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桃花源,百家裏。
字數:5042 加入書籤
紮西小心翼翼的走在這鐵橋上,原以為他兩百斤的體格子踩在上麵怎麽著也會有點動靜,但這鐵橋的結構十分穩定,紋絲不動。
沒想到在這水裏頭泡了兩千多年,依舊完好如新。
這個地下暗湖整體應該是呈梭子形狀的,四個人不緊不慢的行走在這橋上,橋很長,&nbp;&nbp;按照這方向,他們應該正在朝這湖泊流水的地方走過去,李安能夠看到兩邊的湖邊,全是黑黝黝的石頭,沒什麽其他的東西。
橋的長度近百米,紮西在前麵帶路,他小心翼翼的比起平常爬珠峰還要緊張,畢竟這裏看上去實在過於神奇詭異。
整座橋百十來米,&nbp;&nbp;之前的水聲就是從橋頭的方向傳來的,&nbp;&nbp;聽上去聲音並不大,但幾人在走了一段距離之後也就可以看到這水聲傳出來的地方了。
“小鍋鍋,那是瀑布誒,這地底下竟然還有瀑布。”
蚩靈舉著手電筒仰頭看著正前方說道,他們的正前麵,一麵瀑布由上而下滑落下來。
按照道理來說,二十幾米的高度應該能夠造成很大的聲勢才對,隻不過中間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大齒輪阻擋了水流一落而下的趨勢,導致水流聲變得小了很多。
而這些齒輪,隨著流水的衝擊力,緩慢而勻速的轉動的,就如同水車一般。
這應該就是整個百家祭壇的動力係統所在了,李安看著上頭的齒輪心裏想著,濺落而下的水珠有些拍打在臉上,感覺到絲絲的涼意。
那些水流經齒輪之後又滑落下來,&nbp;&nbp;順勢而下變成了水簾子。
因為這橋就直直的修在這瀑布的正下方,&nbp;&nbp;上麵流下來的水就這麽拍打在橋上,連他們站著的這塊,都有水衝過來了。
紮西從背包裏拿出折疊傘,這個是他們攀登北拗的時候準備的,不過並沒有用上,現在反而用上了,因為可能會出現強降雪的情況,所以一般登雪山的人都會帶上一把傘的。
這水簾挺有意思的,如果不是這橋的話,根本看不出來,這水簾子後麵,竟然有一個洞。
不是門,就是一個洞,一個僅可以容納一個人通行的洞。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nbp;&nbp;豁然開朗。”
李安輕聲的念了一段,&nbp;&nbp;這個場景讓他想到了一篇文章。
“我知道我知道!桃花源記對不對!”
蚩靈連忙接過話茬,&nbp;&nbp;因為恰好這篇文章她也學過,當初老師還讓她們全文背誦來著,不過現在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幾個人依次穿過水簾朝著山洞裏走去,這山洞一開始隻能一個人通過,紮西一開始的時候還進去得有些費勁,不過多走幾步進去,後麵又寬了些。
紮西看著前麵的情景頓住了腳步。
“真的是桃花源誒?!”
蚩靈看著前麵的情景睜大眼睛。
他們過了一個由小到大的山洞,左拐右繞的上了幾十階石階,便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
比起前麵的溶洞,這裏才是真正的山洞,完全就是一個天外天的感覺。
這是山洞沒錯,但是這洞卻很大,絕對比上頭的窮卓冰川還大,地底下出現這麽大一個山洞,竟然還沒有塌陷,這肯定是有什麽措施的。
眼前的這一片,是規模相差無幾,數量繁多的農田,說是農田,還不如說是池塘,因為裏頭什麽都沒有。
池塘中間還有石頭鋪成的路,路的盡頭是一間一間的小屋子。
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隻不過不一樣的是,沒有桑竹,也沒有見到一個人影。
這裏完全是可以住人的,雖然溫度低了一些,但是如果不考慮吃飯問題的話,又或許,這裏以前本就是拿來住人的?
