎給她,瞧見她一臉欣喜,卻沒大大咧咧的把東西拿出來瞧。心裏滿意的點點頭,讓她上車,一路疾馳,來到了南昆市郊區外的一座青磚瓦房裏。
    從外表來看,這座瓦房並沒有什麽出奇,隻是一個前後兩進的小院子,五間屋子圍成一個小院落,前後兩進都是一樣格局的普通舊派川南民居。
    但轉過前麵的屋子,從一個小小圓門中穿出,在兩個夾壁中走了一會兒,眼前豁然開朗。兩顆四五米高的桂花樹一左一右對立靠在牆角,正在繁星點點,即將開花。正中牆邊有顆碩果累累的柿子樹,上麵金黃滿滿的柿子散發出誘人的香味,襯著院裏一分為二,種著各種翠綠蔬菜和各色秋菊的土地,顯得整個院子格外的美麗祥和。讓人忍不住流連在其中,想在這裏頤養天年。
    “很漂亮吧?我愛人種的。”高教授給周燕端來一杯熱茶,示意她先喝著墊墊肚子,臉上帶著無比自豪的神情說:“她雖然有隻腿不方便,但喜歡打理花園,我便給她弄了兩塊地,由她折騰。”
    “很漂亮,高太太真厲害。”喝著這個時代罕見的鐵觀音,周燕由衷的讚歎。
    一個腿腳不便的女人,能把院子打理的井井有條,花果蔬菜樣樣都有,真是讓周燕心生羨慕。她也好想要這樣一個幽靜的院子,不用太大,有幾間屋子夠自己和家人住,還能種種花草和蔬菜,和孩子們一起在院子裏麵愉快的玩耍,那該是件多麽美好愉悅的事啊。
    等等,她好像忽略了什麽?這個時代的房子不都是格子間,一家老小都擠在十幾平米得狹小房間裏麽。高教授怎麽會有這樣一套堪稱郊區別墅的房子,隻有他和高太太兩人住?這不合理啊!
    “那個,高教授,能不能冒昧問一問,這房子是您的麽?”想了想,周燕還是憋不住,暗搓搓的問了問。
    雖然這套房子是平房,不過格局和地段都是她喜歡得類型,附近都是田野,不遠處還有個小溪流,離市中心又不算很遠。既寧靜,又能融合市裏的快節奏生活。住在這裏,簡直是最佳的選擇。
    在她舅舅說要帶她來城裏生活的時候,她不是沒有動心過。可那時候想著周老太太的好,又想著三年大饑/荒,她覺著住城裏,肯定沒鄉下好。
    但現在看著高教授這個城鄉結合的房子,周燕心裏有些蠢蠢欲動。為了以後的子孫後代著想,她也不可能一輩子呆在鄉下。總要找個工作在城裏安家落戶,如周翠花所說,給孩子們留個鐵飯碗,一輩子吃穿不愁。
    不過這個時候要想上城裏戶口十分不易,一個是要隨父母上工廠的集體戶口,再一個是擁有城裏房子,就可以安家落戶成城裏人。不管是哪一樣,周燕都不達標,想在城裏落戶,隻能靠買房子這一條路了。
    “是我的,周遭還有好幾個比我這還大的屋子,曾經也是我的呢。”高教授說完,一下明白過來,盯著周燕看:“姑娘,你想買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