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一月

字數:4739   加入書籤

A+A-


    推行正法,有諸多好處,也有諸多壞處。

    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人心盡喪,天下為敵。

    這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嗎?

    並不是。

    在他人看來,蘇問有一條兩全其美,明智穩妥的道路可以選擇。

    那就是暫不行如此極端的天道正法,先與三教百家虛與委蛇,接受他們扶龍庭的投資,待到江山一統,奪得天下之後,再翻臉不認人。

    屆時,三教百家縱是有心,也無力與剛剛奪得天下,正值開國鼎盛的他抗衡。

    如此,不僅天道正法的推行難度要降低百倍,蘇問還能在三教百家的幫助下快速發展說書大業,不止雲州,九州十地,天下四方的靈韻他都能收入囊中。

    這樣,他實力的提升速度,不比此時推廣天道正法,對梁山泊,開封府的提升要強要快?

    肯定要強,肯定要快!

    但這裏邊有一個小小的問題。

    大周!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一頭還沒死的真龍?

    蘇問現在,並沒有推翻大周的實力,甚至占據雲州一地都有些勉強。

    是,他現在是三教百家,各大勢力眼中的潛力股,最熱門的投資對象,隻要他願意,三教百家之人,都會投入他麾下,對他進行投資,博一個從龍之功。

    這樣一來,他就能理所當然的做大做強,順順利利的推翻大周,輕輕鬆鬆的登上大位了?

    想得美!

    事情哪裏有這麽簡單。

    扶龍庭雖是有進無退,有死無生的氣運之爭,但三教百家傳承久遠,各個都是賭桌上的老手常客,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裏的道理,他們比誰都清楚。

    就算蘇問接受他們,他們也不會傾盡所有,不留餘力的投資蘇問,至多就是投下一宗一脈而已。

    反觀蘇問,若是接受他們的扶龍投資,就代表他要行正統的王道之路,其實力必將滾雪球般飛漲,成為大周皇朝的心腹之患,簞食壺漿,喜迎王師,就是這個道理。

    如此,大周皇朝會坐視不理嗎?

    他們隻是被蘇問打斷了骨頭,並沒有被打死,還喘著氣,甚至有殊死一搏,玉石俱焚的能力。

    蘇問若行正統的王道之力,那必定會引來大周皇朝的決死一擊。

    如果蘇問還有之前法海的實力,那也就算了,可他沒有啊。

    現在的他,外強中幹。

    若是大周傾力來攻,三教百家能幫他擋下大周,保住這份基業嗎?

    顯然不能。

    指望他們,還不如指望母豬會上樹!

    所以,蘇問行正統王道之路的下場,就是與大周玉石俱焚,以身折斷大周最後天命,為後來者鋪路。

    為王前驅,便是如此。

    槍打出頭鳥啊!

    反之,蘇問不行正統王道之路,強硬推行這般極端的天道正法。

    如此,大周皇室會是什麽態度?

    怕,當然怕,但他們怕,三教百家更怕!

    急,當然急,但他們急,三教百家更急!

    隻要他們還有那麽一點腦子,他們就不會向蘇問動手,而是任由被蘇問觸犯根本利益,急得跺腳跳牆的三教百家衝上前去,與蘇問拚個頭破血流,你死我活,自己作壁上觀,坐收漁翁之利。

    驅狼吞虎,鷸蚌相爭,豈不美哉?

    這樣一來,蘇問雖與天下為敵,但天下最強的大周卻不會找他麻煩,他就能掙得一份寶貴的發展時間。

    當然,天下智者甚多,肯定有人能看破他一手,甚至從此看出他外強中幹的事實。

    但……

    那又怎麽樣?

    寧州一戰,威震天下!

    就算有人看破此計,知道蘇問外強中幹,又有幾人敢來一試通玄之力?

    先天之下,沒有資格。

    先天之中……真以為先天大修是隨意消耗的炮灰,讓送死就送死,讓踩雷就踩雷?

    拿先天大修的性命來試探蘇問是否虛弱無力,外強中幹?

    大周皇室都沒有這樣的資本!

    再且說了,怎能確定,試探出的結果就一定是真呢?

    誰敢保證蘇問不是故意示弱,以此設局,請君入甕?

    這就是虛張聲勢,故布疑陣。

    你看破也沒用,因為你不敢試,起碼現在不敢。

    這一計,將為蘇問爭取到寶貴的發展時間。

    做人,眼光是要放得長遠不錯,但也不能隻看長遠坦途,不看腳下坑窪。

    ……

    時間時間,都是時間。

    轉眼,一月過去。

    蘇問占據金陽府,始終未向外擴張,一心強推那天道正法。

    結果,自是民怨載道,民生沸騰。

    道僧尼俗,文人士子,超凡入聖的修者,紅塵滾蕩的凡夫,無論豪門顯貴,還是黔首小民,都有怨言,甚至怨氣衝天。

    為何連黔首小民都有怨言?

    因為無知,因為愚昧,因為恐懼!

    當你習慣了黑暗,你就會畏懼陽光。

    想要打破千萬年的思想禁錮,封建枷鎖,不是那麽簡單的。

    你去跟一個奴仆闡述眾人平等,一視同仁,他反而會大為恐慌,跟你說主人就是主人,奴才就是奴才,將你的話視為妖言邪說,唯恐避之不及。

    為什麽?

    不是他不渴望那一份公平,而是那重重枷鎖之下,他不敢做這樣的奢求奢望,甚至認為這是害命毒藥。

    對此,沒什麽好說的,推行教化就是,蘇問也未想過一日功成。

    除去對畏懼惶恐的黔首小民,剩下的怨憎就都是那些被觸及根本的既得利益者了。

    佛道儒名,士農工商,蘇問全都得罪了個遍。

    蘇問在掘他們的命根,他們又怎會讓蘇問好過?

    各種手段都施展了出來,硬的不行就來軟的,明的不行就來暗的,那叫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對此,蘇問也沒什麽好說的,既有法令,那就依法行事,他們要是覺得自己的腦筋快得過文曲下凡的包公,自己的脖子硬得過那法度加持的鍘刀,那就隨便他們怎麽玩。

    這些事情不需要蘇問操心,開封府會處理好的,區區一府之地,以包公的行政能力,根本掀不起什麽浪花,更別說蘇問還花費一筆靈韻,召喚了一大批文職書靈做官吏充入開封府。

    現在,蘇問要做的事情隻有一件。

    那就是——說書!

    曆時一月,他的新書,終是籌備好了。

    但還差一個時機!

    說書,不應景時,怎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