百家祭壇是集百家之力所修建,在這高山的地底下,修建出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目的是為了保存百家中的精英人物,為抵抗暴秦積攢力量。
這是百家祭壇最開始修建時候的初衷,隻不過後來好像發生了一些改變,至於什麽改變,當然關鍵的人物是楚南公和項羽這兩人。
“這些光是哪裏來的……”蚩靈看著這山洞頂上好奇的說道,這山洞頂部倒是沒有多高,不過十幾二十米的高度。
“銅鏡。”
按照這個方向,李安心裏思索著回答,通道在窮卓冰川中心,而這個山洞在通道以西,這上麵,應該是北峰的西坡,北峰的西坡近乎垂直,沒什麽積雪,如果用銅鏡的話倒是可行,白天可以有太陽光折射進來,晚上也有月光折射,所以現在這些白色的亮光就是月光的折射。
洞頂上有著密密麻麻的光源,如同手電筒一般形成光柱往下照射,將這整個山洞都照得透亮。
抬腳走在這石頭路上,兩邊的水池在月光的照射下顯得清澈透明,池子水位很低,基本上能夠看到底。
這水池過了這麽多年依舊還有水,主要是因為有條暗河經過的原因,這裏的高度,正好是他們之前在那個溶洞看到的那條瀑布的源頭的高度,也就是說,這個地方,正好在這瀑布的上遊。
這裏頭都是石頭沒有土壤,所以根本就沒有植物的存在,這些水池的設計,應該隻是做儲存水源用。
從遠處看,如果忽略這些光線是柱形照射下來的話,這裏和外麵根本就沒有區別,完完全全就是一個普通的小村莊模樣。
四個人慢慢的行走在一條石頭路上,這石頭路交錯複雜,看上去就如同現在農村用來規劃田地的田埂一般,寬度隻夠一個人通過,所以四個人一前一後的往前麵的屋舍走去。
“百家裏?這裏果然是一個村子。”
很快他們就穿過田埂到了第一個屋子的外麵,門外有個不大不小的石碑,上麵刻著三個齊國文字:
百家裏。
就好像以前的村口都會有一個標誌一樣,這裏同樣也有。
李安看著這石頭上的三個字輕聲的說道。
裏在以前就是現在的村子的意思,屬於郡縣製縣以下的一個名稱,大一點兒的叫鄉,小一點兒的就叫裏,這並不是秦朝時候才有的叫法,隻不過是大秦一統六國之後統一規定這麽叫了,實際上在秦朝以前也這麽叫。
百家裏,換做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百家村。
這村子的建築風格有點像江南水鄉,一條小河從村子的中間流淌而過,房屋建造在河的兩邊,上麵隔一段有一個橋供人通過,屋子以外便是農田,標準的江南農村配置。
房子倒並不是很大,麵積就這麽大一點兒,勉強夠一家三口住。
“小鍋鍋,那這幾個字又是啥子意思安?”蚩靈指著小房子上的三個字問道。
“權謀室。”
“啊?你不是說這是個村子嘛?權謀室是什麽意思村長家?”蚩靈疑惑的眨巴著眼睛。
“這是兵家的人住的地方。”
李安走到前麵看了旁邊幾個屋子門上的牌子說道,起先他也以為這是一個會議室,不過看了周圍這幾個房屋的牌匾之後,他就明白了,這是兵家人的地盤。
這挨著的幾個屋子上麵的牌子寫的分別是權謀室,形勢舍,技巧室。
把這三個聯係起來,權謀,形勢,技巧,如果非要叫出他們的全名的話,那就是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技巧家。
這是諸子百家中的兵家分為的三個小家,諸子百家雖然說沒有一百個那麽多,但也絕對不是隻有儒法道墨這幾個,這幾個隻不過是相對於規模比較大,比較出名而已。
這三家雖然都算是兵家這個大家,不過又各成一派,大家專研的方向各不相同,從名字來看就很明顯了。
李安推開了權謀室的門,這門雖說是木質的,但是過了這麽多年卻也依舊沒有損壞,按道理來說這裏並沒有隔絕空氣,早應該氧化了才對的。
沒有上鎖,四個人輕而易舉的跨過門檻進了裏頭,一個小院子,裏頭什麽都沒有,對過去就是屋子的大門。
同樣是沒有上鎖,咯吱一聲門便打開了,裏頭是一個小小的正堂,正堂擺設簡單,矮桌蒲團,桌子上也沒有什麽東西。
對於這種屋子的結構,李安還是很熟悉的,因為他小的時候住的就是這種房屋,越過正堂後麵就是寢臥了。
1秒記住114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