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瞞天過海

字數:4083   加入書籤

A+A-




    

    在大隈城修整了整整三天,朱瞻垶一直等到了朱勇前來會合,大明此番十六萬大軍齊聚之時,才下令開始下一步的進攻。

    以肥前大隈城為根據地,明軍兵分三路。

    第一路為朱勇,他以西海道北側海岸線為準,以肥前為基,朝著沿海的築前、豊前、豊後推進。

    第二路為柳升,同樣以肥前為基,朝著築後、肥後推進。

    第三路為陳懋,他領二十艘寶船渡海直達隆摩,然後朝著日向推進。

    三路大軍,每一路都是兩個鄉鎮,不求犁庭一般的掃蕩,隻需要將大城攻下,瓦解掉各地官員以及最重要的武士階層就可以了。

    而朱瞻垶則是坐鎮大隈城,等待著三路大軍的戰果,然後再決定以後的方向。

    此時的倭國真的算不上是強盛,甚至可以說是羸弱,不過這也隻是相較於明朝而言的,在倭國曆史上,剛剛開始的室町幕府時代還是相當富足的。

    現如今倭國幕府將軍足利義持的父親足利義滿結束了倭國南北朝的爭鬥,徹底將天皇變為了傀儡,接受了父親家底的足利義持的權利足夠大,同時他的父親也為他攢下了足夠豐厚的家底。

    建文年間,足利義滿為了徹底廢黜天皇讓自己成為倭國的主人,他向大明稱臣,得到了建文帝的敕封,同時積極開展對明貿易,讓倭國的收入大大增加。

    可是!

    這增加的隻是幕府的收入,倭國的百姓依舊貧窮,同時因為足利義持並沒有他父親足利義滿那般出色,也因為足利義持有一個競爭者,也就是他的弟弟足利義嗣,他那幕府將軍的位置並不是特別穩固。

    現如今的後小鬆天皇已經與足利義嗣聯合,意圖推翻幕府將軍足利義持的統治。

    現如今明軍大兵壓境,這讓後小鬆天皇和足利義嗣看到了勝利的可能。

    “嗬~”朱瞻垶看著手中的請封書,臉上露出了嘲諷的笑容。

    後小鬆天皇和足利義嗣在得知大明因為倭寇的問題大兵壓境時,第一時間就派人前來投誠,並且放言隻要大明承認後小鬆天皇的正統地位並且幫助其清除“反叛”勢力頭領足利義持,那麽倭國就會世代向大明稱臣,並且永絕倭寇之患。

    “殿下,您……”楊溥有些擔憂地看這朱瞻垶。

    “怎麽,楊大學士有想法?”朱瞻垶將信扔給了楊溥。

    這事兒其實不難決定,朱瞻垶已經決定答應後小鬆天皇和足利義嗣的請求了,因為這回極大地加快明軍推進的速度。

    同時,後小鬆天皇還承諾一同起兵反抗幕府將軍足利義持,屆時足利義持要同時麵對內憂外患,倒台是遲早的事情。

    至於後小鬆天皇的要求……

    現在是戰爭時期,既然是戰爭時期,那就是什麽都有可能發生的。

    “殿下要答應倭國天皇的請求嗎?”楊溥第一時間就猜到了朱瞻垶的想法。

    “為什麽不呢?”朱瞻垶端起茶杯,輕描淡寫。

    “足利義嗣和後小鬆天皇控製著倭國小半的勢力,我們現在所在的九州島其實就是他們的勢力範圍,因為這裏不與倭國本土直接接壤,這才給了他們機會。”

    “若是答應他們,我們就不必在九州這裏轉悠了,而是可以直接單刀直入,直插倭國的心髒!”

    “那以後呢?殿下可曾想過戰爭結束的時候要怎麽辦?”楊溥並不著急,他隻是很奇怪。

    雖然並不讚同朱瞻垶的做法,但他很清楚朱瞻垶是打著滅掉一國的想法來到倭國的,他不認為朱瞻垶會放任後小鬆天皇和足利義嗣接掌倭國。

    “以後?戰敗國有什麽以後!?”朱瞻垶嗤然一笑。

    “倘若他們有朝鮮的半分自知,那我也願意放他們一馬,但倭國地少人多,資源遠遠不夠分配的,隻要它還存在,倭寇之患就永無消失的可能。”

    ……

    楊溥啞然。

    雖然已經猜到了朱瞻垶打算翻臉不認人,但真等到朱瞻垶親口承認的時候,楊溥還是覺得有些難以接受。

    楊溥不是不知道對敵就要斬盡殺絕的道理,他隻是覺得朱瞻垶這麽做會有損儲君的名望,這對朱瞻垶是不利的。

    “唉……”楊溥輕歎一聲,躬身行禮告退。

    “微臣累了,請殿下恕罪。”

    朱瞻垶詫異地看了楊溥一眼,臉上泛起了幾分意味深長的表情,但卻並沒有說什麽。

    他隻是擺了擺手,讓楊溥退下了。

    退出了朱瞻垶的房間,楊溥立刻馬不停蹄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提筆寫下了一封書信。

    然而,在寫好信之後,楊溥卻猶豫了。

    思慮良久,他找到了朱銘。

    沒有拐彎抹角,也沒有什麽狗屁倒灶的潛規則,楊溥直接將信交給了朱銘。

    “為了殿下的未來,我希望朱護衛能將這封信傳遞給前線的陳懋和柳升兩位將軍。”

    朱銘有些訝異,不過看著楊溥那鄭重的神色,朱銘抽出了信封中的信,朝著楊溥投去了一個詢問的神色。

    楊溥點了點頭。

    既然選擇了讓朱銘送信,那就是楊溥孤注一擲了,因為他雖是文淵閣大學士,但因為歸鄉守孝已久,再加上他這次是被臨時派到前線來的,所以他是真的無人可信。

    其實早在殺俘當夜,他就與陳懋柳升做下了一個決定,也就是李代桃僵之策。

    朱瞻垶的想法無非就是永絕倭寇之患,這就代表著殺俘這種事情以後還會發生,若是不想讓朱瞻垶這個皇太孫殺俘的惡名,那就隻有讓人提前把這件事情給做了。

    沒錯,楊溥的法子就是讓陳懋和柳升提前做好一切!

    眼下隻不過是剛開始而已,殺俘的影響雖然惡劣,但這不過是一個大隈城而已,倭國雖然不大,但最少是有幾百個大隈城那麽大的。

    隻要後續陳懋和柳升那麽做了,朱瞻垶在大隈城殺俘的事情就會慢慢的被人遺忘。

    到那個時候,一提起殺俘的事情,那人們想到的就是陳懋和柳升在倭國的“滔天惡行”。

    現如今朱瞻垶又打算對後小鬆天皇和足利義嗣出爾反爾,楊溥自然是要為君“排憂解難”的。

    有些事情總是要去做的,既然要去做,那就要有人背上這個惡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