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功德事者何 南向尋化龍
字數:4883 加入書籤
消瘦的身材,蒼白的膚色,1米7零的身高平庸的身材,平庸的相貌,一如他平庸的作為底層小人物的前生。
出生,讀書,上大學,談戀愛,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已婚,未育家中還有個小自己兩歲的弟弟,叫“焦安”。
父母給兄弟起名“平安”,正是希望兩人一世平平安安,甘於平凡,不生波折。
焦平站立在岸石邊緣,靜靜地打量著水麵上倒映著的、自己的的身軀。
再世為人。
自破殼來,不知曆經幾多寒暑春秋,今日終得再返人身!
由於肉殼變化,是應陰神而變化,所以妖類化形後的樣子,一般是與陰神凝形時的樣子保持一致的。
這通常不會有意外。
但意外總在不經意間,就發生了。
焦平靜靜看著自己原本平庸到既說不出哪裏好、也說不出哪裏壞、總之就是不起眼的平庸五官之上。
那對平凡的眼睛,眼下儼然已經被替換成了、一對晶藍色的蛇眼。
或者說,“蛟眼”——也不知是哪裏出了差錯,化形時竟把蛟眼的一部分生物特征,給保留到了人形之上來了。
這對藍睛的眼仁部分,就像是那種蛇眼的結構,有著晶藍色虹膜。
以及可調節進光大小,隨著虹膜的漲擴收縮、而呈現針或點狀的瞳孔。
這對像是戴了藍色美瞳的眼睛,更像一對獸睛、多過像一對人眼,自帶著冷血動物特有的那種森冷和凶厲。
端地懾人心魄!
這個意外,這對意外得來的眼睛,就是焦平相貌中,唯一出彩的地方了。
但卻不是唯一出意外的地方。
出了意外的地方,還有一處——
焦平伸手捋起額前的長發,借著水麵的倒映,可以看到頭發的底下、在額角部位,正有兩個小小的犄角冒出。
兩個犄角形若春筍、質若冷鋼、色若水銀,小小的、不到一厘米的長度,被頭發一蓋住,就會很難發現。
這同樣是個意料之外畸變,若不是自覺額角有點異樣,於是掀開了來看,焦平自己都沒能注意到。
接連的、這兩處化形時出現的畸變,焦平也不知到底是哪裏出了岔子導致的?
更不知道,這樣的畸變意味著的,到底是好是壞、抑或隻是無關緊要?
他缺乏修行上的見識,暫時隻能聽天由命,轉移視線,強迫自己不去想它。
看過化形後身體的狀況,接下來焦平就打算離開這個生他養他的無名河道了。
他在這之前,就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了一個短期的、相對詳細的規劃。
故而對於自身的下一步行止,他沒有任何迷茫懵懂的情緒和困惑產生。
他的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去尋找自己所缺乏的修行上的見識。
以及更為重要的接下來,該如何修行的法門。
道人渡海而來,傳法度人,為的並不是普渡生靈,而是為傳道功德。
何謂功德?道人所傳,自是道法,弘揚和推廣道法,於道門就有功德!
推廣道法,自然不會傳高深的法門,隻傳入門的法門就夠了。
至於後續的,那就看各種的造化,各自的緣法,各自的自力更生了。
蠻荒之地,自古人際罕至,自然也是少經開發的道法荒地。
這樣的地界,自然也更好拿功德。
因此道人才來傳法。
而道人傳下的法門,焦平已經全部都修完了,這讓他有了上進的希望。
但也僅此而已。
甚至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力量,能夠化形成人,也隻是多上一個形態變化而已。
接下來,他迫切需要的,是進一步的、該當如何修行下去的法門。
而這得靠他自力更生。
焦平邁步,離開了第二世的故鄉。
也又一次的背井離鄉。
他並無傷感,他有事要忙。
在離開之前,焦平先一步進山溝裏打了一頭尋常的山豹,剝下了它的皮,又草草圍在腰胯間,權做遮羞。
雖然築基九步修行的完成,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的力量增長,但蛟身之上,原本就擁有著不俗的力量。
化形成人,人身之上自然也繼承了蛟身的體質和力量,隻是由於形態所限,力量上隻能施展出來一部分,不能盡情。
但打下一頭山豹,還是不在話下的。
而接下來,他的目的地是龍宮。
既然有蛟,自然就有龍,這在一個神話世界裏,是相當理所當然的事。
而有龍,自然就有龍宮。
龍宮在哪?
焦平並不知道。
不過神話中的龍宮多在深海,因此他打算先往海邊去尋,權且碰碰運氣。
之所以要尋龍宮,自然是想化龍,或者說想找到化龍的方法。
下一步的修行該怎麽走?往哪走?是什麽樣子的?這些焦平統統不知。
唯一的線索,就是在傳聞之中,蛟是可以化成龍的,因此隻能權且先依著這個方向去找。
蛟要怎麽化成龍?
焦平不知道,但想必龍知道。
因此要去尋龍,因此要去尋龍宮,因此要去到海邊。
海怎麽走?
這個焦平是知道的,隻順著河流的下遊方向走去就是了。
百川匯海,河流的下遊最末端,就是出海口、就是海河相接的地方。
那處,就是海了。
從日頭的東升西落做出判斷,眼前河流的方向,應該是自北往南流。
因此河流的下遊出海口在南麵。
因此,他自向南去了。
一路傍水而下,且行且看。
若是餓了,就下水打尾魚吃;走得累了,就漂在水麵順流而下,漂一段水程。
陸上遇到危機,盡量往水裏頭避;水裏遭到了險情,也盡量往陸上躲。
這一日,看水量應該是來到了河流的中遊之處了,焦平頓步。
他停下腳步來的原因,是因為河流在這裏開了岔,被分成了兩道,又各自往不同的方向流去了。
兩道叉流,正好與上遊的河流,形成一個“丫”字形。
一路過來,也算同時嚐到了傍水而行的好處與壞處,總體而言,困擾雖有,但勝在穩妥、也安全。
基於此,他依舊打算繼續傍水而行,而不是另擇陸路。
但水分兩條,人卻隻有一個。
因此,他需要做出一個選擇,看是向東南走?還是西南?
盡人事、聽天命,他是個竭盡人事、後聽天命的性子,故而認為需要先做上一些情況了解後,再做選擇。
而想要做了解當地情況,在這樣的蠻荒之地中,最為方便快速的手段——
再莫過於抓一個本地的“舌頭”了!