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你真的懂青花瓷?
字數:3498 加入書籤
“你不用這麽心急,既然我今天站在這裏提出了疑惑,那麽自然就會說出其中的緣由。”
國字臉中年人被李安這麽一說,臉色更加陰沉了下來,不過他當然不會衝上去揍李安一頓,那樣有份,所以也隻好直接進入正題,免得接著被人嘲諷。
“我之所以懷疑這隻瓶子是贗品,原因有三點,第一,原青花瓷器總體呈現兩種色調,一種呈灰藍色,較淺淡,一種是深藍色,較豔麗。”
“有研究過元青花的朋友們都知道,顏色比較淺的灰藍色為國產的料子燒製而成,呈藍豔色的是當時的進口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蘇麻離青。”
“如果這隻《梅妻鶴子》是真的,那麽應該用的是本土的料子,它土坯厚度和器型完全符合元青花,青色花紋顏色較淺,而且同樣帶有青黑色的光潤斑點,並且有的青黑色斑點也呈現出錫光,如果這麽看的話,那確實是元青花沒有錯。”
大家紛紛點頭,在做的各位之中有一些人對青花瓷有所研究,對於1號所說的觀點也十分認同。
錫光是青黑色斑點中出現的一種自然光澤,並且有凹凸感,是由於青花原料在高溫燒製的過程中與瓷釉融化時依照窯內的不同環境而引起的變化。
可說來說去,如果他們沒聽錯的話,這人說的是這瓶子作為元青花的憑證吧?
假從何來?
“可雖然有錫光,但是大家從放大圖中可以看到,這隻罐子上的錫光好像一顆一顆的藥丸貼上去的一樣,密集而且十分僵硬,和瓷釉的相融中顯得有些突兀,難盡青花之美。”
原來如此,不過好像也確實這樣,這瓶子雖然有錫光,但是和釉瓷的相融也顯得有些突兀了,和印象中例如《鬼穀下山》那樣錫光和瓷釉完美相融有較大的差距。
“剛剛那是其一,第二點,青料不同於蘇料,它的色質更具有穩定性,也就是說用青料燒製而成的元青花,它的色階是比較穩定的,而蘇料的顏色色質不穩定,才會出現過深或淺的色差,當然這也成就了蘇料青花瓷的獨特美感。”
“可它既然是青料燒至而成,但為什麽這隻瓶子的色階變化卻展現出青料的特點,可不同於青料的是它的顏色暈散很開,雖然是人物故事罐,但做工顯然不夠盡善盡美,這與元青花官窯的水平差的太多。”
雖然這人是站出來挑刺兒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所列舉出來的舉證都十分清楚,並且有理有據。
這隻青料青花瓷的色階能夠看到一些變化不說,而且顏色暈散得很開。
如果說完美的青花瓷就像是在白紙上用青色的筆作畫的話,那麽眼前這隻瓶子就是用淺青色的紙張在上麵用青色的筆作畫。
它的顏色暈散的有些太開了,這說明它的製作工藝流程還沒有達到元青花官窯的高標準,這隻青花在質量上不過關。
“另外還有最後一點,我們鑒賞古董文玩,都是要結合曆史背景來下定論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而這所謂的《梅妻鶴子》圖,且先不說它沒有相關的原畫記載,另外我們從藝術手法的角度來看,這上麵有梅鶴,其中還有一個古代女子的肖像畫。”
“眾所周知,《梅妻鶴子》說的是古代的一位名人林逋。”
“宋朝沈括《夢溪筆談》中有寫到這樣一段話: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複入籠中。”
“這是正經記載的梅妻鶴子的由來,說的是梅花和白鶴,而畫中也確實有此兩物。”
“可另外一麵卻有林逋和一個女子的肖像畫,這並不符合曆史之中對林逋的記載,因為在曆史記載之中,林逋常年隱居山中,且終年未娶妻生子。”
“一個描寫梅妻鶴子故事的青花瓷中,卻出現了原本不應該出現的人物肖像畫,這不符合曆史中林逋這個人物。”
“另外再從藝術創作手法上來看,這畫中梅鶴酣暢淋漓,寥寥幾筆遍展現出神韻,頗有男人的豪氣所在,但這肖像畫卻繁瑣細致,似女兒家之手。隻要是對作畫有些了解的朋友都清楚,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作畫風格,根本就不是一個人所畫!”
“就算是一個人想要畫出兩種風格的畫作,雖然能夠做到,但是在細節上依舊能夠看到一樣的作畫技巧,但這幅畫卻完全沒有。”
“我們從製作青花瓷的工藝流程可以得知,一隻瓷器從製作胎型到燒窯,都是單獨一個人獨立完成的,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對燒製出來的瓷器成品完全掌握。”
“如果是幾個人同時製作的話,那極有可能會因為工藝的不同步而導致成品的品質有所欠缺,再結合我剛前麵說的,這隻瓶子很有可能根本不是元青花官窯出品,極有可能是現代作坊按照古時燒窯條件製作而成!”
此時拍賣大廳的人們麵麵相覷,這個人確實對青花瓷頗有研究沒錯,在青花瓷古董文物鑒別方便的經驗相當老道。
不僅從製作工藝,還從曆史背景和藝術創作上分析,各條舉證頭頭是道,讓人根本從中挑不出任何的毛病來。
“這個人好厲害,這種細小的瑕疵都能夠清楚的看到,如果不是在這些方麵特別有研究是不大能看得出來的。”
“這麽看來,這隻瓶子莫非還真是假的了?”
“現在還不能作結論,中興那些鑒別人員可不是吃素的,各個都能叫得出名號來,如果他們內部沒有問題的話,那肯定有人會出來解釋的。”
一時間整個拍賣大廳開始議論紛紛,大家各說紛紜,很多人已經開始認同1號買家的說法了,畢竟他的話聽上去實在是相當專業。
在場之中有一部分人並沒有及其專業的鑒別古董的能力,一來呢他們是古董行業中的倒爺,幹的是中間商賺差價的活兒,而不是去發掘古董,他們隻需要一直參加拍賣會就行了,和股民買進賣出是一個道理。
至於鑒別古董,這些是拍賣行做的事情,出了事情他們直接找拍賣行就行了。
所以一時間不少人都已經相信了十二號買家的說法。
“我說朋友,你真的懂青花瓷?我先前還很好奇這些年你研究出了什麽,能夠推翻專業鑒別師,但現在看來,你連入門都算不上……”
李安搖了搖頭歎了口氣說道,終於緩緩站起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