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憑什麽!?
字數:4552 加入書籤
漢人有句古話叫做知子莫若父。
當朱瞻垶看到楊溥的時候是驚詫的,當他知道楊浦是被他老爹偷偷調過來的時候更是訝異不已。
朱瞻垶有一種感覺,自家老爹怕是已經猜到了自己想要做什麽,就算是猜不到,那也是多少有點兒感覺的。
不然,打仗的時候帶個文官也就算了,畢竟是有不少的事情需要文官記錄的,但後期調來個算怎麽回事兒?
“看來殿下已經猜到了。”楊溥看著默不作聲的朱瞻垶開口說道。
“想不猜到也難。”朱瞻垶瞥了一眼楊溥,語氣沒有太大的波動,甚至可以說是毫無變化。
因為朱瞻垶是真的猜到了。
自己以往對待外敵是個什麽樣子?他自己或許沒察覺到,但除了他以外的所有人都是清楚的。
第一次麵對外敵,飛雲壑外多了一座京觀。
第二次麵對外敵,烏蠻驛外浸透了鮮血。
第三次麵對外敵,瓦剌三王全族被誅。
三次麵對外敵,都是用盡了敵人的鮮血才畫上了休止符,這次麵對從洪武朝就開始侵擾大明海疆的倭寇……
別說朱高熾了,大明上下的百姓在知道朱瞻垶到廟島群島指揮此次戰事的時候,無一例外都在期待著朱瞻垶能夠不改以往的鐵血風格,殺盡倭寇為為他們提氣。
“走吧,在這對馬島雖然是得到了最高規格的待遇,但終究不是大明。”
朱瞻垶站起身,離開了這朝鮮大君在對馬島為他準備的落腳處,隻丟下了一句話。
“楊大學士回鄉兩年多,有些事情怕是不太清楚,但你應該知道有些事情可以說,有些事情不能說……”
楊浦站在門口,默不作聲。
和曆史不一樣,曆史上這個時候的楊浦已經在昭獄裏了,而現在的他沒有,因為朱瞻垶的出現改變了曆史。
曆史上的今年,朱棣第二次禦駕親征返回應天,太子朱高熾遣使迎駕稍遲,漢王朱高煦乘機進譖,成祖一怒之下,下令將東宮官屬全部逮治下獄。
當時除了金忠之外所有的東宮屬官都被下了昭獄,這楊浦和黃淮也在其中。
但現在,老爺子沒有再次北征,漢王也不再跟太子爭奪儲位,因親喪回鄉守孝的楊溥也守滿了孝期,今年才回到應天。
說實話,朱瞻垶並不在意楊溥的到來,因為楊溥的到來改變不了什麽。
在這次的戰場上,做決定的終究還是他這個皇太孫,而不是楊溥這個文淵閣大學士。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正麵戰場,九州島肥前。
陳懋和柳升是有過海戰經驗的人,再加上大明的寶船每艘都有二十四口火炮,雖然是口徑小於紅夷大炮的盞口炮,但想要攻下壱(yi,同一)岐這麽一個小島還是很簡單的。
以壱岐為支點,陳懋和柳升迅速組織寶船隊開始向九州島挺近,直至在肥前海灘登陸。
雖然是順利登陸了九州島,但陳懋和柳升缺很不滿意,因為在這場搶灘登陸的戰鬥中明軍的損失讓他們接受不了。
有兩艘寶船受損,暫時是沒有辦法投入使用了。
不得不說,不管是什麽時候,敵人所掌握的科技有多麽落後,都必須要重視起來。
就好比現在,沒有火炮的倭國隻是憑著投石車這種落後的武器就讓大明兩艘寶船受損嚴重。
“父親!”
才剛剛拿下了肥前海邊的第一座城池大隈,陳懋就聽到了自己兒子的聲音。
這是他的長子陳昭。
“父親,殿下到了。”陳昭附到陳懋耳邊低聲說道。
“走!你去通知你柳升伯伯。”
陳懋立刻轉身,朝著城門口的方向而去。
作為大明的皇太孫,朱瞻垶肯定是不可能輕易涉險的,就算是他想,別人也不會同意的。
所以朱瞻垶來的時間要遲一些,但他的到來卻無疑是給大明的將士們鼓舞了士氣。
“末將恭迎殿下!”
碼頭上,朱瞻垶才剛剛下船,陳懋和柳升就帶著一眾將士單膝跪地相迎。
“免了。”朱瞻垶一揮手,腳下不停地朝著大隈城的方向而去。
“戰場之上不用這麽多的俗禮,先給孤匯報將士們的傷亡情況和戰果。”
“是!”柳升和陳懋立刻起身,隨行於朱瞻垶左右。
“殿下,此處乃是肥前港口的第一座城池,因為是登陸戰,戰士們的傷亡有些重。”
“有多少?”朱瞻垶腳下一頓,眉頭皺起。
“回殿下,傷者不多,但陣亡的將士們足有近四千人,因為這些倭寇用的是投石車……”
陳懋的聲音越來越小,因為朱瞻垶臉上的表情越來越不好看了。
陣亡近四千將士,對於一場戰爭來說這不算什麽,對於大明十六萬將士來說更是連一成都不到,但朱瞻垶接受不了。
這可是第一場戰鬥!
“你與柳升回去自領二十軍棍!”
“是!”
雖然是懲罰,但陳懋和柳升不約而同的鬆了一口氣。
二十軍棍,真的不多。
“繼續說,戰果如何。”朱瞻垶抬步繼續向前。
“回殿下,此戰我軍共計剿滅敵軍三萬有餘,俘獲四萬餘,其中老幼婦孺占據了一大半,有三萬多。”
殺敵三萬,俘虜三萬,傷亡是四千,這個戰損比已經很出色了,朱瞻垶不由得點了點頭。
但很快,他的腳步就再次停住了。
“俘獲四萬餘,三萬的老幼婦孺,其他的一萬是什麽!?”
說到這裏,朱瞻垶的臉色陰沉,語氣也嚴厲了起來。
“你們是沒有接到孤的命令!?還是違背了孤的命令!?”
撲通!
陳懋二人立刻跪在了地上。
“請殿下贖罪,非是末將不願意遵從殿下的命令,實在是此等舉動太過於……”
“太過於什麽!?”朱瞻垶一腳踹在了陳懋的身上。
“有傷天和是嗎?但你可曾想過!這些倭寇在擄掠我大明百姓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在我大明婦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
“現在咱們打過來了,他們武器一扔,一句投降我們就要住手?”
“憑什麽?憑什麽他們可以憑借一句可笑的投降就叫停了戰爭,而我大明子民缺要因為他們的燒殺搶掠而痛苦終生!?”
“你告訴孤,憑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