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靈位塔,抗秦史。

字數:6070   加入書籤

A+A-


    百家祭壇是六國想要謀反建造出來的秘密基地,這句話用來概括這個地方簡直再合適不過,因為這本來就是它建造的初衷。

    六個青銅大鼎裏頭都沒有東西,隻有一層厚厚的灰垢,證明它以前曾經被人們使用過。

    “祭壇,祭壇,我知道了,&nbp;這塔,該不會是靈堂吧?”

    蚩靈略微思索了一下,蚩家寨也傳承了上千年,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們寨子裏也有祭壇和靈位閣,隻不過沒有這百家祭壇這種規模而已。

    那個時候的人們重規則和禮儀,祖先傳下來的東西丟不得,&nbp;一切以先人為大,&nbp;所以對於死去的人,比現在人們悼喪的程序要繁雜得多。

    李安繞過這一排青銅大鼎,徑直朝前麵的黑色高塔走了過去。

    說是高塔,其實高度也不過就十幾米的高度,比起外麵的那些高塔要低了很多,主要是這山洞就這麽高,所以最高也就隻能這樣了。

    石頭做的台基差不多一米高,抬腳踏上石頭台階,短短幾步之後就到了這塔門前。

    “這塔,為什麽是四層?”紮西仰頭看著麵前這塔疑惑的說道,這塔同樣是底部大越到上麵越小的規格。

    之所以他說有四層,是因為一列有四個小小的拱洞,所以這是一座四層塔。

    不過這才是讓他好奇的,z的寺廟有很多,塔也有很多,所以他對這類型的建築比較了解。

    因為據他所知,塔一般都是一三五七單數層,基本上沒有雙數層的塔。

    “單陽複陰,&nbp;這是座陰塔”李安看著這塔輕聲的說道,華夏的塔,都是單數塔,基本上沒有雙數塔。

    而在天竺文化一開始傳進華夏的時候,就有雙層的塔,雖然大多數塔也是單數層,但也有極小一部分塔是雙數層的,雙數層的塔,是陰塔。

    塔這個建築,本就是從天竺傳過來的,華夏在此基礎上稍微有做修改,而眼前的這座塔,應該說是一個天竺與華夏的結合體。

    雙層數是極少數的陰塔,裏頭供的不是佛,而是鬼魂。而每一層六個小門,這是華夏塔大多數的塔的拱門數量,象征著六道。

    也有四個門的,象征四聖諦,&nbp;八個門的是八相之道,&nbp;十二個門的代表十二因緣,&nbp;開多少門,是有規矩在裏頭的。

    蚩靈又一次猜對了,這塔,就是用來當作靈堂用的,裏麵供的,都是死人。

    “咯吱……”

    李安輕輕的推開麵前的塔門,木頭之間的摩擦產生一種尖銳刺耳的聲音,塔門很小,僅供兩個人並排過去的寬度。

    一股涼氣撲麵而來,如同冷氣一般吹得蚩靈寒毛都立了起來,厚厚的棉襖仿佛抵擋不住這股寒氣,吹得她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死者為大,嘴碎如蚩靈這丫頭,這個時候也不敢再大聲說話了,怕擾到這裏頭安息的靈魂。

    地上鋪滿了厚厚的灰層,門被推開形成的氣流在這小小的塔內肆虐著揚起彌漫在空中,一股陰濕寒冷的氣息撲麵而來,蚩靈連忙抓住李安的衣角,她已經習慣了這個動作,隻要稍微有點不對勁的,立刻貼著小鍋鍋準沒事。

    裏頭很黑,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手電的照射下,眼到之處,全是白綾。

    梁上係著的白色絲條一根一根的垂下來吊在半空中,給這小小的空間平添了不少詭異的氣氛。

    喪服製度雖然說是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候正式確立的,但是早在戰國的時候,就已經有戴孝的習俗了,李安打小的記憶裏,周圍有人死了都會布置靈堂披麻戴孝。

    那個時候還沒有棉布這種東西,貴族穿的是絲綢麵料,老百姓穿的是粗布麻衣,平常時候基本不會出現白色的衣服,隻有在死了人之後,才會見到白色的絲綢。

    白色向來代表著聖潔,在家裏頭死了人的時候,貴族會身穿白色的絲綢衣服,老百姓們買不起一整套,買一點點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一般挽在袖子上和戴在頭上,表示對死者的尊敬,白綾麽,向來都是和死字掛鉤的,古代皇帝賜個三尺白綾給你,就是要你自個兒自殺的意思。

    這滿屋子的白綾隨著開門的氣流輕微晃動著,還真有這種拍鬼片的即視感。

    石頭堆砌起來的平台上擺放著一個一個的靈位牌,上麵寫著的字不多,人的名字在正麵,後麵一般刻的是生辰八字和死亡日期。

    沒有長香,不過有用過燭火的痕跡,那個時候葬禮複雜,複雜的不是需要什麽太多的物件,複雜的隻是各種各樣的禮節。

    “李牧,這第一個的名頭就這麽大的嗎……”

    李安看著麵前的這塊靈位牌輕聲的呢喃道,這是趙國的文字,沒想到這第一個的靈位牌,來頭就這麽大。

    良將身亡趙亦亡,百年遺恨一馮唐。當時不受讒臣間,呂政何由返故鄉。

    這首詩,用來概括這個將軍的功績,真的是再恰當不過了。

    古之為將者,經文緯武,謀勇雙全。省天時之機,察地理之要,順人和之情,詳安危之勢。凡古今之得失治亂,陣法之變化周密,兵家之虛實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無不洞識。

    為首者,便是這李牧。

    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白起,王翦,廉頗,李牧,這戰國四大名將其中之一的李牧,其靈位牌竟然會在這百家祭壇裏頭。

    一生經曆了不知道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戰鬥,未嚐一敗,隻可惜最後敗給了自己的王。

    一個離間計,李牧死了,最後連帶著趙國也跟著沒了,趙王遷笨到又一次在離間計上麵栽了個跟頭。

    上一次長平之戰,一個離間記,老將廉頗被換了下來,導致趙軍實力大損不複雄風。

    這一次hd之戰,又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就連人也是同樣的人,依舊還是那個近臣郭開。李牧被斬,司馬尚被廢棄,導致最後連國家都沒了。

    羅網在離間計上的造詣可謂是爐火純青,不少君王都在這個上麵栽了跟頭,首當其衝趙王遷,一連栽兩次。

    李安抬手撩開擋在麵前的白綾往前走了幾步,果不其然旁邊的靈位牌就是司馬尚的。

    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牧知道自己一旦被撤,趙國就涼了,所以趙王遷命令下來的時候,他為了趙國百姓生計堅守陣地,結果被趙王遷砍了。

    司馬尚不一樣,他是跟著李牧混的沒錯,但是李牧是老大,見老大一死,他當即選擇了忍讓,所以隻是從位置上下來了,而沒有被殺。

    隻不過後來這人怎麽死的,李安就不知道了,沒想到他的靈位牌竟然也出現在了百家祭壇裏頭。

    這第一層一共也沒幾個靈位牌,全部都是趙國的,雖說趙王遷有些腦子不太好使,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是和嬴政一直幹到底的。

    所以中間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鬥非常多,死的將領也不少,很多都是百家的人,所以這裏也有他們的靈位牌,這個倒並不是很奇怪了。

    稍微的看了看,沒發現什麽有用的東西,便抬腳往上麵走去。

    這梯子繞著中間的柱子修的,踩上去咯吱咯吱的響,在這安靜的塔裏頭格外的刺耳,好像是在大聲的怒罵著這幾個闖入者一樣。

    第二層比起第一層來說,除了小了一點兒之外,其餘的都是一樣的了,同樣是滿屋子的白綾吊著,同樣是灰塵撲撲的石頭台子,而這裏的靈位牌數量,隻多不少。

    六國抗秦,反抗最為激烈的,有兩個國家,一是軍隊實力最強的趙國,二是國家實力最強的楚國。

    毫無例外的,這第二層的靈位牌,就都是楚國抗秦而死的各個英雄豪傑了。

    按照第一層的慣例,開頭的都是最出名的,首當其衝的,就是項燕。

    “沒想到這些人竟然都是那什麽諸子百家的人。”

    蚩靈聽著李安念的這一個個名字小聲的說道,她不知道原來李牧項燕竟然都是諸子百家裏的人,這個書上可沒有寫的。

    這些人的靈位牌都在這百家祭壇裏頭,那就證明他們肯定也是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裏的人了。

    李安沒有說話算是默認,那個時候大多數有名的人,背後都有一個家在撐著,無名之輩大多沒有受過專業的教導,這其實是當時的一個普遍的問題。

    就算他們以前不是,後來也會因為種種原因加入諸子百家裏頭,或是因為他們的師父是百家之人,又或者是自願加入,因為這並不是什麽壞事。

    項燕在抗秦方麵向來是各國的標榜,大破李信的軍隊,入兩壁,殺七都尉,這在當時確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度讓人認為楚國必將阻攔下秦國的腳步。

    隻不過在老將王翦出場之後,形勢一下子就轉變了過來,楚國很快就陷入了劣勢之中。

    王翦畢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要是項燕能夠在沉的住氣一點兒的話,說不定還能抗衡,隻怪對於自己太過於自信,中了王翦的計謀,最後自殺了。

    項燕家世代為楚國將領,項燕家族的兒子項梁,就是項羽的叔父。

    這個名將有著自己的傲氣,這一仗輸了,他明白後果,王翦必定會乘勝追擊拿下楚國大片領土,事實證明也確實是這樣。

    他為自己的過失贖了罪,拔劍自刎了。

    他的靈位牌站在這楚國死亡將領的第一位上,確實是有這個資格的,無人可辯駁。

    又圍著這第二層轉了一圈,這裏的靈位牌數量和第一層差不多,而且也全部是楚國的。

    “趙國和楚國的靈位牌就占了兩層,那還有兩層該怎麽分配咯,一點兒也不公平嘛……”

    蚩靈搖搖頭說道,這裏一共就四層,趙國和楚國就占了最大的兩層,其餘兩個小一點兒的樓層,竟然四個國家分配,太不厚道了。

    “其他國家要是也有這麽多靈位牌,秦國估計都統一不了。”

    李安被這小丫頭一句話逗樂了,另外四個國家要是也敢死這麽多將領的話,不敢說秦國絕對無法一統六國,起碼時間要往後捎一捎。

    例如齊國,國力同樣雄厚,朝中將領同樣不少,要是選擇和嬴政拚死一戰,就算無法阻擋嬴政的腳步,那也起碼可以把這個統一的時間再拖上個幾年或者是十幾年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